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议论文阅读真题过招20190109125.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972343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议论文阅读真题过招2019010912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议论文阅读真题过招2019010912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议论文阅读真题过招2019010912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议论文阅读真题过招2019010912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议论文阅读真题过招2019010912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复习六 议论文阅读真题过招一、(2016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铁 凝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

2、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今天,

3、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第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 (2 分)_2_2本文段,列举

4、_以及“我”的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_这一中心论点。(5 分)3第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_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6 分)_二、(2014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学者的态度与精神宗白华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

5、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立刻归依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 【注】 ,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着真理,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很觉得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

6、值,不晓得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是“学者的精神”!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第一种的生命。小己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的态度,应抱的精神!(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注释】 遁(dn)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1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3A/ B/C/ D/ 2从第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4 分)_3第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

7、析。(6 分)_4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4 分)_三、(2012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乔 叶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

8、说法。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深处的水。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蹲”,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在精神的拔节。“蹲”,

9、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清楚4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于知晓学习的人的一种额外的奖赏。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

10、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1针对“成长”,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3 分)_2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说“和许多人一样”?(4 分)_3第二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 分)_4第四段中,“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_5联系第五段内容看,画线句中“额外奖赏”指什么?(4 分)_四、(2010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科学不怕挑战沈致远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

11、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

12、。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5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 分)_2第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4 分)_3第段中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4 分)_4第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2 分)_5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

13、的表达作用。(3 分)_参考答案一、1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2“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深受感动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3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对阅读重量的“重”的论证,自然引出下文对阅读“无用之用”的论述。4示例: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界。二、1B2作强辨,作遁词,作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3提到“中国学者”,是和中古学者进行对比,突出欧洲中古学者“宁愿牺牲生命,不愿牺牲真理”的精神,暗示了“中国学者”身上缺失这种牺牲精神。64中国新学者要像古印度学者,欧洲中古学者一样,具有探求真理的责任,把

14、真理当作第一种的生命。三、1成长是一件最漫长、最丰饶、最深情的事情。2说明对“成长”持不正确的认识具有普遍性,含蓄表明了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3内容上,强调小时候对“成长”的认识是错误的。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4必要的积蓄过程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5让知晓学习的人永远在成长,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四、1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2第段:量子力学接受爱因斯坦的挑战,促进了自身的发展。第段:进化论接受创世说的频频挑战,证明了自身的科学。3不能。因为这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句承上,对应第段内容;后一句启下,对应第段内容。4为了表示否定和讽刺。5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表达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