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七年级上册(一)咏 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公欣然曰 其子曰B兄子胡儿 对子骂父C未若柳絮因风起 若屈伸呼吸D与儿女讲论文义 君与家君期日中2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_2(二)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
2、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B太丘舍去 去:离开C相委而去 委:委托D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去后乃至 乃吾前狼假寐C相委而去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下车引之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_(三)论语十二章(2017 年已考)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3、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4、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B饭疏食,饮水 食:食物C切问而近思 近:附近的D传不习乎 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B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不知马也C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D于我如浮云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_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5、 )A吾日三省吾身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亦在其中矣D学而时习之 元方时年七岁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B为人谋而不忠 可以为师矣C不义而富且贵 年且九十D七十而从心所欲 择其善者而从之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曾参“吾日三省吾身”体现了文人非常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刻地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C孔子认为君子一定能够做到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D“温故而知新”强调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四)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6、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明确、坚定 B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 达到C非学无以广才 广:广大 _D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 学而时习之B静以修身 不以疾也C险躁则不能治性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将复何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3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_(五)狼4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
7、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止有剩骨 止:仅,只B其一犬坐于前 犬:狗C目似瞑,意暇甚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D一狼洞其中 洞:洞穴
8、,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无丝竹之乱耳C屠乃奔倚其下 乃不知有汉D其一犬坐于前 皆以美于徐公3文章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请你说说其间经过了哪几次交锋。_1选出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止增笑耳 止:仅,只B屠暴起 暴:暴躁C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D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 先帝不以臣卑鄙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六十而耳顺C久之,目似瞑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屠乃奔倚其下 安陵君其许寡人3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
9、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六)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5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及其家穿井 穿:挖掘、开凿B国人道之 道:道路C丁氏对曰 对:应答,回答D家无井而出溉汲 汲:洗涤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若无闻也 若屈伸呼吸B及其家穿井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C得一人之使 心乐之D有闻而传之者 登轼而望之3从穿井得一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生活中为
10、获得真知灼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么做?_(七)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身亡所寄 亡:无,没有 B因往晓之 晓:告知,开导C若屈伸呼吸 若:好像D其人舍然大喜 舍:同“释”,解除、
11、消除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 以为顺流下矣B其人曰 奈何忧其坏C有闻而传之者 学而时习之D闻之于宋君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本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现在也 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_6_7参考答案(一)咏 雪定向训练1C 【解析】 A说;B.儿子;C.如/你;D.介词,和。2从文章中谢安“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倾向于“柳絮因风起”的说法。可以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也可以认为“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
12、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的比喻,也许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二)陈太丘与友期行1C 2.B3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诚信”理念。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 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一,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三)论语十二章定向训练一1C 【解析】 近:当前的。2C 【解析】 A代词,指代学过的知识/位于主谓
13、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代词,他们的/语气助词,表猜测,大概;C.介词,凭借;D.介词,对,对于/介词,到。3示例: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了学思结合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一味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味空想而不去学习和实践,终究会一无所得。定向训练二1B 【解析】 A 每天/天;B.志向;C.以为乐/快乐;D.按时/当时。2A 【解析】 A连词,表转折;B.替/作为;C.并且/将近;D.顺从,听从/学习。3C(四)诫子书定向训练1C 【解析】 广:增长。2D 【解析】 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指知识;B.连词,表示
14、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动8词,认为;C.连词,就/副词,就是;D.用在动词前,表反问,怎么。3示例:文中关于“志”的语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五)狼定向训练一1B 2.B3文章中间的三段写了三次交锋。第一次:屠夫惧怕并且“投以骨”,不管用,狼仍跟随;第二次:屠夫背倚麦秸垛,“弛担持刀”,与两狼对峙;第三次:屠夫奋起,杀死二狼。定向训练二1B 【解析】 暴:突然。2C 【解析】 A用/因
15、为;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C.助词,凑足音节;D.代词,它/语气助词,可要,一定。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个故 事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和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六)穿井得一人定向训练1B 【解析】 道:讲述。2D 【解析】 A如/你;B.待,等到/来不及;C.介词,的/代词,指眼前看到的听到的;D.连词,表顺承。3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可轻信传闻,更不能盲目传播,说话不要产生歧义。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应有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轻信,不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七)杞人忧天定向训练1C 【解析】 若:你。2C 【解析】 A来/认为;B.那/它;C.表示顺承;D.代词,这件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3“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如李白梁父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南宋危亡关头,9他借“精卫填海”和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与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