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九年级下册(三十三)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
2、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避”,躲避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C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自己的心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恶有甚于死者 卿今者才略B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思而不学则殆D万钟于我何加焉 且焉置土石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节选自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
3、一。B作者先用“舍鱼而取熊掌”的生活常理为喻,引出“舍生而取义”的论点。C文章第一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指出“本心”人皆有之。D孟子的文章善用排比,富于文采和气势,本文的第二段就体现了这一语言特点。1下列加点词语解 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一豆羹 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B妻妾之奉 奉:奉承C死亦我所恶 恶:讨厌,憎恨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同“欤”,语气词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困于心B故不为苟得也 天下为公C呼尔而与之 面山而居D弗得则死 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
4、儒家经典之一。B文章开篇以“舍鱼取熊掌”的生活常理为喻,引出了“舍生取义”的论点,生动有趣,深入浅出。C在孟子看来,人人都有重义之心,他在本文的第二段中,讲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例子,从正面论证了保有本心的重要性。D孟子善于运用排比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这组排比句加强气势,增强感情,显示出了说2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三十四)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
5、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
6、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夫韩、魏灭亡 亡:灭亡B秦王色挠 色:脸色C与臣而将四矣 将:带领D天下缟素 素:白色的衣服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学而时习之B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在乎山水之间也C何至于此 欲有求于我也D此庸夫之怒也 吾妻之美我者3本文中人物的语言多是外交辞令,委婉而富有深意。仿照示例,另选一处对话加以分析。_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B
7、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吾以十倍之地 徒以有先生B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门庭若市C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专诸之刺王僚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下列对选文的写作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3B秦王最后“长跪而谢之”,从正面表现了唐雎的不畏强暴。C情节构成紧张曲折,波澜起伏。D人物对话简洁整齐,绘声绘色。(三十五)送东阳马生序宋 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
8、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9、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既 加冠 既:已经B俟其欣悦 俟:等待C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负:负担D礼愈至 至:周到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益慕圣贤之道 走送之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请广于君C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 其真无马邪D足肤皲裂而不知 濯清涟而不妖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赠序,作者以自己求学的切身经历,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B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嗜学”和“家贫”的尖锐矛盾,引出了求学的艰难。C第二段中作者连用“被”“戴”“腰”“佩”“备”几个动词,着力写出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与自己的破败
10、衣着形成对比。D文章最后叙写了作者因对物质生活的艳羡,导致求学意志动摇的经历,借以告诫马生。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B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C腰白玉之环 腰:腰间D略无慕艳意 略无:毫无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俟其欣悦 其真不知马也B俯身倾耳以请 能以径寸之木C当余之从师也 无案牍之劳形D则又请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宋濂写给同乡晚辈马生的一篇赠序,以勉励他勤奋学习。B文中作者讲述了自己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无书”和“无师”的困难。C文章第二段描写同舍生的生活,从正面烘托出作者物质上虽贫
11、乏,但精神上却很富足。4D作者在结尾以“勤且艰”一句总结全文,启发学子读书学习要刻苦勤奋。(三十六)曹刿论战(2011 年已考)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盛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12、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惠末遍 遍:遍及、普遍B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C小大之狱 狱:监狱D惧有伏焉 伏:埋伏2下列各项中加点 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以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公将鼓之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肉食者谋之 吾妻之美我者D战则请从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3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文章简要分析。_1选出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肉食者谋之 为人谋而不
13、忠乎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C问:“何以战?”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D一鼓作气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2选出加点 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乃入见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可以 一战 以彰其咎C战于长勺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文章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文章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_(三十七)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
14、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 美:美丽B王之蔽甚矣 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当面指责D时时而间进 间:间或、偶然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 告之于帝B虽欲言,无可进者 故虽有名马C皆以美于徐公 何以战D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所 欲有甚于生者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B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
16、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C本文邹忌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以富国强民。D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对比的方式委婉劝谏。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C谤讥于市朝 谤讥:诽谤D期年之后 期年:满一年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妾之美我者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暮寝而思之 小大之狱C皆以美于徐公 以君为长者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至于负者歌于途3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
17、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_6_(三十八)出师表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
18、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悉以咨之 咨:询问B必能使行阵和眭 行阵:行伍,部队C此皆良实 良实:忠良诚实的人D察纳雅言 雅言:高雅的言论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计日而待也 朝而往,暮而归B受任于败军之际 马之千里者C咨臣以当世之事 无从致书
19、以观D苟全性命于乱世 受地于先王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B作者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C文中多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感激”“忧叹”之情。这样既能打动君主,又利于说 服持不同意见的人。D全文以叙事为主,议论为辅,议论叙事中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B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奔走效劳C深入不毛 毛:毛发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躬
20、耕于南阳 至于夏水襄陵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计日以还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若无兴德之言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3文章前半部分,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哪几条建议?你认为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_7_8参考答案(三十三)鱼我 所欲也定向训练一1C 2.C 3.C定向训练二1B 2.C 3.C(三十四)唐雎不辱使命定向训练一1C 【解析】 将:将是。2D 【解析】 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助词,表疑问/介词,相当于“于”;C.介词,到/介词,对;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3示例: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安陵君十分
21、清楚“易地”是个骗局,但在强秦面前只能婉言坚持:一面称“加惠”“甚善”,恭敬有加,言辞委婉;一面则以“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为由,明确表示“弗敢易”,有理有节,委婉地表示坚决的态度。可见他意志坚定,善于应对,善于维护国家尊严。定向训练二1D 【解析】 谢:道歉。2D 【解析】 A用/因为;B.如果/像;C.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曾经。3B 【解析】 “秦王最后长跪而谢之”是反面衬托的写法。(三十五)送东阳马生序定向训练一1C 2.D 3.D定向训练二1C 2.C 3.C(三十六)曹刿论战定向训练一1C 【解析】 狱:案件。2D3鲁军取胜的原因,首先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
22、于民。鲁庄公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也就是说,他愿意忠实地为百姓办事。基于这一点,齐鲁长勺之战,弱小的鲁国得到了百姓的信任和支持,这是鲁国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鲁军取胜的原因之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齐人“三鼓”9以后,鲁军才击鼓发动进攻,这是采取后发制人的战术,抓住了齐军士气消耗尽而鲁军士气正旺这个最有利的反攻时机,“彼竭我盈”“一鼓作气”“齐师败绩”。鲁军取胜的原因之三,追击敌军时机的判断正确。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发现齐军“辙乱旗靡”,溃不成军,断定齐军决无埋伏,果断下令乘胜追击溃败的齐军。定向训练二1A 【解析】 A谋划;B.长远地/传得远,远播;C.询问/请教
23、;D.振作/做。2C 【解析】 A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B.介词,凭借/连词,来;C.介词,在;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3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略写。这样安排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三十七)邹忌讽齐王纳谏定向训练一1A 2.B 3.D定向训练二1C 【解析】 谤讥:这里指议论,没有贬义。2D 【解析】 A判断句中表停顿/的人;B.代词,这件事/结构助词,的;C.动词,认为/介词,把;D.介词,在。3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宫妇左右莫
24、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似。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启示:要会委婉劝说他人,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 见。(三十八)出师表定向训练一1D 【解析】 雅言:正确合理的言论。2A3D 【解析】 本文以议论为主,叙事为辅。定向训练二1C 【解析】 毛:长草。2D 【解析】 A介词,在/介词,从;B.把/因为;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D.结构助词,的。3诸葛亮主要提出三条建议:(1)广开言路;(2)严明赏罚;(3)亲贤 远佞。其中,“亲贤远佞”是三条10建议的核心,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奸佞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知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