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01230281.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974215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0123028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0123028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0123028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0123028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90123028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南昌二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项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德政思想 B礼治为先 C礼法并重 D民本思想2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2、由此可见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C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3董仲舒新儒学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 ,但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君权神授” ,迷信思想没有价值B行君主专制,主张人君“行仁政顺天道”C彻底和先秦儒学决裂,抛弃“为政以德”D主张“顺应天命” ,实行“无为而治”4汉唐训诂之学偏重于对名词的注解训诂以及对于经典的注解,宋明理学“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因此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所强调的义理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该学者的依据是宋明理学A强调三纲五常的教化作用B突出儒学的社

3、会伦理道德C倡导恢复儒家个人主义精神D突出了三教合一的特点- 2 -5今传本春秋相传是孔子删削鲁春秋而成的。孟子、董仲舒、司马迁等认为孔子作春秋 ;唐代历史学家刘知几对孔子作春秋说表示怀疑;清代石韫玉认为:“春秋者,鲁史之旧文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唐代学者的质疑纯属无稽之谈B 春秋著者已明,无须再争C时代远近,影响真相辨别难度D学者身份、所处时代影响史实判断6公元前 399 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 ,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A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4、 B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C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D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7.有学者认为:“相对于路德的只把上帝等同于人的信仰,使人在获得思想神圣性的同时牺牲了人的行动自由的宗教思想,加尔文的让上帝直接呈现于日常生活和职业劳动中,使现实的经济活动获得神圣性的宗教思想,显然是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 ”由此可见加尔文的思想主张A与路德的主张有着本质不同 B比路德的思想体系更为科学合理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D限制了人们精神信仰的自由81438 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赦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 ”造成

5、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B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D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9尼古拉比萨诺是中世纪宫廷文化培育的艺术家,其大理石浮雕最后的审判背景有宗教教义描绘的场景,受罪人被恶魔折磨,受罚或得救的灵魂都以现实个体的人的形象,而非程式化的出现,在大街上能找到他们的容貌,看到的人可以想象到他们的身体走路或起- 3 -跑的样子。这一浮雕A表明基督教仍然严格控制思想B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C描绘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现实遭遇D具有典型中世纪宗教画特征10自 17 世纪以来,由于弗兰西斯培根和牛顿等人的著作,科学突飞猛进。有人认为自然

6、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这表明科学发展A形成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B推动了思想变革C推毁了传统的宗教信仰 D促使代议制建立11恩格斯在论述法国启蒙运动时指出:“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真理、正义、平等和人权所取代。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 18 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 ”这表明A社会主义思想与启蒙思想相同B法国启蒙运动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与发展了启蒙思想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理想意识趋同12英国科学史专

7、家丹皮尔在科学史中指出: “那时哲学与科学仍是混淆不清。连笛卡尔在为天文学建立一种力学理论时,也把它放在经院哲学的相反的观点和认为物质的本质是广延性的形而上学见解的基础上。牛顿摆脱了这些先人之见,实在是一种真正的进步。”牛顿的进步性主要在于A确立了辨证唯物主义理论B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C破除了对宗教的信仰D首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理论性概括13、1862 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他说, “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 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 。 ”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4 -A生物进化论是

8、自然进化的结果B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C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D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4纵观近代前期先进人士的有关言论,少数人对“中体西用”这一文化原则整体上的正确性有过疑虑,但从未有人对其所含的民族性提出过怀疑。对“民族性”的解读,正确的是A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 B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主导C突出实用效率,批判崇洋虚无 D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15刘亚洲将军说,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同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变化,另一个则止于外形。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当饭吃的消化了,强身,健体;当衣服穿的,只撑起一个模样结果一个成

9、功了,一个失败了。 ”作者意在A对洋务运动失败的痛彻反思 B对西学东渐的一种肯定C肯定发展近代工业的重要性 D指出明治维新成功之道16学者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说:“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 ”此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忽视了个体的自由与解放B达到了思想解放的目的C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D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17.“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是胡适发表的新思潮的意义所提出的新文化运动的纲领。他认为整理国故“

10、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这表明胡适- 5 -A认为传统思想文化没有系统化B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D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18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 “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A走苏俄式的革命道路 B变革资产阶级代议制度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191

11、920 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 “无补大局” ,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20.毛泽东曾说:“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 ”毛泽东意在强调A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 B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主力军C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 D应该走农村

12、包围城市的道路21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国防部某官员在评价中国某项重大科技时说:“这件事情表明了中国人在打击力量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 ,并且表明,那里的动荡和无政府状态并未影响他们取得进展。 ”他评论的是中国A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成功发射第一次远程运载火箭- 6 -C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D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21952 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 1393 种。同时,曾经学自美国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是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新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C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D美苏

13、两极格局完全形成23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 1956 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A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 B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C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 D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24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写到:“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下列文艺作品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马尔

14、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 B. 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C. 毕加索的画作格尔尼卡 D. 米勒的画作播种者2519 世纪,农村的人口四门八方涌向大都市;19 世纪,照相机挑战了人们的视觉记忆他们在城市中长大,他们对农业不再留恋,他们对工业怀抱着亢奋的信心,他们对过去的神话史诗不再怀旧,他们穿着时髦的服装,走在宽敞的城市大道他们乘坐火车到郊外旅游度假,他们从室内走向户外材料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共 3 小题,共 50 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 分)材料一:“远在很久以前,我们就能在意大利随处发现一种自

15、由人格的发展但在 13 世- 7 -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 ”正是在这种个体精神的鼓动下,人文主义者在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领域创造出无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不仅在意大利,在英法等国也有大量受人文主义影响的有个性的人和富有个性的文化创造。1617 年英国学者弗卢德(Fludd)在他的著作中置入一幅插图,取名“完整的自然之镜和艺术想象” ,将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机地包容在一个圆形的图案里,意谓世界是上帝的艺术品,而人是世界的中心。摘编自周春生论文艺复兴时瑚的人文主义个体精神材料二: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 20 年代之初,个性解放、个人自主是思想界、文学界的共同关怀。但整体地看,当

16、时感性的呐喊远过于理性的沉思。此后一直到对日抗战,这期间中国人纷扰不安,大家关心的主要是救亡图存的问题,只考虑大我,无法顾及小我的问题,更谈不到讨论小我精神境界的问题了。这是国家的处境所加于思想的限制。传统有关“个人”或“自我”的观念因此没有机会得到深刻的重视和认识。摘编自余英时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个体精神的表现,并说明这一精神所产生的影响。 (10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时的“个人自主”与文艺复兴时的“个体精神”的不同,并分析新文化运动后“个人自主”未能彰显的原因。 (8 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7、2 分)“富强”一词用法的演变历史时期 内涵与用法明代以前指富足而强盛,或指使富强而强盛。因与儒家社会组织原则相矛盾,时有贬义。明末清初 在明末经世思潮中出现正面使用“富强”的例子。19 世纪 4060 年代 常用来描述外国国力强大,开始获得正面意义。19 世纪 6080 年代许多人主张以“富强”为中国的目标。 “富强”的目标包含工商、国防两方面的内容。19 世纪 90 年代 使用次数出现高峰,开始包含政治组织方面的内容,如工商、政- 8 -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20 世纪初随着反清革命思潮兴起而较少使用,但清政府将其含义进一步拓展,包括立宪、地方自治等内容。1919 年后“富强”用来概括清末

18、的维新运动,多具批评性。如“本来士绅阶级不但不肯革命,而且摧残革命,帮助反动势力;名说也要变法维新,要谋富强,而又反对下等社会握权”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以京剧和话剧为代表的中西方戏剧艺术,是当今世界戏剧体系中重要的两部分。材料一 京剧起源于安徽。作为“程朱桑梓” ,徽州文化促成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将相和的爱国和谦让精神, 铡美案中包公的正义等,正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反映。在徽商的运作下,徽班的伶人抛弃门户

19、之见。道光年间,徽班演员程长庚,以唱微调二黄著称。汉调演员余三胜等加入徽班,带来了湖北的西皮调。徽调与汉调合流,1840 年前后,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在北京诞生。摘编自邱崇丙京剧的发展和思考民国前期(抗日战争以前) ,是京剧发展的全盛时期京剧表演重在唱念做打,不像西方话剧那样注重剧本和台词的文学性。新文化运动的粗暴攻击,促使其后几代京剧人都把提高剧本的文学质量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在与话剧的碰撞与交流中,京剧抽象意味的优势日渐明显。京剧大师们认识到,若刻意向西方戏剧的写实化靠拢,因分散和削弱了写意传神的功能,往往事与愿违。“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在上海排演抗金兵 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京剧迎来

20、了新的发展。摘编自丁汝芹徽文化徽商京剧的形成材料二 雅典最早的戏剧传统起源于祭奠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宗教活动。戏剧是一种大众的艺术,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政府对戏剧的重视以及戏剧所宣扬的人文精神,使得古希腊悲剧和- 9 -喜剧延续了 300 年。罗马帝国在逐渐吞并从地中海到中亚的广大地域的同时,也将悲剧和喜剧演出带去。整体上,欧美戏剧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摘编自潘薇欧美戏剧发展史(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京剧和雅典戏剧产生时的不同点。 (8 分)(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 20 世纪上半期中国京剧和西方戏剧获得新发展的原因。 (12 分)- 10 -第三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参

21、考答案1、选择题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B B D D C D B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D B D A A B C C C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B A B C二、材料题答案26、 (18 分)(1)表现:注重人格的自由发展;注重个性的文化创造;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 (6 分)影响:有利于打破基督教会的精神束缚;推动了个人冒险精神和创造力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艺等领域的创新;导致了个人主义和私欲的泛滥。 (2 点 4 分)(2)不同点:新文化运动时的“

22、个人自主”是西方思想影响的产物,而文艺复兴时“个体精神”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个体精神”是为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而新文化运动时倡导“个人自主”是为了反对专制政治。 (4 分)原因:“个人自主”缺乏理性的实践;民族危机强调集体意识;没有根植于对传统文化中“自我”观念的挖掘;中国传统文化重集体轻个人思想的影响。 (4 分)27 (12 分)示例一:主题:外来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丰富了“富强”一词的内涵。论证:鸦片战争后,中国战败,一小部分的有识之士见识到英国等国的强大,开始开眼看世界,从而将“富强”的适用范围由国内扩展到国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部分有识之士意识

23、到中国的武器不如西方,掀起了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军事技术,“富强”的含义从经济拓展到军事领域;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意识到除了学习西方的技术之外,还应学习西方的制度,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赋予“富强”政治性的含义。总结:综上所述, “富强”内涵从国内拓展到国外,从经济领域延伸到军事、政治领域,反- 11 -映出外来入侵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冲击不断加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最终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示例二:主题:“富强”一词使用的变化侧面反映了近代国人救亡图存的路径。论证:19 世纪 6080 年代, “富强”在工商和国防两方面的积极内涵反映出部分有识之士学习西方的诉求,他们掀

24、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在器物层面向西方学习,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19 世纪 90 年代, “富强”含义开始拓展到政治领域,反映出国人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中,意识到学习西方技术的局限,维新派遂掀起了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在制度层面学习西方;20 世纪初, “富强”一词政治含义的拓展,反映清政府在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后的奋发图强,希望通过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等改革以维持统治。但另一方面, “富强”使用的减少也反映出革命派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从改革转向革命,试图推翻清王朝,建立平等的社会。总结:综合以上关于“富强”内涵的变化,反映出洋务派、维新派、清政府及革命派试图通过改革或革命的

25、方式,在器物、制度层面逐步深入地向西方学习,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示例三:主题:社会思潮的演变影响了人们对“富强”的评价。论证:中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提倡重义轻利的观念,所以重利的“富强”观念遭到世人的贬低;明末清初,针对明末空谈心性的弊端,部分思想家冲破理学的束缚,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 “富强”观念得到部分人的认可;1919 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马克思主义者要求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维新运动因为维护封建政权清王朝,故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对象,这导致“富强”一词迅速贬义化。总结:综上所述,受社会不同时期思潮的影响,人们对“富强”的评价或褒或贬

26、,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状况。28、 (20 分) (1)商人团体在京剧的产生中作用明显;西方戏剧产生中,民主政治和政府的推动作用突出。中国京剧在产生时,以宣扬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西方戏剧在产生时,以人文主义为主。中国京剧起源于世俗社会生活,雅典戏剧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中国京剧的产生,体现了对区域文化的融合,是博采众长的结果;西方戏剧的产生,是源于古希腊文明的影响,以古希腊为中心,不断扩散并影响世界。 (8 分)(2)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与西方戏剧的碰撞与交流;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6 分)- 12 -西方: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快节奏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冲突;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影响;科技革命的推动。 (3 点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