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辉县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2019010301129.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974668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201901030112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201901030112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201901030112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201901030112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201901030112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辉县市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这表明西周分封制A有助于王室对地方管理 B推动边远地区经济发展C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D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2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

2、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 ,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枢密院3开宝六年(公元 973 年)宋太祖诏薛居正、吕余庆与赵普(宋初宰相) “更知印拥班奏事”,以分其权。到了太宗时,又进一步提高参知政事的地位。由此可知,参知政事地位提高的最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皇权专制 C帮助宰相处理政事 D监视宰相4 元 朝 行 省 “统 郡 县 , 镇 边 鄙 凡 钱 粮 、 兵

3、甲 、 屯 种 、 漕 运 , 军 国 重 事 , 无 不 领 之 ”, 但 地方 官 吏 的 选 用 主 要 由 中 书 省 和 吏 部 负 责 , 调 动 行 省 所 属 军 队 须 经 皇 帝 批 准 。 这 说 明 行 省A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更激烈 B将导致地方势力膨胀影响中央集权C导致地方长官缺乏实际决策权 D体现了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相结合5 始 于 弘 治 十 年 ( 1497) 的 大 明 会 典 是 以 记 载 明 代 典 章 制 度 为 主 的 官 修 史 书 , 但 该 书 中 始终 没 有 将 “内 阁 ”单 列 章 , 而 将 内 阁 职 权 附 于 翰 林 院 (

4、最 高 学 术 机 构 ) 之 下 。 这 主 要 是 因 为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 B内阁权力来自于皇帝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D编纂者对内阁存偏见6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关于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选项 史实 推论A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 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源B 十二铜表法颁布 使外邦人利益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障C 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 -D 万民法的形成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7在雅典,每年的公民大会都会询问公民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如果大会表决需要,则于翌年的 2 月或 3 月实施放逐投票,得票最多的人即为当年被放逐

5、的人选,且被放逐者无权为自己辩护。这说明当时雅典A维护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B民主制度保证公平正义C国家决策缺乏理性规范 D公民大会维护民主制度8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适应这一变化,英国A通过光荣革命,赶走专制君主 B颁布权利法案 ,确立议会主权C进行议会改革,调整议员结构 D建立内阁制度,限制国王权力92018 年 3 月,在时任美国内阁成员、国务卿蒂勒森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公布了新任国务卿的人选。不久,蒂勒森被解雇。特朗普此举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 B表明总统与内阁的

6、矛盾不可调和C符合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体现总统的行政权力不受制约1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曾被戏谑为“一票共和” ,时人预言它必将步第一、第二共和国的后尘,会很快夭折。这是因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之初面临着A新兴德国势力的威胁 B复辟帝制势力的威胁C人民对于旧王朝的留恋 D共和国声誉遭到破坏11俾斯麦是 19 世纪德国最卓越的政治家,他担任普鲁士宰相期间,通过系列铁血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并成为德意志第一任宰相。然而,1890 年劳苦功高的俾斯麦还是被辞退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A帝国议会 B联邦议会 C帝国皇帝 D天主教会12顾准认为,西方近代两股潮流催生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传统:一

7、是经验主义, “一寸一寸前进” “螺旋上升” ,沉着事功;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政治传统属于“理想主义”的典型欧洲国家应该是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131793 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初访中国,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 ,乾隆闻此,甚为不满,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 “以符体制” 。乾隆这一做法A固守了传统的朝贡体制 B维护了主权与领土完整C有利于实现外交近代化 D表明乾隆开始关注世界14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

8、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3 -15美 国 的 “门 户 开 放 ”政 策 被 列 强 接 受 后 , 美 国 政 府 十 分 得 意 , 认 为 这 是 “外 交 上 从来没 有 比 此 次 更 辉 煌 和 更 大 的 胜 利 ”。 “它 保 护 了 现 在 的 利 益 , 保 护 了 未 来 的 利 益 , 使 美国立 于一 个牢 不可 破的 地位 ”。这 主要 是由 于A形成 了帝 国主 义瓜 分中 国的 同盟 ,确 立了 美国 的盟 主地 位B中

9、国 市场 对美 国商 品自 由开 放, 美国 凭借 其产 品扩 展中 国市 场C防止 了列 强瓜 分中 国的 狂潮 ,既 获 得了 利益 又获 得了 中国 政府 的感 激D是美 国侵 华政 策进 入新 阶段 的标 志16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 ,在侵略者“被虐” “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 。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A阶级矛盾激化 B中国主权丧失殆尽C民族矛盾缓和 D清政府角色的变化17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

10、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 ”王宠惠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A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 B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C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 D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181 919 年 5 月 26 日, 某 学者 撰文 称 : “英 法意 日各 国使 用强 权拥 护他 们 的伦 敦密 约 , 硬把 中 国 的 青 岛 送 给 日 本 人 交 换 他 们 的 利 益 , 另 外 还 有 种 种 不 讲 公 理 的 举 动 , 令我 们 心中 不 平 但 是 经 了 这 番 教 训 , 我 们 应 该 觉 悟 公 理 不 是 能 够 自 己 发 挥 , 是 要 强 力拥护的 叫那 少数

11、的政 府当 局和 国会 议员 都低 下头 来听 多数 平民 的命 令 , 无论 内政 、外交 ,政 府、 国 会 都不 能违 背平 民团 体的 多数 意见 ”。该 文旨 在A告 诫国 人要 认 清巴黎 和会 的实 质 B揭 露巴 黎和 会对 中国 山东 主权 的肆 意破 坏 C引 导国 人将 民族 诉求 与民 主政 治联 系起 来 D说 明外 交领 域只 有强 权, 并无 公理 可言191924 年 7 月,北京学生联合会等 50 余个团体联合组成反帝国主义运动大同盟,提出“扑灭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废除压迫中国弱小民族所定一切不平等条约” ;9 月 3 日至9 日,上海废约运动大联盟更是掀起全

12、国性的群众反帝国主义运动。这反映了A南京国民政府擅长动员群众 B中华民族已有近代意义的觉醒C北伐战争推动反帝爱国运动 D一战后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骤降20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 ,1930 年 5 月 24 日)这说明当时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21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

13、遭受实际之惩创- 4 -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 。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A九 一八 事变 爆发 B全 面抗 战开 始C太 平洋 战争 爆发 D国 共合 作宣 言公 布221954 年宪法确认的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工农劳动群体,还包括了“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 ,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专制的对象也不是整个资产阶级,而只是官僚资产阶级。此项规定体现了A社会主义原则 B人民民主原则 C民主监督原则 D直接民主原则23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更多的国家,让新中国摆脱了被孤立的状态,改变了周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敌对立场

14、。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B使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社会制度趋同C淡化了与周边国家的意识形态分歧 D使周边国家不再对中国敌视和封锁24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俄罗斯有学者也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 B “冷战”思维仍然主导者当前国际关系C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 D 没 有 厘 清 上 合 组 织 “结 伴 而 不 结 盟 ”特点第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其中 25

15、 题 24 分,26 题 12 分,27 题 16 分)25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 、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新唐书百官志一材料二:1787 年宪法规定,美国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的关系不是中央集权制下地方从属中央的关系。州不是由联邦政府设置的行政区划,而是联邦的成员,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的政治实体。联邦与州在宪法规定的权限范围内都享有最高的权利。同时宪法规定不设世袭国王,也不颁发贵族爵位。参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总统和众议员由间接选举

16、产生。自白幼缔,张文燕世界近代史内容标准解析材料三: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 4 卷(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的运行有何作用?(8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 1787 年宪法确立了哪些民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制度对近代法国、德国的民主实践产生的主要影响。 (8 分)- 5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政治文明方面“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主要表现。 (4 分)综合上述近代中国与西方民主政治建设情况,归纳制

17、约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因素。 (4 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詹姆斯登上王位之时起,王权与自由这两种传统就进入到全面冲突的阶段。英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最有趣的现象出现了: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去寻找依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通俗的说就是革新者自称是传统派,守旧派则被看成是反传统主义。 “光荣革命”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 年 1 月 28 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 “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开创了英国历史的新纪

18、元,同时也促使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了。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提取材料中关于对英国“传统与现代化”论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 分)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 ,使节出使各国, “远人宾服” 。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 “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 ,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 “有贡必封” 。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

19、者,与朝鲜一体优待。 ”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成功经验来看,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国家受到吸引而自愿输入移植。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影响,而非武力的征服和领土的扩张;是国际体系的领导者和维护者,而非统治者和掠夺者。摘编自韩舁中国古代的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等材料二: 1842 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1864 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875 年,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使英。甲午惨败,清廷被迫承认朝鲜为自主之国。庚

20、子国变后,清廷广兴新式学堂,鼓励有志青年留学西洋,新式人才逐渐成为驻外使臣来源的主流。1901 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11 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 “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 。- 6 -摘编自何新华中国外交史(从夏至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 (6 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外交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政府的应对举措及其影响。 (10 分)- 7 -参考答案1-5 BBBDC 6-10 CCCCB 11-15 CBACB 16-20 DCCBD 21-24 CBCD25 (24 分)(

21、1)制度:三省六部制。 (2 分)作用:共议国政,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 (6 分)(2 )制度:实行联邦制;确立了总统共和制。 (4 分)影响:1871 年德国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1875 年初,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4 分)(3)表现: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 (2 分)颁布临时约法 ,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 (2 分)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内政治力量对比

22、;国家历史文化传统;国民思想文化素养;所处国际政治环境。 (4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6观点:应利用传统中的有利因素实现现代化变革。 论证:传统利用君主制的传统影响。利用宗教改革的成果,尤其是清教运动的影响。英国议会的传统等因素。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 2 分,答出两点即以上给 4 分。 ) 现代化:通过政变和相关法律文献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逐步确立议会主权和法律至上等基本原则,创立了近代典型的民主制度君主立宪制度。 (答出政权性质变化和制度创新给 4 分,只答出一个方面给 2 分。 ) 作用:协调各阶层利益,缓和矛盾,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稳定、和平过渡,加速了英国现代化的进程。 (能从积极作用或意义作答即可给 2 分。 ) 27. (1)居于中心领导地位(形成朝贡体制) ;以和平交往为主;注重思想与文化影响;以周邻国家为主要交往对象;是国内政治体制和政治理念的国外延伸。 (6 分,任答三点)(2)挑战:西方列强侵略,新式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原则强制输入。 (2 分)举措:从排斥到逐步接受西式外交理念;派遣驻外使节,培养新式外交人才,设立近代外交机构,精简职能。 (4 分)影响: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有利于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一定程度上为民国外交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与保守性,未能真正实现对国家主权的维护。 (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