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训练(十三) 文言文阅读与对比 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或课内对比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4 分)曾从龙传曾从龙,字君锡,左仆射公亮四世从孙。初名一龙,庆元五年,擢进士第一,始赐今名。授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嘉定六年秋,阴雨,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帝善其言。七年,知贡举。疏奏:“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比来循习成风,文气不振,学不务根祇,辞不尚体要,涉猎未精,议论疏陋。愿下臣此章,风厉中外,澄源正本,莫甚于斯。”诏从之。端平元年,授资政殿大学士。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未几言验
2、。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枢密院使督视江淮、荆襄军马。疏言:“边面辽远,声援不接,请并建二阃。”诏许之,专畀江淮,以荆襄属魏了翁。朝论边用不给,诏从龙、了翁并领督府。及从龙卒,赠少师。(节选自宋史 曾从龙传)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3 分)乞 放 系 囚 进 对 言 修 德 政 蓄 人 材 饬 边 备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1)擢进士第一 擢: (2)策以观其才 观: (3)议论疏陋 陋: (4)授资政殿大学士 授: 3.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 分)(1)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2)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4.作者在上文中
3、记叙了人物的哪些事件?(3 分)2二、2018成都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5 分)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 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 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雄尝好辞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 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
4、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 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 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于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桓谭曰:“今扬子之书文意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选自汉书 扬雄传,有删改)注释 耆:通“嗜”,嗜好。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湛:通“沉”,使沉没。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耆老:年寿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
5、的一项是( )(2 分)A.清静亡为 亡:通“无”,没有B.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奇:对感到惊奇C.而雄三世不徙官 徙:迁移D.而论不诡于圣人 论:观点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3 分)若 使 遭 遇 明 君 更 阅 贤 知 为 所 称 善 则 必 度 越 诸 子 矣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 分)(1)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2)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34.扬雄作为大儒,备受推崇。陋室铭和本文都推崇他的什么品德?本文中扬雄还有什么突出之处受人推崇?(4 分) 三、2018石家庄模拟大联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
6、2 分)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 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 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谏议大夫魏徵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选文有改动)注释 玩悦:这里是沉溺的意思。讟(d):怨恨。纵逸:放纵取乐,贪图安逸。1.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腹饱而身毙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B.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其真不知马也(马说)C.所欲既多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D.詹何对以修身之术不以物喜(岳阳楼记)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1)犹割股以啖腹 股: (2)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嗜: (3)且复出一非理之言 出: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2)未闻身治而国乱者。4.唐太宗的治国之道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的治国之道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 分)4附: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8、,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四、全品原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5 分)云阳洞北小港记(节选)赵 垣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 ,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其上,若棋居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塔 之址也。峰之阳不散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 初启然
9、。遂徇崖而下,临水坐。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同游人相顾错愕随山东折,即港之阳。土阜隆然起者为金祝 墓。其庙在港南小流水桥上。(有删改)注释 解箨(tu):脱壳。庆忌塔:塔名。奁(li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金祝:宋朝抗金英雄金胜、祝威的合称。金兵攻打杭州时,两人和军民拼死抵抗,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1.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 分)村 之 侧 有 山 山 有 石 峰 如 覆 钟。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 北山愚公者B.得小港 得道者多助C.下视悬崖百尺 下见小潭D.惟闻山鸟唤晴 不能称前时之闻3.翻
10、译下面的句子。(4 分)(1)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2)随山东折,即港之阳。54.根据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行踪。(2 分)云阳洞口 金祝墓。 5.文中写“同游人相顾错愕”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4 分)五、2018岳阳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16 分)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
11、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选自战国策 齐策)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 分)(1)七里之郭 郭: (2)委而去之 去: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4)天下顺之 顺: (5)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使: (6)使者不说 说: 2.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2 分)(1)天 时
12、不 如 地 利 (2)岁 亦 无 恙 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苟无民,何以有君?64.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4 分)选文甲和乙都阐释了 的治国理想,但语言风格不同,甲文大量使用 、 句,语言气势磅礴;乙文则大量运用 句,语气强硬,不容置辩。 六、2018东营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12 分)甲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13、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乙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 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
14、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 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 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蒲松龄武技)注释 罔:无。蹶仆:跌倒。舁:共同用手抬。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2)有薄技,请以相授 以: (3)馆之客舍 馆: (4)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 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3 分)73.在为学、行事、成才等方面,你从两文身怀技艺者身上获得了怎样的教益?(5 分) 课外古诗文组
15、合阅读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和诗歌,完成问题。(12 分)甲 辛弃疾传(节选)耿京 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 ,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 ,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 。弃疾时年二十三。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
16、,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 耿京:农民起义军首领,曾率领义军抗金。南向:指率军回归南方,归附宋朝。劳师建康:劳师,犒劳军队。建康,地名,南宋时期的行都。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佥判:即签判。宋代各州幕职,协助州长官处理政务及文书案牍。乙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 分)(1)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 会: (2)弃疾还至海州 还: (3)径趋金营 径: (4)安国方与金将酣饮 方: 2.乙文中的“悠悠
17、”一词有以下两种理解,你赞同哪一种?结合诗歌说说理由。(4 分)8A.长久、遥远 B.忧愁、思虑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八、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19 分)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 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注释 物华:美好的景物。洛阳: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祐元年(1034),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嗟:叹息。养鱼记 欧阳修折檐 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 以为池,不方
18、不圆,任其地形;不甃 不筑,全其自然。纵锸 以浚 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乃求渔者之罟 ,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 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 而无识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选自欧阳修文选,有删改)注释 本文写于宋仁宗明道元年,时值欧阳修初入官场,初感官场之黑暗所作。折檐:屋檐下的回廊。洿(w):低凹之地,这里是挖掘的意思。甃(zhu):用砖砌。锸(ch):铁锹。浚:疏通。罟(g):渔网。斗斛:形容少量。嚚(yn)昏
19、:愚蠢糊涂。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1)野芳虽晚不须嗟 芳: 9(2)市数十鱼 市: (3)且以是对 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3.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断开。(限断两处)(2 分)修 竹 环 绕 荫 映 未 尝 植 物 因 洿 以 为 池。4.下列句子与“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表达情感接近的一项是( )(3 分)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5.对“残雪压枝犹有橘”中的“犹”字,下面有两种
20、解释,你认为是哪一种?请做出选择并结合诗句说说理由。(4 分)A.仍然,尚且 B.如同,好像6.诗题“戏答元珍”中的“戏”表面上是开玩笑的意思,实则包含了作者较为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养鱼记中的画横线部分语句,说说你对“戏”字的理解。(4 分)参考答案一、1.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首先要读懂文意,然后抓住句子中的一些文字标志进行断句。“囚”“言”“蓄”“饬”都是比较明显的断句标志。正确标点是: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2.(1)选拔 (2)考查 (3)粗劣 (4)授任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本着“词不离句”原则解释
21、词义,要注意试题要求解释各个词在本文本句中的含义,词义必须符合在其句子中的含义才算正确。103.(1)将来谋求仁政王道统治国家,全都要通过这些人选。(2)当时发生了三京之战,(曾从龙)极力论说南方军队轻率进攻容易败退。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第(1)题:异时,将来。谋王断国,谋求仁政王道统治国家。繇,译为“通过”。 第(2)题:时,当时。极,极力。南兵,南方军队。轻进易退,轻率进攻容易败退。4.请求释放关押的囚犯。建议皇帝修明德政,蓄积人才,整顿边防。在三京之战中,曾从龙极力论说南方军队轻率进攻容易败退。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首先从整体上读懂全文内容,然后依据试题要求从上文逐一概述传主
22、的主要事件,再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概述答案。参考译文曾从龙,字君锡,是左仆射曾公亮的第四代从孙。一开始名叫一龙,庆元五年,选拔为进士第一名,赏赐为现在的名字。授任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嘉定六年秋天,天阴下雨,(曾从龙)请求释放关押的囚犯。(他)进殿奏对,说“修明德政,蓄积人才,整顿边防”。皇帝认为他的意见很好。(嘉定)七年,(曾从龙)主持进士考试。(他)上疏禀奏:“国家依靠科举网罗天下的英杰,用经义来察看他们贯通经书的情况,用赋来察看他们广博了解历史的程度,用论来察看他们的见识,用策来察看他们的才能。将来谋求仁政王道统治国家,全都要通过这些人选。近来从俗成为风气,文风不振作,学问不讲究根底,言
23、辞不看重大体与纲要,粗略地阅读、浏览不精深,谈论空疏浅陋。希望传达臣的这道奏章,劝勉朝廷内外,从根源上加以整顿清理,没有比这更重要的。”(皇帝)下诏听从了他(的建议)。端平元年,授任资政殿大学士。当时发生了三京之战,(曾从龙)极力论说南方军队轻率进攻容易败退。没多久(他的)话应验了。晋升为知枢密院事并且兼参知政事,(后)凭借枢密院使的身份督导视察江淮、荆襄的部队。上疏说:“边疆区域辽阔遥远,互相接应不上,请求同时设立两位统帅。”诏令同意,专门将江淮交付给他,将荆襄托付给魏了翁。朝廷议论边防军需供应不上,诏令曾从龙、魏了翁一同总领督府。等到曾从龙去世,(他)被追赠为少师。二、1.C 解析 本题考
24、查课外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方法有二:一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二是调动课内文言积累,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有效迁移。B、C 两项可采用方法一:B 项,根据句意“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对他的文才感到惊奇”可推知句中的“奇”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应解释为“对感到惊奇”;C 项,结合前句“所荐莫不拔擢”推测“而雄三世不徙官”的句意为“但扬雄三代不升官”,据此可确定“徙”在此处应解释为“升官”。A、D 两项可采用方法二:A项中“亡”与愚公移山中“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字意义相同,同“无”,没有;D 项中“论”与河中石兽中“众服为确论”中的“论”意思相同,应解释为“观点”。2.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
25、善/则必度越诸子矣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依据句意和标志词“为所”“则”断句。3.(1)(扬雄)的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一石两石的储粮,他也安然自若。11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这是个省略句,在句首应补充主语“扬雄”。同时抓住关键词:“乏”见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空乏其身”,意为“财资缺乏”,此处应理解为“贫穷”;“之”,助词,的;根据语段大意,尤其是后句可推知“晏如”意为“安然自若的样子”。注意语句通顺。(2)等到王莽篡位的时候,谈论的人用符命赞美(他的)功德而获得封爵的人很多,扬雄还是未被封侯。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句
26、中“功德”前省略了“他的”,翻译时应补出。同时抓住重点词语“及”,等到;“众”,多;“侯”,名词活用作动词,封侯。4.都推崇扬雄淡泊名利:如家境贫寒却安之若素;未遇明君、贤知,才华未显于天下,但扬雄不戚戚汲汲。本文中扬雄还有年少好学、博学深思;才华横溢、文赋绝伦;尊崇圣贤、怀悼屈原等突出之处受人推崇。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第一问: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意思是西蜀有扬子云(扬雄)的亭子。作者刘禹锡以此与自己的陋室类比,表明自己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生活志趣。本文第一段中有“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可见扬雄虽家境贫寒,但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本文最后一段桓谭评价
27、扬雄说:“如果遇到明君,再经历与几个圣贤的人相处,被他们称道,那么扬雄一定能超过诸子了。”由此可见,扬雄当时未遇明君、贤知,才华未显于天下,但他却“晏如也”,可见其从不戚戚汲汲。第二问:细读文本,寻找第一问之外的扬雄的“突出之处”。人物传记通常第一句介绍人物籍贯,第二句即开始介绍、刻画人物品性。从第一段第二句可总结出:扬雄年少好学,博学深思。从第一段中的最后一句及第二段可看出扬雄具有尊崇圣贤、怀悼屈原等突出之处。第三、四段是当时别人对扬雄的称赞和荐举:王音赞叹他的文章,推荐其任职;其位与王莽等人并列;受到刘歆、范逡的敬重;桓谭认为他生逢其时必将超越诸子。参考译文扬雄,字子云,是蜀郡成都人。扬雄
28、小时候很爱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知道的,静默爱沉思。清静无为,没有什么嗜好欲望,(扬雄的)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一石两石的储粮,他也安然自若。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扬雄曾经喜好辞赋。此前,蜀有司马相如,作赋很壮丽典雅,扬雄心中佩服他,每次作赋,常把他作为榜样模仿。又惊讶屈原文才超过司马相如,却至于不被容纳,作离骚,自己投江而死。(扬雄)为他的文章感到悲伤,读时没有不流泪的。认为君子时势顺利就大有作为,时势不顺就像龙蛇蛰伏,机遇好不好,是命,何必自己投江呢!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常常摘取离骚中的句子而反驳它,从岷山投到江水中来哀悼屈原,
29、名为反离骚。当初,扬雄四十多岁时,从蜀地来京师游学,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对他的文才感到惊奇,就召来把他任命为门下属吏,推荐扬雄等待皇帝的诏书。一年多后,上奏羽猎赋,拜为郎官,任给事黄门,和王莽、刘歆并列。哀帝初年,又和董贤同朝为官。成、哀、平年间,王莽、董贤都成为三公,权力超过人君,推荐的人没有不被提拔的,但扬雄历三位皇帝当政不升官。等到王莽篡位的时候,谈论的人用符命赞美(他的)功德而获得封爵的人很多,扬雄还是未被封侯,因年纪大而渐升为大夫。他就是这样淡泊名利。12当时,只有刘歆和范逡敬重他,而桓谭认为他无与伦比。桓谭说:“现在扬雄的书文义最深,论述却又不违背圣人,如果后来遇到逢时的明君,再经历
30、与几个圣贤的人相处,被他们称道,那么必定能超过诸子了。”三、1.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含义与用法。A.然而,表转折/并且,表递进;B.自己的,代词/语气副词,恐怕,表推测语气;C.都是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D.介词,用/介词,因为。2. (1)大腿 (2)爱好 (3)说出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1)股,古今异义词,古义指大腿,如两股颤抖。(2)嗜,爱好,如嗜好。(3)出,由上下文推断“出”是“说出”。3.(1)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使百姓存活。(2)(我)没有听到过自身治理好而国家会发生动乱的情况。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解答该题要抓住句子的关键词:(1
31、)存,使动用法,使存活。(2)治,治理好;乱,发生动乱。4.唐太宗认为治国应先端正自身,而且百姓负担不能过重。齐威王认为治国应广开言路,改良政治。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文意。解答该题要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本文中“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可知唐太宗注重端正自身和关注百姓。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上赏”“中赏”“下赏”可知齐威王广开言路。参考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使百姓存活。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绝
32、不会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上头治理好了而下边发生动乱的事。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而都是由于自身追求耳目口鼻之好才酿成灾祸。如一味讲究吃喝,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人心涣散,怨言四起,众叛亲离。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取乐贪图安逸。”谏议大夫魏徵对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过去楚王聘用詹何,问他治理好国家的要领,詹何却用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来回答。楚王再问他治理国家该怎么办,詹何说:没有听到过自身治理好而国家会发生动乱的。陛下所明白的,实在符合古人的道理。”四
33、、1.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解析 这道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语句,先翻译语句“村的旁边有一座山,山上有座石峰如下覆的铜钟”。然后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划分朗读节奏,这样断句就比较容易些。另外,短语中间不可停顿,如“村之侧”。最后,还要注意题目后面括号里“标两处”的要求,确保断句的数量符合要求。132.C 解析 这道题考查辨别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A 项,分别解释为“向北”“北面”;B 项,分别解释为“发现”“施行”;C 项,都解释为“向下”;D 项,分别解释为“听到”“名声”。3.(1)忽然有声音从墙壁里出来,各像那人的声音。(2)随着山向东转,就到了港口的北面。解析
34、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完成此题,先通读语句,初步把握内容,特别要留心其中的重点词语,如(1)句的“肖”,(2)句的“折”“阳”等。4.小港 棋盘山解析 这道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完成此题,首先要阅读短文,明确叙写“云阳洞口”“金祝墓”所在的语段,从而确定横线对应的语段。另外,根据“云阳洞口”“金祝墓”可知横线上要填写的内容应为表示地点的词语。这样,可在明确的语段内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同时符合数量即可。5.写出游人惊愕的表情,是侧面描写,衬托“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现象的神奇,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惊喜之情。解析 这道题考查理解写作手法的能力。阅读短文,明确“同游人相顾错愕”的原
35、因是“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由此可以确定文章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结合内容,分析侧面描写作用,突出自然的神奇;同时,还可结合作者的情感加以分析,这样才显得比较全面。参考译文从云阳洞口向北走四十步,发现小港口。港口的上面芳树丛生,路旁遮荫的树低垂。沿港向西,竹篱笆映水,古代房屋参差不齐。当时淅沥的小雨刚过,新笋脱壳,蔷薇盛开,听不到人们说话。只听见鸟儿呼唤晴天,草蛙鸣叫跳动罢了。村的旁边有一座山,山上有座石峰如下覆的铜钟。它的上面垒石,好像放着棋盘的样子,俗名棋盘山。此峰大概是庆忌塔的地址啊。峰的南面不能散步,下面看悬崖百尺,石壁环绕小池,池壁像有缺口的玉器,池如镜,如妇女的梳妆匣
36、刚打开的样子。于是沿着山崖下去,在水边坐。刚坐下来,忽然有声音从石壁里出来,各像那人的声音。同游人互相惊愕随着山向东转,就到了港口的北面。土阜隆起的地方是金胜、祝威的墓。他们的庙在港口南边小流水桥的上面。五、1.(1)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2)离开 (3)限制 (4)归顺 (5)派 (6)同“悦”,高兴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文言文对词语解释题的考查多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特殊词。就该题而言, 第(1)句中的“郭”解释为“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第(2)句中的“去”是“离开”的意思;(3)(5)句中的“域”“使”是词类活用,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解释为“限制”“派
37、”;第(4)句中的 “顺”解释为“归顺”;第(6)句中的“说”是通假字,同“悦”,解释为“高兴”。 2.(1)天时/不如地利 (2)岁/亦无恙耶14解析 此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划分停顿必须依据几个原则: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第(1)句的意思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位置”,根据句意划分为:天时/不如地利。第(2)句中的“岁”可以翻译成“年成”,“无恙”是“询问年成情况的”,这个具体可以翻译成“年成还可以吧”,可根据句子结构划分为:岁/亦无恙耶。3.(1)实施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实
38、施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2)如果没有百姓,哪里还有君王存在呢?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不但要把握特殊句式,还要注意抓句子中的关键词,它们往往是得分点。如第(1)句中的第一个“者”翻译成“的人”,是关键所在;第(2)句是反问句,除了要字字落实,把“苟”(如果)等重要词语翻译出来外,还要翻译出反问语气,这些都应当引起注意。4.以民为本 对偶 排比 反问解析 此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可分析语段,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然后得到答案。第空的答案可分析甲文主旨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和乙文中“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可知两文都提倡以百姓为主。第空答案也较为明显,
39、甲文主要用对偶和排比句,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属于对偶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属于排比句,对偶句和排比句的作用都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文章的气势。乙文多用反问句,如威后的话“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语气强硬,不容置辩。参考译文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
40、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王,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
41、定会取得胜利。乙齐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信还没有打开,赵威后问使者说:“年成还可以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还好吧?”使者有点不高兴,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现在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赵威后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哪里还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哪里还会有国君?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 六、151.(1)说出 (2)把 (3)安排居住 (4)轻视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需要放在语句中理解词语,(1)句“不能名其一处也”作者用夸张的手法表明声音太多太复杂而不能“说出”其中一个方面;(2)句“有薄技,请以相授”是指
42、和尚因为受到李超的恩惠,想“把”其武艺传授给李超;(3)句因为和尚传授武艺给李超,李超给和尚安排房子居住,并且供给他丰厚的待遇,“馆”应该为名词用作动词;(4)句结合上半句“因为年轻的尼僧文弱的缘故”,“易”在这里应为动词,轻视。2.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作用:宾客反应和一年后憨师所说为侧面描写,鲜明突出地表现两文中人物技艺的精湛、武功的高强,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解析 此题考查写法及其作用。甲文、乙文分别从正面描写失火场面的声音繁多复杂和李超与尼僧比武的场面,分别从侧面描写宾客神态、动作的表现和后来憨师说的话,由此判断使用了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甲文从正面描写失火场面的声音繁多复杂和从
43、侧面描写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等神态、动作,主要是为了突出口技艺人表演的逼真和技艺高超,增强了表达效果;乙文从正面描写李超与尼僧“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的结果和从侧面描写憨师后来说的“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突出了尼僧的武艺高强,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3.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深厚的功力、深邃的造诣,靠勤学苦练获得。没有汗水心血的浇灌,技艺之花不会灿烂绽放。坚持不懈,滴水穿石。锤炼口技、武功,必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滴水穿石,绳锯木断,既要积聚力量于专一目标,又要坚持始终。进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满必会固步自封,技艺也就不会达到
44、炉火纯青的境地。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从口技艺人精彩的口技表演和尼僧高强的武艺,可以得出勤学苦练才能获得精湛的技艺,同时还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从李超学武和比武来看,可以得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事不可骄傲自满,要谦虚好学。参考译文甲隐隐听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声音,盆子、器皿翻倒倾斜,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端正了坐姿。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着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
45、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打哆嗦,几乎要争先恐后地逃跑。乙李超,字魁吾,淄西边邑人。为人性格豪爽,喜欢施舍。偶然一个和尚到他这里来化缘,李超让他饱吃一顿,和尚十分感激,就说:“我是少林寺的和尚,会一点武艺,请让我把它传授给你。”李超心中高兴,留和尚在客舍里住下,给他丰厚的待遇,早晚向他学习武艺。过了三个月,李超的武艺已经比较精湛,便得意洋洋起来。和尚问:“你进步了吗?”李超回答说:“我进步了,师父您所会的,我已全部学会了。”和尚笑了,让李超试
46、一试他的武艺究竟如何然后两16人格斗起来,李超不时地想找和尚的破绽,没料到,和尚忽然飞起一脚,李超顿时跌倒在一丈以外。和尚拍着手说:“你还没有完全学会我的本领啊。”李超从此以武艺出名,走南闯北,竟一直没有遇到对手。李超偶然来到历下,看到一个少年尼僧在广场上卖弄武艺,观看的人熙熙攘攘。李超在旁边站着,不禁技痒,神气地走进场中。尼僧才说:“你既然是憨师的弟子,都是少林武林中人,不妨玩玩。但只要两人意会就行了。”李超答应了。但见她斯文瘦弱,看不起她。加上年轻好胜,一心想打败尼僧,以取一时的名声。尼僧才肯继续。不久,李超飞起一脚,尼僧并起五指朝他大腿一削,李超觉得膝下像被刀砍了一样,跌倒在地上。尼僧笑
47、着道歉说:“冒失地触犯了你,请你不要怪罪!”李超被人抬了回来,养了一个多月才痊愈。一年后,和尚又来了,李超给他讲述了这段往事。和尚吃惊地说:“你太鲁莽了,惹她干什么?幸亏你事先把我的名字告诉了她,不然,你的双腿已经断了。”七、1.(1)恰逢,正赶上 (2)回来 (3)径直,直接 (4)正,正在2.示例一:我认为此处的“悠悠”是“长久、遥远”的意思。词人此时登楼远眺,中原故土早已陷入敌手,词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的悲叹,而只有长江是日夜不息,永恒长存的。在漫长历史与遥远时空的映衬下,词人更感觉个体力量的渺小与无力。示例二:我认为此处的“悠悠”是指“忧愁、思虑”。这是词人晚年时登楼之作,词人面对
48、中原故土陷入敌手、山河变色的现状和自己已然老去的现实,回想起那“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既有对自己壮志未酬的忧愁,又有对无人改变现状的担忧。3.对孙权少年英雄,豪气万丈的赞赏;对自己的人生际遇的愤懑和悲叹,同为少年英雄,却因政治主张不被认可而被贬官赋闲,如今却英雄迟暮;为南宋王朝未能收复失地,缺少这样的英雄人物而忧虑。参考译文甲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做南归决断。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辛弃疾)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