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07小说阅读新人教版20190122358.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974709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07小说阅读新人教版2019012235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07小说阅读新人教版2019012235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07小说阅读新人教版2019012235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07小说阅读新人教版2019012235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07小说阅读新人教版2019012235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训练(七) 小说阅读一、全品原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3 分)灯侯发山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还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但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真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捉鱼。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老还小,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蠢的事;小伟还知道,什么是孝顺,顺着老人的意思就

2、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屎一嘴饭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惯了,说自己还能干得动,每天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是,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儿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父亲没有拿出钓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那些,照样可以捉鱼。小伟吃惊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学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

3、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

4、电灯,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宽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小伟呵呵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道,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来。天天点赞的不一定是朋友,不点赞的不一定就不是朋友,看来这话真是没说错。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

5、可就不好喽。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了。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父亲愣怔了一下。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龟儿子,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说着,拿起拳头轻轻捶了小伟的胸脯一下。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小伟依偎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

6、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 年第 5 期)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1 分)弥漫( ) 揪住( )2.结合具体语境,试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 分)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3.“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效果如何?(2 分)34.文中的父亲是要单纯钓鱼吗?他约儿子钓鱼的目的是什么?(2 分)5.如何理解“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这句话?(3 分)6.小说以“灯”为题,有何特殊含义?(3 分)二、2018黄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6 分

7、)鳝 孔曾庆升久旱不雨,村子像个火炉。田二闷闷地吃罢晚饭,静静地吸完一袋旱烟,又往肚里灌过半壶水,并严严地给两个儿子一番嘱咐,自己才扛上锄头去田边转悠。夜幕拉下,田二的两个儿子奉命拿了棍棒,在自家院子矮墙边潜下身来。这园子是田二和谢芳家的菜地。早先没有矮栅,两家菜地间是一条窄窄的土沟。苗儿不分界地长,常有田家整地不小心损了谢家的苗,谢家占了田家的沟。于是几次脸红争执,两家积下怨来。再后来,便垒起这矮墙。现在田家园里种着冬瓜,谢家园里种着南瓜,瓜藤仍不分界地长。南瓜爬到冬瓜园,冬瓜爬向南瓜园。开始,两家都细心捡摆自家的瓜藤,不让爬过矮墙,可后来园田里工夫紧,便失去了那份细心。瓜藤长势旺,便越过墙

8、来,在田家园里结了两个脚盆大的4鲜红的南瓜。田二昨天上自家园子摘冬瓜时,有了这意外发现,便特地扒开杂草,让南瓜露着,他料定谢家发现后,会爬过来摘瓜,好趁机给谢家一个难堪。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估计谢家晚上会有“行动”,特派两个儿子看守,好痛痛快快地抓次“偷瓜贼”。再说田二出了家门,便在村中樟树下的石板上呆坐着。旱烟抽了一锅又一锅,他手里的旱烟“喇叭”,连着田里卷筒的禾叶,以及揪得疼痛的心都在一同冒烟。田二与谢芳家的稻田也紧挨着,只是田家的稻田挨着南面的山,谢家的稻田靠着北面的河。昔日两家稻田都用山塘水灌溉,可今年大旱,山塘干涸,渠道枯竭,得各自找水。谢家稻田靠河,得天独厚,可从

9、河里抽水;田家稻田挨山,只能靠老天。田二抬头望望夜空,没一丝下雨的迹象。谢芳田边抽水机“突突突”地响,白花花的河水提上岸来,滋润着谢家的禾苗,田二心里难受极了。要救活田家禾苗,必须通过谢家稻田引河水灌溉,否则将白费一年辛劳,颗粒无收!田二去找谢芳说情吧,说不定谢芳也会给他难堪。田二性子耿,宁愿饿一年肚皮也不受那个屈。他坐在樟树下的石头上抽闷烟,心里抱怨说:老天爷可是要存心惩处我呀!直到后半夜,空气爽润了许多,田二才站起身,向着自家干裂的稻田走去。田二勾着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当他来到与谢家相邻的那丘稻田时,却惊奇地发现了水!汩汩的水,穿过田埂孔道,从谢芳的田里流向他的田里。水将砖头般干

10、硬的泥土变得软软的,禾苗开始舒叶。田二庆幸谢芳粗心,没把田埂上的鳝孔堵上。他在心里高兴地喊着:流吧,流吧,给我灌上满满一丘!田二心里说着,很快又回到了橡树下的石板上他怕撞见谢芳,说他干不光明正大的事。约莫过了个把钟头,田二再次起身偷偷地向自家的稻田走去。这次,田二更有新的发现:第一丘稻田流满水后,又是几道鳝孔穿过田埂,把水引向第二丘稻田。哪来这么多鳝孔?田二是捕鳝的好手,他用手触摸孔道,发觉不像莫非这鳝孔田二陷入了沉思深夜,凉风拂过,火炉般的村子,变得凉爽起来。朦胧雾气中,园里的藤蔓也潮润鲜活起来。潜伏在园子中的田家兄弟忽然发现:一个黑影在园里晃动,正猫着腰,轻手轻脚地抱起那似脚盆的南瓜向谢家

11、园子移动。“抓贼啊!”隐蔽着的田家兄弟忽地跃上去,举着棍棒大声叫喊着。“混蛋,连老子都不认识了?”田家兄弟顿时傻了眼他们听得很真切,答话者竟是自家老爸田二。1.梳理文章第自然段田二的心理活动,在横线上填出恰当的词语。每空限填两个字。(4 分)无法引河水灌溉,心里 不愿求人,心里抱怨 发现鳝孔漏水,内心 有新的发现,陷入沉思,内心惭愧。2.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 分)(1)分析第段画线句子“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这一细节在情节上的作用。(2 分)5(2)请分析第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2 分)3.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并分析田二这一人物的可贵品质。(4 分)4.关于这篇小说

12、,有人说,田二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说,谢芳才是小说的主人公。你的看法呢?请说明理由。(4 分)三、全品原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6 分)最后一个目标周国华电话铃声响起,霍克医生拿起话筒接听,目光钉子般钉在桌上的笔记本上。挂了电话后,医生左手握了握拳,右手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用力写下了“293”三个数字,眯起眼看了很久,才点了点头:好,全了,刚好,感谢上帝。过道里,医生皮鞋声“咔咔”作响,富有节奏。手术室内,护士们忙碌地准备着。医生修了指甲,消了毒,把大家叫到一起,鞠了个躬:今天的手术对我很重要,拜托各位了。众人愣了愣后,齐声道:一定。十多分钟后,遇车祸的年轻人被送了进来。大家看了看,

13、都低下了头。瞳孔放大,呼吸停止很明显,病人已经死亡!手术室内的温度好似刹那间降到冰点,人们泄气了。有人想为年轻人盖上白布,霍克医生摆摆手,手持两块电极板,为他做电击除颤,几次下来,毫无起色。助手劝道:没用了。霍克医生一瞪眼:谁说的?助手一愣。印象中,医生话不多,尽管刻板了点,但从不冲人发火。6医生放下工具,用双手为病人胸外按压。十几分钟过去,医生额头的汗水被擦拭了好几次,可年轻人依然没有血压。看着老人手术帽外露出的白发,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医生在小镇的这家医院工作几十年了,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曾经有大医院想高薪聘他,他没去,说等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后再说。至于是什么心愿,他从未对人提起过。助手

14、抢过医生手里的活,大家轮流为年轻人除颤按压。半个多小时后,医生无奈地摆摆手:都尽力了,谢谢。医生解下口罩,面色就似眼前的白布一般,眼眸中满是无奈和哀伤。上帝啊,医生明天就要退休,为什么要对他如此残酷?众人默默叹息。医生走出手术室,步履沉重而迟缓,仿佛双腿绑上了沙袋。回到办公室,他取出笔记本,沉思良久,找来红笔将刚才写的那三个数字圈住,随后缓缓写下几个字。窗外,一只苍鹰无精打采地飞向不远处的丛林,头也不回。那片丛林,医生再熟悉不过。那儿,埋葬着小镇的英雄弗兰克上校。战争刚开始时,弗兰克的未婚妻死于入侵者的炮弹下。弗兰克医生放下手术刀,扛起了钢枪。历经数百场大小战役后,他成了令敌军胆寒的将领。侵略

15、者一宣布投降,上校就捧着鲜花去告慰心上人,却被敌军卑鄙的狙击手夺走了生命。弗兰克情侣安葬在小溪边,溪水清澈,长流不息。医生很喜欢去那边散散步,拔拔坟头的杂草,或静静地坐上一会儿,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退休后的第三年,医生躺在养老院里,再也无法下地。得知消息后,小镇几乎所有的人都赶来探望他,并劝他用药。医生淡淡地说:我的病,自己清楚,没必要浪费,这是上帝的安排。医生的固执惊动了镇长。镇长亲自上门了解情况。在战后缺医少药的年代,医生主动来到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几十年来,医治病人就好像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可当小镇想回报他时,他却拒绝了。人们突然间想起,甚至于他来自何方,也没一个人知道。我已经决定了,请别

16、让我带着遗憾去见上帝。医生对镇长说了很多,语调平静。走时,镇长心事重重。没过几天,医生去世了。医生的墓地选在一片树林里,和弗兰克情侣相距三百余米。在他标记的地方,人们挖出了一把锈迹斑斑的狙击枪。镇长派人把枪送到弗兰克上校纪念馆里。医生的胸前,放着一张发黄的旧报纸,还有一本笔记本。旧报纸内,详细记述了弗兰克上校的牺牲经过。笔记本上,则记录着一长串数字和名字,那些都是医生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重病患者,总共有 292 个。而第 293 个,竟赫然写着一个人的名字。哈斯勒!当年打冷枪的,正是敌军王牌狙击手、号称“丛林之鹰”的哈斯勒!战争中,有 293 人死在他枪下,其中大多数是指挥官、反坦克手和机枪手。

17、这“幽灵”谁也没见过,也没有他的照片,战后不知所踪。7墓碑上,刻着“霍克医生之墓”几个大字,这是全镇人的意见。唯有这一点,他们没有遵从医生的遗愿。人们说,在天堂,没有人需要知道战争何时结束,因为那儿,永远不会有战争。(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8 年第 2 期)1.结合全文,试说说霍克医生为什么对抢救第 293 个病人特别重视。(2 分)2.“医生走出手术室,步履沉重而迟缓,仿佛双腿绑上了沙袋”一句体现了霍克医生怎样的心情?(2 分)3.“唯有这一点,他们没有遵从医生的遗愿。”霍克医生的遗愿是什么?小镇的人们为什么没有遵从医生的遗愿?(3 分)4.“医生对镇长说了很多,语调平静。走时,镇长心事重重

18、。”请根据小说内容猜一猜霍克医生对镇长说了些什么,镇长为什么会“心事重重”。(4 分)5.本文虽短小,但疑云重重,悬念迭起。你能找出其中的一处悬念并释疑吗?(3 分)86.认真品读这篇小说,试说说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2 分)四、2018衡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0 分)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太阳刚刚爬过对面楼房的顶上,弟弟便开始忙活起来,穿上那件浅灰色的长风衣,背着那把破吉他出门,去家附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上班了。弟弟所谓的工作,在我看来,和他周围那些面前摆着破碗或者竖着写满悲惨经历的牌子的人一样,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施舍。但只有他称那是工作,而且他是很认真地说那是他的工作。他第一次去

19、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你周围的那些人,不会让你抢他们的生意的!”他神秘地笑笑,说:“我自有办法!”只是那天中午回来,弟弟的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他连饭也没吃,回到自己的房间,一会儿便传出了呻吟声。到了午后,他居然起来了,而且把风衣上的灰掸得很干净,背上琴又要出去。我叫住他:“换身行头吧,你穿成这样去,不挨打才怪!”他留给我一个倔强的背影,走起路来,腿有点微瘸,看来被教训得不轻。晚上弟弟回来后种采飞扬,衣服也干干净净,看来他下午不但没有挨打,生意好像也不错。我打开他的琴盒,却是一个硬币也没倒出来,于是笑说:“你连一毛钱都没挣到,还乐得像捡了金条一样!”他故作高深地一耸肩:“太俗,张口闭口都是钱!

20、我这高雅的艺术可是金钱能衡量的?”我曾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过弟弟的长篇玄幻小说,他同时开了两本书,都已经签约上架,也已经出版了第一本的第一部。我常批评他:“白天的时间用来在家写书多好,你知道那些读者对你的作品有多么期待吗?你对得起他们吗?”他回应我的依然是背着琴盒有些酷酷的背影。快冬天了,弟弟还是那身装束。我曾对他说:“你得多买几件风衣了,总穿一件,观众们会有视觉疲劳!”他却说:“没多长时间了,冬天我就不去了,太冷,旁边的那些人冬天也很少出来!”呵呵,他居然跟那些乞丐对比上了。在我看来,他似乎忘了第一天他们联手揍他的事了。他还一本正经地说:“那些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都是骗钱的!”天气逐渐冷起来了,

21、从我们小区通往广场的柏油路被银杏树叶染成一片金黄。像我这种爬格子的人平时是很少出门的,这天却突发奇想,想去看看弟弟是怎样工作的。正是下班的时间,广场上人来人往,弟弟被那些下班的人里三层9外三层地包裹着,吉他声、歌声硬是从人群中传了出来。呵呵,这小子,一首看似普普通通的流行歌曲,倒是被他整出了“绕梁三日”的感觉。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出一脸的得意。我从人群中退出来,躲在一边。望着落日那诱人的余晖,我点上了一支烟。渐渐地,围拢的人群散去了,弟弟艰难地站起来,把琴盒里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们。呵呵,原来整个秋天,他都是替那些

22、曾经打过他的人讨过冬的钱啊!我想起弟弟在他的小说中说:“网上说今年冬天会更冷,这回你们冬天不用出来了!”为了不让弟弟看到我,我先跑回家,站在一楼的窗口,看着弟弟慢悠悠地走回来,凉凉的风吹动他长长风衣的下摆,他脸上依然是满足的神情。一进门,他立刻换了一副神情,急急地甩了风衣,脱下裤子,把左腿的义肢摘下来,疼得龇牙咧嘴,腿根的断处,已经磨得不堪入目。我忙为他抹药,再把他抱回房间。那个夜里,我在弟弟更新的小说中,看到他借主人公的口说出的几句话:“现在才发现,幸福的事其实是给别人以帮助。而且经历之后才知道,在那份帮助别人而得到的幸福面前,自己的痛苦微不足道。”弟弟在说着他自己的心声啊!1.用简洁的语言

2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 分)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3 分)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出一脸的得意。3.设置悬念是本文在写法上的一大特色。请找出其中的一处,并分析其作用。(3 分)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弟弟”是一个善良大度、乐于助人、自立坚强、多才多艺的人。10B.第段中的“神采飞扬”一词,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弟弟”将挣到的钱散发给周围乞丐后的得意与兴奋。C.“弟弟”的“长风衣”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素,在文中多次出现,对推动情节、塑

24、造人物、表现主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D.文章最后借“弟弟”所写小说中主人公的话,巧妙地点明文章中心,同时流露出作者对“弟弟”的由衷赞赏之情。五、2018杭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 分)老木匠桑伯徐惠林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 20 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茬的汗珠子。“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

25、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 40 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

26、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就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

27、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喘气,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11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湾。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的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今年的春天似乎提

28、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做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十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1.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4 分)(1)“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2)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2.桑果不肯“接班”

29、,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4 分)3.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4 分)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124.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 分)六、2018荆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4 分)最后一堂语文课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儿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

30、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甘可想而知。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要讲的课文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即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

31、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来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于是我们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觉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

32、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的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来一趟。13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我们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9 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

33、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扇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扇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们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但那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作者:曾颖,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1.小说分两个部分写黄老师的课,请分别概括其特点。(2 分)平时的课: 最后一课: 2.下面两个句子特别有趣味,请选择一句简要赏析。(4

34、 分)(1)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2)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勿忙而焦急。3.如果对第自然段作如下批注,请摘录出与之对应的句子。(2 分)(1)写出了黄老师的不安: 14(2)看得出黄老师的不甘: 4.读完全文,你觉得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5.下面是小说结尾删减的一段,请结合对小说的理解,接着写几句。(3 分)我的同学里,多年以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的成了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不管当下在做什么, 。 七、2018重庆 B 卷改编 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问题。(18 分)风 景李小

35、云从这个角度望出去,拇指和食指框住的镜头里,左边是栉比的高楼,右边是起伏的群峰。刚下了些小雪,灰秃秃的山顶上,多了些白色的点缀。好一幅美丽的水墨素描!小翠陶醉在这美丽的风景中。妈妈的责骂声把小翠从沉醉中惊醒。仔细一听,是骂热力公司,这么冷的天,居然一大早就没了暖气。小翠伸手拽了拽搭在身上的毛毯,拿起桌上的报纸,一则启事吸引了她。市里要举办“泉市好人”画展,获奖作品将雕刻进广场的“泉市好人碑林”里。小翠怦然心动,立即决定参加这次比赛。画谁呢?她想了想,一时半会儿没有理想的人选。她继续构思她的画作。忽然,一高一矮两个人,从远处径直走进了她手指框住的风景里。她有些气恼,她想画一幅雪景,送给福利院的佳

36、佳。那是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去福利院做公益时认识的一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他特别喜欢画画。从那时起,小翠就常常去教他。有好一阵子没有去了,正好送一幅雪景画给他。那两个人走近了,肩上都背着一个大大的工具包。洗得有些发白的工作服上,有热力公司的徽标。小翠明白,暖气不暖,他们是来处理的。两人走到窗外,钩开地上的井盖,猫着腰向井里看。矮个子回身打开工具包,取出一条皮裤子。两人似乎在争执什么。矮个子穿上了那条肥肥的裤子,下到井里,高个子拿着手电朝里照着,吆喝着,和井下的矮个子联络着。过了一会儿,矮个子从井口探出了头,和高个子交流着井下的情况,然后又钻下去了。高个子从背包里取了几样工具,一件一件递

37、给井下的矮个子。矮个子一会儿探出头来取工具,一会儿又探出头来放工具。矮个子终于从井下爬上来了,那条皮裤竟湿到膝盖以上!小翠惊讶地发现,皮裤上,丝丝粪便往下流淌。小翠感到一股恶臭从胃里猛地冒上来。15矮个子脱下皮裤,高个子在一旁帮忙。两人讨论着什么。他们把那些工具装入口袋,走出了小翠的视野。那幅“素描”再一次跃入小翠的眼帘,朝阳柔柔地抚慰着远处的山、美丽的楼。“热力公司的人要挨家挨户冲洗供热管道。真是的,自己供不好暖,居然麻烦我们!”妈妈骂骂咧咧进了屋。小翠没有回应妈妈,皮裤的湿冷和恶臭,又浮现在她脑海。“咚咚咚!”有人敲门。妈妈打开门,小翠侧头看见是高个子和矮个子。他们说明来意,妈妈让进了他们

38、。后面的场景是小翠看不到的,妈妈总是把她安置在另一个安静的房间里。再见到这两个人的时候,还是在那个窗前:一高一矮,面带笑容,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小翠像寻宝人突然发现了神秘的宝藏一样,兴奋不已,这不就是泉市好人吗!她立即摊开纸笔,在雪白的素描纸上最显眼的位置勾勒出一高一矮两个身影。至于远远的山峰和错落的楼房,在这幅画中已然就是那星星点点的装饰。画作完结的时候,小翠在右下方郑重地写上标题:温暖的使者。秋天,小翠作为获奖作者代表,由妈妈陪着出席“泉市好人”画展颁奖仪式。会议结束后,她们随着人流进入碑林参观,小翠突然发现一幅刻在碑上的版画;轮椅上的女孩在风中静静地作画,她的肩上栖息着一只美丽的白鸽。题

39、目:坚强的翅膀。创作说明:她,因车祸截肢,却坚强不屈;她,潜心作画,用美温暖福利院的孩子。她为社会撒下爱的种子,为自己也为他人插上奋飞的翅膀。作者:佳佳。小翠含羞一笑,原来自己在不经意间,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选自“江山文学网”,有修改)1.第自然段中说“两人似乎在争执什么”,请根据文本,写出他们“争执”的内容。(4 分)2.第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描写“灿烂的阳光”,其作用是什么?(4 分)3.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小翠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6 分)164.文章题目是“风景”,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风景?(4 分)参考答案一、1.m ji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字音。“弥漫”中的“弥”容易误读

40、为“r”;“揪住”中的“揪”容易误读为“qi”。2.父亲“天天”“时时”关注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与牵挂,爱子之情跃然纸上。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中重要词语的作用。“天天”“时时”两个表时间的词语,从频率上对父亲的动作进行了修饰和限定,表达出父亲时刻都在关注着儿子,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与爱护之情跃然纸上。3.类比手法。蛤蟆鱼由于太招人眼,因而容易被人逮;做人如果太过张扬,同样容易遭人嫉恨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此句运用形象的类比,将父亲的担心与劝诫委婉地让儿子明白,这样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通俗易懂。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写作手法。父亲用蛤蟆鱼做17类比,意在告

41、诉儿子做人不要太张扬。类比手法的运用,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委婉地表达出父亲对儿子的劝诫。4.父亲并不是单纯地约儿子去钓鱼,他想通过钓鱼,让儿子明白:做人不要太过张扬,否则,对自己对单位都会带来不利的道理。解析 本题是对文中信息提取能力的考查。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发现,父亲是借钓鱼的机会,委婉地劝诫儿子做人不要太过张扬,督促儿子做事情要考虑周全。5.灯塔发光,牺牲自己照亮别人;蛤蟆鱼发光,则是为了诱捕其他的鱼,为自己谋利。父亲希望儿子“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意在告诫儿子,要为大家谋福利,不要一心只想着自己的私利。一个重家教充满正能量的父亲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

42、读者面前。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父亲借“灯塔”和“蛤蟆鱼”各自发光的特点(灯塔发光照亮别人,蛤蟆鱼发光为私利),含蓄地告诫儿子: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要时时为大家着想,不要为自己谋私利,要做一个不张扬自己,作风清廉的好领导。6.小说以“灯”为题,其特殊含义就是:父亲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儿子的人生,指引儿子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有了父亲这盏“明灯”,儿子的人生旅途便不会“迷路”。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题的理解。小说以“灯”为题,有多重含义:蛤蟆鱼的“灯”是为了诱捕食物,为自己谋利;灯塔的“灯”是为别人照亮前行的道路;而父亲更像一盏“明灯”,照亮儿子的人生,指引儿子走向正确的道路。小说

43、的特殊含义也即小说的主旨:父亲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儿子的人生,指引着儿子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二、1.难受 庆幸(高兴)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认真阅读文章,依据相关内容作答。自家田地无法灌溉的时候,“田二心里难受极了。”“当他来到与谢家相邻的那丘稻田时,却惊奇地发现了水!”“他在心里高兴地喊着:流吧,流吧,给我灌上满满一丘!”由此组织答案。2.(1)推动情节发展。因为有了这个发现,才有了田二嘱咐两个儿子抓偷瓜贼的情节。铺垫。为下文田二将瓜送回谢家园做铺垫。解析 本题考查某一情节在文中的作用。题干要求从情节上分析其作用。当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时,特派两个儿子看守,这样

44、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经过灌溉事件之后,田二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打算主动摘瓜送回给谢家,也为这一情节做了铺垫。(2)反映人物心理变化。反映田二醒悟后(或答“善意被唤醒后”)的愉悦心情。暗示情节,暗示下文田二主动将瓜送回谢家园子。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这一段的环境写“凉风拂过”,天气“凉爽起来”,这舒适的环境描写与此时田地得到灌溉的喜悦心情相照应,同时也暗示了两家的关系得到了和解,为下文的送瓜故事做好了铺垫。183.本性善良。田二虽与谢家有积怨,并一心想给谢芳难堪,但最终还是以善报善,回应了谢芳的善举。知错就改(勇于改错)。田二虽与谢家产生积怨并设计给谢芳难堪。但在发现谢芳的善举后,认

45、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送回南瓜。为人正直。宁可让禾苗枯死,也没想过要偷谢家的水来灌溉。勤劳。田二晚饭后就到田里看禾苗,直到夜深。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根据人物的言行来总结。田二与谢家有积怨,但是谢芳的善举感化了田二,使得田二打算把瓜给谢家送过去,说明田二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且也是知错就改的。他时刻关注自己的田地,“直到后半夜”,还“向着自家干裂的稻田走去”说明其勤劳。而“田二性子耿,宁愿饿一年肚皮也不受那个屈”也是其性格的耿直。4.示例一:田二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用大量的笔墨写田二,并通过田二的行为与思想变化来表现人性善良这一主题。示例二:谢芳是

46、小说的主人公。小说虽然表面上围绕田二的活动展开,但实际上谢芳的活动始终随时存在,谢芳主动用善举感染了田二,彰显了人性善良这一主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拓展延伸能力。首先明确本试题有两问,先要答出主人公是谁,然后再说明理由。关于第一问,回答是谁都可以。如果答田二,关于原因的阐述,文章笔墨用量多写的是田二的故事;文章写田二与谢芳的恩怨,写他查看瓜,写他查看田地,写他打算送瓜给谢家,所有的故事情节都与其有关系;田二的转变体现了“人性善良”这一小说主题,由此来总结答案。如果答谢芳,关于原因的阐述需涉及谢芳的活动始终存在,谢芳用善举感染了田二,彰显了“人性善良”的主题。三、1.成功抢救 293 个危重

47、病人,是霍克医生退休前最大的愿望。如果能成功抢救第 293 个病人,就可以完成自己的夙愿,自己就可以毫无遗憾地退休了。解析 本题是对文章信息提取与归纳能力的考查。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霍克医生的夙愿是在退休前成功抢救 293条人命。如果能成功抢救第 293 个患者的生命,自己就可以毫无遗憾地退休了。因此,霍克医生对第 293 个病人特别重视。2.“步履沉重而迟缓”“仿佛双腿绑上了沙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霍克医生抢救第 293 个病人失败,自己的夙愿不能实现时极度沮丧、失望的心情。解析 霍克医生接收第 293 个病人,以为自己的愿望就可以在退休前实现了,但最终却没能抢救成功,自己的夙愿要落空,他的

48、心情特别失望和沮丧,因此步履沉重而迟缓。3.霍克医生的遗愿是:在墓碑上刻上他真实的名字“哈斯勒”。“哈斯勒”是敌军王牌狙击手,是敌人的象征;而“霍克医生”救死扶伤,是朋友的象征。小镇的人们不遵从霍克医生的遗愿在墓碑上刻他真实的名字“哈斯勒”,而是刻上“霍克医生之墓”,表明小镇的人们已经原谅了敌人哈斯勒,而愿意把他当作朋友“霍克医生”来看待。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理解。作为敌军的王牌狙击手,哈斯勒击杀了 293 个人,可谓血债累累。但是,战后他对自己的行为深深忏悔,并希望通过挽救 293 个人的生命来救赎自己。小镇的人们原谅了他的过去,把他当19作朋友看待。因此,在墓碑上没有刻他敌

49、人象征的真实名字“哈斯勒”,而是刻上朋友象征的名字“霍克医生”。4.医生说:“我的真实身份是王牌狙击手、号称丛林之鹰的哈斯勒,我深感自己罪孽深重,因此我要求您将我的真名哈斯勒刻在墓碑上,以向大家忏悔,为自己赎罪。”镇长了解了霍克医生的真实身份和事迹后,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对于杀害无数同胞的刽子手哈斯勒,碎尸万段也不解恨;可战后他又救了那么多人,为小镇做了那么多贡献,镇长不知道该怎么给大家交代,这真是令人伤脑筋的事。解析 本题是对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合理想象与联想能力的考查。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霍克医生的真实身份是敌军的王牌狙击手哈斯勒,但战后的哈斯勒对自己过去的罪行深深忏悔,并希望通过挽救 293 个人的生命来救赎自己。因此他临死之前,可能对镇长说明真相并希望将自己真实的名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