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东六校2019届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题2019020101115.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975137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湘东六校2019届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题20190201011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湘东六校2019届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题20190201011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湘东六校2019届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题20190201011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湘东六校2019届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题201902010111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湘东六校2019届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题201902010111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湖南省湘东六校 2018 年下期高三联考历史试卷总分:100 分 时量:90 分钟 考试时间:2018 年 12 月 8 日由醴陵一中浏阳一中攸县一中株洲市八中株洲市四中株洲市二中联合命制一、选择题(每题 2 分,24 题,共 48 分)1.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相应的政治身份和财产。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获得祭祀权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这表明 CA.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确立 B.嫡长子继承制受到严重挑战 C.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解析:C 正确,材

2、料中提及“政治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可体现从西周到秦汉时期宗法、分封制的瓦解。ABD 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2.关于道教有一种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还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道教徒欣然接受这一传说。这个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说明 CA.早期中外交流以宗教为主要内容 B.佛教道教逐渐渗透融合为一体C.外来文化借助本土文化扩大影响 D.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解析:C 正确,题干中的传说将本土宗教道教中的人物与外来宗教佛教进行一定关联。ABD 不符合史实,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3.下表为不同文

3、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A出处 记载田舍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逸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2 -唐大诏令集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史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A.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B.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C.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D.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解析:A 正确,材料直观反映唐代土地兼并现象较为严重,表明政府对土地实际控制力有限。B 错,土地兼并方式除了买卖还有强占等其他方式;C 不符合史实;D 与材料主旨不符。4.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

4、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 D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 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解析:D 正确,从材料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可得出。AC 错,表述过于绝对;B 错在,材料并非制度设计下的强化部门之间相互监督。5.下表为玉米来华时间的研究分析:著作 作者 时间 记载内容 历史结论农政全书 徐光启 明代在中国最早称呼其为“玉米”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明

5、代提到过“玉米面鹅油蒸饼”的做法通向现代世界的 500 年黄邦和 现代16 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玉米在明朝中叶以后便已传入中国对表的内容,最合理的解释是 B- 3 -A.解读玉米来华首先要甄别史料真伪 B.历史结论需多个史料进行实证C.史料来源广得出的结论更接近真相 D.玉米来华的历史解释不够严谨解析:B 正确,题目三则材料就玉米来华描述虽有一定的出入,但是都能从不同方面证明玉米在明中叶以后传入中国。A 不符合材料主旨;C 推论有误;D 判断欠妥。6.清代前期有以“起运”、“存留”为标志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划分和调整:一部分起解户部及各部寺监,作为国家经费开支之用;一部

6、分存留本地,作为地方经费开支之用。与宋代相比,这种做法 DA.将地方官员对人民的盘剥合法化 B.使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进一步尖锐C.说明中央有逐渐加强集权的趋势 D.有助于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解析:D 正确,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与之不同,题干强调了清政府对地方财政的存留,为地方公共事务的处理提供一定财政保障。A 错,材料涉及的是财政资金的分配和去向,而不是来源;BC 与材料主旨相反。7.在整个 18 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 1/10。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 1783 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

7、国财政收入的 1/4。这反映了 D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B.清政府的海关关税税率日渐提高C.清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D.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解析:D 正确,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前,对外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源于发达的小农经济和手工业,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AC 不符合史实;B 错在,关税总额上升原因还有可能是贸易总量的提升所致,并不一定是税率提高,逻辑不严密。8.晚清时期,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族庇护,到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中寻求庇护和活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材料表明太平天国的兴起得益于 DA.乡村宗法社会瓦解导致成员

8、贫困化 B.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兴起- 4 -C.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 D.传统政治的社会控制机制衰落解析:D 正确,题干提及“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而宗法关系是传统政治社会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AD 与材料主旨不一致;C 错,太平天国主要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9.下图列出了 1645 年、1725 年、1843 年、1865 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此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 AA.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 B.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 C.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 D.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 解析:A 正确,从材料可知,其主旨在反应道台的职

9、能的增加是时代变迁的结果。B 错,图表信息涵盖不全。C 错,道台依然属于封建官僚,尚未完成近代化:D 错,材料重在职能种类的变化,而不是管辖范围的扩大。10.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C时间 代表作鸦片战争后 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5 -戊戌变法后 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外来冲击推动近代中国转型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D.中西方近代化道路趋向一致解析:C 正确,材料体现了近代中国从“开眼看世界”,到学习器物

10、,再到制度,不断加深。A 错,材料未体现“融合”,更多是一种学习借鉴;B 错,材料重在强调了解、学习西方,并未涉及现实实践的问题,与材料关联不大;D 错,中西方道路不通,与史实不符。11.民国初年,苏州丝绸业从业者大多世代相传,各织绸厂都采用手拉织机。1925 年,在延龄冠记绸厂采用电力织机后,各家绸厂纷纷效尤,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这一变化 BA.使丝织业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B.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华的交叉应用C.使我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D.反映苏州重工业发展领先轻工业解析:B 正确,电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由此体现“交叉应用”。AC 错,电机使用只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但不一定提高产品质量

11、和技术;D 选项与材料无关。12.1918 年,新青年因销售不畅考虑停刊。1919 年 2、3 月间,坚持使用古文体的林琴南以小说形式诋毁新青年,同时社会上“喧传教育部有训令达大学,令其将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氏辞退”,新青年声名大振,销量大增。这反映出当时 C A.思想启蒙开始成为时代主题 B.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观念转变C.观念碰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D.白话文运动易被大众普遍接受解析:C 正确,材料表明新青年受到过旧观念的抵制,但是其“销量大增”,能够表明观念碰撞推动了社会进步。A 错,与材料主旨不符;B 错,与史实不符,此时尚未爆发五四运动;D 错,“普遍”表述有误。13.据 19

12、23 年北京电车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报告书记载:“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 6 -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从电杆电线的安装,路轨的铺设,到挪移水管等诸多事项无不受阻,乃至文书盈箧,颇费时日。”这说明当时 A A.城市设施建设的艰难 B.交通管理急需解决C.城市社会问题的凸显 D.西方科技传播快速 解析:A 正确,材料中提及“从电杆电线的安装,路轨的铺设,到挪移水管等诸多事项无不受阻”,可直选。14.1938 年 2 月至 4 月,为驱逐晋西北地区的中国军队,日军 26 师团、109 师团展开大规模围攻。八路军第 120 师主动迎敌,经过两个月的游击战歼灭日军 1500 余人,缴

13、获步机枪 200余支、汽车 14 辆等大批装备,收复了 7 座县城和大片国土。这表明当时 DA.抗日战争的主要方式是游击战 B.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C.八路军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主力 D.游击战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解析:D 正确,结合所学,全面抗战开始后,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展开游击战,材料表明八路局游击战取得重大成果,说明游击战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ABC 皆不符合史实。15.下表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情况。据表可知当时我国 A项目 总计 工业业水利林业运输邮电贸易银行物资仓储文化教育卫生城市建设其他总额(亿元)42749 2485 3269 821 1

14、28 308 16 46比重(%) 100 582 76 192 3 72 37 11A.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重点 B.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C.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注重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解析:- 7 -A 正确,从材料可知,工业投资比重最大,可直选。BC 材料无法体现;D 与材料数据不一致。16.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人本主义特征,如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史诗伊利亚特和散文汇编伊索寓言。这表明古希腊 CA.具有较浓厚的宗教意识 B.创造了辉煌的文学成就 C.强调人在现实中的价值 D.以神为中心的文学倾向解析:C 正确原因:材料重在文艺作品的特征,

15、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人本主义都反映出其关注人类现实生活,强调人的价值,与古希腊人文主义相一致。A 错在,材料未体现宗教问题;B 错在,材料重在文学作品等内容特征,而非其数量或质量的评判;D 错在与材料意思相反。17.朱孝远教授曾指出:“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纠正了教会凌驾于国家之上的错误,使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地担负起行政职责,从而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材料表明德国宗教改革 BA.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职能 B.有利于其近代民族国家形成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文化专制 D.利于其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解析:B 正确,因为材料主要体现了“教权低于王权”这一转变,从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其有利于

16、近代民族国家形成。A、D 错,政府只是从教会手里那会原本应该属于自己行政权力,不存在国家职能的完善与中央集权的强化;C 错在,材料并未涉及思想问题。18.荷兰东印度公司采用股份制向全社会募集资金;而 1609 年建立的荷兰阿姆斯特丹银行,广泛地收集社会闲散资金。股份制和金融业的发展把广大居民的利益和海外贸易直接结合起来,荷兰全国从上到下各阶层都卷入海上贸易的大潮中。根据材料,可以得出 CA.股份制与金融业结合开启了海外贸易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荷兰商业发展C.革新经营方式促进了商业资本的发展 D.股份制推动了荷兰金融业的发展解析:C 项正确。股份制企业的出现,金融业的吸收闲散资金,都是经营方式

17、的一种创新。A- 8 -错在“开启”,荷兰较早就开始海外贸易,有经商传统。B 选项,表述符合所学知识,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重点在于强调“股份制和金融业“合力将“荷兰全国从上到下各阶层都卷入海上贸易的大潮中。”而非简单论述股份制与金融业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 D 错误。19.启蒙运动中出现了很多著名人物,所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认为一切外界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而认识外界的工具是科学,科学可以解释一切。这表明启蒙运动 CA.否认宗教存在的合理性 B.摆脱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C.利于形成理性思维方式 D.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出现解析:C 正确,用科学解释一切外界事物,

18、符合启蒙运动的核心为“理性”。A 错在宗教还有信仰的问题,因此不能简单将科学发展与宗教对立起来;B 错在,材料重在“理性”与“科学”而非政治领域的“专制思想”;D 不符合史实,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在启蒙运动之前。20.18011831 年间人口增加一倍以上的城市,大部分都是这一类新兴工业城镇,如博尔顿伊普斯威奇、普雷斯顿、斯托克波特.除这些新兴工业城镇外,人口增长迅速的就是利兹、曼彻斯特等工业大都会了。这种变化表明 BA.机器大工业改变英国城市分布 B.工厂制推动了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长C.英国此时已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带来英国工业城市数量增长解析:B 正确原因在于工厂制的出现使得工厂规模

19、有所扩大,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增加,相应推动了工业城市、都会人口的增加。A 错在题目在于城市人口的变化而非城市分布的变化;C错在题目仅提及人口增加,但是城乡人口比例并未说明,无法得到城市化进程完成的结论。D 错在是城市人口而非城市数量,与材料描述对象不一致。2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848 年的共产党宣言提及:“随着工业发展,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人口比人口和财富增长的还要快”。但 1892 年当恩格斯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再版序言时却说“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DA.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幅提高了工人工资水平 B.资本主义

20、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 9 -C.西方国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发生变化解析:D 正确,伴随着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问题和工人运动逐渐增多,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行相关政策调整,缓和社会矛盾。A 错在工人工资水平还要考虑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的剥削情况,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能一定提高工人工资水平;B 错,材料更多反应的是工人经济状况的改善,而非政治权利,与题目意思不符;C 错,不符合事实,应在二战后构建,就题目而言也未体现制度构建。22.一位曾经激烈地批评政府、反对国王的资产阶级自由派人士博姆加尔腾 1866 年在普鲁士年鉴上发表长文向俾斯麦认错:“事实证明

21、我们的政体构想(民主方案)几乎全都是错的我们的原则(民主制度)若胜利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我们的原则失败反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解救”材料表明 AA.战争的胜利为专制势力的存在提供了合理性 B.德意志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C.德意志资产阶级的政体构想不符合历史潮流 D.战争的胜利有利于德意志结束分裂走向统一解析:A 正确,王朝战争的胜利有助于德意志结束分裂,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统一市场,解决了资产阶级自由派迟迟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资产阶级自由派改变了对普鲁士专制的态度。B 错,从材料看资产阶级自由派态度的转变是源自“事实证明”,而非自身因素。C 错,不符合史实,民主化一直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

22、的方向,其政体设想是符合历史潮流的。D错,材料重在政治制度的探讨,而非国家统一,选项偏离题目主旨。23.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到 1938 年时,几乎所有农民的土地都被合并到 242400 个集体农庄和 4000 个国营农场中去了。但苏联农业产量却令人失望,苏联农场用多出 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 10 倍的人力劳动,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造成苏联农业产量此时严重滞后的主要原因是 BA.苏联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远不如美国 B.计划经济不利于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C.苏联对农业生产的各项投入严重不足 D.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农业快速恢复- 10 -发展 解析:B 正确,从题目来

23、看,主要原因是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匹配的问题。A 错误,选项所指是客观原因,不符合唯物史观,不是主要原因;C 错,是原因之一却并非主要原因;D错,设问主体为苏联,美国为外因,非主要原因。24.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和平时期的军事同盟,北约标志美国孤立主义的正式结束。它还代表了传统军事同盟的一项急剧改变,因为它不仅规定了国际司令部之下各国军事单位的一种聚合,还规定了在训练、战略规划和武器生产方面的紧密协作,从而规定了成员国资源的一种与先前任何军事协议相比更大程度的全面整合。上述材料客观上表明北约 BA.加速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B.利于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C.实质是美国控制西欧的工具 D.提高了

24、西欧国家军队战斗力解析:B 正确,材料提及各成员国多方面的合作与资源整合,符合一体化的相关内容;A 错在材料未提及苏联及华约,选项做了过度延伸;C、D 错在选项表意并非材料重点。二、材料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合理的人口政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材料一 两汉之际、东汉末年的农民战争以及此后的割据战争造成 3000 多万人口损失;隋末农民战争后,人口由 5000 万下降到 1500 万;明末战乱造成 4000 万人口损失;新政权确立和逐渐巩固后,人口又出现回升和发展。据西汉元始二年数据显示,北方人口在中国占比可能超过 71,唐宋之际

25、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12 世纪初,南方人口占比已达到63。 摘编自豆建春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到 1978 年,在资本积累和技术革新上,人民政府付出了极大努力,但是人均意义上的变化远不如总量成绩那样耀眼。从 1954 年到 1978 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增长了 18 倍,但是人均可分配到的粮食基本上维持在 1954 年的水平上。1982 年,计- 11 -划生育政策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据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2010 年间,中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 0.57%,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0 年,014 岁人口所占比重由 3359%减至 16.60

26、%;中国人口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流动人口规模继续膨胀,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201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据王秀新中国生育政策演变研究等文章整理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就业人口数量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就业人口数量提高 1可以使得经济增长水平提高约 1.49 个百分点失去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情,如果有两个孩子,当疾病或意外事故夺走了儿女的生命的时候,其产生的后果要比独生子女家庭小。根据王会宗“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可行性的实证分析等文章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

27、分析其主要原因。(10分)特点:人口增损随政治周期而出现大的波动;南北方人口的增长呈现明显不均衡性。(4 分)主要原因:王朝末年的战争造成时局动荡,民众流离失所;战争结束后,多数新政权又都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北方战乱相对频繁,南方相对稳定。(6 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并指出我国人口政策的相应调整。(10 分)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显著提高;人口增长过快;男女比例失衡。(6 分)政策调整:从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到全面放开二胎政策;(4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放开二胎”对社会产生的影响。(5 分)影响:可以凸显人口红利,促进

28、经济增长;减少失独家庭的痛苦,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人口结构的调整。(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任答 3 点,5 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诺贝尔奖于 1901 年首次颁发,建立之初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1968 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 12 -300 周年之际,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1969 年首次颁发。2012 年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2015 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1-2016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国籍统计(截取)序号 国籍 物理 化学 生理或医学 经济 文学 合计1 美国 94 70 9

29、5 54 9 3222 英国 24 25 30 7 11 973 德国 22 28 17 1 8 764 法国 13 8 10 2 15 485 瑞典 4 5 8 2 8 276 俄罗斯 9 1 2 2 5 197 瑞士 3 6 6 2 178 日本 13 6 3 2 249 荷兰 8 3 2 1 1410 意大利 3 1 3 1 6 1442 中国 1 1 243 印度 1 144 巴基斯坦 1 1合计 204 178 205 72 113 772(以获奖时国籍为准,双重国籍者以出生地所在国为准)请根据上述表格中的信息,从中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30、)(12 分)观点 1.从领域来看,诺贝尔奖更倾向于自然科学,其获奖人数也相对较多(2 分)。说明: 历史传统。诺贝尔奖由欧洲人设立,而欧洲自古希腊时期便开始孕育理性精神,在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洗礼之后,理性精神更是成为西欧的主流思想之一,促进了西欧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科学理论能够越来越快的转化- 13 -为生产力。伴随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以及各国经济竞争的加剧,也为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动力。战争需求的推动。自然科学对于武器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二十世纪以来,人类先后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及美苏冷战,提高国防军

31、事力量,成为推动自然科学另一重要动力。(10 分)观点 2:从获奖者国籍来看,诺贝尔奖的多数由发达国家获得;(2 分)说明:英法美等发达国家,较早开始近代化进程,为其科技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和基础。政治上,发达国家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并且近代以来国内环境相对稳定,较少受到殖民统治、战争等冲击,这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经济上,海外殖民扩张及工商业的成长不断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与此同时它们也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经济基础。 思想上,英法美等发达国家,通过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10 分)(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酌情赋分。观点 2 分,说明 10 分)

32、【选做题】考生从下列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27.(15 分)【重大历史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齐桓公与管仲多次切磋富国之策。管仲提出了“寓税于价”的办法是把税隐藏在商品里,实行间接征收,使纳税者看不见、摸不着,在不知不觉中就纳了税,而且不至于造成心理上的抵抗。在具体办法上,管仲给出简单的七个字:“唯官山海可为耳”只要把山、海的资源垄断起来就可以了,是为盐铁专卖制度。盐业,管仲实行专卖政策,开放盐池让民间自由生产,然后由国家统一收购。由于控制了盐业的销售和产量,进而控制了价格。齐国的盐销售到别国去,售价可以抬高到成本价的- 14 -四十倍,国家和商贾都得利颇丰。在冶铁业上,管仲实行国

33、有民营。他首先严厉地强调了国家对所有矿山资源的垄断;之后,政府又控制了铁器的定价权,并对所生产出来的铁器进行统购统销。在这些前提之下,管仲开放冶铁作坊,允许由民间商人自主经营,其增值部分,民商得七成,政府得三成,相当于征收 30%的所得税。在这些前提下,由政府控制资源所有权,然后把经营权下放给民间商人,以一定比例分配利润,这就是后世非常流行的“资产国有、承包经营”的雏形。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管仲盐铁专营制度的特点。(6 分)强调国家对盐铁资源的所有权;(2 分)国家主导盐铁经营各个环节;(2 分) 部分环节允许商人共同参与,分享利润; (2)根据材料

34、并结合所学,分析管仲盐铁专营制度的影响。(9 分)有利于国家加强对经济命脉的控制(2 分)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2 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2 分)有利于齐国称霸大业:(2 分) 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2 分)(任答 4 点,9 分)28.(15 分)【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太平洋战争期间,罗斯福政府抬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主要是基于对日作战的需要。同样,当蒋介石下决心用武力消灭中共时,冷战正愈演愈烈,同苏联的尖锐对抗使美国的对华政策不可避免地同遏制苏联联系在一起。1947 年间,美国政府中对国共斗争占主导地位的看法是,中共如果在内战中取得胜利,肯

35、定会站在苏联一边,中共正在为苏联的“目标服务”,而且中共已经表明将“忠于苏联”。正是因为视国民党政府为“苏联在亚洲扩张的一大障碍”,美国政府立即站在国民党政府一边,并不断增加对后者提供援助。当后者已经被历史的进程证明注定要垮掉时,美国政府仍然企图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抢救。但是即使是为了遏制苏联,中国的重要性也只是相对的。美国的全球战略决定了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只能是有条件的和有限度的,不论美国国会中亲国民党政府的“中国帮”和“援华游说团”如何鼓噪“不能忽视中国”,都不可能根本改变美国政府的决定。摘编自牛军解放战争时期的美苏国共关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国共内战中的对华政策,并指

36、出制定这一政策- 15 -的依据。(6 分)政策:服务于冷战时期的全球战略,扶蒋反共,(2 分)依据:中共取胜将增强苏联与美国争夺的力量;欧洲是美国全球战略重心。(4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内战的结局对世界格局的影响。(9 分)影响:加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削弱了美国在东亚的势力;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雅尔塔体系。(任答 4 点,得 9 分)29.(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欧阳修,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为人处世,刚正不阿。为了国计民生,敢于直言极谏,不怕贬官,不避刑戮。骂高若讷,驳吕夷简,其意气之盛,至今令人

37、神往。及遭陷害,力请辩诬,襟怀坦然,难进易退。也正是由于具有这样正派的作风,才具有朴实的学风。他做学问,力求真实,不立异论。为学如此,为文也是这样。他主张文章要“中于时病而不为空言”,反对“好为新奇以自异。”他既不赞成唐代元结和樊宗师的“以怪而取名”,也曾力矫当时“以诡异相高”的所谓“太学体”。欧阳修自己的文章写得平易自然,影响了宋朝一代的文风。古人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欧阳修自己的文风正是起了这样的作用。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欧阳修的个人特色。(8 分)刚正不阿,直言极谏;作风正派;注重实学,文风朴实;文以载道。(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阳修的历史贡献。(7 分)引领宋代学术实学实用,为儒学创新奠定基础;关注政治得失与民生疾苦,推动北宋中期社会改革。崇尚气节与正义,凸显文人的社会责任感;于文学、史学皆有成就,推动北宋文化发展;(7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