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张掖二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卷(8 月)高三历史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本卷共 32 个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 ,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 ”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 “差序格局”A.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C.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
2、.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2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 ;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 。分封制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3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秦朝驰道的修建A. 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 B. 有效地扩展了统治疆域C. 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 D. 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4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 ,虽然这革命是从
3、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 ”这场革命A. 极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 B. 有效解决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C. 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 D.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5与宋朝地方分权不同,元朝行省制建立了“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 ,但仍然长期发挥了为中央集权服务的作用。主要是因为A. 元朝把地方按地形划分出众多面积小而弱的行省B. 影响元朝中央统治的主要是蒙汉之间的民族问题C. 元朝蒙古族政权主要靠武力镇压地方割据势力D. 行省具有中央派出机构与最高地方官府两重性6顺治末年,和硕安亲王岳乐提出
4、:“连年轮差御史,贪官未见止息,民困未见全苏,盗贼未见消弭,地方未见安堵,往返迎送,糜费徒多,建议除在京各差应留外,在外各差,应行停止,其巡按事务,归并巡抚。 ”后来清廷接受此建议,废除沿自明朝的巡按御史,将中央监察地方的权利交给总督、巡抚。这一措施A. 使封疆大吏成为专职监察官员 B. 意在缓解吏治腐败引发的社会矛盾2C.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 反映了地方行政与监察权利的平衡7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8乾隆时,有内阁大臣说:“旁观者谓
5、密勿重务咸由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乌知国家大政内自九卿以下,外而督抚藩臬,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胥由是出纳焉,可不谓至重欤?”据此可以得出A. 内阁和军机处分管地方和中央 B. 中枢行政机构的完善C. 军机处和内阁分理军务和政务 D. 强化了皇权专制统治9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反映的本质是A.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 B. 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C. 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 D. 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10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
6、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C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 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11在古希腊,从法理上说,所有公民都是城邦的主人,公民权意味着参政权,只是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按照梭伦改革的规定,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同主要受限于A. 经济实力 B. 家庭出身 C. 文化水平 D. 男女性别12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评论雅典政治时指出:“我们习惯于指责雅典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我们并不总能意识到,它比起当政府的范围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因为每位公民对一个问题
7、都能够解决。 ”材料主要说明A. 雅典政府危害公民的民主权利 B. 雅典的直接民主有其合理性C. 享有雅典公民权的人较少 D. 雅典是间接民主制度的典范13下表是一组关于雅典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材料: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方式 程序 罪名约 40 万 约 4.2 万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举手 一审制 怠慢神与蛊惑36000 501 抽签 青年据此可知雅典民主A. 体现了广泛代表性的特点 B. 调动了公民的参政热情C. 明显具有原始民主的特征 D. 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14西塞罗说:“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罗马法的发展主要是凭裁判
8、官审判实践和法学理论,在改造和继承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这表明A. 公平、正义、开放、灵活是罗马法的价值追求B. 自然法为罗马法注入了血液和灵魂C. 罗马法充分体现了法律公平和正义的原则D. 罗马法影响了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15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致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上述材料表明A. 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 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 罗马法主要调整人际关系 D. 平民利益得到一定的
9、保障16下表是古代罗马的部分法律。这反映了时间 法律 内容或影响公元前 450 年 十二铜表法 对贵族无法无天的暴虐行为有所限制公元前 449 年 卡努雷阿法案 允许平民和贵族缔结合法的婚姻公元前 367 年 李锡尼一赛克斯法案 允许债务人把已支付的利息算成本金还债公元前 287 年 霍腾西阿法案 平民大会的决议和公民大会决议一样有效A. 罗马对外侵略疆域在拓展 B. 贵族的统治地位已经丧失C. 自由民逐步获得平等权利 D. 共和国统治基础不断扩大17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
10、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A. 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 B. 奴隶地位有所改善C. 材料体现了公民法的内容 D. 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18 “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但国王依然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法律意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根据所学知识,英国国王扔保留的权力是A. 筹集税款 B. 干预立法 C. 招募军队 D. 任命大臣191800 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4成员。亚
11、当斯此举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20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A. 光荣革命 B. 工业革命 C. 文艺复兴 D. 1832 年议会改革21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A. 限制地方自治 B. 加强
12、国家权力 C. 避免专制独裁 D. 建立世界霸权22英国的新贵族自然是获得爵位的人,虽然他们对于国王滥封爵位有所不满,但是至少他们已经获得这一显荣的尊号,自然对国王也怀有感激之情,不愿意废弃国王使自己的尊号受损,使这一美好的制度消失。这从侧面主要说明A. 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 B. 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必然C. 资产阶级革命的渐进性 D. 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曲折23俾斯麦奉行的信条是“只有皇帝和他的宰相才有权统治这个国家” 。而到 1890 年皇帝威廉二世决定革除俾斯麦在德意志帝国中权倾一时的职务,这被说成是“丢弃德意志帝国的领航员” 。这表明在当时的德国A. 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B. 宰相只对皇帝
13、负责C. 皇帝和宰相共治天下 D. 宰相己经形同虚设24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英国 1882 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度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与。1887-1889 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 84.5%。美国在 18851889 年,总统否决议案达 324 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A. 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构 B. 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C. 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 行政机构权力逐渐凌驾于议会之上25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
14、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相比之下他们代表不足,而和国家的累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每一项利益,却被代表得足而又足。 ”由这种状况引发的运动的最终结果是A. 无产阶级赢得被选举权 B.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C. 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 D. 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政权26毛泽东指出: “(湘南特委)批评我们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所谓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于是改变原来前委的领导人湘南特委提出的一切工厂归工人的口号,也宣传得很普遍。 ”毛泽东的这一说法A. 反映了湖南特委的“左”倾错误 B. 体现了党中央实事求是的作风C. 旨在维护湘南特委的正确方针 D
15、. 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7一般认为,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俄国的二月革命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主要是基于它们的5A. 领导阶级 B. 革命主力 C. 革命任务 D. 革命背景28下图是 1840 年以后晚清巡抚满、汉官员人数发生转变图,可以解释下图转变的历史事件是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注:图表中三列的前者都是:满族巡抚的数量,后者都是汉族巡抚的数量)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洋务运动 D. 甲午中日战争291928 年,毛泽东发表文章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这表明当时共产
16、党人致力于A. 将革命重心放在国民党统治区 B. 探索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C. 保卫和巩固红色的苏维埃政权 D. 改变国共两党力量悬殊的局面30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等革命者认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 ”然而临时约法制定时,他们又赞同以责任内阁制取代总统制。这一转交A. 是革命党人“因人立法”的产物 B. 体现了革命党人向袁世凯的妥协C. 说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D. 革命党人对中国国情有深刻的理解311832 年,一艘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遍游中国沿海要地,6 月 20 日,该船进入吴淞,甚至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尽窥守军虚实。船上的
17、一位传教士说:“如果我们是敌人,那么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上海等地的鸦片走私比较猖獗 B. 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蓄谋已久C. 清政府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D. 鸦片战争前夕的清军海防松弛32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主要原因是 起止时间 19151918 19191922 19231926“革命”出现的频度 078% 245% 2514%A.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C. 国民大革命推动 D.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第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18、 33 题-第 34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35 题-第 3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必考题(34、34 为必考试题)(一)必考题(33、34 题)33.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至隋唐而稳固,宋元明清,日6臻完备。秦朝即设立听命于皇帝的御史大夫作为纠察百官的最高监察官员。唐代监察制度更为完备,中央监察机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御史台系统,负责监察百官之违法与失职行为;另一部分是言谏系统,负责直接告发官员的违法、失职或者腐败行为。明清两朝最终实现中央监察机构与地方监察机构的统一。在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期,
19、由于国家幅员辽阔,在专制权力下,各级官吏滥用权力、贪污腐化的空间较大。为了维护皇权,历朝君主都非常重视专门监察机构的设置和运作,试图通过监察官员的纠察和弹劾,防止并打击官吏的贪腐和不法行为。摘编自朱福惠国家监察体制之宪法史观察材料二:按照分权制衡理论,美国对行政权进行监督制约的主要方面是议会与司法机关的监督。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传媒的发展,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的主要方面正逐步演进为民众的民主监督,即借助互联网和报纸、电视等传媒,用社会舆论对行政机关形成压力,此外,近些年来,美国行政机关还逐步加强了自身的内部监督制约,如建立行政决策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政府情报信息披露制度等。1978 年,还根据政
20、府道德法设立了政府道德署,直接向总统和国会负责,地位独立,其主要职责是制定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规范; 审核和批准各行政部门制定的道德行为附则;监督行政部门官员公开和秘密的财产申报的执行情况; 审核总统政治任命是否有经济方面的利益冲突等。这些都对行政权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摘编自宋欢欢美国监督机制浅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监察机制的特点(8 分)及形成的社会背景。 (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相比,美国行政监督机制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古今中外监察机制的认识。 (11 分)34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民国时期部分省份中山公
21、园数量统计表(19251949)省份 数量 省份 数量广东 57 云南 7广西 27 河北 3福建 28 山东 4浙江 22 河南 2湖北 14 山西 2湖南 13 陕西 2江西 13 辽宁 1据民国时期各市县方志,转引自陈蕴茜空间重组与孙中山崇拜上表能够反映民国时期政治、经济变迁的诸多历史信息。提取其中一项信息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提示:信息提炼+结合史实分析材料+结论) (二)选做考题(35、36、37 题)请考生从 35、36、37 三道历史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道题计分。35. (15 分) 【重大改革回眸】7材料 明初与蒙古抗衡,西北是一条重要战线。在
22、今甘肃西部、青海北部直至新疆东部设立了一系列羁縻卫、所。明朝前期,以哈密为经营西域的主要据点,封当地蒙古贵族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又派汉人充任忠顺王府长史、纪善等官,协同理事。永乐、宣德时期,哈密及其以西地区与明朝建立比较固定的朝贡贸易联系。西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斯藏。明初,派人入藏招抚,承认元朝对当地僧俗首领所加封的称号。明成祖即位后,相继派宦官显侯等多人持节入藏,与各地方、各教派的领袖人物广泛接触,封授了一批首领,最高者为王和法王。明朝还与以藏族为主体的“西番”诸部建立起茶马贸易关系,设立茶马司进行管理。永乐时,开通了自雅州(今雅安)至乌斯藏的驿路,更为汉藏的经济往来提供了便利。摘编自张帆中国
23、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加强对西部地区管理的主要措施。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加强对西部地区管理的影响。 (9 分)36.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日本军部为了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派出一支庞大舰队,进攻美军驻守的中途岛。美军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伏击日本舰队,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后,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折,日军被迫由进攻转为防御,美军则由防御转为进攻。(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发动中途岛海战的目的。 (6 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途岛海战日本战败的原因。 (9 分)3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8材料:萧绰是辽景宗的皇后,鉴
24、于契丹社会留下的母权遗俗,萧皇后参与军国要事决策,更“以女主临朝” , “境内刑赏、政事、用兵追讨,皆皇后决之” 。萧皇后倾向汉化,主张革新。圣宗即位时年仅 12 岁,萧皇后晋升为太后,奉遗诏摄政。圣宗初即位,辽朝处于“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的局面。萧太后以她卓越的政治才能,整顿吏治,提拔有治国之才的人担任要职,大胆重用汉官韩德让等,加强对宗室的约束和对吏民的管理,使政局渐趋稳定。她还注意改善契丹族和汉族的关系。她通晓军事,经常出入疆场, “澶渊之役,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 。继而,她赞成宋朝提出的议和要求,双方订立“澶渊之盟” ,长达一个世纪,基本维持和平局面。摘编
25、自景爱历史上的萧太后“(萧太后)好华仪而性无检束。 ”“后天性忮(zhi 嫉妒)忍,阴毒嗜杀,神机智略,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 ”摘自宋代叶隆礼景宗萧皇后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萧太后所做出的贡献。 (9 分)(2)上述材料对萧太后的评价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6 分)9张掖二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卷(8 月)高三历史答案1.【 答 案 】 C2.【 答 案 】 A【 解 析 】 根 据 材 料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可 知 , 通 过 分 封 制 , 周 的 文 化 内 涵 覆 盖 了 整 个 黄 河中 下 游 地 区 , 密 切 了 同 周 边
26、 各 少 数 民 族 的 关 系 , 推 动 了 边 远 地 区 的 经 济 开 发 和 文 化 发 展 , 推 动 了 文化 的 交 流 与 文 化 认 同 , 故 A项 正 确 。 分 封 制 下 诸 侯 国 具 有 相 对 独 立 性 , 诸 侯 国 内 王 侯 地 位 最 高 , 并没 有 强 化 君 主 专 制 , 故 B项 错 误 。 诸 侯 国 相 对 独 立 , 具 有 土 地 管 理 权 、 行 政 权 和 军 权 , 并 不 能 实 现王 室 对 地 方 的 直 接 控 制 , 故 C项 错 误 。 古 代 中 国 贵 族 世 袭 制 的 确 立 并 非 始 于 周 代 分
27、 封 制 , 夏 商 时 期已 经 确 立 了 , 故 D项 错 误 。3.【 答 案 】 D点 睛 : B为 误 选 项 。 秦 朝 驰 道 以 都 城 为 中 心 , 四 通 八 达 , 目 的 是 加 强 经 济 文 化 的 交 流 , 维 护 统 治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4.【 答 案 】 D【 解 析 】 “古 代 中 国 的 真 正 革 命 ”指 秦 朝 建 立 的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奠 定 了 中 国 古 代 政 治 体 制的 基 本 模 式 。 秦 朝 建 立 的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有 利 于 国 家 的 统 一 和 民 族 团 结 , 有 利 于 统 一
28、的 多 民 族 的 中 央集 权 国 家 的 形 成 与 发 展 , 故 D正 确 ; 秦 朝 建 立 的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加 强 了 对 地 方 的 统 治 ,A错 误 ; B不 符 合史 实 ; 秦 朝 打 破 了 贵 族 血 缘 政 治 的 传 统 , 建 立 了 封 建 官 僚 制 度 ,C错 误 。5.【 答 案 】 D6.【 答 案 】 B【 解 析 】 “连 年 轮 差 御 史 , 贪 官 未 见 止 息 , 民 困 未 见 全 苏 , 盗 贼 未 见 消 弭 , 地 方 未 见 安堵 , 往 返 迎 送 , 糜 费 徒 多 ”表 明 巡 按 御 史 制 度 导 致 吏
29、治 腐 败 和 社 会 矛 盾 , 故 清 廷 的 措 施 意 在 缓 解 吏治 腐 败 引 发 的 社 会 矛 盾 , 故 B正 确 ; A、 D材 料 无 法 体 现 ; 将 中 央 监 察 地 方 的 权 力 交 给 总 督 、 巡 抚 ,使 得 中 央 对 地 方 最 高 官 员 的 监 察 处 于 制 度 性 缺 失 的 状 态 , 不 利 于 中 央 集 权 ,C错 误 。7.【 答 案 】 C8.【 答 案 】 B【 解 析 】 题 干 的 意 思 是 : 大 多 人 都 认 为 重 要 的 政 务 都 是 由 军 机 处 处 理 , 内 阁 只 是 秉 承军 机 处 命 令 办
30、 事 的 机 构 , 但 实 际 上 大 小 事 务 都 是 由 内 阁 处 理 , 怎 么 能 认 为 内 阁 的 地 位 不 重 要 呢 ! 可知 材 料 强 调 的 是 内 阁 重 要 , 很 多 重 要 事 情 均 由 它 决 定 , 说 明 中 枢 行 政 机 构 的 完 善 , 故B正 确 。 内 阁 和军 机 处 不 存 在 分 管 地 方 和 中 央 的 区 别 , 故 A项 错 误 ; 内 阁 “凡 诸 兵 农 礼 乐 刑 赏 之 事 , 胥 由 是 出 纳 焉 ”可 见 内 阁 也 处 理 军 务 , 故 C项 错 误 ; 内 阁 和 军 机 处 确 实 强 化 了 皇 权
31、 专 制 , 但 题 干 没 有 体 现 , 排 除D。9.【 答 案 】 C1010.【 答 案 】 A【 解 析 】 根 据 材 料 提 供 从 秦 汉 到 明 清 地 方 的 行 政 机 构 变 化 较 大 , 极 不 稳 定 , 说 明 中 央与 地 方 的 矛 盾 长 期 存 在 , 为 维 护 统 治 , 不 断 对 地 方 机 构 进 行 调 整 , 故 答 案 为A项 。 材 料 主 要 体 现 了 地方 高 层 行 政 区 的 变 化 , 没 有 体 现 出 数 量 的 增 多 , 排 除 B项 ; 材 料 主 要 体 现 的 是 中 央 对 地 方 的 管 理 ,没 有 体
32、 现 出 地 方 权 力 的 不 断 扩 大 , 排 除 C项 ; 材 料 反 映 的 趋 势 是 中 央 对 地 方 管 理 的 不 断 加 强 , 不 是中 央 与 地 方 分 权 趋 向 合 理 化 , 排 除 D项 。 学 &科 网考 点 : 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制 度 从 汉 至 元 政 治 制 度 的 演 变 地 方 行 政 制 度 的 演 变11.【 答 案 】 A12.【 答 案 】 B【 解 析 】 : 材 料 的 主 旨 是 我 们 不 能 总 是 指 责 雅 典 民 主 是 不 充 分 的 , 应 认 识 到 雅 典 民 主的 合 理 性 , 所 以 选 B项 。
33、 材 料 中 并 没 有 强 调 雅 典 民 主 的 危 害 , 排 除 A; 材 料 并 不 是 强 调 雅 典 民 主 的 不充 分 性 的 , 排 除 C; 雅 典 民 主 是 直 接 民 主 , D项 说 法 错 误 。13.【 答 案 】 C【 解 析 】 从 材 料 表 格 中 的 雅 典 公 民 人 数 只 有 4.2 万 , 可 以 看 出 雅 典 民 主 实 质 上 是 少 数人 的 民 主 ; 从 抽 签 的 选 举 方 式 和 苏 格 拉 底 被 判 处 死 刑 的 结 果 可 以 得 出 雅 典 民 主 容 易 导 致 国 家 权 力 的误 用 和 滥 用 ; 从 举
34、手 的 表 决 方 式 和 一 审 制 得 审 判 程 序 , 可 以 得 出 表 决 方 式 过 于 简 单 , 容 易 造 成 冤 假错 案 , 这 都 是 原 始 民 主 的 特 征 , 故 C项 正 确 。 其 余 三 项 均 不 符 合 表 格 , 应 排 除 。 故 选 C。 点 睛 : 本 题 解 题 的 关 键 是 仔 细 解 读 表 格 , 注 意 表 格 中 的 数 据 分 析 理 解 即 可 。 需 要 掌 握 雅 典 民 主 政 治的 特 征 和 实 质 以 及 影 响 等 知 识 。 公 民 数 只 是 人 口 总 数 的 十 分 之 一 , 就 可 以 体 现 出
35、不 具 广 泛 性 。 抽 签选 择 无 法 调 动 公 民 参 政 热 情 。 材 料 也 未 体 现 保 障 言 论 自 由 。14.【 答 案 】 A【 解 析 】 : 材 料 中 的 “人 类 法 律 受 自 然 指 导 , 惩 罚 邪 恶 者 , 保 障 和 维 护 高 尚 者”体 现 了罗 马 法 的 公 平 与 正 义 ,“在 改 造 和 继 承 基 础 上 逐 渐 发 展 起 来 的 ”体 现 了 罗 马 法 的 开 放 和 灵 活 , 所 以 选A。 自 然 法 是 伴 随 着 罗 马 法 发 展 过 程 而 形 成 的 , 两 者 相 辅 相 成 ,B说 法 不 准 确 ;
36、 罗 马 法 并 不 是 维 护 所有 人 的 利 益 , 如 奴 隶 就 不 受 法 律 保 护 , 所 以 罗 马 法 不 能 充 分 体 现 公 平 和 正 义 , 可 排 除C; D在 材 料 中 没有 体 现 , 可 排 除 。15.【 答 案 】 B【 解 析 】 根 据 材 料 中 “凡 以 遗 嘱 处 分 自 己 的 财 产 ”、 “树 枝 越 界 的 , 应 修 剪 至 离 地 十 五 尺 ,使 树 荫 不 至 影 响 邻 地 ; 如 树 木 因 风 吹 倾 斜 于 邻 地 , 邻 地 所 有 人 亦 可 诉 诸 处 理 ; 橡 树 的 果 实 落 于 邻 地时 , 得 入
37、邻 地 拾 取 之 ”, 表 明 这 些 都 是 为 了 保 护 私 有 财 产 的 , 故 此 题 应 选 B项 ; A、 C、 D项 与 材 料 内 容不 符 , 故 排 除 。16.【 答 案 】 D【 解 析 】 表 格 中 古 罗 马 法 律 中 对 于 “贵 族 特 权 进 行 限 制 ”“允 许 平 民 和 贵 族 缔 结 合 法 的婚 姻 ”“保 护 私 有 财 产 ”等 规 定 缓 和 了 阶 级 矛 盾 , 有 利 于 共 和 国 统 治 , 故 D项 正 确 ; 疆 域 拓 展 是 罗 马帝 国 时 代 , 故 A项 错 误 ; 贵 族 仍 然 拥 有 统 治 地 位 ,
38、 故 B项 错 误 ; 表 格 体 现 不 出 自 由 民 的 权 力 逐 渐 走向 平 等 , 故 C项 错 误 。17.【 答 案 】 A【 解 析 】 罗 马 法 的 核 心 内 容 之 一 是 承 认 财 产 神 圣 不 可 侵 犯 , 其 制 定 和 实 施 是 为 了 维 系和 稳 定 罗 马 帝 国 统 治 , 它 是 欧 洲 历 史 上 最 早 的 一 套 比 较 完 备 的 法 律 体 系 , 故A项 正 确 。 材 料 重 点 为 私有 财 产 方 面 , 而 非 奴 隶 地 位 , 故 B项 错 误 。 公 民 法 的 实 质 为 规 范 国 家 行 政 管 理 、 诉
39、讼 程 序 、 婚 姻 家庭 和 继 承 等 方 面 的 规 范 , 这 与 材 料 重 点 不 符 , 故 C项 错 误 。 材 料 未 涉 及 奴 隶 的 斗 争 , 故 D项 错 误 。 故选 A。点 睛 : 本 题 易 错 项 为 D。 考 生 可 能 把 材 料 中 的 “群 众 ”理 解 成 了 “奴 隶 ”, 事 实 上 材 料 中 并 没 有 反 映奴 隶 斗 争 的 问 题 。18.【 答 案 】 D【 解 析 】 权 利 法 案 规 定 国 王 无 权 废 止 法 律 , 不 得 侵 犯 议 会 的 征 税 权 , 不 经 议 会 同 意不 得 组 织 常 备 军 , 因
40、此 国 王 还 保 留 任 命 大 臣 的 权 力 。 故 答 案 为 D项 。 其 他 三 项 权 力 已 被 权 利 法 案 剥 夺 或 限 制 , 排 除 ABC项 。点 睛 : 本 题 应 当 根 据 权 利 法 案 对 王 权 的 限 制 来 解 答 。 权 利 法 案 颁 布 后 , 国 王 仍 然 掌 握 大 部 分行 政 权 , 包 括 任 命 大 臣 的 权 力 。 责 任 内 阁 制 形 成 后 , 国 王 的 行 政 权 也 被 剥 夺 。19.【 答 案 】 C【 解 析 】 根 据 美 国 宪 法 的 规 定 , 总 统 作 为 政 府 首 脑 有 权 任 免 内 阁
41、 成 员 , 因 此 材 料 中 的事 件 只 是 总 统 行 使 职 权 的 表 现 , 故 C正 确 ; A、 B、 D材 料 未 体 现 , 排 除 。20.【 答 案 】 D11考 点 : 近 代 西 方 民 主 政 治 的 建 立 与 发 展 英 国 代 议 制 的 确 立 与 完 善 议 会 选 举 规 则 的 制 定21.【 答 案 】 B考 点 : 欧 美 代 议 制 的 确 立 与 发 展 美 国 共 和 制 的 确 立 1787年 宪 法【 名 师 点 睛 】 1787宪 法 是 美 国 1787年 制 定 并 于 1789年 批 准 生 效 的 美 利 坚 合 众 国 联
42、 邦 宪 法 。 也 是世 界 上 第 一 部 比 较 完 整 的 资 产 阶 级 成 文 宪 法 。 1787年 宪 法 强 调 加 强 国 家 权 力 , 又 在 权 力 结 构 中 突 出“分 权 与 制 衡 ”的 原 则 , 以 避 免 权 力 过 于 集 中 , 体 现 了 一 定 的 民 主 精 神 。其 内 容 是 : 立 法 、 司 法 与 行 政 权 三 权 分 立 。 分 权 制 衡 的 核 心 精 神 在 于 权 力 平 衡 其 学 说 来 自 洛 克 和孟 德 斯 鸠 等 人 , 美 国 人 把 思 想 、 理 论 转 变 为 行 动 、 实 践 。 政 府 结 构 必
43、 须 能 使 各 部 门 之 间 有 适 当 的 控制 和 平 衡 使 权 力 为 公 众 福 利 和 正 义 目 的 有 效 行 使 其 管 理 职 能 , 同 时 又 保 持 对 权 力 的 优 良 控 制 , 实现 公 共 权 力 与 公 民 权 利 的 平 衡 , 管 理 与 控 权 的 动 态 平 衡 , 是 分 权 和 制 约 的 归 宿 。 通 过 分 权 、 制 约 最终 达 到 平 衡 , 是 宪 政 的 最 终 目 标 。22.【 答 案 】 B23.【 答 案 】 B24.【 答 案 】 D【 解 析 】 据 材 料 “议 会 开 会 的 大 部 分 时 间 应 有 政
44、府 成 员 参 与 ”、 “总 统 否 决 议 案 达 324项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可 知 , 这 反 映 了 英 国 和 美 国 的 行 政 机 构 对 议 会 的 极 大 的 制 约 , 说 明 行 政 机 构 权 力 逐渐 凌 驾 于 议 会 之 上 , 故 D选 项 正 确 ; 材 料 无 法 体 现 议 会 是 国 家 最 高 立 法 机 构 的 信 息 , 故 A选 项 错 误 ;材 料 反 映 了 行 政 权 对 议 会 的 制 约 , 无 法 说 明 议 会 始 终 是 国 家 的 决 策 中 心 , 故B选 项 错 误 ; 材 料 主 旨 也不 是 说 明 议 会
45、 对 国 家 行 政 部 门 有 监 控 权 , 故 C选 项 错 误 。 故 选 D。点 睛 : 本 题 解 题 的 前 提 条 件 是 熟 练 掌 握 英 国 和 美 国 政 治 制 度 的 内 容 和 特 点 , 明 确 英 国 内 阁 和 美 国 总统 属 于 行 政 权 , 议 会 属 于 立 法 权 , 再 扣 住 材 料 关 键 信 息“议 会 开 会 的 大 部 分 时 间 应 有 政 府 成 员 参 与 ”、“总 统 否 决 议 案 ”即 可 推 理 出 行 政 机 构 权 力 逐 渐 凌 驾 于 议 会 之 上 的 结 论 , 此 时 注 意 排 除 教 材 知 识 的干
46、扰 即 可 。25.【 答 案 】 C26.【 答 案 】 A1227.【 答 案 】 C【 解 析 】 中 国 的 辛 亥 革 命 、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和 俄 国 的 二 月 革 命 都 是 为 了 完 成 反 封 建 的革命 任 务 , 认 为 它 们 属 于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革 命 是 基 于 所 要 完 成 的 革 命 任 务 。 故 答 案 为C项 。 中 国 新 民 主 主义 革 命 的 领 导 阶 级 是 无 产 阶 级 、 革 命 主 力 是 工 人 农 民 , 三 次 革 命 背 景 各 有 不 同 , 因 此 其 他 三 项 不符 合题 意 , 排 除
47、ABD项 。点 睛 : 中 国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发 生 在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 需 要 完 成 的 任 务 是 推 翻 封 建 势 力 ; 俄 国 二月 革 命 爆 发 时 已 是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 但 由 于 封 建 残 余 浓 厚 , 仍 然 要 继 续 完 成 反 封 建 的 任 务 , 因 此 二 者同 辛 亥 革 命 一 样 都 是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革 命 。28.【 答 案 】 B点 睛 : 解 答 示 意 图 类 型 的 历 史 试 题 关 键 是 审 读 示 意 图 , 明 确 示 意 图 反 映 的 历 史 事 件 或 现 象
48、 , 特 别 是图 片 中 变 化 的 因 素 。 此 类 历 史 试 题 一 般 由 图 片 、 文 字 说 明 、 标 题 三 部 分 构 成 。 图 片 是 主 体 , 直 观 的再 现 历 史 史 实 。 标 题 是 图 片 的 眼 睛 , 直 接 说 明 图 片 的 主 体 。 文 字 说 明 部 分 是 对 图 片 所 反 映 历 史 史 实的 有 效 补 充 。 但 文 字 部 分 往 往 是 解 答 问 题 的 突 破 口 , 解 答 问 题 时 要 注 意 从 中 提 取 有 效 信 息 , 实 现 与历 史 课 本 史 实 的 有 效 链 接 , 然 后 根 据 问 题 设
49、 计 来 解 答 。 本 题 文 字 说 明 部 分 的 时 间 信 息 非 常 重 要 。29.【 答 案 】 B【 解 析 】 根 据 题 干 “有 一 小 块 或 若 干 小 块 红 色 政 权 的 区 域 长 期 地 存 在 ”,结 合 所 学 可 以知 道 ,这 是 毛 泽 东 的 工 农 武 装 割 据 思 想 ,出 现 国 共 十 年 对 峙 时 期 年 ),即 工 农 武 装 割 据 时 期 ,故 B项 正 确 。ACD项 均 不 符 合 , 应 排 除 。30.【 答 案 】 A【 解 析 】 材 料 “内 阁 制 乃 平 时 不 使 元 首 当 政 治 之 冲 。 故 以 总 理 对 国 会 负 责 , 断 非 此 非常 时 代 所 宜 ”和 “又 赞 同 以 责 任 内 阁 制 取 代 总 统 制 ”,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