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开会啦(比较意义下的减法) 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2巩固十几减 7,6 的退位减法。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编写说明用减法解决问题时会涉及两种数量关系: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部分:另一种是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前面学生学习的减法都是从总体中去掉部分求剩余部分,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比较意义下的减法。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有了一定的活动经验,本节课主要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将这一类问题转化为用减法来计算,从而丰富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每人坐
2、1 把椅子,够吗?教科书设计了学生熟悉的开会的情境,引出比较的必要性,并呈现了淘气的想法“11 个人,才 7 把椅子” ,目的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直观感受 7 把椅子,11 个人坐是不够的,为下一问题的学习奠定基础。还缺几把椅子?2借助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把实物抽象成图形,用已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你能列式解决问题吗?下面的列式你同意吗?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抽象出算式,丰富对减法意义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解决,体会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一个问题着重于提出问题,第二个问题利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第三个问题抽象概括出算式,三个问题步步深入,引导
3、学生一步一步学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用减法计算。教学建议每人坐 1 把椅子,够吗?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描述的事情,再提出问题,学生可能回答:有 11个人,椅子只有 7 把,肯定不够。教师要让学生说清楚自己是怎么想的?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如果学生的方法与教科书上的方法相同,教师正好可以顺其自然地进行下一个步骤。还缺几把椅子?教学时,针对椅子够不够的问题,进一步提出“还缺几把椅子”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通过画图找到答案。因为学生已有用图形表示实物的经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摆或画才能清楚地看出谁多、谁少,多
4、多少或少多少,巩固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你能列式解决问题吗?下面的列式你同意吗?3教学时,教师可在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比较的基础上,把数量关系找出来,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尝试列出算式,并让学生结合图形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还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一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二是建立与加法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可能说,椅子的数量比人数少 4。看图就能看出来: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多的减少的就是缺的。这时,教师可以请学生做模拟表演 11 个学生,只有 7 把椅子,请 7 个同学每人拿 1 把椅子坐下,剩 4 个人没
5、椅子,当然:就缺 4 把椅子了。这样就把比多少的问题转化成了学生熟悉的“从总数中去掉部分的数量关系的问题。如果有学生会说 7 把再添上几把就够 11 个人坐了,因此列式“7( ) 11”,那么教师也要给予肯定。建立比较意义下减法的概念是需要过程的。学习初期要允许学这样列式。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学生会慢慢过渡到用减法计算。练一练“练一练”一共有 5 道题,第 1,2 题结合问题串的学习,帮助学生再次经历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得到结果的过程,通过看图提出新的、可以解决的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对减法意义的理解:第 35 题主要是对算法的巩固,在巩固算法的基础上,第 4 题侧重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和减
6、法运算之间的关系,第 5 题侧重感受有内在联系的算式之间的关系。第 1 题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通过画图或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答案:还差 8 把。第 2 题(1)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看图列出算式,理解减法的意义。(2)学生可以提出还缺几个盘子等问题,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4第 3 题巩固十几减 9,8,7,6 的计算。答案:4,5,6,9;9,6,3,8。第 4 题理解加与减之间的关系。答案:6,7,2;6,7,2。第 5 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找一找每组算式的规律。可能会有学生发现,在每一组中,减去的数都相同,被减的数一个比一个大 1,得数也一个比个大 1。学生如果能说出来,只要合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学生如果说不出,教师不要硬地给学生总结。答案:6,7,8,9,10,11;4,5,6,7,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