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目标 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理解排泄的概念,掌握肾脏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过程。2通过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实物),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肾脏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本章的重点是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在分解时回产生许多的废物,它们在人体内积聚多了,对人体有害,必须及时排出体外。人体是怎样将这些废物排出体外呢?教师:人体排出废物的途径有多种,但以尿液为主要形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尿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大家想一下,在不出汗的情况下,喝水多时
2、,尿量有什么变化?喝水少时,尿量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为什么人体每天必须排出一定量的尿液?排尿对人体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医生可以通过化验尿液的各种成分的变化,来诊断疾病呢?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必须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就是本章要学习的课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尿液的形成。二、新课讲解1、排泄的概念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排便这一说法,那么排泄与排便有什么不同?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对比:二者的排出物分别是什么?分别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产生的?排出的途径各是什么?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2观察泌尿系统的挂图,认识泌尿系统
3、的组成,了解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泌尿系统的组成,说一说泌尿系统的器官的主要功能,并能知道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3通过观察活动,认识肾脏的内部结构:活动(1),若学校条件允许,最好能有教师的【演示实验】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与小组讨论,肾的皮质与髓质、肾盂。(若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由于标本小,要配合挂图或投影片讲解,肾脏实物要放在解剖盘中让学生传看。)活动(2)可以通过看挂图、看投影片等认识肾小体。通过观察并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自己归纳肾单位的结构。(由学生小结肾脏的结构。)24、尿液的形成(1)学生:观察活动,阅读课文。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毛细血管的分布位置,
4、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毛细血管的作用。(学生:总结得出,两处有毛细血管分布。一处是肾小球,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另一处是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教师:同学们想一想,由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本 23 页的数据资料。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分析资料的方法。学生甲:通过对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比较,我发现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而无机盐、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水分稍有增加,所以,我认为排尿主要是排出无机盐和尿素,还有多余的水。教师:如果尿液中没有水,请你判断一下无机盐和尿素能否排出体外?学生甲:不
5、能,无机盐和尿素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排出体外。学生乙:比较血浆和原尿(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发现肾小囊中液体的葡萄糖、无机盐、尿素和血浆中完全相同,水略有增加,而蛋白质只有极少量。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而大分子的蛋白质一般很少透过。学生丙: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了。(3)我们已经知道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又知道肾脏是有 100 多万个肾单位构成的,又知道血液与尿液的成分差异,那么,尿是怎样形成的呢? 参照尿的形成示意图,看书 21 页与 26 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连续
6、的阶段滤过和重吸收。 肾单位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完成滤过和重吸收作用相适应? 如图,在尿的形成示意图中,左上方血液进入球小动脉,左下方血液流出肾单位,血液在肾单位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如图,在尿的形成示意图中,出球小动脉的血在汇入肾静脉的过程中又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 150 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 1.5 升?尿的形成示意图中肾小管中的尿流向何处?学生小结: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阶段。三、课堂小结3请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以及尿液是怎样形成的。四、【板书设计】第二节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尿液的形成排泄一、概念与途径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水;皮肤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尿素;泌尿系统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二、泌尿系统的组成。三、肾脏的结构:1肾脏纵剖:皮质、髓质、肾盂。2肾单位的结构 四、尿的形成:血液 肾小球滤过形成 原尿 肾小管重吸收形成 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