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八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1081920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八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八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八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八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八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单元质检八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 广东广州调研,28)鸦片战争前,“外洋所产之大呢、羽毛、哔叽等类,并一切贵重之器物,则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战后,“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C.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答案 C解析 材料中强调的是洋货在中国的运输情况,并未涉及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通商口岸而非内河航运,故 B 项

2、错误;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前“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而战后“夷商自行转运物充积于厦口”可知,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开放厦门,广州不再是唯一的通商口岸,反映了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故 C 项正确;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改变,故 D 项错误。2.(2018 河南郑州一模,10)开平矿务局在兴办时,李鸿章批准“距唐山十里内不准他人开采煤矿”,即使“土窿采出之煤应尽商局(开平矿务局)照时价收买,不准先令他商争售”。这一举措( )A.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B.旨在实现煤矿业国有化C.增强了官督商办企业的信心D.有利于商办矿业的发展答案 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无论是洋务经济还

3、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直受制于西方列强,故A 项错误;李鸿章的举措使开平矿务局享有独占性的经营特权,而不是实现煤矿业国有化,故 B 项错2误;根据材料“距唐山十里内不准他人开采煤矿”和“土窿采出之煤应尽商局(开平矿务局)照时价收买,不准先令他商争售”得出李鸿章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利用洋务企业的政府背景实现开平煤矿地区性的行业垄断,压制其他的潜在竞争对手,此举有利于开平矿务局的经营和发展,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李鸿章为了开平矿务局的发展,不惜用政府权力打击私营商办矿业的发展,是一种对商办矿业的压制,故 D 项错误。3.(2018 江西五市八校联考,8)下表是近代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据此分析正确

4、的是( )项目1872年1881 年棉纱5 万担1224.1万匹棉布17.2万担1493.1万匹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A.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B.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C.民族工业在困境中发展D.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答案 D解析 材料只反映出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缺少出口额,无法推断处于贸易逆差,故 A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故 B 项错误;由材料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无法推断对民族工业的影响,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织布不需要自己纺纱,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故 D 项正确。4.(2018 河北石家庄二中期中,28)下表是 1905191

5、1 年全国新建面粉厂分布情况,据此可知( )上海汉口北京安徽芜湖四川长寿吉林黑龙江3 5 2 1 1 4 23A.民族工业受到外资企业的排挤B.南方与北方经济趋于平衡C.近代工业逐渐向内陆地区扩展D.中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答案 C解析 题目中并未牵涉外资企业所占据的比例,故 A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1905 1911 年全国新建面粉厂分布”可知是新建企业的分布,不足以说明整个南方与北方的经济发展状况,故 B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汉口、安徽、四川”可知,近代工业的发展逐渐向内陆地区扩展,故 C 项正确;题目中“19051911 年全国新建面粉厂分布”不足以说明轻重工业的比例变化,故 D 项错误。

6、5.(2018 山东潍坊期中,18)下图是 19261936 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图(单位:百分比;轻工业有纤维、食品等;重工业有机器、金属等)。由该图可以看出( )A.经济结构趋于平衡B.外国加强了对华资本输出C.民族工业发展受挫D.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答案 D解析 根据进出口商品结构图可知轻工业进口和出口总体上都呈现下降趋势,而重工业进口和出口都呈现上升趋势,反映出当时重工业发展落后,经济结构不平衡,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 19261936 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无法得出外国加强对华资本输出,故 B 项错误;根据进出口商品结构图可知此时轻工业进口总体下降,而重工业出口逐渐增加,说明

7、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故 C 项错误;这一4时期轻工业进口下降,而重工业出口逐渐增加,说明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故 D 项正确。6.(2018 福建泉州质检,13)1951 年 1 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购棉纱的决定,规定“凡公私纱厂自纺部分的棉纱及自织的棉布,均由国营纱布公司统购”。1953 年 10 月,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11 月,作出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这( )A.规范了私人资本主义经营的各种行为B.解决了广大人民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C.成为“一五”计划建设的重要举措D.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

8、要答案 D解析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改造”而不是“规范”,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了对公私生产的管理,故 B 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匮乏,实行统购统销是为了适应工业化所需原料的问题,故 D 项正确。7.(2018 湖北荆州期中,29)从新中国成立到 1964 年,重工业部门累计新建的大中型项目,有 2/3 以上是在 1958 年至 1960 年间开工兴建的,形成的炼钢能力占 1950 年至 1979 年新增炼钢能力的 36.2%,炼铁能力占 32.7%,采煤能力占 6%。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B.初步形成

9、比较合理的工业布局C.重工业建设的基础进一步增强D.全民所有制企业在曲折中发展答案 C解析 材料只反映出这一时期重工业建设的成就,不能说明工业化建设的全面展开,故 A 项错误;仅由材料无法得出工业布局比较合理,故 B 项错误;材料数据反映出这一时期重工业建设的成就,重工业建设的基础进一步增强,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企业发展的曲折,故 D 项错误。58.(2018 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20)1962 年的关于几年来宣传口号的初步检查报告重点检査了 1958、1959 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包括“违犯客观规律,助长了主观主义发展的错误口号”“高指标、高任务,助长了浮夸风的错误口号”等。这反映出

10、国家( )A.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B.彻底否定了人民公社化运动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失败D.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冒进倾向答案 A解析 材料中“重点检查了 1958、1959 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反映出国家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故 A 项正确;这一调整并没有彻底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故 B 项错误;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挫折,而非失败,故 C 项错误;1960 年下半年已经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冒进倾向,故D 项错误。9.(2018 河北沧州质量监测,16)据下表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粮食总产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粮食总产量年度统计数据A.一直处于稳步增长中B.

11、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徘徊不前C.受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D.与国家政策有密切关系答案 D解析 从题表可知粮食总产量没有稳步增长,故 A 项错误;从题表可知,“文化大革命”时期粮食总产量有所增长,故 B 项错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2001 年,故 C 项错误;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受国6家政策影响,如受“大跃进”的影响,1960 年产量比较低,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显著增加,故 D 项正确。10.(2018 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改共同体联考,13)1986 年 6 月,经济日报上刊出了长篇通讯关广梅现象,本溪关广梅在改革过程中实行个人承包、租赁和租赁群体的经营方式致富,但在改革中也面临各种阻力和

12、困惑。随后通过多篇深度系列报道,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姓“社”、姓“资”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最终在全党上下达成共识是在( )A.中共十四大后B.邓小平“南方谈话”后C.中共十三大后D.上海浦东开放后答案 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这场关于姓“社”、姓“资”的大讨论达成了共识,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错误。11.(2018 河北承德期中,19)民国初年颁布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共和国无阶级之分,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主要体现了( )A.自由

13、思想 B.平等思想C.民主思想 D.共和思想答案 B解析 材料关键信息“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反映出服饰变化体现人人平等思想,故 B 项正确。12.(2018 云南昆明一中检测,32)1914 年,外国人在中国定居达 165000 人,1918 年急剧增长到245000 人,一年后达 350000 人以上,其中一半是日本人,也有将近 148000 个俄国人,13200 个英国人,6700 个美国人和 4400 个法国人。这种现象说明此时期( )A.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成为主要移民区B.民国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C.列强在华利益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小7D.俄国乘机强化了对华侵略答案 B解析 材料

14、中数据只有外国人在中国的定居人数而没有在其他国家地区的定居人数,且当时中国不是主要移民区,故 A 项错误;外国人在中国定居增多,这说明了中国的开放程度在提高,故 B 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而日本和美国却趁机加大了对华侵略,所以列强在华利益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比较大,故 C 项错误;从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乘机强化了对华侵略,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018 山东滨州期中,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50 年 6 月,国家开始着手编制经济发展计划。1951

15、年中财委即试编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粗略的纲要。1952 年,经济形势好转,党中央决定加快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并成立以陈云为核心的领导小组,组织“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6 月,“一五”计划的第二次编制宣告完成。8 月,访苏代表团就“一五”计划同苏联交换意见。苏联同意帮助中国设计一批企业并提供所需的设备、贷款等,同时答应派些专家帮助中国建设。1952 年底,陈云根据苏方的建议,对“一五”计划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编制,但仍不令人满意。按照预定的时间,“一五”计划应该进入实施阶段了。1954年初,毛泽东要求对“一五”计划重新编制,1955 年 3 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对“一五”计划草案审议并原则通过。

16、7 月 30 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一五”计划。摘编自“一五”计划编制始末材料二 1953 年 9 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毛泽东专门讲了一段如何看待“施仁政”的问题。他说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照顾小仁政,妨碍大仁政,这是施仁政的偏向。摘编自杨树标等当代中国史事述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编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五”计划指导

17、方针的认识。(9 分)参考答案 (1)特点:国家高度重视,着手比较早;不断修改完善;边制订边实施;得到苏联的帮助。8原因:改变经济落后面貌、巩固新生政权需要有计划地发展经济;经验不足;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经济形势好转促进了编制的进程。(2)认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是施大仁政;“一五”计划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符合人民的当前利益,是施小仁政;指导方针正确处理了两者的关系。14.(2018 河南天一大联考二,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871936 年中国机器生产与手工生产的增长及比

18、重变化表(单位:亿元)机器生产手工生产合计产值 0 114.34 114.341887年比重(%)0 100.00 100.00产值 2.90 149.91 152.811914年比重(%)1.89 98.11 100.00产值 13.12 193.35 206.471936年比重(%)6.35 93.65 100.0019141936 年增长率7.10 1.16 摘编自赵津中国近代经济史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分)参考答案 示例一论题:18871936 年间中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阐述:1887 年中国机器生产产值和比重为

19、 0,1914 年和 1936 年的比重分别增长到了 1.89%和6.35%,这说明近代工业产生并得到了发展。19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产生,9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诞生;1914 年后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机器生产得到大幅增长;19271936 年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机器工业的发展。示例二论题:18871936 年间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程度不断加深。阐述:中国传统经济是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1887 年中国手工生产比重是 10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主导地位;1914 年和 1936 年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机器生产比重大幅增加,冲击并瓦解了传统手工业,手工生产比重出现一定的下降,反映了自然经济瓦解的程度不断加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