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2月模块诊断试题.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1082136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2月模块诊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2月模块诊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2月模块诊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2月模块诊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2月模块诊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 2 月模块诊断试题考查时间:80 分钟 考试范围:必修一 第卷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等。据此可知,“差序格局”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C使先秦

2、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2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元朔年间,河间王国先后被分为兹旁光等 11 个侯国,淄川王国被分为剧怀昌等 16 个侯国,代鲁长沙齐等王国也被分为几个或十几个侯国。这一局面的出现A导致国家分裂,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是思想变革与政治变革相统一的结果C实质上是对郡国并行制的继承和发展 D说明汉初统治者在治国体制上的困惑31577 年,大学生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照官制,张居正应回原籍丁忧守孝。年已十五岁的万历皇帝需要元辅不可或缺的襄助,决定以“夺情”的先例予以慰留。虽然翰林院几十名官员以有悖伦理为由向张居正提出劝告,但张居正始终没有回家丁忧。这件事本质上反映了A皇帝软

3、弱无能使皇权旁落 B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C专制皇权高度强化 D君主专制与传统伦理相冲突4有学者指出,自秦代确立监察制度以来,单线垂直的监察体系就初具规模。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的相对独立、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据此,对监察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能够确保古代官僚集团清正廉明 B确保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科学化C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 D能够促进监察权力独立高效运作5希腊城邦的公共建筑包括宗教建筑、娱乐建筑和行政建筑,三者的用途通常彼此交错。比如雅典城邦市政广场的母亲神圣殿同时又是公共档案馆,城邦所有的法律法令、公民大会和 500 人会议的决议都存放于此。露天剧场又并非只是观

4、看戏剧的娱乐场所,也常用作政治活动的空间,如举行公民大会等。其目的在于A增强公民参政的意识 B保障民主政治的实施C宣扬神权至上的观念 D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2 -6如图是周相罗马法原论(上下)的著作目录,由目录可以直接得出罗马法A促进社会稳定,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B打破贵族垄断法律,保护平民利益C体现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私法精神D强调法律至上,追求公平正义7“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内阁的出现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并在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作用愈发重要。可见,英国内阁的形成A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

5、间的矛盾 B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C使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 D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需求8据纽约时报报道,白宫于 2017 年 5 月 9 日宣布,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根据司法部建议,解除了联邦调查局局长詹姆斯科米的职务。科米在 2013 年被时任总统奥巴马任命为联邦调查局局长,他是历来第二位被解雇的联邦调查局局长。特朗普此举A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B表明了司法部的地位高于联邦调查局C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D反映了民主党与共和党矛盾不可调和9柏克在法国革命论中指出:“1793 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

6、,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入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这表明A革命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 B革命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原则C革命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D法国实现了社会领域的自由平等101871 年 4 月 16 日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的立法机构是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组成,主席由宰相担任。设 58 席,普鲁士占 17 席、巴伐利亚占 6 席、萨克森占 4 席、符腾堡占 4 席。只需 14 票便可否决宪法修正议案。因此普鲁士在联邦议会有很大影响力。这表明该宪法A赋予帝国邦联主义色彩 B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C保留传统军国主义色彩 D植根于德国长期分裂的历

7、史11魏源撰道光洋舰征抚记认为,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军无隙可乘,遂北犯定海。当代史学家茅海建在研究中英两国军事实力、军事行动后,认为“英军有着制胜的武力,绝非害怕林的武备”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时人记载更为接近历史的真相 B历史原因的探讨很难有定论C历史研究应基于史料客观考证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12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 1849 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A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B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C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8、 D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13民国初年,军队不属于国家,军权就是政权。民众只知忠于给他们衣食的官长,忠于他- 3 -们同乡或同族的领袖,不知忠于国家。工商界不知民权为何物,顺民思想在其身上还有着很深的烙印。传统知识分子沉迷于古文字,思想腐旧,留学生引进各种思潮,思想分裂。这主要说明当时A思想分裂严重 B民众思想落后C实现民主共和的条件还不成熟 D辛亥革命没有促进中国近代化141919 年 5 月 31 日,申报刊登了一个社会团体的通电:“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北京政府反民好恶,任用内奸,视爱国行动为煽惑共和国家主权在民,安能任其压制而不思抵抗?”由材料可知A五四运动得到

9、了各界的支持 B参加巴黎和会引起广泛不满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D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15 “它的成功在于它为爱国和革命的目标出色地动员了人力和物力资源。期间,一批坚定的中国人,组织了一个旨在统一国家、战胜外国特权和改变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状况的爱国运动。这些人得到一批俄国专家的建议和支援,原来以南方为根据地的军队一路打到北京。”材料描绘的事件A体现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成果 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C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 D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16下表是美国纽约时报对卢沟桥事变的部分报道(据 2018 年 1 月 14 日北华大学东亚中心副研究员赵文铎文章整理)据该表可推知记述 出处 “

10、日军发言人指出,南京政府将这场局部冲突扩大为全面战争,明显为了恶化局势。既然南京政府采取敌对手段,那么中国中央政府就需要(对这场战争)负责任。 ” 1937 年 7 月 12 日, 纽约时报 日军谴责南京政府的报道 日本“政商界领袖支持内在中国的举动。日本官员坚持认为,和平有赖于南京同意在华北地区达成和平协议” 。 1937 年 7 月 13 日, 纽约时报 日本人在广播中说,中日之间的所有麻烦的根本原因是由国民党推行的反日政策和中国人民统一意下培育出的反日情绪。 11937 年 8 月 1 日, 纽约时报 A美国纽约时报立场比较客观 B美国政府支持中国抵抗日本侵略C日本侵华是为了保护华北的利

11、益 D国民政府采取了对日抵抗的政策171943 年春节,有记者报道太行根据地乡村民众过年的情况:旧历元旦,驻在各村的团体机关与驻地民众一同举行团拜,机关领导还和村代表携带礼物,慰问村中抗战烈属;“耍钱”等各种不正当的娱乐已经减少,演新戏、开晚会等是最常见的娱乐;有些村的民众不辞远途去凭吊左权将军的陵墓。据此可知A根据地村民的文化素养普遍提升 B民俗节日呈现出革命动员的特征C根据地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传统节日受重视的程度有所下降181935 年国民党政府先后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 年 7 月又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联合办事处总处,并由资源

12、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内迁。这一做法A是为了应对国内的经济危机 B直接导致民族丁业陷入困境- 4 -C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D是官僚资本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191947 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据,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 ”材料评述的“战局”A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己解放 B表明国民党己失去战争优势C是中共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 D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20历史学家德阿宁说:“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

13、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 B国内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C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 D一战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2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的 5 年中,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行政案件近 50万件,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全国法院行政案件受案数从 1992 年的 27 125 件,增加到 2001 年的 100 921 件,原告的败诉率从 35.93%下降到 28.61%。材料主要说明我国A民主法制建设日趋完备 B政治腐败案件不断增加C法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民主法制建设亟待完善22在纪念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60

14、 周年学术讨论会暨孙中山研究学会成立大会上,邓颖超说:“学习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榜样,在认清历史的必然趋势以后,拿出足够的决心和勇气来,排除一切干扰,当机立断,做出正确的抉择。 ”其谈话意在说明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国共合作加快了中国革命的进程C重温国共合作具有现实意义 D港澳成功回归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23岳建勇在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一文中认为:“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 ”下列能反映二战后初期美国为“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采取的措施是A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B发动朝鲜战争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加强与加拿大合作24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

15、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47 年,美、中等 23 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B 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C 1990 年 10 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2016 年 6 月,英国举行脱欧公投 5189%的英国公民选择脱离欧盟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 5 -第卷本卷共 4 题,共 40 分。第 25 题 11 分,第 26 题 11 分,第

16、27 题 6 分,第 28 题 12 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1 分) 材料一 明初,明太祖皇帝建立了空前庞大的监察机构,在中央,以都察院代替御史台,设正二品左右都御史,级别与六部尚书齐平,负责监察百官。同时,在六部又分设监察职官,称六科给事中,分别督查本部官员行为。在地方上,按省份将全国划为十三道,每道设监察御史监督地方。同时,中央会不定期派出巡按御史巡视地方,巡按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遇事可直接上奏。此外,明朝特有的厂卫特务机构也有督查官员的职权,锦衣卫持密令可越过刑部直接拘捕官员。清代,我国古代最完整、最具封建特色的监察成文法钦定合规颁行实施,标志着封

17、建行政监察行为被以法典形式固定了下来。为加强对皇族贵戚的监察,清朝设有宗室御史,即宗人府衙门,专门稽查皇族的不法行为。 摘编自唐文昊明清封建监察制度研究 材料二 到 19 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议会又历经三次议会改革,议会监察制度从此在英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和模式。 英国议会议员的监察权力包括选举权、立法权、预算权、审计权、质询权、不信任权、弹劾权、纠正权、调查权等权力。议会有权调查政府施政情况,有权调查官员公私生活,以便补救纠正。后来,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 ,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议会监察专员署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其职责是受理公民投诉,监督政府机构及其

18、工作人员,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履行公务,防止其不当活动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英国议会的监察专员是由首相提名,女王任命,终身任职,直到退休为止,只有犯有严重的不法行为时,才由议会两院弹劾免职,其薪金退休金也有立法规定,从统一基金中开支,由于有了这种保障,才有力地保障了其工作的独立性。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5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监察制度相比英国议会监察制度的不同并分析其作用。 (6 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 分)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中华帝国国力强盛,传教士不能“一手

19、拿十字架,一手拿宝剑” ,凭借坚船利炮进行文化渗透,而必须采用适应中国国情的适应性策略。1582 年利玛窦到肇庆后,极力结交广州提督、肇庆知府等明朝官僚及中国的士大夫,向他们赠献日晷、自鸣钟、地图等“方物” ,并与徐光启等人合作翻译几何原本 同文指算 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译著。以扩大自己的影响,方便传教。耶稣会士明白,要想楔入中国社会,必须适应中国习俗,为此他们“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 。很多传教士在意识到士大夫阶层在中国的重要性后,为自己取具有中国韵味的名字,并改穿儒服,以“西儒”形象优游于士大夫群中。在传教同时,罗明坚和利玛窦合编的葡汉辞典 ,葡萄牙耶稣会士曾德昭著大中国志 ,为西

20、方人理解中国,尤其是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理论前提。 摘编自略论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之成因”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饱受西方列强武力侵略, 望厦条约 、 北京条约中关于允许- 6 -外国来华传教的条款,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依据。一些传教士鼓吹对华发动武装侵略、干涉中国内政,激起国人对基督教的仇恨和排斥,各种教案频频发生。传教士采取了多种活动改善基督教在国人心中的形象。在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都有传教士的影子。传教士在中国大力创办文化事业,在 19 世纪后半叶,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约 170种中外文报刊,约占同期中国报刊总数的 95%。18401919 年间,基督教传教士大约创办了50

21、00 所教会学校。西方传教士还积极参与中国的赈灾活动。李提摩太曾说:“(赈灾活动后)一些国人对传教士的称呼从洋鬼子转变为洋大人 ,这体现了一部分国人已经在外国传教士所给予的恩惠中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了。 ” 摘编自近代中国基督教传播原因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特征(4 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明末清初相比,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变化。评析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 (7 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6 分) 材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勾画中国式的现代化蓝图时,注重用世界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未来方向。正如邓

22、小平曾明确指出:“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 ”为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果说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内部构成上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那么,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从生产力的外部形式上指明了当代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所说,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我国过去 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启了建国以

23、来又一次较为明显的社会转型。 摘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中国社会转型的总体特征(2 分)和具体表现(4 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改革和解放是两项往往互相矛盾的任务,不过都必须加以完成。为了摆脱西方强加给中国的枷锁,中国首先需要实现现代化,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使自身“西方化” 。中国花很长时间,历经了许多磨难,经过许多犹豫和实验,才终于弄清楚奋斗的含义。它要学做的两件事都非常困难。西方“蛮夷”无疑必须被驱逐出去,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中国必须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文明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

24、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7 -山西大学附中20182019 学年高二第二学期 2 月(总第一次)模块诊断历 史 答 案1-5BBCDA 6-10 CDABD 11-15CACAC 16-20 DBCCB21-24 ACCB 25 (1)体系化、制度化;服务于皇权;监察官员职高权重;依法监察;强调对皇族贵戚的监督。 (10 分) (2)近代民主制下的监察制度;监察的目的是维护公民的正当权益;体现分权制衡。 (3 分)作用:有利于正确决策,纠正错误;防止官员腐败;促进英国民主政治(代议制的发展;推动英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25、为其他国家近代监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经验借鉴。 (3 分)26(1) 主要在士大夫中展开;顺应中国习俗,以儒传教;利用传播西方科学知识传教;翻译中国经典,中学西传;人数少,规模小,影响不大。(2)变化:借助不平等条约、在华特权强行传教;活动内容丰富,利用文化传播事业、社会救济等传教;传教对象更多面对中下层民众;借助国内政治运动传教;(一点 1 分,四点 4分) 评析:传教士充当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对中国教育、科技、思想启蒙方面的近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三点 3 分)27总体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2

26、分) 具体表现(4 分)(1)政治上: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获得突破, “一国两制”方针提出并得到成功运用。 (2)经济上: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 - 8 -(3)思想文化上: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指南;“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 (4)外交上:奉行不结盟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活跃在地区性和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中。(12 分)28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此类题目首先要写出一个论

27、题,然后围绕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根据材料可知,布罗代尔的话解释了改革与解放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有利于改革,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保障,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发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可证明这一点,仅仅改革是无法挽救危机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向西方学习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言之有理有据即可。示例一:单靠学习西方科技是无法挽救民族危亡的。阐述:19 世纪 60 年代,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口号,利用西方先进科技,兴办了一批近代军用和民用工业,建成了三支海军,还创办了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再如

28、:20 世纪初,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 。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始终没能发展壮大,也没有达到救国的目的。 (12 分)示例二: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保障。阐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一百多年来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2 分)示例三:没有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单靠实现现代化也无法救中国。阐述:近代中国,有识之士不断地追求现代化,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民主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例如:以“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实行民主共和政体为目标的辛亥革命,以“民主、科学”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等,由于没能赢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这些努力都没有达到救国的目的。 (1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