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江西省崇义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三) (重点班)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县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这一变化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B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C标志着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 D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2春秋战国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种民本思潮A证明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B成为了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C反映了天命观念影响深远 D有利于缓和紧张的社会矛盾3汉代田
2、庄不断扩大,出现了“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豪强地主政治经济实力强盛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 D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4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A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B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C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D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5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 ,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
3、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 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6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 B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C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D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 2 -7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 “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 797%,宋代为 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
4、 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强化专制主义的需求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C史官主导思想的转变 D封建伦理教化逐步加强8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曾在西安、三原、凤翔设蚕管、织局,招南方机匠为师。又教民种桑,桑叶、茧丝,官家都许收买,使民节节得利,可以踊跃从事。这表明A清政府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C清朝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D陕西巡抚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91844 年,一个长期居住中国的英国人搜集了中国各式各样的土布布样,标上当地的价格送至英国,看是否能按照这样的价格在英国生产出来,得到的答复是:“他们在曼彻斯特不能按同样的价格生产
5、那种布匹,更说不上按照这种价格在中国出卖了” 。这说明A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于英国 B中国土布制造工艺领先世界C家庭生产比社会生产具有优势 D中国土布具有巨大竞争优势 10电影我的 1919中,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的精彩发言,不断被传诵复制。目前学者们遍查资料档案,并未发现该精彩发言的记录。对此,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是A研究顾氏如何从法理上证明中国要求的合法性B宁可信其有,不排除以后会找到相关资料证据C文艺影视作品中的演绎、渲染是正常合理的D该发言反映了国人的心声,也具有史料价值11孙中山说:“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
6、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 ”这一做法意在A限制私人的垄断资本 B促进中小民营资本发展C调动人民革命积极性 D维护巩固革命统一战线12 大刀进行曲曾入选网络“十大我最喜欢歌曲”之一。该歌曲创作于 1937 年 7 月,歌词的第二句先是“二十九军的兄弟们” ,后改为“全国武装的兄弟们” 。这变化表明A国民党放弃“攘外安内”的政策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全民族抗战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国共两党矛盾得以基本化解13据统计,1960 年中国 25 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 90%是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 3 -的,而在 1960 年,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
7、科毕业生的 75%。这一现象A反映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B说明我国高校达世界先进水平C反映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不均衡发展 D适应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需要14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年计(规)划编制的四种决策类型,它反映了我国决策类型 五年计(规)划 决策主体 决策方式“一言堂”决策 二五、三五、四五 国家主要领导人 个人决策内部集体决策 一五、五五、六五 政府内部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咨询决策 七五、八五、九五 政府内部+外部精英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集思广益决策 十五、十一五 政府+外部精英+公众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A计划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 B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C经济
8、决策民主化逐渐加强 D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减弱 15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的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改革开放16到 2002 年,中国人民讨论的不再是航向是否正确,而是不断崛起、充满活力的中国对世界秩序和全球经济的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建立单一世界格局的破灭 B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原则确立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 D两极格局瓦解创造的良好机遇
9、17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C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D思想统一,法律至上18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曾说:“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 ”这说- 4 -明当时罗马A法律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B践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C皇帝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D法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19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中国和墨西哥之间。自 1571年马尼拉
10、大帆船航线开通后,二十年间约有 3000 吨白银流入中国。这一历史事件A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C促使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表明中国生产力有巨大飞跃2016 世纪末 17 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的学者,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怀疑一切自 己没有切身体会的问题和人们觉得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事物。这表明他们A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B反对上帝的绝对权威C加速了启蒙运动进程 D开拓了欧洲理性主义21萧公权认为:“法律之治”的概念是英国“国王在法律之下”传统的积淀之下形成的人民自己守法的习惯是维持法律的最大力量。据此可知A人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关键 B社会发展决
11、定法治发展趋势C传统文化决定了法治的特征 D传统与习惯造就了法治社会22有专家认为:苏联经济增长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是靠出口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国际价格上涨(1973 年中东战争以后石油价格提高了 15 倍)维持的,如果只靠企业内部积累,恐怕 3%的增长率也难以保障。材料反映了苏联A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B逐渐转变为外向型的经济C仍然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 D经济发展取决于外部环境23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 APEC 峰会、G20 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A经济区域集
12、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D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24基辛格说:“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秩序会出现一个似乎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愈来愈分散;一方面又愈来愈全球化。对美国而言,在地位不分轩轾的国家间,协调不同的价值观与南辕北辙的历史经验,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其意在说明A美国需要全新的外交理念 B多极化和全球化相伴而行C全球化和多极化不可调和 D美国构建单极世界不可行- 5 -25两会期间中央政府一再强调要加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去产能,去库存,加法减法一起做, ”“调整产品产业结构,让它与需求结构相适应。 ”罗斯福新政与之相对应的措施是A成立美
13、联储,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 B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 D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二、非选择题。 (26 题 25 分,27 题 12 分,共 37 分)26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市场自身的缺陷不断暴露,人民不得不承认政府干预经济和事物的必要性。“泰勒制”为代表的企业科学化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美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科学管理意识和理念被社会所接受,效率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美国政府从守夜人的“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变,由自由放任向加强管控转变,“效率政府” 成为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所追求的目标。20 世纪
14、的中期,是美国政府的重要转型时期。1900 年到 1945 年间政府职员从 30万增加到 380 万政府的低效、浪费和官僚主义日益凸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对外交、政治以及社会问题的干预不断加强。20 世纪中期后,“强政府”、“忠诚政府”和“道德政府”成为联邦政府改革所追求的新目标。摘编自20 世纪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的历史考察材料二 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西方国家走过了截然不同的历程。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1982-1998 年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题,政府职能转变处于次要地位。2003-2008 年,主要还是部门整合,职能归并,但是职能转变的重
15、要性得到提升,2003 年的行政许可法,使政府职能转变呈现出法治化的趋势。2013 年明确了政府职能改革的路径和突破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由“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摘编自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府职能转变(1)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 20 世纪初和 20 世纪中期政府职能目标变化的原因。 (12 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历程的基本特点及主要原因。(13 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6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中国的时间制度与观念悄然变化。现象120 世纪 30 年代有报纸报道:上海人“
16、白天的时候,各人有各人应办的事” ,忙碌的工作着;“午后五点钟”后,上海人又是一番享乐的“闹忙” 。同期有作家描写:内地小城虽有“邮政局和电报局” ,但这里的人们“永远是很迟缓,很懒散。晚上 10点一过,小城就成了狗的城市” 。现象21912 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当天即发布改用阳历令 ,废帝王纪年而为国家纪年,又推举阳历为国历,然阴历仍占据民国初年社会主流。 1928 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强力推行国历运动,但与阴历有关的民俗文化仍然支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政府只好在国历与阴历之间进行调适。现象3新式工厂对于钟点时间有明确而硬性的要求。有作家这样描写上海工人上班情形:“大家都急忙的出了门,在临着臭
17、沟的乱泥路上奔着” 。在工人们的回忆里,准点上班就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每个人的神经处于极度焦虑紧张的状态。对上述三种现象,任选一种现象作简要评述。 (只选现象不作评述不给分。10 分)综合上述,请用一句话概括其所贯穿的主题。 (2 分)2018 年下学期崇义中学高三历史周测(3)答案卷班级: 高三( ) 班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37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7 -2018 年下学期崇义中学高三历史周测(3)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5:ADDBB 6-10:CABDA 11-15:BCDCA16-20:CABAD 21-25:DADA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2 小题,第 25 题 25 分,第 26 题 12 分,共计 37 分。 )- 8 -26.(1)原因: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大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经济危机频发;企业科学化管理制度(泰勒制)的影响。 (6 分,每点 2分,任答 3 点即可)20 世纪中期:官僚队伍的扩大,政府低效、官僚主义严重;需要有效的保证官员忠于国家和政府;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加
19、强干预)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冲突严重。 (6 分,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即可)(2)特点:道路上:与西方道路相反,由高度集中的行政体制到减少干预。 过程上:阶段性和逐渐深化(渐进性) 。由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转为以科学配置政府职能为主,由结构性调整向法制化和建立完整体系机制转变。职能上:由“全能型” (大政府)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强政府) 。 (共 5 分, 道路、过程、职能三个角度每个角度 2 分,答出 3个角度方可得 5 分,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1992 年后,加快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
20、变;2001 年,中国加入 WTO;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社会主义民主化法治化的发展完善;中国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 (8 分,每点 2 分,任答 4 点即可)27 (12 分)现象 1:上海工作与娱乐生活的快节奏反映了上海工业经济的发达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地小城虽有新式通讯工具但生活节奏很慢,体现了内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滞后。上海与内地时间节奏的差异说明了工业文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和生活观念的差异。 (10 分。选 2 分,述 4 分,评 4 分)现象 2:政府推行国历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倡导向西方学习,具有进步性;阴历的广泛使用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扎根民间。政府与民众围绕纪年问题的矛盾与妥协说明了现代与传统的相斥相容。 (10 分。选 2 分,述4 分,评 4 分)现象 3:新式工厂严格时间规定反映了工业经济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工人们的焦虑体现了工厂劳动对他们生活方式的冲击。效率与焦虑的矛盾说明了工业文明既推动了社会发展,也增加了人们的心理压力。 (10 分。选 2 分,述 4 分,评 4 分)主题:人类文明在交流、冲突、动荡、融合中变化、发展。 (2 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