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寒假作业(十)一、选择题1.“周恩来同志杰出的外交思想,丰富的外交经验,精湛的外交艺术,坦诚的外交风格,使每个中国人引为自豪。 ”下列史实可以为上述观点提供佐证的是1953 年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年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 年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1971 年周恩来率团参加第 26 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A. B. C. D.2.法国年决定与中国建交是受到了奉行“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的戴高乐主义的影响。从此, “两个希望自己把握命运的国家出于摆脱冷战思维的考虑,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倚重” 。这表明中、法两国对外都主张A.
2、求同存异 B.区域合作 C.和平共处 D.独立自主3.“会议的每个与会国家在对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国(即印度支那)关系上,保证尊重上述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 ”该决议文件签署于A.巴黎和会 B.雅尔塔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4.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下列关于这次国际会议说法正确的是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会 B.会议重点讨论亚非国家民族独立问题C.会上中印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会议上中国
3、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5.1969 年 3 月,中苏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毛泽东认为;“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人出了个题目,好做文章了。 ”610 月,陈毅等四位元帅应中央要求,就当时的国际形势提交了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等报告:陈毅等人对。 “目前局势”的战略性建议最有可能是A.积极政善中美关系 B.争取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推动中日两国建交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6.1953 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 B.根源于
4、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C.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 D.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7.联合国负责维和行动的助理秘书长米崔蒂托夫在视察苏丹“DDR”过渡性培训中心时说:“非常高兴在这里看到中国维利部队的身影替中国一直积极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 ”这主要表明2A.新时期我国外交呈现多元化特点 B.积极履行地界大国应尽的义务C.在维和行动中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D.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调整8.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中,有一段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经典表述:“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这说明美国A.就两国关切的问题作出让步
5、B.支持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构想C.宣布与台湾断绝所有的联系 D.向中国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9.周恩来说;“尽管过去我们跟美国吵架也有过经验,但那是野台子戏;这次是一次正式的国际会议,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是一次正规戏、舞台戏,所以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去做。”这次会议A.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B.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联系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D.打破了西方国家封锁中国的局面10.“另起炉灶”要求外国政府与新中国建交务必遵循同台湾国民党残余政权断绝全部外交关系、承认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积极支持新中国恢复其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条件。这表明“另起炉灶”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
6、势力 B.积极捍卫了一个中国的基本准则C.积极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D.避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11.从 1950 年到 1951 年,新中国不仅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促成上述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一边倒”意识形态外交12.1952 年 4 月 20 日,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历史上,有在革命胜利后把旧的外交关系继承下来的,如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政府希望很快地得到外国承认而承袭了旧的关系。我们不这
7、样做。 ”这里的“不这样做”是指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反对霸权主义”13.据新华社对 1972 年 19 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 1972 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 88 个,和 1969 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14.1969 年 1 月 20 日,尼克松在总统就职演说中再次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
8、毛泽东的意见, 人民日报于 1 月 28 日破例全文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中美关系大门打开的原因是3A.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B.中美民间交往的推动 C.两国领导人的努力 D.改革开放的实施15.1971 年 10 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 7 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A.西方世界三足鼎立 B.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C.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D.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16.1975 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
9、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 ”“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A.推动中国改革开放 B.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 C.消除中美敌对关系 D.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17.1950 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求同存异”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18.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推动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发展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10、B.中美关系的改善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欧共体国家反对美国控制19.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 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这简直超出任何想象。 ”中美关系缓和的主要影响不包括()A.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B.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C.遏止了苏联霸权主义行为 D.发展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20.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倡导“求同存异” ,促进了亚非国
11、家的团结与合作“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A. B. C. D.二、材料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4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年月日)()结合材料一回答旧中国“跪在地上办外交”的首次表现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新中国具有“独立精神”的外交方针是什么?材料二当基辛
12、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尼克松回忆录()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材料三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 “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
13、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人民日报年月日(3)材料三中中美成为“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的标志是什么?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前中美关系的看法5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中美在 1844 年签订了两国之间第一个条约即望厦条约以来,中美关系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在这 150 余年的时间里,中美两国都岌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世界也已经今非昔比。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
14、有与美国的对抗社会科学 (1996 年 09 期)材料二1960 年 11 月 4 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该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尼克松在 1972 年访华时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尼克松回忆录材料三 2014 年 7 月 9 日,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咯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发表致辞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則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
15、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 ”(1)各举史实一例说明材料一中“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的观点。任选其中一个事件,简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的具体内涵,并概括指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美国政府对华态度发生的变化。(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展望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景并简要分析原因。6河北安平中学实验部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寒假作业答案(十)1.A周恩来没有率团参加第 26 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排除,其他三
16、项均是周恩来参加,选择A正确。2.D题干中“摆脱冷战思维” “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等信息表明中法建交有利于实现法国摆脱美国控制,这体现了中、法两国对外都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D项正确;A项是1955 年中国提出的,排除;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3.C从材料“对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国(即印度支那)关系”中可以看出,这是 1954 年日内瓦会议,故C项正确;A项是一战后召开的,排除;B项是 1944 年召开的,排除;D项是亚非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参加,排除。4.A5.A1969 年美苏争霸的格局中美国处于守势。由材料“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人出了个题目” ,表明毛泽东认为,在中苏关系持续恶化的情况下
17、,美国有可能改善与中国得关系,共同对付苏联,故A正确;美国在中国重返联合国上设置众多障碍,排除B;日本外交上追随美国,排除C;早在 1953 年,我国就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排除D。6.D依据材料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故D项正确;两级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确立是在 1955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根源是中国的国家利益,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不对立,都体现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C项错误。7.B材料表明中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说明中
18、国积极履行世界大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B正确;材料不能得出外交的多元化,A不正确;材料只是显示中国参加维和行动,没有体现是否居于主导地位,C不正确;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调整表现为不结盟,与材料无关,D不正确。8.A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问题就是台湾问题,材料的主旨意在说明当时美国就两国关切的台湾问题是作出让步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72 年“一国两制”构想尚未提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美国也尚未宣布与台湾断绝所有的联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9.C根据“这次是一次正式的国际会议,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是一次正
19、规戏、舞台戏” ,结合所学可知,登上国际舞台第一次唱,可见参加的是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我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C正确;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出现,1954 年日内瓦会议召开,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B是万隆会议的意义,排除;D不符合史实,排除。10.B“承认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等字眼意在强调“另起炉灶”是为了捍卫一个中国,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避免了中国在国
20、际上的孤立地位的是一边倒的方针,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1.A由材料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不仅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还同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的结果,故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 1953 年,故B项错误;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是在 19557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故C项错误;“一边倒”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故D项错误。12.B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希望很快地得到外国承认而承袭了旧的关系。但新中国成立后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符合“另起炉灶”内容,故B项正确;
21、“一边倒”是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体,故A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残余势力,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反对霸权主义”的内容,故D项错误。所以应选B。13.B14.C通过题干中人物“尼克松” 、 “毛泽东”两位国家领导人,根据尼克松的演说, “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说明美国领导人有意改变同中国的关系,毛泽东刊登了尼克松的演说,也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意尼克松的观点,改善同美国的关系。故选择答案C。材料没有涉及国际形势,排除A;根据人物都是国家领导人,排除B;改革开放的实施是从 1978 年开始的,排除D。15.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唯美国“马首是瞻”
22、的局面到 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违背美国的意愿赞成“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 ,说明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西方世界三足鼎立的相关信息,排除A;两极格局宣告结束的标志是苏联解体,排除C;D项发生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排除。所以选B16.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西欧的联合”大大冲击了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从而客观上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故D项正确;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于 1978 年,故A项错误;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在 1972 年,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17.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对外活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可用排除法。 “
23、求同存异”方针是 1955 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是提出的,A项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排除。 “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一边倒”是指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8.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最主要障碍,中美关系的改善反过来会推动台湾问题的解决,故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欧共体和台湾问题无关,故ACD错误。19.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971 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 年中美关系才缓和,由此可见,中美关系缓和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无关,故
24、B项错误,符合题意,因此答案为B项;ACD项都是中美关系缓和的影响,故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20.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不属于外交领域,故错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求同存异” 、 “小球推动大球”都属于新中国在外交方面的成就,故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21.() 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第三世界的支持;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尼克松访华;国家利益()发展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以互利共赢的
25、时代思维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确保两国关系沿着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正确轨道稳定发展。 (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22.(1)痛苦:八国联军侵华(或门户开放)效仿:建立中华民国(或布临时约法)合作:共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对抗:抗美援朝或抗美援越(或朝鲜,越南战争) 。影响:以中美合作抗日为例,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成为中国人民 100 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华8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新形势:中苏关系的恶化;美苏争霸中,美国战略收缩,处于守势,中美产生共同抗苏的需要。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变化:由敌对关系到开始走向正常化(3)三种前景:前景一:和平友好。原因: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人民反对战争呼吁和平:被此力量的互相制约;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前景二:摩擦不断,关系恶化。原因: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的冲突等。前景三:时有摩擦时有缓和(或曲折发垠) 。原因:参照前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