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鹤壁市淇滨高中 2018-2019 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周考试卷高一历史试卷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具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农耕生产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D青铜工艺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2 “牛拉三大犁铧,由一人操纵,滴下种子,并同时握住条播机。这样,一天内可播种 667公亩。 ”材料中描述的工具是( )3从图一到图二变化的说明错误的是( ) 图一 图二A图一反映的是耒耜锄
2、耕,图二反映的是铁犁牛耕B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生产工具由石器到金属的变化C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由人力到畜力的变化D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变化4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这是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评价( )A隋唐时期的大运河 B 西汉的白渠 C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战国时期的郑国渠5史学家认为,公元前 594 年鲁国“初税亩”是一次重大改革。根据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我们可以推断,这次改革的实质是( )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提高了各个阶层的地位6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 )- 2 -牛耕
3、 花楼机(花机) 翻车 水排A B C D7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引文反映出来的信息正确的有( )耕的是“王田” 纺的是棉布 反映“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A B C D8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
4、导地位9下列为某收藏家的藏品,据此判断该收藏家的生存年代不早于( )唐朝官字款白瓷盘 元青花瓷瓶 南北朝瓷器 定窑白瓷孩儿枕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10 “官窑”瓷器往往比“民窑”的昂贵,因为从质量、精美程度来说,前者都有明显优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官营工匠有较高的积极性 官营产品使用上等原料官营产品的生产成本很高 官营手工业工匠优秀A B C D11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反映当时官营手工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5、- 3 -12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反映的现象应当发生于(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13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14清朝前期,福建泉州、漳州生产丝绸,所需原料购于江南,载往镇江染色后运回织绸。这反映当时( )长途贩运贸易活跃 区域分工明确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生产社会化明显A B C D15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 “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 。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
6、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 。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A商人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16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 、 “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 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17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
7、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大,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18唐文宗太和六年(832 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19 “唐朝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清朝时则在广州设置十三行 ,统一经管对外贸易。 ”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信息是( )A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古代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C清朝时期中国对外
8、贸易不断萎缩 D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20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 4 -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21有历史学家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于明朝中后期。下面历史现象可以作为这个结论的依据的是( )A. 一条鞭法实施后,白银货币普遍流通B. 万历年间,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C. 1567 年,明朝政府允许民间从事海外贸易D. “商帮”的出现和长途贩运贸易发达22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消极影响主要
9、有( )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妨碍了对海外市场的拓展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A. B. C. D. 23在山西省,被称为“中国民间故宫” “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和称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的乔家大院,两者都是明清时期商人发家后所建。对这一现象不正确的分析是( )A. 从一侧面真实地反映了明清的民俗 B. 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C. 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不能说明明清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24.明朝万历中期河南巡抚钟化民奏:“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 ”这反映了(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资
10、本主义萌芽出现A B C D 25.明朝内阁大学士张居正认为, “商通有无,农力本穑”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 。这种观点实质上( )A 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 片面地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 反对提升商人的地位 D 肯定了商业对农业发展的作用26.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A 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B 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 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D 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7某一时期,一座位于江南的城市,在熙来骧往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贩卖各色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
11、、菸草等货品的街铺。人们买卖时,大额交易使用银两,小额交易使用铜钱。上述情景最可能出现于何时( )- 5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28.有的朝代出现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离的现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谈到某个朝代的后期“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 。这个朝代可能是( )A 西汉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29明清时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 )A 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B 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C 经济结构发生了彻底变化 D 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30.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平个采用新制
12、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 ,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二、非选择题(第 31 题 20 分,第 32 题 20 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
13、,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 500 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若易以其他法律和制度,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年)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乾隆帝给英王乔治三世回信(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6 分)(2)你认为材料二中亚当
14、斯密关于中国“停滞性”的结论是否属实?亚当斯密是如何分析中国长期停滞的原因的?(4 分)- 6 -(3)如果你同意上题中“停滞性”的结论,请再分析造成停滞的另外两个原因。如果不同意,请写出两点理由。(6 分)(4)根据材料三,从乾隆帝回复英王的信中,能看出当时中国怎样的情形?(4 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 “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 ,到乾隆时, “居民百倍于昔,绫绸
15、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材料二 (在广东佛山罗定)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日得铁 20 余板则利嬴,得 8、9 板则缩。 摘自屈大钧:广东新语卷15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
16、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四大城市繁荣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4 分)- 7 -(2)你认为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生产状态属于什么性质?说说你的理由。 (4 分)(3)结合材料一、二你可得出什么结论?(4 分)(4)材料三中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据材料分析他的论据是什么?除此以外,你认为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最终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8 分)- 8 -一、选择题15 BADCA 610 DCCC
17、C 1115 CACBA1620 ACCDB 2125 BDCDD 2630CDBBA二、非选择题31.(1)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属实或不属实均可。法律和制度阻碍了发展。(3)同意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轻视技术等。不同意原因:中国经济一直在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等。(4)中国富有,夜郎自大的虚骄心理,闭关锁国。32(1)原因: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地处交通要冲。(2)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理由:规模大;有分工;生产以出售产品赢利为目的。(3)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论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封建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未能形成大规模海外市场;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封建地租剥削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影响。最终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始终未能进入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