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 年黑龙江省宝清县高级中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 本卷共 11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中国某山植被分布状况,近年来该区域牧民人口日增,所产羊毛质量甚佳,颇受市场欢迎。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山位于( ) A.西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2.近年来,该区域森林分布的上限下移、下限上移,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气候变暖 B.开发矿产 C.栽培花卉 D.对土壤要求较低 3.该地区各种农作物中,马铃薯种植高度上限最高的原因主要是马铃薯( ) A.对光照要求较长 B.对降水要求较少 C
2、.对热量要求较低 D.对土壤要求较低 解析: 1.读图,该山在海拔 3000 米左右分布有阔叶林,说明山脉分布纬度较低,可能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不可能位于西北、东北地区, C、 D 错。我国东南地区山脉海拔较低,没有永久积雪, A 错。只有西南地区符合, B 对。 2.近来年,该区域森林分布的上限下移,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随着牧业发展,扩展牧地, D 对。气候变暖没有明显影响自然带分布范围, A 错。高山区没有开发矿 产、栽培花卉等现象, B、 C 错。 3.该区域农作物中马铃薯的栽种高度上限最高,其原因主要是马铃薯是温带作物,对热量要求低,适宜在高海拔区分布, C 对。对光照要求多, A
3、 错。栽种高度与对降水、土壤要求关系不大, B、 D 错。 答案: 1.B 2.D 3.C 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流。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砂砾。湖床沉积物中发育有粗细颗粒相间分布的连续、规则纹层。研究发现,细颗粒层具有流水搬运沉积特征,而粗颗粒层不具此特征。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库赛湖湖滨湿地广布,其中规模最大的湖滨湿地位于湖泊的( ) A.西北部 B.东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5.湖床沉积层颗粒粗细相间反映出( ) A.湖区风力变化 B.湖盆升降变化 C.湖区干湿变化 D.湖水温度变化 6.同
4、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层形成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 4.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流,库赛湖西南部流水搬运沉积特征明显,湖滨湿地广布,因此西南部是规模最大的湖滨湿地分布区,所以 D 正确。 5.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砂砾,湖床沉积物中发育有粗细颗粒相间分布的连续、规则纹层,颗粒粗细相间反映出,湖区干湿变化,所以 C 正确。 6.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细颗粒层具有流水搬运沉积特征,而粗颗粒层不 具此特征,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层形成季节是春季,所以 A 正确。 答案: 4.D 5.C
5、 6.A 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是一种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新型地膜覆盖技术。甘肃省利用该技术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下图示意“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甘肃省利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是充分利用了( ) 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8.下列不属于该技术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有利影响的是( ) A.拦截降水径流 B.降水水分蒸发 C.防止大风掀膜 D.增强昼夜温差 解析: 7.根据材料,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是一种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新型地膜覆盖技术。甘肃省水资源短缺,利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
6、是充分利用了降水, B 对。热量、光照、土壤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A、 C、 D 错。 8.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技术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有利影响的是拦截降水径流, A 属于。覆膜可减少降水水分蒸发, B 属于。相接处用垄面或表土地方谱,可防止大风掀膜, C 属于。不能增强昼夜温差, D 不属于,选 D。 答案: 7.B 8.D 世界金融危机后,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制造业相继从中国和其他国家迁回本土,制造业出现明显的“回巢”现象。下表示意 2010 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回巢”的代表性事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美国“回巢”制造业原有海外工厂的销售市场主要是( ) A.美国 B.工厂所在
7、地 C.日本和欧洲 D.东南亚和拉丁美洲 10.美国“回巢”制造业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 A.劳动和资本密集型 B.资本和技术密集型 C.劳动和资源密集型 D.技术和资源密集型 11.美国制造业“回巢”的主要原因是( ) 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增加 美国科技水平高 美国本土市场扩大 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低 美国政府的支持 A. B. C. D. 解析: 9.美国 “ 回巢 ” 制造业原主要是 IT 电子、电气设备、汽车等,海外工厂的销售市场主要是美国, A 对、 C 错。工厂所在国主要是生产国, B 错。东南来、拉丁美洲比较小,经济力量弱 D 错。 10.美国“回巢”制造业主要是 IT 电子、电子
8、设备、汽车等,主要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B 对。不是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A、 C、 D 错。 11.美国产业向海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较低的土地价格等。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生产成本逐渐增加,导致上述制造业回迁美国,对。从材料中“世界金融危机”后,美国大陆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可以推测出美国制造业“回巢”还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对。 C 对, A、 B、 D 错。 答案: 9.A 10.B 11.C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 分) 速生桉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雨林,其特点之一是“疯长”,快速生长期可达十年,国外桉树轮伐周期一般超过 8 年。我国于上
9、世纪 70 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引 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速生桉人工林遍布于山坡,该区也建立了大规模林浆纸一体化的造纸工业生产基地。但近年来,该区各地却掀起了“禁桉”风潮:认为大规模种植速生桉可能引发生态灾难。下图为我国桉树主要种植区分布及广西某地速生桉产业模式图。 (1)指出我国桉树种植区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2)大规模、高密度速生桉种植常致林下“寸草不生”,试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3)近年来,广西多地掀起了“禁桉”风潮,但也有人反对“禁桉”,请你为反对“禁桉”阐述理由。 解析: (1)我国桉树种植区需要从图中读出,主要分布于南 岭及其以南,广东、广西、海南三省种植范围广,其原因可以从热
10、量、地形、降水等方面回答。 (2)大规模、高密度速生桉种植常致林下 “ 寸草不生 ” 的原因,可以从水分、密度、植被破坏等方面回答。 (3)反对 “ 禁桉 ” 的理由,可以从不利于经济发展、影响产业链等方面回答。 答案: (1)特点:主要分布于南岭及其以南(热带、亚热带);分布集中;广东、广西、海南三省种植范围广。 原因:该区域多低山丘陵地形,宜林地广;气候适宜(地处南亚热带,高温多雨,与原产地气候条件相似),适合桉树生长。 (2)种植密度大(郁蔽度高),林下光照条件差;轮伐周期短(速生桉初期生长旺盛)、种植密度大,耗水耗肥量大;大量施用除草剂,抑制林下灌草生长;炼山烧荒,破坏原生灌草植被。
11、(3)理由:控制种植密度,延长轮伐周期,生态可良性发展;林牧结合,多种经营,可保障经济收入;相关产业基础好,林纸浆产业链完善,社会效益高。 13.( 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 10 C以上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大型虾类。在“渤海沿海 黄海南 部深水区”之间洄游。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 20 世纪80 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 90 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下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 (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
12、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 (2)阐述黄河三角洲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原因。 (3)推测虾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4)针对渤海对虾资源减少的现状,请你说出促进渤海对虾发展的措施。 解析: (1)河流入海口附近,多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 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 (2)秋冬季节,渤海比黄海相比,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渤海沿海水域大陆性强,水温降温快。黄海纬度低,水深的海区散热慢,水温高。秋季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所以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迁移。 (3)随
13、着对虾消费量增加,虾苗需求量增大。过度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少。虾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成熟。 (4)渤海对虾的可持续发展,要进行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在沿海地区做到污 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 答案: (1)河流入海口附近,多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 (2)秋冬季节,渤海比黄海相比,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渤海沿海水域大陆性强,水温降温快,黄海纬度低,水深散热慢,水温高;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 (3)对虾消费量增加,虾苗需求量增大;过度
14、捕捞使对虾。 (4)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 14.( 10 分) 废黄河三角洲位于江苏北部,由 1128 1855 年期间黄河南泛侵泗夺淮入海所带来的泥沙堆积形成,为典型淤泥质海岸。下图为该三角洲 2006 年海岸线位置 1980 2006 年海水 10m等深线位置变动情况。 (1)判断 1980 2006 年间该地海岸线变动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请说出稳定该地海岸线可采取的措施。 解析: (1)废黄河三角洲位于江苏北部,由 1128 1855 年期间黄河南泛侵泗夺淮入海所带来的泥沙堆积形成,为典型淤泥质海岸, 1980 2006 年间该地海岸线受侵蚀。 (2)稳定该地海岸线采 取的措施,可以从建防护林;修建护岸工程等方面回答。 答案: (1)变动:海岸线受侵蚀(向陆地方向退缩)原因:陆地无新泥沙来源;沉积物松散,易遭受侵蚀;沿海风浪、潮流作用强。 (2)措施:建防护林;修建护岸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