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72018 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考试考试时间:100 分钟 满分:100 分 第 I 卷(选择题)一、 单选题(30 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0 分。 )1.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根本因素是( ) A. 皇权专制 B. 等级观念 C. 自然经济 D. 社会习俗2 春秋公羊传注疏载:“时(鲁)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履践案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贵族土地所有制得到巩固 B广大自耕农希望得到土地C土地私有权客观上被承认 D诸侯国国君失去民众信任3.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
2、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果如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2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 减少犁耕依赖C. 生产日趋专业化 D. 注重精耕细作4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 “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说明( )A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 B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C宋代草市加速城市化进程 D宋代城乡差别消失5.史载:“(16 世纪末)每岁浙、直、湖、湘客人腰缠过海岭者数十万,皆置货铁而北。近年惠、潮(今广东、惠
3、州、潮州)铁罄,告开龙门铁山,迄未准行客商艰于铁,多怀空银回家。”材料反映当时( )A. 商业通讯渠道不畅 B. 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C. 长途贩运盛极而衰 D. 海禁政策阻碍商品流通6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 B经济南移趋势明显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 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7.“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三洋;五丝八丝广段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 。这种机构的设置反映了当时我国的经济政策是
4、( )A闭关锁国 B重商主义 C “朝贡”贸易 D海外殖民8.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 )A. 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 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 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 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9.英国的经济政策和理论至今经历了从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到“第三条道路”的重大交革。由此可以看出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 3 -A通常是被动进行的、滞后的 B极端化倾向明显C经常走在世界大国前列 D逐渐合理对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0.19
5、世纪下半叶,由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 )A全球化趋势出现 B世界市场的形成C殖民扩张的开始 D资产阶级的形成11.下面是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流到东方的白银数量表。(单位:百万银元)这一表格能够说明 ( ) 年份 西属美洲白银产量 运抵欧洲数量 经欧洲运到东方数量1550 3 3 231600 1114 10 441650 1013 89 61700 12 1012 851750 1820 1825 1221800 30 2325 18
6、A. 西属美洲成为世界主要白银生产地B. 西班牙是当时中国的第一贸易大国C. 欧、美、亚三洲间的贸易不断扩大D. 新航路开辟亦为中国提供了商机12.李鸿章评价轮船招商局:“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 ”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设立( )A推动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B遏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改变了对外贸易的整体格局 D打破了列强对中国水运的控制13.1825 年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禁令,迅速奠定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英国的这一做法 ( )A. 有利于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B. 形成了工业国之间不平等的关系C. 成为英国建立世界
7、霸权的基本条件- 4 -D. 体现了英国维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4.著名学者钱乘旦在其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中国近代符合材料中“第三种可能性”的典型事例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清末新政 D. 辛亥革命1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高潮”都得益于( )A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B欧洲列
8、强忙于“一战”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地位高 D商品经济发展和自然经济的解体16.近代以来,从“老爷” 、 “大人”到“同志” 、 “先生”的称谓变化,最早出现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A. 鸦片战争 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某国经济政策规定:“大部分私人商业机构已被取缔,国家也不再通过商业渠道组织流通和分配,企业之间取消货币结算,职工工资的 90%以上以实物形式支付,公共服务和教育实行免费制。”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 )A. 动员人力物力保证战争需要 B. 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C. 刺激消费应对经济危机 D. 推进福利国家形成18.下图是一幅没有名称的曲线图,它最有可能反映
9、的是( ) - 5 -A美国社会就业率的起伏情况 B苏联(俄)工业产值增减情况C苏联(俄)农业产值增减情况 D美国经济发展总量变化情况19.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 )A. 刺激社会消费 B. 改善劳资关系 C. 缓和社会矛盾 D. 重塑政府形象20.下图是美国在 20 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阶段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 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C. 世界经济第一确立 D. 战后经济体系的建立21.丘吉尔曾说:“他(指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
10、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丘吉尔所肯定的斯大林的功绩主要在于( )A. 工业和军事方面 B. 政治和经济方面C. 综合国力方面 D. 反法西斯战争方面22.1935 年 5 月 6 日,罗斯福总统任命霍普金斯为工程振兴局局长,该局从 19351941 年间共耗资 11356 亿美元,其中 78用于公共建设和资源保护。罗斯福这样做的目的是( )A提高公共事业水平以缓解社会矛盾 B拉动国内就业以恢复社会经济C扩大政府支出以平息公众不满情绪 D加强资源保护以合理配置资源23.1952-1964 年,苏联政府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 7.48 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 15.69 倍。这
11、说明赫鲁晓夫 ( )A. 试图调整国家与集体农庄的关系B. 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C. 使自己成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 6 -D. 收购太多将影响农民积极性24.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该学者( )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肯定了新经济政策对苏联工业化的积极作用C辩证地看待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影响D高度评价了赫鲁晓夫改革251978 年 12 月,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农民有了粮食,就都好解决了。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
12、了大多数,天下就大定了。”材料说明中央将A增加粮食的供应 B调整农村生产关系C变革土地所有制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26图 l 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图,其中导致第一次高峰后下降的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影响C大跃进运动推动 D八字方针的实施27.下表是 1978、1997 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 77.6 22.4- 7 -1997 25.5 38.1 17.9 18.5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
13、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28.自 2008 年 9 月底以来,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强震,已让各国投资者对经济和股市的信心降至历史低点。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上个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A. 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 B. 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C. 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D. 以邻为壑,转嫁危机29.2015 年 4 月 25 日尼泊尔发生 81 级地震,造成严重的灾难,可以为其提供灾后重建贷款的国际组织是( ) 30.198
14、6 年当总协定缔约方在乌拉圭艾斯特角召开部长理事会时,提出要维护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并进一步实现总协定的目标、要开拓一个更加公开可行并持久的贸易制度。这反映了A. 建立新的世界贸易规则为大势所需B. 多边贸易谈判取得了实质性进展C. 关贸总协定的目标没有得到实现D. 关贸总协定主要职能是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 (共 3 题,第 31 题 14 分,第 32 题 12 分,第 33 题 14 分,共计 40 分。 )31(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扬州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交汇处,沟通南北的运河要道和连接东西的长江是其生长发
15、展的命脉所在。扬州居南北交通枢纽和明清两淮盐业中心的地位,使其成为沟通南北东西贸易的“四汇五达之衢” ,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 8 -散中心之一。四方舟车、商贾荟萃,商业高度繁荣。不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从唐朝开始,扬州就成为东南漕粮转运京师的咽喉,一直至清中叶。为了保证漕粮能顺利运达京师,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证国家命脉运河的畅通,从而也确保了扬州在漕运中的咽喉地位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 何一民 材料二 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18 世纪 80
16、 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到 1830 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 99 家。自 1780 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1830 年建成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最早被清政府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 (1866 年)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那时的曼彻斯
17、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摘编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扬州城市发展的特点及背景。 (6 分) (2)根据二概括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扬州和曼彻斯特一衰一兴的原因。 (8 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用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
18、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用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请选取一个角度,运用中外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与经济的关系进行说明。- 9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33某校学生开展了主题为“体会区域差异 探寻城市发展 品咏地方文化”的陕西游学活动。(14 分) 新中国成立后,古都西安焕发新的活力。20 世纪 50 年代,西安成为当时新建成的机械工业基地之一。苏联援建中国的 156 项重点工程中,有 17 项在西安地区布点建设。上海交通大学的
19、大部分专业西迁成立西安交通大学。西安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科技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大城市之一。 1992 年,西安被列为对外开放的 16 个沿江和内陆省会城市之一,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条件。2013 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西安定位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1) 阅读材料,归纳 20 世纪 50 年代西安工业迅速发展的历史条件。 (8 分)(2) 结合所学,简述西安等内陆省会城市对外开放的意义。(6 分)- 10 -20172018 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考试答案1-5CCDCA 6-10BACDB 11-15DDAAD 16-20CABCD 21-25ABACB
20、26-30DDDAA31. (14 分)(1)特点:传统封建城市,商业繁荣;政治、军事功能突出。 (2 分) 背景:封建经济和商品经济发展;区位条件优越;历代王朝的重视;运河的畅通。 (任答两点即可,共 4 分) (2)特点:近代新兴工业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功能突出。 (2 分) 原因:衰:近代以来交通优势的丧失;上海崛起;传统经济衰退与新式经济发展缓慢等。 (3分) 兴:工业革命的推动;蒸汽机的推广使用;工厂制的建立;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不断扩大等。 (3 分)32.(12 分)评分说明: 一等(129 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中外史实,逻辑
21、严密。 二等(85 分)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能够运用中外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40 分)有观点,运用中外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 示例一 角度: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3 分) 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实施一五计划,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新中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助于稳定政权,发展国民经济;斯大林模式中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所以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9
22、分)(答出两点史实即可,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示例二 - 11 -角度:弱化政府的干顶有利于经济发展。(3 分) 说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转变职能,政府减少行政干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苏联(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也是弱化政府干预,市场活力得到提升,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过程中均出现政府权力下放,市场活力相对提升的现象;20世纪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后,各国纷纷对市场放权,弱化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力度,促成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所以政府干预一定程度的弱化激发市场的活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9 分)(答出两点史实即可,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3.(14 分)(1)条件:新中国成立是重要的前提条件;“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西安是重要的布点地区(或答国家战略布局调整);苏联的援助;科技文化基础较好(或科技人才的培养)。(8分) (2)意义:中国对外开放从沿海拓展至内地;标志着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引进资金、技术,对周边起到辐射作用:中国工业布局更趋合理,有利于均衡发展;为21 世纪实施新的战略规划奠定基础。(答出任意三点给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