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纲导学,考纲呈现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思维导图,考点突破,考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考点三 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分析,考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考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带的形成和特点 (1)成因(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 带状 分布的陆地自然带。,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 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醒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 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与成因,方法技巧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 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命题视角一 气候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 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
3、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 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 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 欲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2017课标,1,4分)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B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解析 此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拍摄当 日”为3月25日,“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当地杂树不可能 是常绿树种,而为落叶阔叶树种。杂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植被,故B正 确。,2.(2017课标,3,4分)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 其栽
4、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水平地域分异的因素。常绿灌 木生长条件介于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之间,其分布主要受制于气温 高低。,3.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 图,回答下题。,命题视角二 自然带类型判断及景观特点分析,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 的景观特点和成因。,答案 热带草原带。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 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
5、 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与自然带。根据图文中的信息:东非、10S15S、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等可判断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1月为湿季,受赤道 低气压带影响,气温高、降水多,植物繁茂;7月为干季,受信风带影响,气 温高、降水少,草木枯黄。,4.2018天津文综,13(2),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图 图,命题视角三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新库兹涅茨克市所在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攀枝花市所在地区适 宜亚热带作物生长。这种现象体现了 地带性规律。攀枝花市 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说明其自然原因。,答案 纬度 地表高差大,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
6、;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 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山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解析 新库兹涅茨克纬度较高,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攀枝花所在地纬度 较低,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这种现象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规律。 攀枝花地处高山峡谷地区,由于海拔差异,植被呈现垂直地域分异,海拔 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山谷地区由于山地对北方冷空气的阻挡,冬 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命题视角四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下面两题。,5.图中为 ( A ) A.荒漠 B.草原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解析 图中区域位于贺兰山以西,昆仑山以北,应是我国
7、西北内陆 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植被以荒漠为主,A项正确。,6.我国横断山脉以西森林植被的面积较小,其主导因素是 ( C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解析 横断山脉以西为青藏高原地形区,因海拔高,气温低,森林植 被面积小,故选择C项。,考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基础: 水热 组合状况。,2.自然带特征:大致沿 等高线 延伸,从 山麓到山顶 更替。,3.主要影响因素:山地 海拔 。,4.主要分布区:海拔较高的 低纬山地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
8、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2.自然带垂直分布特点 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如下图所示:,(1)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3)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 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4)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5)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雪线的高度与很多因素有关。,命题视角一 山地垂直自然带及其
9、影响因素分析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 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 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 下面两题。,1.磷高累积区是 ( A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4 000米左右,说明该 高度土壤营养物质丰富,土壤含水较多,有利于植物生长,但该处海拔较 高,气温较低,故该处的自然带应是高山草甸带,故A项正确。由于该山 地处四川西部,纬度较低,海拔4 000米处不会有高山冰雪带,故B项错 误。海拔4
10、000米处温度较低,热量不足,不适宜森林生长,故C、D项错 误。,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 C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解析 据图可知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较少。与4 000米处相比, 2 0003 000米处海拔低,温度高,蒸发强,土壤含水少,不利于磷累积,故A 项错误,C项正确。由于海拔低、热量条件好,有林木生长,该高度生物 生产量较高,故B项错误。由于地处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 坡,降水较多,该高度地表径流量较大,故D项错误。,命题视角二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判断 下图为某山地的垂
11、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3.图中所示山地 ( C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解析 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依据山地海拔接近8 000 米,以及南坡有雨林季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可判断此山为喜马拉雅 山,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多,山地冰雪带下界低于北坡,故C项正确。各 自然带的界线是基本固定的,故A项错误;图中显示4(针叶林带)上界北 坡高于南坡,故B项错误;南北坡基带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海拔不同,故D 项错误。,4.该山地位于 ( A ) A.喜马拉雅山脉
12、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解析 依据图中山脉的海拔(7 000米以上),以及南坡基带为雨林季 雨林带,四个备选山脉中,只有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存在热带季风气候,会 出现雨林季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命题视角三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合图和图中的信息,回答下面两题。图 某地景观图,图 天山西部及附近地区地形图,5.最有可能观察到图中景观的地点,是图中的 ( A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由图可知,该地位 于新疆天山山脉附近地区,该地区受西风影响,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 水汽在山地北坡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使山地北坡
13、相对湿润,存在森林 景观,景观图中该山地存在着云杉林,说明其位于山地北坡,再结合地形 图可以判定能观察到图景观的地点应是甲地,甲地地形向西开口,有 利于水汽上升形成山地降水,A项正确;乙地虽也位于山地北坡,但受山 脉走向的影响,该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较少,B项错误;丙地和丁地均位 于山地南坡,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多为荒漠景观,C、D项错误。,6.在图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 C ) 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解析 本题考查山地降水分布规律。该地受西风带来的水汽影响, 在地形抬升作用下形成山地降水,天山海拔较高,一般在山腰地区降水 较多,云杉
14、林为森林,说明该地区降水丰富,C项正确;终年积雪区和高山 草甸带海拔高,上升气流因在云杉林带降水而导致到达更高处时水汽含 量减少而降水少,A、B项错误;山麓草原带因所处海拔低,气流难以抬升 导致降水少,D项错误。,考点三 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分析,1.影响因素: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 和洋流等。,2.意义:在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 性分布现象,说明了地理环境的 复杂性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 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 表:,命题视角一 地形因素导致的非地带性现象 下图为
15、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 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下图,完成下题。,1.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C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判断出该区域为45N的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 区,受西风带影响,山脉西坡山麓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因山麓海拔相对 较高,其自然植被应为针阔叶混交林。,2.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地观察到安 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下图,回答下题。在达尔文看到的地景观和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命题视角二 洋流影响下的非地带性现象,答案 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 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 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解析 本题以南美洲区域图为背景,考查自然景观的成因,以及运用知 识阐释地理事象的能力。 地为热带雨林景观,属于典型的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原因可用“纬 度+地形迎风坡+洋流”模式来分析回答。 地植被垂直变化现象的成因,可从山地垂直自然带成因角度分析,即 从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