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五句子的连贯复习课件.ppt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1088264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五句子的连贯复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五句子的连贯复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五句子的连贯复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五句子的连贯复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五句子的连贯复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专题五 句子的连贯,题型一 补写句子(2018、2017、2015、2014),1. 阅读。通读语段,把握语段的层次和大意,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2. 分析。判断要补写的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 (1)从位置角度来看。a开头:总起句,即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方法:联系下文,压缩语段,概括内容。,题型讲解,方法指导,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b中间:过渡句,即承上启下,总结前文,引起下文的句子。 照应句,即前面提出的问题,后文有所着落,或后面出现的情节,前文有所交代,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仿写句,即与上文或者下文的某个句子句式相同、内容相似或者相反。 方法:联系上

2、下文,抓住前后的关键词,推出需补写的句子。,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c结尾:总结句,即对整个语段或语段中某一个(或多个)层次内容做出总结的句子。 方法:对前面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从标点符号角度来看。(以下列举几种常出现的标点) a横线后为问号:一般需补写提出问题的句子,后文对此问题进行解答。需抓住后文解释作答的句子,包括主语、谓语等,将其转换为问句即可。 b横线后为冒号:一般补写总起句,下文对该句子展开解释说明或者列举。需抓住后文的句子,概括内容,进行补写。,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c横线前后为分号:分号前后内容是并列关系,含义、句式要一致,选词要相近;分号前后内容是对比关系,含

3、义、选词要相对,句式相似。 3. 检验。通读补写后的语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即可。 注意:补写的句子需源自语段材料;还需注意前后句式、话题的一致性。 速解口诀:分析语段内容,划分文本层次。瞻前顾后细思量,条分缕析巧用心。结合上下语境,关注句子属性。标点符号作用大,遣词造句斟酌清。补句忌随意。,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1. 确定语段首句。判断方法主要有两种:(1)从选项角度判断。第一类:压倒性概率选项构造。如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三个选项都是以同一句开始,且多于以其他句子开头的,正确答案一般在这些选项中。第二类:势均力敌型。如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以句开始,另外两项是以句开始,由此我们可以先将句分别代

4、入到原文中进行分析,选出合适的首句,再分析余下的句子。余下的句子仍可采用排除法分析。,方法指导,题型二 选择式排序(2016、2007),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2)从内容角度判断。直接找首句。备选句子中援引观点或引出对象、背景铺垫、设问的句子通常适合做首句。排除法找首句。备选句子中有代词(如人称代词“他”“他们”等;疑问代词“谁”“什么”等;指示代词“这”“这些”“此”等)、关联词(如“也”“还”“和”等)、补充类表述以及总结性的词语(如“因此”“照此看来”“总而言之”“所以”等)的句子均不适合作为首句。温馨提示:以上“从选项角度判断”的方法虽然可提高答题效率,但在判断过程中,还需选取句子中

5、的关键词连词成句来验证选项答案是否正确,不可完全依据选项确定答案。,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2. 确定首句后,将意思上有紧密联系的句子组合成句子“单元”。 即先判断哪些句子是不能分开的,按照语段思路和层次把句子“单元”进行组接整合,对比剩余选项,将无法确定顺序的句子代入语段,联系上下文确定其先后顺序。在进行句子分组时,首先要寻找带有明显连缀特征的句子,如先找出不同句子中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子间的连缀排列。如果没有明显的连接词,则寻找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一般而言,语段的顺序有五种:空间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等。时

6、间关系:从早到晚,从过去到现在等。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等。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思维规律: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概括等。 3. 语感检验,确定答案。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后,将答案代入语段中进行检验,以确保语段的连贯。,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1. 明确中心话题。看整个语段围绕什么话题进行叙述、说明或者议论,抓住语段的中心句。中心句常在段首,有时在段尾,极少在中间,由此可先确定语段的首句或者尾句。 2. 理清句子思路。通过语段内容判断语段文体,一般来说,议论性语段是按照提出论点、分析论点、总结论点的思路来进行论证的。说明性语段则是按照

7、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题型三 填空式排序(2013、2011、2010),方法指导,3. 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而这些关系往往体现在一些语言标志上。如: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假设,或递进等。代词。人称代词“他(她)”“他(她)们”和物称代词 “它”“它们”的出现,意味着前面一定会有关于这个“人”或者“物”的表述;近指代词“这”“这种”意味着代词后的内容一定是刚刚提到的。,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暗示性的词语。“同时”“与此同时”表示并列;“与此相反”“反过

8、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得出结论。 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形式的一致性。,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陈述对象前后一致。抓住语言标志,可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句子排序较困难时,可以将意思上有紧密联系的句子组合成句子“单元”,化零为整,然后按照这段话的思路和层次把句子“单元”进行组接整合,从而完成排序。 4. 检查调整确定。通读所排语段顺序,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句层关系是否恰当,再最终确定顺序。,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排序题三字经 排序题,并不难;通读题,前后看;有代词,往前串; 同话题,连一连;找顺序,时空间;逻辑题,思维变; 内容上,要映现;排完了,先浏览;不通顺,再换换。,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