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1089080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课标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课标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课标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课标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答案:汉字 史书典籍 博大精深 核心:爱国主义,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4-,-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的表现 中华文化辉煌的历程,-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重要见证,-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2)博大精深的表现,-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疑点微拨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试判断 ) 点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

2、和兼收并蓄。 2.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试判断 ) 点拨注意区分文字与汉字,汉字的出现,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3.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趋同。(试判断 ) 点拨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4.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文化。(试判断 ) 点拨特别需要注意,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1.如何分辨“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1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1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2.中华各

3、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内涵 (1)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

4、处。 (2)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图示为:,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意义 (1)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 (2)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1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疑点微拨 1.包容性要求兼收并蓄是指其他民族吸收、借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试判断 ) 点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指我们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2.包容性会使民族文化逐渐失去个性、民族特性。(试判断 ) 点拨文化的包容性并不会使民族文化逐渐丧失其个性,而有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

5、。,-1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3.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应该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试判断 ) 点拨包容性既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即历史的包容,也包括对不同区域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即对不同区域文化的包容。包容不是全盘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是吸收、借鉴和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1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1.如何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1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2.比较中华文化、中华各区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异同,-1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2

6、0-,题组一,题组二,中华文化的特点 【典例引导】(2015江苏)材料一 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二 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21-,题组一,题组二,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zh),“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

7、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 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22-,题组一,题组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 试题剖析,-23-,题组一,题组二,-24-,题组一,题组二,【题组真练】 1.(2018浙江)中央电视台

8、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迅速走红。它通过讲述我国九大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历史轶事和今生故事,让观众了解它们承载的古老文明和人文精神。央视推出的此类节目( ) 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展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 B. C. D.,答案,解析,-25-,题组一,题组二,2.(2013课标全国)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

9、 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 B. C. D.,答案,解析,-26-,题组一,题组二,3.(2017江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就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答案,解析

10、,-27-,题组一,题组二,4.(2016天津)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B. C. D.,答案,解析,-28-,题组一,题组二,5.(2015海南)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

11、,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 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 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 A. B. C. D.,答案,解析,-29-,题组一,题组二,6.(2018江苏)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 年起每年2 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

12、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30-,题组一,题组二,答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播;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解析:本题以中华文化在国外发展为背景,考查中华文化与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要求说明异国小镇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的原因,首先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角度回答;然后联系材料,说明商业贸易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交流;最后说明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13、,-31-,题组一,题组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典例引导】(2014天津)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 B. C. D.,C,-32-,题组一,题组二,试题剖析,-33-,题组一,题组二,【题组真练】 1.

14、(2013北京)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一理论强调了( ) A.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B.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 D.民族平等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答案,解析,-34-,题组一,题组二,2.(2014山东)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

15、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35-,题组一,题组二,答案: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解析:本题以文化传播和俄罗斯“中国旅游年”为背景,考查文化

16、生活中文化的创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是理解型材料分析题,需要依据材料中提供的内容,利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一一对应,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角度阐释说明即可。,-36-,题组一,题组二,3.(2013北京)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