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1.(2017 江苏常州期末)鸦片战争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业品的冲击下,如棉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B.继承优良传统工艺品质C.清廷允许民间设厂 D.产品适合国际市场需求2.(2018 江苏淮安期中)据 1882 年某报纸新闻,无锡“本届蚕丝丰稔,各路收茧之庄鳞次栉比,较往年多至数倍。每家均设大灶烘焙蚕茧,兼有洋人设庄经收。各乡出数甚多,每日竟有三百担之谱,价亦增昂。”这说明当时的无锡地区( )A.手工业仍
2、保持着核心竞争力B.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C.农业商品化的趋势逐渐增强D.传统的小农经济已经解体3.(2017 江苏扬州期中)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兴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水师,在近代中国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福建马尾船厂曾因船政大臣沈葆桢的瞎指挥而造出了一批商船不像商船、兵船不像兵船的“怪船”,在实际海战中,这些船只“被敌炮轰、洞穿,至十一船同时漂没”。材料直接反映了( )A.晚清政府统治黑暗 B.封建管理体系落后C.中国封建制度腐朽 D.中国官员思想保守4.(2018 江苏盐城三模)1877 年 6 月 29 日,(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曰:“日来由东局(天津机器局)至敝署
3、(直隶总督府天津衙署)电线置妥,仅费数百金,通信立刻往复。即用局内学生司之,神奇可诧,各使均相道贺。执事闻之,将又哑然笑,数十百年后必有奉为开山之祖矣。”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天津机器局是民用工业代表B.天津电报业是由中国人自办C.当时中国电报技术世界领先D.国人通信方式发生普遍改变5.(2018 江苏扬州考前调研)据统计,18401894 年西方列强在华企业共计 88 个,资本总额近 2 800 万元;而在 18951913 年间,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的企业计 136 家,资本总额 10 315.3 万元。其中规模较大的英国开平煤矿,1911 年资本已达 1 159.4 万元,1913 年
4、更增至 2 063 万元。这表明( )2A.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英国的资本总额超过其他列强D.列强投资方向主要在矿产领域6.(2018 江苏如东调研)下表是 19011911 年中国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表门类 纺织业 缫丝业 面粉业 火柴业 水电业 机器业 矿冶业新增数量(家)82 70 53 28 60 20 73新增资本额(万元) 1332.1 556.9 786.8 130 3813.8 352.1 2272.9表格中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说明此时( )A.民族工业仍以轻工业为主B.民族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C.近代工业的结构日趋平衡D.民族工业发
5、展出现短暂春天7.(2017 江苏南京三模)19 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 8%的利率。1912 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 1.6 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 5500 万元。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工业生存日益艰难 B.政府推动民族企业发展C.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 D.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8.(2017 江苏盐城期中)1928 年某报刊登了某啤酒公司的广告:“国货啤酒,商标马棋,中西医士,迭经化验,众口一词,卫生妙剂,功能杀菌,开胃健脾。”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民族工业迎来新的发展阶段B.提倡国货是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潮之一C.国民政府将
6、发展民族工业放在首要地位D.西方文明传入推动传统饮食文化结构变化9.(2018 江苏南通一模)1935 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 1937 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 21 家厂矿或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 )3A.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B.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10.(2018 江苏南京三模)下列材料摘编自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 )时间 条例名称 主要内容1939 年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川康
7、铜业管理规则等直接干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1941 年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管理工业机器、化工材料细则管理液体燃料规则等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收归国有据此推断这一时期( )A.政府注重轻、重工业协调发展B.公有制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没有停止D.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全面控制11.(2018 江苏扬州考前调研)传统中国以礼教立国,服饰不仅仅是民族的外观,还带有深刻的礼的烙印,映衬出特权、等级和道德信念。据民国初年报载,“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这一变化反映了( )A.西装已代替传统服饰 B.服装款式多样缺乏审美C.儒家礼教思想的崩溃 D.
8、服饰的礼制限制被淡化12.(2018 江苏南通二模)下图为发表于 1909 年的时事漫画一手掩尽天下目。该漫画的寓意是( )A.清政府肆意压制革命舆论B.新闻媒体面临恶劣的环境C.报刊有效发挥着政治监督作用D.革命派开始利用报刊启发民智413.(2018 江苏无锡期末)下图是 1929 年 2 月 10 日湖南国民日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画上的人说“青天白日之下用不着这个废物”。这表明当时社会上( )A.主动破除旧俗与陋习 B.全盘接受西洋新风俗C.肤浅理解破旧与革新 D.激进与保守斗争激烈14.(2017 江苏盐城期中)右图为引进于日本的人力车,因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 20 世纪
9、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五六万辆黄包车在城市中来往穿梭,远远超过汽车的数量。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B.中国交通的近代化已初具规模C.近代的交通呈现半殖民地色彩D.上海社会保留森严的等级制度15.(2018 江苏南京、盐城二模)下图为民国时期一则女鞋广告,广告语反映了当时( )A.民国教育商业色彩较浓厚B.国货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C.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D.民族资本家具有强烈教育情怀二、非选择题(共 13 分)16.(2018 江苏苏州期末)“百年中国看上海”。在近代,上海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自鸦片战争后,从一个普通的滨海县城一跃成为近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阅读下列材料:
10、材料一 直到 1895 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 50 万,尽管1843 年至 1895 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 1895 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摘编自美罗兹墨菲现代中国的钥匙5材料二 1919 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 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 104 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其中注册的工业
11、公司在 1919 年为 65 家,资金 44 728 300 元,也是亘古未有。摘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 材料三 据 1919 年新青年的调查,上海有各类工厂 2 291 家、工人 18 万,加上交通运输码头工人 12 万、手工业工人 20 万,共计 50 万。当时,上海城市中人口才 200 万,工人占了四分之一。邢建榕近代上海不仅是商业性消费城市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分析上海在 1895 年前后有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末上海现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6 分)(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期间上海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及主要原因。(4 分)(3)据
12、材料三,指出当时上海城市阶级结构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社会政治带来的影响。(3 分)6答案全解全析一、选择题1.D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是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本题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继承优良传统工艺品质”无法解释题中所述现象,故 B 项错误;“清廷允许民间设厂”是在甲午战争后,与本题时间不符,故C 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部分传统行业的产品适合国际市场的需求而发展较快,故 D 项正确。2.C 根据题干可知,无锡地区的蚕丝出售数量日益增多,价格日益上涨,可知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逐渐增强,C 正确。材料只涉及无锡的蚕丝买卖,不涉及其他手工业行业,无法对比,A 错
13、误;材料只是说“兼有洋人设庄经收”,但并未表明中国人和洋人收购的数量比例,B 错误;“小农经济已经解体”说法过于绝对,D 错误。3.B 材料介绍的是清政府积极筹办海防,无法直接体现统治黑暗,也不能直接说明封建制度腐朽,故A、C 两项错误;船政大臣不懂技术却在造船过程中瞎指挥,导致“在实际海战中,这些船只被敌炮轰、洞穿,至十一船同时漂没”,这直接反映了封建管理体系落后,故 B 项正确;作为船政大臣能亲自接触新事物,说明其思想并不保守,故 D 项错误。4.B 由“日来由东局(天津机器局)至敝署(直隶总督府天津衙署)电线置妥,仅费数百金,通信立刻往复。即用局内学生司之”可以得出 B 符合题意。天津机
14、器局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开办的军用工业,可以得出 A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A;题干没有将天津的电报业与世界其他地方的电报业比较,故排除 C;国人通信方式发生普遍改变,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D。5.A 从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在中国投资企业逐年上升,可见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A 正确;B 主要针对的是国内民族企业,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英国资本比较数值的信息,排除 C;D 中“主要在矿产领域”不符合史实,排除。6.C 从表格数据来看,轻重工业的比重大体相当,故 A 错误、C 正确;表格中没有体现民族工业与农业和第三产业比较的信息,不能得出“民族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的结论,故 B 错误;题干没有提到民族
15、工业发展的阻力问题,故 D 错误。7.C 材料反映的只是民族工业资金少,借款利率高,没有体现企业生存状况和政府举措的信息,A、B 两项排除;“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 8%的利率。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 1.6 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 5500 万元”表明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发展程度的信息,D 项排除。8.C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民族工业迎来较快发展阶段,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提倡国货、实业救国是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潮,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28 年,国民政府正在南方“围剿”红军,将军事斗7争放在首要地位,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某啤酒公司的广告
16、反映出西方生活方式传入推动传统饮食文化结构变化,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9.A 题干中“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表明政府积极筹建后方战略基地以抵御日军侵略,故选 A;当时中央红军已经战略转移到陕北,排除 B;C 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D是洋务运动的影响,排除。10.D 由材料中“直接干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收归国有”等信息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加强抗战的经济基础,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控制,故 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问题,故 A 项错误;此时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故 B 项错误;1937 年
17、日本全面侵华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停止,故 C 项错误。11.D “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说明服饰变化逐渐走向平民化,等级观念逐渐淡化,D 正确。A 中“代替”说法错误;B 中“缺乏审美”不符合材料主旨;C 中“崩溃”说法错误。12.B 从材料中“1909 年”“一手掩尽天下目”可以看出,清政府对社会舆论实行严格监控,使当时的新闻媒体面临着恶劣的环境,报刊等无法发挥有效的监督,故 B 项正确,C 项错误;A 项说法错误,错在“肆意压制”;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对社会舆论的压制,故 D 项错误。13.C 根据漫画信息“用不着这个废物”,可知当时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排斥,反对态度过于
18、激进,由此可知,风俗改造有激进倾向,认为不过上元节就是破旧,就是革新,理解过于肤浅,故 C 项正确。上元节是旧俗,不是陋习,故 A 项错误;材料不涉及西方节日,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只能看出对传统文化的排斥、反对态度过于激进,看不出保守的相关举动,也看不出二者的斗争,故 D 项错误。14.A 黄包车是一种传统的人力交通工具,但在当时比较发达的大都市上海,却仍然以黄包车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可见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故 A 项正确;人力车是传统的交通工具,并不能代表中国交通的近代化,故 B 项错误;上海黄包车的数量远远超过汽车,体现不出半殖民地色彩,也不能反映出上海社会保留森严的等级制度,故
19、 C、D 两项错误。15.C 图片中“爱国须用国货起”说明对于国货的追捧,C 正确。“商业色彩”不符合材料主旨,A 错误;“国货运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不符合图片信息,B 错误;“民族资本家具有强烈教育情怀”不符合材料主旨,D 错误。二、非选择题16.答案 (1)变化:从纯粹商业城市转变为现代工商业城市;人口数量激增。(3 分)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大量输出资本;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3 分)(2)表现: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以轻工业为主。原因:抵制日货运动。(4 分) 8(3)特点:无产阶级队伍壮大。(1 分)影响:为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
20、阶级基础。(2 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1895 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时间从晚清政府对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一战期间抵制日货的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上海城市中人口才 200 万,工人占了四分之一”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