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总纲目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 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 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着整体世界的迅速发展。 线索一: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初期,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欧共体、日本、不结盟运动等新兴力量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伴 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多极化 趋势加强。 线索二:经济上,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0世纪八九 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
2、经济发展的 两大趋势。,(2018江苏苏州期末)华沙条约序言称:“由于正在重新军国 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 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 平。”据此分析,华约成立的主要意图是 ( ) A.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 B.防止军国主义的复辟 C.维护世界的长久和平 D.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答案 A,解析 华约是苏联针对美国组织成立的北约而设立的军事组织, 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故A项正确;华约属 于军事组织,不会防止军国主义复辟,故B项错误;华约和北约均不 是从世界和平的角度出发而设立的,故C项错误;华约成立标志着 两极格局形
3、成,故D项错误。,高频命题点一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1.(2018江苏四市一模)“这一事件向超级大国提出了一个非常困 难的问题:一个国家如何去使另一个国家相信,它在推行计划的时 候不会走得太远;敌手如何才能确信,由于害怕爆发核战争,对方 的这种威胁只不过是一种吓唬人的行为?”材料中的“事件” ( ) A.造成德国分裂 B.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C.引发朝鲜战争 D.反映两大阵营对峙,答案 D 根据“这一事件向超级大国提出了一个非常困难的 问题”“敌手如何才能确信,由于害怕爆发核战争,对方的这种威 胁只不过是一种吓唬人的行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两极格局 下两大阵营对峙,双方难以互信,D正确。A和
4、C不符合“由于害 怕爆发核战争”,排除;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两极格局 形成,排除B。,2.(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这是一项举世无双的奇怪工程, 它预定长度达164千米,蜿蜒于街道、住宅区、花园、树林、河 流之间,行经之处,除了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要封 住。”材料中“它”的建成 ( ) A.形成了朝鲜半岛的敌对状态 B.导致了德国开始走向分裂 C.标志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形成 D.预示着世界局势紧张加剧,答案 D 材料论述的是柏林墙的修建,柏林墙是美苏冷战对峙 的产物,说明世界局势紧张加剧,D正确。A是朝鲜战争的影响,B 是德国开始分裂,早于柏林墙的修建,C是华约建立
5、的影响,A、B 和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 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 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 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 力范围的交界地区。,2.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消极影响 政治上: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6、,严重恶化了国际关 系,使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 埋下了不稳定的祸根。 经济上: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秩序长期 得不到改善,不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 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2)积极影响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 发。 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国际 环境。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 展。 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国家为维护自身的安全,开展不结盟运 动,第三世界崛起。,1.(2013江苏单科,20,3分
7、)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 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下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答案 A 题中地图显示,为了争夺欧洲,称霸世界,美苏展开了激 烈的角逐,导致欧洲出现了以冷战为特征的对峙与分裂柏林 危机、德国分裂,A项正确。热战与冷战相对,专指直接的战争行 为、武装干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该地图中没有蕴含“局部 热战”的信息,B项错误;华约成立于1955年,德国统一于1990年, 与地图反映的时段(19451949年)不符,C、D两项错误。,2.(201
8、0江苏单科,18,3分)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 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 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答案 D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盟 国由战时联合走向分裂对峙(美苏对抗)的根本原因是美苏国家 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故此题应该选择D。,高频命题点二 两极格局的瓦解与世界多极化趋势,1.(2018江苏扬州考前调研)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超级大国的
9、 诞生和冷战的爆发,强大的历史压力和规范性就不会诞生,欧洲的 旧秩序将不会被突破,欧洲一体化的梦想也就只能还是一个梦 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美欧关系趋向紧张 B.美苏冷战促进欧洲一体化 C.美国冷战战略受挫 D.美苏帮助欧洲实现一体化,答案 B “冷战的爆发,强大的历史压力和规范性就不会诞生, 欧洲的旧秩序将不会被突破,欧洲一体化的梦想也就只能还是一 个梦想”说明冷战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B正确。A不符合材 料主旨,排除;C中“受挫”说法错误,排除;D中“美苏帮助”显然 不符合史实,排除。,2.(2018江苏扬州期末)“美国优先让全球处于无序状态。特朗普 对国际合作不感兴趣,也不
10、愿意参加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特朗普 被其他国家看成一种威胁,而美国也成了新的局外人。”有关 “美国优先”政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顺应了全球化的趋势 B.遏制了全球经济合作 C.助长了单边主义倾向 D.有利于国际地位提升,答案 C 由“美国优先让全球处于无序状态”,可知美国有单 边主义倾向而忽视全球化,排除A,选C。全球经济合作是世界潮 流,美国不能够遏制,排除B。由“美国也成了新的局外人”,可知 美国国际形象受损,国家地位下降,排除D。,1.国际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1)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法、德、 日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与苏联建立
11、了友好同盟关系。 (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对抗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的对抗走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苏联为了在争霸中增强 竞争力,企图控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导致中苏关系的恶化。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经济 联合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迫 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 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 2.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形成了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美苏两极对
12、峙格局。 (3)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 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3.全面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 (1)含义: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应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 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构成多极化中的“极”的载体既有国家, 也有集团,在一定意义上还包括某些影响较大的世界性或地区性 国际组织。 (2)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表现:当今国际政治关系存在美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 斯五个力量中心。 (4)现状: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 世界格局。 (5)意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进程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
13、 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1.(2018江苏单科,19,3分)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 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 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 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 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 )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答案 D 材料表明,20世纪60年代末,西欧国家在世界贸易总 额中的比重及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均有所上升,而同期的
14、美国比重则相对下降,这说明西欧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格局向 多极化演进,故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1944年,A项错 误;该时期主导世界格局的是美苏两国,B项错误;西欧经济的发展 加剧了其与美国的竞争,加深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C项错 误。,2.(2015江苏单科,20,3分)“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 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 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 )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答案 C 材料强调的是新
15、兴国家间的“和平合作”,属于政治 范畴,A项属于经济范畴,排除;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新解放的 国家的出现”指世界新兴力量的崛起,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 量的变化,C项正确;D项中“消除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3.(2014江苏单科,19,3分)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 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 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 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
16、存的多极格局,答案 A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故不存在诸 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B错;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而非 单极格局,C错;“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格局 不是“实力相当大国并存”,D错。故A正确。,高频命题点三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2018江苏南通三模)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各方只是使用临时适用 议定书,对于它在先天如此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取得巨大的成 就,世人几乎均有惊奇之感。关贸总协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是 因为 ( ) A.基本消除了世界各国的贸易壁垒 B.拥有强制解决争端的法制化框架 C.倡导的贸易宗旨得到缔约方认可 D.基本解决世
17、界贸易中的各类争端,答案 C 由材料可以得出,关贸总协定的出现是在没有严密而 完整的多边协定的基础之上的,其能够取得成功,原因在于缔约国 对其自由贸易宗旨的认可,C符合题意。A“基本消除”与史实 不符;B与材料不符;D与史实不符。,2.(2018江苏东台模拟)“越南战争更使美国的财政赤字直线上升 法国总统戴高乐不愿再为美国承担战争的费用,于是从1965 年开始将法国的美元兑换成黄金,并在月黑风高之夜用潜艇将黄 金运回巴黎。”戴高乐的做法 ( ) A.不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维系 B.加剧了美国的财政赤字 C.导致法国与美国的贸易争端 D.有利于欧洲一体化发展,答案 A 法国将美元兑换成黄金,即逐
18、渐放弃以美元作为国家 的储备货币,预示美元地位的降低,进而动摇了人们对美元的信 心,不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维系,故答案为A项。,1.综合认识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该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包括货币、贸易、市场等方面。 (2)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 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了以它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3)美国倡导建立新的世界货币体系和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体系, 是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结果,是 美国为建立以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具体步骤。 (4)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
19、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加强了美国在国际 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2.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的比较,1.(2012江苏单科,18,3分)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 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 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 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 ) 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 B. C. D.,答案 C 题干中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用途,说明了美国的主 导地位,它强化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
20、域的支配地位,有利于美国对 外经济的扩张,因此符合题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有利 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创造了条件,故说法错误。,2.(2018江苏南京、盐城一模)“起初,英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是 抱敌视态度的,还在西欧六国酝酿筹组共同市场时,英国政府就赶 忙于1956年10月抛出了所谓的C计划,企图用一个包罗欧洲 经济合作组织所有成员国在内的工业自由贸易区,把拟议中 的六国共同体化掉。”英国此举 ( ) A.确立了其在欧共体中的核心地位 B.旨在抗衡美国主导的关贸总协定 C.为欧洲联盟成立提供了基本框架 D.体现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复杂性,答案 D A项中“
21、确立了”的说法不正确,排除;B项材料没有 涉及与关贸总协定的抗衡,排除;英国的做法不利于欧洲一体化的 实现,因此也不会为欧盟的成立产生积极影响,排除C项;材料反映 的是欧洲一体化遭到了英国的抵制,说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充满 了曲折和复杂性,故D项正确。,高频命题点四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2018江苏苏州期末)2017年11月20日,阿姆斯特丹和巴黎通过最 后一轮投票的抽签争取到了离开伦敦的两大欧盟机构:阿姆斯特 丹将迎来欧洲药品管理局,巴黎将迎来欧洲银行管理局。因为接 待这些机构及其雇员和分支会带来相关的经济影响,竞争十分激 烈。据此可知 ( ) A.欧洲一体化走向崩溃 B.
22、欧盟经济一体化红利仍具吸引力 C.欧盟内部分裂已经白热化 D.英国脱欧对欧盟带来了致命打击,答案 B 英国脱离欧盟之后,“阿姆斯特丹将迎来欧洲药品管 理局,巴黎将迎来欧洲银行管理局”,说明欧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 的分红仍然具有较大吸引力,B正确。A中“崩溃”说法不符合 史实,排除;C中“内部分裂”说法错误,排除;D中“致命打击”说 法过于绝对,排除。,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主 要出现在欧洲。 (2)第二阶段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方面,欧洲的区域经济集团 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 出现。
23、 (3)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发展掀 起了新的高潮,进入了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经济集团。,2.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与世界经济大国的兴衰 (1)1718世纪,荷、英、法殖民扩张与商业竞争。17世纪荷兰的 崛起,终止于英帝国的崛起;18世纪中期,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1 8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确立了全球经济霸权。 (2)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发 展到垄断阶段,美、德崛起,但英国仍为世界经济霸主。 (3)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崛起并掌握世界经
24、 济霸权;苏联的影响力增强,美苏成为战后的世界大国。,(4)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 的局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但美苏仍为世 界大国。 (5)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 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瓦解后,暂时形成 “一超多强”的局面。,1.(2018江苏单科,20,3分)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 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 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 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 ) A.指出了全
25、球化带来的利弊 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答案 A 材料既指出了全球化对世界进步的推动作用,也涉 及全球化对某些国家的不公正之处,说明该学者指出了全球化带 来的利弊,故A项正确。材料能够体现对反全球化思潮的批评及 全球化的消极作用,但均不全面,B、C两项排除;材料只是指出了 全球化带来的利弊,没有提出应对全球化的策略,D项错误。,2.(2017江苏单科,19,3分)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 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 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 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
26、因是,目前 ( )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答案 B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 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表明人们认为全球化主要表现为 经济全球化,B项正确。材料表明,人们没有明确区分“全方位的 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而非理解逻辑混乱,A项错误;C、D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3.(2016江苏单科,20,3分)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 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 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
27、同 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 该文件的签署 ( ) 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 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 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这份文件的签署将有利于英、法、意 等国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即促进欧洲更广泛、更 深刻的合作,这为日后欧盟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欧洲经 济的多领域合作早在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时已经启动,排除A 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欧洲政治一体化已经实现,排除C项;D 项中“扫清障碍”的表述过于夸大,排除。,1.1962年5月15日,戴高乐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如果
28、欧洲不包括法国人的法国,德国人的德国以及意大利人的意大利,我不相信这个欧洲还能有什么存在的现实性。现在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不可能有别的欧洲。”由此可见,戴高乐 ( ) 坚持民族利益至上的国家观 不满马歇尔计划对法国控制 反对由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 表达对欧洲联合的强烈愿望,A. B. C. D.,答案 C 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素养。材料内容强调欧洲是欧洲 人的欧洲,不可能有别的欧洲,可知其坚持民族利益至上的国家 观,故正确;马歇尔计划只存在于二战后最初的几年时间里,在1 952年左右就已经结束,与本题时间不符,故错误;其强调欧洲是 欧洲人的欧洲,不可能有别的欧洲就是在反对美苏主导的两极格 局,
29、故正确;欧洲是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的欧洲,既强调不 受制于美苏,又强调欧洲联合,故正确。C项符合题意。,2.有学者提出: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特点表现为军事上的两 极、经济上的三级和政治上的五极。下列表述能体现该学者观 点的是 (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日本成为政治经济大国 C.中国改革开放后实力显著增强 D.欧洲联盟一体化发展迅速,答案 A 本题考查史料实证素养。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该学者 的观点可高度概括为多极化的趋势呈现,故A项正确;日本还没有 成为政治大国,故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 放,实力还没有显著增强,故C项错误;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故D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