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33638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3.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942年苏德战场集中力量进攻的主要目标是: A莫斯科 B斯大林格勒 C列宁格勒 D库尔斯克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在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但仍掌握着战场主动权。希特勒将 1942年德军的进攻重点指向南方,准备夺取苏联重要的战略物资产地高加索。为此必须首先攻占伏尔加河下游西岸的交通枢纽斯大林格勒。于是斯大林格勒成为德军进攻的主要目标。故此题应选 B 项。 考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

2、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历史图片是人类历史某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观察下列图片,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对法西斯国家的蔑视 B苏联人民誓死保卫国家,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坚强决心和高昂的斗志 C进行莫斯科保卫战 D进行斯大林格勒战役 答案: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中所给的时间提示, 1941 年的 11 月,此时德国大举苏联,苏联人民发起了莫斯科保卫战,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莫斯科照常举行庆祝十用革命的阅兵式。受阅部队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者表达的是一种高昂的斗志;图一中你们不可能绞死所有的苏联人也表达了对战争抱有必胜

3、的信念,因此此题应选项。 考点:莫斯科保卫战时期的苏联 点评:图文情境型历史选择题以图像和文字为主题情境而设题,融读图、阅读文字、逻辑思维为一体。在该类题型中,图像和文字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或以文补图、或以图补文、或图文互补。此题以图像为主题情境,另以文字来补充图像内容不能反映的信息。解答此 种类型的试题,关键在于从图像中提炼信息,并以文字传递的信息为补充,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筛选,得出正确答案:。 莫斯科战役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 A鼓舞了苏联军民的斗志 B扭转了苏德战场的战局 C打破了德国 “不可战胜的神话 ” D德军从此走向战略防御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分析,莫斯科

4、战役的胜利确实起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斗志的作用,但这不是最深远的影响,故排除 A项; B扭转了苏德战场的战局和 D德军从此走向战略防御说法错误,扭转战局使德军走向防御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莫斯科战役产生 的最深远的影响,是这次战役是德军第一次重大失败,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宣告闪电战破产,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莫斯科战役 点评:分析评价型选择题。此题型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 “是什么 ”,而着眼于 “为什么 ”,而且题干所展观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回答这类选择题时,主要的不是凭

5、借历史知识,而是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主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要根据题干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 ,进行综合辨析,同时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 朱可夫元帅回忆: “蒙哥马利 跟我谈起了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情况,在他的概念里,这两个战役具有同样的意义。 ”“同样的意义 ”是指( ) A都是本地区战场上最大规模的战役 B都是美苏盟军对德国法西斯的胜利 C都是地区战场上的重要转折性战役 D都是蒙哥马利指挥取胜的 答案: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 ,极大地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6、阿拉曼战役是二战中非洲战场战局的转折点,因此 “同样的意义 ”是指都是地区战场上的重要转折性战役。故此题选项 考点: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会战 点评:二战中几次重要战役对战局的影响。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战役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反法西斯战争也露出了胜利的曙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下列四次战役按时间排列顺序应是 莫斯科战役 斯大林格勒 不列颠之战 德军攻克基辅: A B C D 答案: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莫斯科战役发生的时间为 1941年 12月 斯大林格勒发生的时间为 1942年月 不列颠之

7、战发生的时间为 1940年 德军攻克基辅发生的时间为 1941年 6月。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应是 ,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二战中的重要战役 点评:此题为排列式选择题(先后顺序式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把一些历史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顺序,特别是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其形式有序号式和非序号式两种。解答此类选择题可采取首尾两端法(从头或从尾判断),即先确定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如能确定最早或最后一个,即使其中个别时间未掌握,也有可能选出正确答案:,或大大提高命中率。能否准确、牢固掌握时间概念是答好此种题型的关键。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这是因为 苏德战场是反法西

8、斯的主战场 这次战役的胜利有利地配合了其它战场 德国是轴心国的中坚力量 这次战役的胜利使苏联能抽出其他战场作战 这次战役的胜利减少了其他战场的压力 A B C D 答案: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而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的世界战争局势开始不利于德国。使德国处于被动局面。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盟国在各大战场上协调作战,实现了各个战场的转折,所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点评: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 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

9、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 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下列二战中的战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有 中途岛战役 莫斯科战役 不列颠之战 阿拉曼战役: A B C D 答案: 试题分析

10、:联系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所以题干中要求的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战役也必须是有转折意义的战役;在二战中太平洋战场上,中途岛海战是转折点;在北非战场上,阿拉曼战役是转折点。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二战中的著名战役 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

11、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 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北非阿拉曼战役的作战双方是: A德国军队和英美联军 B德意军队与英美盟军 C意军和英军 D德意军队和英军 答案: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1942年,由蒙哥马利率领的同盟国军队英国第八集团军在经过 3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后,在位于埃及亚历山大港西部约 100公里的阿拉曼沙漠向有 “沙漠之狐 ”称号的德国隆美尔统帅的轴心国军队德意联军非洲军团防线发起反攻。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阿拉曼战役 点评:阿拉曼战役中英军胜

12、利德意军队失败的原因: 德意由于战线过长,给养出现困难; 英军给养充分,同时有兵力优势。 英军破译了德意军的密码,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指挥阿拉曼战役取得胜利的将领是: A戴高乐 B丘吉尔 C朱可夫 D蒙哥马利 答案: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942年,北非德意军队进逼阿拉曼,开罗告急。由于战线太长,德意军队给养供应出现困难,攻势被迫停顿。而英军经过紧急补充,集中了大量兵力。 10月,在蒙哥马利指挥下,英军集中兵力发动大规模反攻。德意军队处于劣势,折损过半,被迫全线西撤。北非战场的形势也发生了转折。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阿拉曼战役 点评:对于阿拉曼战役除了知道其指挥者外还要注意其影

13、响。阿拉曼战役是二战中非洲战场战局的转折点。这次战役使盟军获得了对具有重大战略和军事意义的地中海埃及亚历山大海港和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打破了同盟国军队与轴心国军队在非洲战场处于对峙的 “拉锯战 ”局面,从此完全掌握了非洲战场的主动权。 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太平洋战争形势发生重大转折的战役是: A珍珠港战役 B中途岛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诺曼底战役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1942年 6月 4日,日军向中途岛发动进攻。美军发现日军后,立刻发 动进攻。战役最终以日军 4艘精锐的航空母舰被击沉,损失了 300余架飞机和大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美军仅损失 l艘航空母舰和 100余架飞

14、机而结束。中途岛战役后,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中途岛战役 点评:中途岛海战中美胜日败的原因: 美军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掌握战场主动权 美军集中有限兵力,抓住战机,指挥果断。 日军分散了占绝对优势的兵力。 日军战术陈旧,仍想通过古老的舰炮攻击的战术来消灭美军,而日本海军的精锐部队 航空母舰特混舰队被置于诱敌的位置。 日本航母 特混舰队的任务复杂:既想攻占中途岛,又想同美国舰队作战,使其作战手段(即用炸弹攻击还是鱼雷攻击)出现矛盾,装备的更换使日军错失战机 两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经济实力的差异 毛泽东说: “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的道路,斯大林

15、格勒一役,是他灭亡的决定点。 ”这句话的最主要含义是: A希特勒与拿破仑一样,进攻俄国是注定要失败的 B希特勒与拿破仑一样,进攻俄国是侵略战争,侵略者必败 C希特勒与拿破仑一样,灭亡在进攻俄国的过程中 D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同拿破仑在莫斯科的失败一样,在为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历史上法国皇帝拿破仑在 1812年 6月 24日,进攻俄国惨遭败绩 ,自此之后这是拿破仑一生的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而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的世界战争局势开始不利于德国,使德国处于被动局面,成为二战的转折点。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点

16、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 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德国陆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是: A进攻英国 B莫斯科战役 C进攻基辅 D斯大林格勒战役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1941年 12月初,在莫斯科战役中

17、,苏军在朱可夫将军指挥下大举反攻,德军仓皇后退 100250 千米,被歼 50余万人。莫斯科之战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 “闪电战 ”的破产。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莫斯科战役 点评:注意正确分析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战略意图:德军在 “闪电战 ”计划破产后,被迫缩短战线,妄图集中力量,迅速攻占莫斯科。莫斯科是苏联首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是铁路交通枢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希特勒认为,一旦攻占莫斯科,就能击败苏军主力,达到结束对苏战争的目的。 综合题 毛泽东说: “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一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

18、上 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 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 ”请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论证。 答案: (1)斯大林格勒战役意义:不仅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而且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 2)以后的世界战争局势开始不利于德国。处于被动局面。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盟国在各大战场上协调作战,广大军民浴血奋战,实现了各个战场的转折。 试题分析:联系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进行论证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 ,极大地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德军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大量歼灭了法

19、西斯德军的有生力量,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瓦解;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斗志,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因此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而且是二战的转折点。 考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义 点评:此题就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这类试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需要论证的观点和使用论据的范围。有论证正确观点的,有论证错误观点的,提示语有 “说明 ”、 “证明 ”、 “解释 ”、 “评论 ”、 “你认为 ”等。题型多以材料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解答此类型的题目要 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历史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对历史事件的起因、主要过程和影响,或对历

20、史现象的形成和发展,从本质特征上阐述自己的认识,作出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实事求是的判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到 9月中旬,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他们的飞机已将这座城市炸成一片废墟。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使德国人不能利用他们的坦克优势 斯大林格勒战役已不是运动战,而变成了 “老鼠战 ”,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 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逢。 苏军不断前进,占领了越来越多的飞机场,使戈林无法空运。德军这时已经绝望地陷入困境。由于希特勒的固执,他们将忍受挨饿、受冻和患病的痛苦。1943年 2月 2日,终于出现了结局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1、请回答: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的原因,并说明了什么?()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什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 答案: ()斯大林格勒巷战的特点使德军的坦克和航空部队的优势无从发挥;天气因素;德军制空权的丧失;苏军的顽强抵抗 ;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反攻的周密安排;苏军的兵力优势 ()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斗志,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大量歼灭了法西斯德国的有生力量,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瓦解,因此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性战役之一。 试题分析:第()问,根据材料中的叙述 “这使德国人不能利用他

22、们的坦克优势 ”“使戈林无法空运 ”“他们将忍受挨饿、受冻和患病的痛苦 ”“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逢 ”可知,德军的坦克和航空部队的优势无从发挥; 天气因素;德军制空权的丧失;苏军的顽强抵抗;另外还有用苏军正确的指挥领导等等;第()问,联系课本所学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要意义回答即可,这次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斗志,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大量歼灭了法西斯德国的有生力量,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瓦解,因此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考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点评:全面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失败苏军胜利的原因。 苏联 : 苏联军民士气高昂,本土作战

23、。 有盟国的支持。 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反攻的周密安排; 苏军的兵力优势。 德国 : 战线太长 ,补给困难,又面对严寒。 德国是非正义战争,士气低落,缺乏外援。 巷战的特点使德军的坦克和航空部队的优势无从发挥; 德军制空权的丧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12 年,拿破仑率 60 万大军进攻俄国, 9 月 14 日占领莫斯科。但是,莫斯科经过一场大火已变成一座空城, 10月 13日,天降大雪,气温骤降,冬天来临。拿破仑不得不决定撤退。在饥饿、寒冷和俄国军队的不断袭击下,法军伤亡惨重,仅剩几万人回到法国。 材料二 1941年,希特勒调集 180万人,实施 “台风 ”行动,要在冬季到来前攻占莫斯科

24、。可事与愿违,不仅德军的进攻 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而且 11月3日,第一次降雪开始了,缺乏御寒装备的德军寸步难行。到 12月初,气温已达到零下 40 摄氏度。德军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人员冻伤无数,苏军乘机反击,歼敌 50余万,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请回答: (1)在莫斯科,俄国军民对付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方法有何差别? (6分 ) (2)莫斯科战役爆发时,欧洲战场呈现什么局势? (5分 )莫斯科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国际意义? (5分 ) 答案: (1)对付拿破仑:制造空城,利用严寒,诱敌深入,在敌人退却时不断袭击。对付希特勒:集中兵力,利用严寒,奋力抵抗。 (2)局势:德国军队征服北欧、西欧许

25、多国家,锋芒正盛。丹麦、法国等国投降,惟有英国在顽强抵抗。 意义:消灭了法西斯军队,打击了其嚣张气焰;打乱了法西斯德国的战略部署,宣告德军 “闪电战 ”的破产。 试题分析:第()问,从材料一中 “莫斯科经过一场大火已变成一座空城 ”“天降大雪,气温骤降,冬天来临。拿破仑不得不决定撤退 ”可见对待拿破仑的进攻采取的是制造空城,利用严寒,诱敌深入,在敌人退却时不断袭击的办法材料二中 “德军的进攻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 ”“气温已达到零下 40摄氏度。德军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人员冻伤无数,苏军 乘机反击 ”可知,对待希特勒采取的办法是集中兵力,利用严寒,奋力抵抗;第()问,必须联系史实进行回答,此时德国军队征服北欧、西欧许多国家,惟有英国在顽强抵抗。因此莫斯科保卫战有重要的意义,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消灭了法西斯军队,打击了其嚣张气焰打乱了法西斯德国的战略部署,宣告德军 “闪电战 ”的破产。 考点:莫斯科保卫战 点评:莫斯科保卫战中苏军取胜德国战败的原因。苏联红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从苏军看: 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 苏军情报准确,及时东兵西调,加强莫斯科防御; 有利的自然环境 (俄国的严寒 ); 美英盟军 的援助。从德军看: 缺乏冬季作战准备; 德军骄傲、狂妄,对形势估计不足; 进攻南欧延误了向莫斯科进攻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