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1092788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 2019 届高三语文 10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文言文阅读(57 分)(一)文言文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陈咸,字逢儒。登淳熙二年进士第。调内江县尉,县吏受贿,赋民不均。咸以闻于部使,为下令听民自陈利病,而委咸均其赋。改知果州南充县,转运司辟主管文字。岁旱,税司免下户两税,转运使安节以为亏漕计,咸白安节曰:“苟利于民,违之不可。 ”安节从之。蜀岁收输绢钱,民以为病,咸白安节,核入节出,奏岁减二十余万缗。大修学宫,政以最闻,改知普州。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字。咸贻书劝松捐金帛,募死士,搜人才;考图籍以疏财用之源,视险要以决攻

2、守之计。松复书深纳,然实不能用。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迁利路转运判官。曦叛臣于金,关外四州继没,人情大骇。咸留大安军督军粮,檄其守杨震仲振流民,备奸盗,众稍安。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曦以咸蜀名士,欲首胁之以令其余,檄咸议事,咸不往,遂之利州。安丙寻奏以咸总蜀赋,从之。时僭乱后,帑藏赤立。咸至武兴,与丙商榷利病,兵政财计,合为一家。核诸司羡余,移支常平广惠米。汰弱兵二万余,规画备至,故军兴增支之数,皆不取于民。咸昼夜精勤,调度有方,不二岁,钱粮布帛饶足。嘉陵江流忽浅,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动,疏而导之,自益昌

3、至于鱼梁,馈运无阻。金州地险,咸增馈米以实之,人皆曰:“金州之险,金人不可向,何益之为?”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 ”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召为司农少卿,卒。丙列奏其功,赐谥勤节。(节选自宋史卷一百七十一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B. 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C. 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D. 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

4、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 2 -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漕计,指漕运总量。漕运是古代利用水道来调运粮食(公粮为主)的运输方式。B. 以最闻,指因政绩考核优秀而闻名。古代考核政绩时划分的等级以上等为“最” 。C. 图籍,图是指地图;籍是指书籍。古代官府通过图籍来了解疆土、居民等情况。D. 檄,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作动词,用檄文告知。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咸长于政事,体恤百姓。内江县官员贪贿无为,赋民不均。陈咸陈情部使,部使让他听准百姓自陈利病,并让他来做调整赋税

5、工作。B. 陈咸应变有方,效果显著。吴曦叛宋投金,多地失守,民心震惊。他督促收集军粮、发布文告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最终安定下来。C. 陈咸总理蜀赋,调度有方。安丙推荐他总理蜀地赋税,他和安丙一同研究财政现状,把兵政财计合为一家,合理调度,收到明显效果。D. 陈咸面对困境,积极有为。面对嘉陵江被金人上游截流的传闻,他并不惊慌,而是积极疏导航道,使得从益昌到鱼梁的航运保持畅通。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2)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 ”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答案】1. B 2. C 3. B 4. (1)安丙暗中把吴曦投金

6、弃宋的谋反计划告诉陈咸,陈咸马上就派人告诉程松,程松却不去核查这个情况。(2)陈咸说:“敌人来了再去考虑,可能就来不及了。 ”不久,金人(果然)侵犯上津,金州依靠(提前做好的准备)来固守不失。【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在 A 项设置两处错误, “据险厄” “立关堡”应该为并列的举措, “以备不虞”为目的。C、D 项各设置三处错误, “不白正使”为动宾搭配,不可断开;“为缓急用”中的“为用”搭配不可断, “据险厄”与后“立关堡”为同一结构。原文为“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 3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

7、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从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能够体现古代文化含义的词语,结合上下文,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反映其中文化意义,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 项考查漕运方面的知识。“漕”字的本义即为“利用水道转运粮食” , “计” ,根据原文中“亏”可知“数量” 。B 项考查古代考核政绩方面的内容, “闻”指得名,被知晓等。C 项考查是是关于古代

8、地理、户籍的词语。根据原文“考图籍以疏财用之源” ,可知这“图籍”应该与理财有关,可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籍。 (荀子荣辱:“循法则、度量、刑辟、图籍,不知其义,谨守其所,慎不敢损益也。 ”杨倞 注:“图谓模写土地之形,籍谓书其户口之数也。 ”)D 项“檄”字比较熟悉,但也要结合文意判断。文中“檄咸议事,咸不往” ,可见并不是文书之意,可以理解为用文书征召。【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在拟制时,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若干个方面,然后选择较为重要又能贯穿全文的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用四个选项来进行分析和概括。A 项分析概括的内容是传记的第一部分内容。陈咸任职内江县尉,面对当地“官员贪贿无为,赋民不

9、均”的现状,陈咸作为一个中等官吏,自己陈情上级部使官,借助上级的力量和委任施行官职,可见他在政事的“得体”与“尽责”上,都是有特点的;从他担任“调整赋税的工作”的目的上看,他处理政事是从“体恤百姓”的角度去考虑的。B 项分析概括的主要内容为陈咸任迁利路转运判官期间。当时身为四川宣抚副使的吴曦叛宋投金、造成乱局,陈咸为稳定局势,主要做的工作有“督促收集军粮” 、 “檄其守杨震仲” ,但是具体的“发布文告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的行为都是“太守杨震仲”所为(在实施) ,这是第一处错误。第二处错误则是对安定民心效果的概括,原言为“民稍安” , “百姓最终安定下来”的表述不准确。 C 项涉及陈咸到利州和武

10、兴两地后的内容。 “安丙寻奏以咸总蜀赋” 、 “与丙商榷利病,兵政财计,合为一家”等内容概述正确, “不二岁,钱粮布帛饶足”为效果的表述,也正确。D 项涉及陈咸“疏导嘉陵江”的内容, “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动”可知他处变不惊的心态。具体内容,转述不误。【4 题详解】试题分析: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章的理解取决于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第- 4 -(1)小题关键词有“密” “察”两处。 “密”意是暗中,暗地里;“察”意为了解。关键虚词有“以”和“即” 。 “以”的宾语是“曦反谋” ,动词是“告” ,可知“以”为介词“把” ;“即”意为“就” , “马上” 。重点句式“松不之察” ,为宾语前

11、置句,即“不察之” ,指“曦反谋”一事。第(2)句关键实词有“无及” “未几” “犯” “赖” ;关键虚词有“而” “以” ;重点句式“赖以固” 。参考译文:陈咸字逢儒,南宋淳熙二年(1175 年)中进士。 (初)调内江县(属四川)尉,当时县吏受贿,不能公平收取民赋,陈咸把这种情况上报部使,让他授权地方官吏听取百姓反映陈述弊端,部使官员委托陈咸平均民赋。后改南充(属四川)知县,转运司征召陈咸主管文书。那年大旱,朝廷税司部门免除百姓两种税赋,转运使安节认为这样会影响朝廷的漕运收入,陈咸禀告安节说:“如果这项措施是对下户平民有好处的,违备它是不应该的。 ”安节听从了陈咸的建议。蜀地每年强行征收绢钱

12、,致百姓怨声载道,陈咸禀告安节,应该核定收入,节约开支,并奏请上司每年减免 20 余万缗。陈咸还大修学宫,政绩卓著,改任普州(今四川)知州。开禧元年(1205 年)边关发生战事,四川宣抚使程松视其才华出众,授陈咸主管机宜文字,他向程松写书信建议程松拿出金帛,招募为国效死的将士,网罗人才,考查土地和户籍(材料)以疏理财用之源,根据险要的地势情况来决定攻守的策略。程松复信深表接受,实际上没有采用。副使吴曦瞧不起程松,调动将兵,不告诉正使。陈咸对此深感忧虑,又劝程松收纳义士作为战情紧急的备用,要据守险要扼口,建立关隘战堡,来防备意外的变故,程松仍然没有采纳。陈咸后来迁任利路转运判官。吴曦叛宋投金,关

13、外四州(阶、成、和、凤)相继被割给金国,民情大惊。陈咸留下大安地区的军队来督促军粮,发布文告给大军地区的太守杨震仲让他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才稍稍安定。安丙暗中把吴曦造反的阴谋告诉陈咸,陈咸立即派人告诉程松,却不去深入了解(侦察、核查)这个情况。吴曦觉得陈咸是蜀地名士,就想欲先胁迫他让他来影响其他将兵(投降金人) 。他向陈咸用公文征召请他来议事,陈咸(觉察到其中的阴谋)没有前往,于是就去了利州。安丙不久又上奏朝廷让陈咸总理蜀地赋税财政,陈咸接受了这个建议。当时国家动乱之后,国库出现赤字。陈咸到武兴,与安丙商讨(现实中)赋税政策的利弊,把军事和行政财政合为一体,请安丙上奏朝廷。(陈咸)又查核诸

14、司财政盈余,移支常平广惠粮仓的米粮。减弱兵二万多,精心规划,所以用于发展军队的新增支出的资金,全不从百姓收取。陈咸日夜精心理财,调度有方,不到两年,钱粮布帛充盈富足。嘉陵江流量突然减小,有人说这是金人在上游截流造成,陈咸并不为所动,在当地疏通河道引导流向,从宜昌到鱼梁,确保粮草运输无阻。金州地势险要,陈- 5 -咸增拨金州粮草来充实战斗力,人们都说:“金州地势那么险要,金人根本不可能有进攻的可能,那给金州增加粮食有什么必要呢?”陈咸说:“敌人来了再去考虑,可能就来不及了。”不久,金人(果然)侵犯上津,金州靠提前的准备来固守不失。 (后来)被朝廷征召为司农少卿。去世后,安丙上报他的功劳,赐谥“勤

15、节” 。(二)文言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 ”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帑廪枵然。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

16、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 ”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 ”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

17、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 ”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节选自宋史宗泽传 ,有删改)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6 -B.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

18、从嬴卒十余人/C.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D.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B.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C. 疏也称“奏疏” ,与作为文体的“表”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逐条陈述、分析论证的文章。D. 阙是古代皇宫大门前面两边供瞭望的楼台,泛指帝王的住所

19、,在文中特指北宋首都汴梁。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他在担任衢州龙游县令时,发现当地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聘请老师,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B. 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暂时隐居到东阳山谷之中。C. 宗泽精明能干,富有军事才能。他在担任太原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作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D. 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皇上

20、返回京城;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在心上,仍念念不忘歼灭敌人,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2)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答案】5. B 6. D 7. C 8. (1) (登州)境内有几百顷官田,都是不长草木(植物)的地方,每年交纳一万多缗,都是向老百姓橫征暴敛来的。(2)金人逼迫徽、钦二帝去北方,康王在南京登基,宗泽入朝面见皇帝,眼泪鼻涕流满脸颊,陈述复兴国家的重要计策。- 7 -【解析】【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

21、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这段话是说“靖康元年,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这时,太原失守,出任两河一带的官员都借故不上任。宗泽说:拿着国家俸禄而避难,这不行。 当天就一个人骑匹马出发上任去了,跟从的疲弱兵卒有十多人” , “命知磁州”是指“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 ,句子完整, “州”字后面要断开,排除 CD 两项;“就道”是“出发、动身”的意思, “单

22、骑就道”是指“一个人骑马出发上任” ,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A 项,故选 B 项。【6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 项, “在文中特指北宋首都汴梁”错误, “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 ,意思是“李成愿意随驾护卫还朝,就渡过黄河去剿灭金兵” ,从文中来看, “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 ,此时的都城已经不再是

23、汴梁,故句中的“还阙”的“阙”不是指汴梁,而是康王南宋的所在地。故选 D 项。【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 项, “他在担任太原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作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错误,从文章第二段来看,这些事情应为出任“磁州”知州期间所做。故选C 项。【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

24、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 “官田数百顷” ,- 8 -定语后置句,应为“数百顷官田” ;“不毛” ,不长草木(植物), “毛” ,名词活用为动词,长草木;“岁” ,名词做状语,每年;“输” ,交纳;“率” ,全部,全都;“横取于民” ,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民横取” , “于” ,介词,向,从。第二句中, “北” ,名词做状语,向北;“即帝位” ,登基,登上皇位;“颐” ,脸颊;“陈” ,陈述;“即帝位于南京” ,状语后置句,于南京即帝位。【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

25、,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 、焉、耶(邪)等等;以、

26、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 “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

27、曰” “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

28、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 9 -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宗泽从小就性格豪爽有大的志向,元祜六年进士及第。殿试时极力陈述当时社会的弊病,考官厌恶他的直率,将他的排名列为最低一等。调任到衢州任 龙游县令。当地百姓不知学习,宗泽为他们建立了学校,安排了儒学教师,讲解儒家经典学术,社会风气大为改变,从此以后登科中举的人源源不断。调到登州任通判。登州境内有几百顷官田,都是不长

29、草木的地方,每年交纳一万多缗,都是向老百姓横征暴敛来的。宗泽上奏请求免征其税。朝廷派遣使臣在登州与女真讲和,结盟于海上,图谋夹攻契丹。宗泽与他的亲友说:“天下从此多事了。 ”于是宗泽隐居东阳,在山谷间建造房屋。请康元年,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这时,太原失守,出任两河一带的官员都借故不上任。宗泽说:“拿着国家俸禄而避难,这不行。 ”当天就一个人骑匹马出发上任去了,跟从的疲弱兵卒有十多人。磁州经过敌兵铁骑践踏后,百姓 都逃跑搬家了。宗泽到任后,修缮城池,疏浚护城河,置办作战器械,招募义勇兵士,开始为固守城池不转移的战略作打算。上奏说:“邢、洺、磁、赵、相五州各存蓄精锐士兵两万人,敌军攻打州时,其他四

30、州都响应帮助,这样一州的兵力就常有十万之多。 ”皇上看后嘉奖了他。金人逼迫徽、钦二帝去北方,康王在南京登基,宗泽入朝面见皇帝,眼泪鼻涕流满脸颊,陈述复兴国家的重要计策。金人谋划攻打汴京,从郑州发兵到达白沙,离汴京十分近了,京都里的人都害怕极了。同僚和部下入府询问计谋,宗泽正与客人下围棋,笑着说:“什么事这么慌张?刘衍等将在外面一定能抵御敌人。于是挑选几千名精锐士兵,叫他们绕到敌人背后,在敌人的退路上伏击。金人果然大败,自此 不再来侵犯东京。宗泽威望名声一天比一天大,金人听到他的名字,常常敬畏他,对于宋人来说 必称他宗爷爷。宗泽上奏疏说:“丁进愿率几十万大军守护京城,李成愿意随驾护卫还朝,就渡过

31、黄河去剿灭金兵,杨进等拥兵百万,也愿意渡过黄河,一同以死全力抗击金兵。我听说“受 到很多人的帮助,天下就会归顺你。陛下趁这时返回京城,那么众人团结 一心,敌国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皇上于是下诏书,选择好日子回京。宗泽前后共上奏二十多次请求皇上回京,多次被黄潜善等人所扣留,宗泽忧愤成疾,背上长了疽。各位将领入府问病,宗泽急切地说:“我是因为二帝蒙难而积愤变成这样。你们如果能歼灭敌人,那么我就死而无憾了。 ”众将军都流着泪说:“怎么敢不尽力杀敌!各位将军退出后,宗泽叹气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二天,天色阴沉风雨- 10 -交加。宗泽关于家事没说一句话,只是连呼三声“过河”而死。京

32、城里的人哀痛号哭。宗泽的遗书仍然极力主张皇上回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三)文言文三文言文阅读李暠(ho) ,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暠少孤,事母甚谨。睿宗时,累转卫尉少卿。丁忧去职,在丧柴毁,家人密亲未尝窥其言笑。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俄入授太常少卿,三迁黄门侍郎,兼太原尹,仍充太原已北诸军节度使。太原旧俗,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 。侧有饿狗千数,食死人肉,因侵害幼弱,远近患之,前后官吏不能禁止。暠到官,申明礼宪,期不再犯,发兵捕杀群狗,

33、其风遂革。久之,转太常卿,旬日,拜工部尚书、东都留守。开元二十一年正月,制曰:“继好之义,虽属边鄙;受命以出,必在亲贤。事欲重于当时,礼故崇于殊俗,选众之举,无出宗英。工部尚书李暠,体含柔嘉,识致明允,为公族之领袖,是朝廷之羽仪。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汉庭公卿非无专对,有怀于远,夫岂能忘,宜持节充入吐蕃使,准式发遣。 ”以国信物一万匹、私觌物二千匹,皆杂以五彩遣之。及还,金城公主上言,请以今年九月一日树碑于赤岭,定蕃、汉界。树碑之日,诏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同往观焉。既而吐蕃遣其臣随汉使分往剑南及河西、碛西,历告边州曰:“两国和好,无相侵掠。 ”汉使告亦如之。以暠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时吏部

34、告身印与曹印文同,行用参杂,难以区分,暠奏请准司勋兵部印文例,加“官告”两字,至今行之。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病卒,年六十余,赠益州大都督。旧唐书李暠传9. 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俄入授太常少卿不久B. 远近患之生病C. 金城公主既在蕃中已经D. 赠益州大都督追封10. 【小题 2】下列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元初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 /简州境肃然 /与兄昇弟晕尤相笃 /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 /暠往来微行州 /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 11 -B. 开元初 /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简 /州境

35、肃然 /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 /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 /往来微行 /州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C. 开元初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简 /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 /往来微行 /州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D. 开元初 /授汝州刺史为政 /严简州境 /肃然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昇 /等每月自东都省暠 /往来微行州 /人不之觉其清 /慎如此11. 【小题 3】下列对文中划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丁忧”是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就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一段时间。 “丁,当也。 ”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忧,居丧也。 ”B

36、. “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属于干支纪年法,用天干(10 位)地支(12位)组合来纪年,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之一。C. “继好之义”是指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和亲政策尽管有其局限性,但作为安边政策,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起了较大的作用。D. “告身”也称告身状,是委任官职的诏告公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发达的文官制度。 “以文书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特征。12.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暠作为人子,非常孝道,在他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因居丧过哀而骨瘦如柴。B. 文章描写了李暠的兄弟每次从东都洛阳来探访他,来往之间,州中

37、百姓都不知道,从而侧面描写了李暠的清廉谨慎。C. 唐玄宗认为出使吐蕃,本应选派皇室中才能杰出的人去。但李暠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出任使节时能独自随机应答,所以派其出使。D. 李暠出使吐蕃,与吐蕃约定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双方和好,互不侵掠,为唐王朝与吐蕃边境的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13. 【小题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2)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答案】9. B 10. B 11. B 12. D 13. (1)有僧人把修习佛法作为职业,等到死了的时候尸体不放入棺材,只是把尸体送到近郊用来饲养鸟兽。

38、(2)李暠风度仪容美好严谨,所到之处都被人称赞威严庄重,朝廷称赞他有宰相的声望。- 12 -【解析】【9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 B 项“远近患之”中“患”应该是动词,忧患。【10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通

39、读上下文理解大意,再抓“开元、汝州刺史、兄昇弟晕、州人”等名词断句。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1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把握情况。B 项“开元”是属于年号纪年法。【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 项“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是金城公主的建议。【13 题详解】第一句中,关键词是“以为”把作为, “殓”放入棺材, “但”只。第二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整”严谨, “所历”所到之处, “见”表被动。【参考译文】李暠,淮安王神通的玄孙,清河王孝节的孙子。李暠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侍奉母亲非常谨慎。唐睿宗的时候,多次升迁转任卫尉少卿。母亲去

40、世离职,居丧期间因为悲伤过度骨瘦如柴,家人及关系密切的亲属从不曾看见他说笑。开元初年,任汝州刺史,管理严格简朴,州县一派肃然。和他的哥哥李昇、弟弟李晕,感情尤其深厚。李昇等人每个月从东都洛阳来探访李暠,悄悄地往来,州中人都不知道,李暠像这样清廉谨慎。不久任太长少卿,三次升职后任黄门侍郎,兼任太原府尹,同时任太原以北各军节度使。太原过去有个习惯,有僧人把修习佛法作为职业,等到死了的时候尸体不放入棺材,只是把尸体送到近郊用来饲养鸟兽。像这样很多年,当地人称那些地方叫“黄坑” 。黄坑旁边有上千条饥饿的狗,它们吃死人的肉,因为伤害小孩及体弱者,远近的人们为此很忧虑,前后官员都不能禁止。等李暠到任后,广

41、泛告诉明了礼法制度,规定时间不准再犯,派兵捕杀群狗,太原旧俗于是得以革除。过了- 13 -很久,转任太常卿,过了十五日,任工部尚书、东都留守。开元二十一年正月,皇帝下令说:“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虽然吐蕃地势偏远;受命出使的人,必然是皇帝的亲信贤明的人。在当时这件事情很重要,礼节要比吐蕃要高,选择出使的人,都是在皇室内部才能杰出的人。工部尚书李暠体态柔和美善,识见 意趣严明恰当,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是朝廷的楷模。金城公主已经到吐蕃和亲,大汉王朝不是没有能独自随机应答的人,对远在吐蕃的金城公主十分怀想,怎么能忘记呢,应该派遣使者持节前往吐蕃,准许按照标准规定出使吐蕃。 ”把公开以使节身份携带的

42、一万匹礼物,私下以臣子觐见的两千匹礼物都用五彩装饰之后派遣出发。等到李暠回到唐王朝,金城公主建议今年九月一日在赤岭设立界碑,确定吐蕃、唐朝边界。设立界碑的时候,皇帝下令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一同前往观看。不久,吐蕃派遣大臣跟随唐朝使者分别前往剑南和及河西、碛西,告诉边境州县:“两国和好,无相侵掠。 ”唐朝使者也像这样告诉边境州县。因为李暠出使完成使命,转任吏部尚书。当时吏部的委任文书印鉴与朝廷一般官衙的印鉴相同,使用起来很混杂,难以区分,李暠奏请依准司勋兵部印文例的时候,加上“官告”两个字,到现在依然这样运用。李暠风度仪容美好严谨,所到之处都被人称赞威严庄重,朝廷称赞他有宰相的声望,多次

43、受封后作为武都县的地方长官,不久拜为太子少傅。因病去世,时年六十多岁,追封益州大都督。二、古代诗歌阅读(14 分)(一)诗歌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呈蒋、薛二友【宋】赵师秀中夜清寒入缊袍,一杯山茗当香醪。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无欲自然心似水,有营何止事如毛。春来拟约萧闲伴,同上天台看海涛。【注】缊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子。香醪:美酒。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通过衣、饮二事的介绍,略加勾勒,便刻画出了一个生活清贫但志趣不俗的形象。B. “心似水” “事如毛”运用比喻手法,颈联上下句体现的不同人生境界形成鲜明对比。- 14 -C. 诗歌尾联照应题目,以景

44、结情,使全诗境界由小变大,诗歌意蕴也得到进一步深化。D. 本诗综合运用了叙事、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其中“无欲”两句体现了宋诗多议论说理的特点。15. 本诗颔联“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表达精妙,请从描写角度和塑造形象角度加以赏析。【答案】14. C 15. 意境上,此联通过“竹” “梅 ”“月”等意象,营造出一个清雅、幽静的意境。手法上,动静结合该联集中笔力描摹室外之景,上句写月出惊鸟,禽翻竹动,叶颤霜下,属于动态描写;下句描摹了人立梅花之下,明月高悬的静态画面,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生动形象。形象上,通过“竹” “梅” “月”等意象及整个画面的特点,衬托出一位情操高洁、心境淡泊的诗人

45、形象。【解析】【14 题详解】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C 项, “以景结情”错误,这句是叙述。【15 题详解】这是一道综合赏析诗句的题目,要求赏析“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 ,题干中给出赏析的方向:描写角度和塑造形象,描写角度注意手法和意境的创设,形象注意和诗歌主旨的联系,此题从意境上看,营造出一个清雅、幽静的意境;从手法上看,该联集中笔力描摹室

46、外之景,上句写月出惊鸟,禽翻竹动,叶颤霜下,属于动态描写;下句描摹了人立梅花之下,明月高悬的静态画面,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生动形象;从形象上看,通过“竹”“梅” “月”等意象及整个画面的特点,衬托出一位情操高洁、心境淡泊的诗人形象。【点睛】综合赏析诗句,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二)诗歌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自咏白居易- 15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注】

47、蟠木:弯曲的树。16.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B. 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 “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C. “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D. 白居易借“老龟” “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17. 本诗意在“自咏”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答案】16. A 17. 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 , “单贫”无碍“长富” ,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态

48、度;淡泊不争,洒脱随性:诗人以“老龟” “蟠木”自比,不羡不争, “随分自” ,表达出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坚守本心:作者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的看法,可看出他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解析】【16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 ,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 项, “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错,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并非实指生活困窘。故选 A。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

49、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7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 ,这是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答时明确诗歌的题材、诗歌的主要内容及由此体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本诗已经明确意在“自咏” ,首句“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白居易认为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颔联- 16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诗人认为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 “无妨”可看出其乐观知足。颈联“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 , “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桃李”可以在春天争辉,但没有蟠木果实,白居易借“老龟” “蟠木”寄托生活追求不“羡”不“争” 。尾联“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可见诗人淡泊随性、坚持自我的人生态度。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