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0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1096848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化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0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高考化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0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高考化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0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年高考化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0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年高考化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0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1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2015 年 4 月 16 日国务院颁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下列做法不利于该目标实现的是( )A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B用 O3替代 Cl2作饮用水消毒剂C用工业污水直接灌溉农田D含 Cr3 的废水用适量石灰处理后排放答案:C2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 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 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 NaClO 溶液的 pH 约为 11)( )A该消毒液可用 NaOH 溶液吸收 Cl2制备:Cl22OH =Cl ClO H 2OB该消毒液的 pH 约为 12: ClO H 2

2、O HClOOH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 HCl)混用,产生有毒 Cl2:2H Cl ClO =Cl2H 2O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 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 3COOHClO =HClOCH 3COO解析:A.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正确;B.次氯酸钠中的次氯酸根离子水解,溶液的 pH 为 11,而现在 pH12,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错误;C.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在酸性环境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氯气有毒,正确;D.醋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所以醋酸能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次氯酸,漂白性增强,正确。 6把一定质量的铁完全溶解于某浓度的硝酸中收集到 0.

3、3 mol NO2和 0.2 mol 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 NaOH 溶液充分反应,经过滤、洗涤后,把所得沉淀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固体质量不可能为( )A18 g B24 gC30 g D36 g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在反应过程中 Fe 失去的电子与硝酸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最后所得到的固体为 Fe2O3。 n(e )0.3 mol10.2 mol30.9 mol。若 Fe 全部为2 价,则 n(Fe)0.45 mol,根据 Fe 元素守恒, m(Fe2O3)(0.45 mol 2)160 g/mol36 g,若 Fe 全部为3 价,则 n(Fe)0.3 mol。 m(Fe2

4、O3)(0.3 mol2)160 g/mol24 g,若 Fe 被氧化的价态为2、3 两种价态,则最后得到2的固体的质量在 36 g24 g 之间。因此最后得到固体质 量不可能为 18 g。 答案 B9在通风厨中进行下列实验:步骤现象Fe 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Fe 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Fe、Cu 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 2=2NO2B中的现象说明 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 Fe 进一步反应C对比、中的现象,说明稀 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 HNO3D针对中的现象,在 Fe、Cu

5、 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 Fe 是否被氧化答案 C10向 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 KI 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CuI,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 SO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 2 I 2SO 2B通入 SO2时,SO 2与 I2反应,I 2作还原剂C通入 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 SO2的漂白性D滴加 KI 溶液时,转移 2 mol e 时生成 1 mol 白色沉淀解析 由题给条件,可推出发生反应:2Cu2 4I =2CuII 2;SO 2I 22H 2O=4H SO 2I 。根据在同一个反应中,氧

6、化剂的氧化性24强于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还原剂,知物质的氧化性:Cu 2 I 2,I 2SO 2,故 Cu2 I 2SO 2,A选项正确;SO 2与 I2反应,SO 2作还原剂,B 选项错误;由 SO2与 I2反应可知,通入 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 SO2的还原性,C 选项错误;根据反应 2Cu2 4I =2CuII 2知,转移 2 mol e 时生成 2 mol 白色沉淀,D 选项错误。答案 A311某同学在常温下设计以下实验流程探究 Na2S2O3的化学性质。pH8 pH试 纸 Na2S2O3溶 液 加 入 足 量 氯 水 同 时 加 入 氯 化 钡 溶 液 白 色 沉

7、淀 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说明 Na2S2O3溶液中水电离的 c(OH )10 8 molL1BNa 2S2O3溶液 pH8 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S2O 2H 2O H2S2O32OH 23C生成的沉淀 B 可能是 BaSO3或 BaSO4,要进一步确认还需加入稀硝酸验证D实验说明 Na2S2O3具有还原性解析 Na 2S2O3溶液的 pH8,说明 S2O 水解,水的电离受到促进,由水电离的 c(OH )110 6 23molL1 ,A 项错误;S 2O 水解是分步进行的,B 项错误;因为氯水具有强氧化性,与 Na2S2O3发生氧化23还原反应,且氯水足量,故白色沉淀 B 中一定

8、没有 BaSO3,只有 BaSO4,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 答案 C14.二氧化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及新型材料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ae 是对反应中 SiO2所表现的化学性质或作用进行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SiO 22NaOH=Na 2SiO3H 2OSiO 22C Si2CO = = = = =高 温 SiO 24HF=SiF 42H 2ONa 2CO3SiO 2 Na2SiO3CO 2= = = = =高 温 SiO 23C SiC2CO= = = = =高 温 a.反应中 SiO2作为玻璃的成分被消耗,用于刻蚀玻璃b.反应中表现了 SiO2的氧化性c.

9、反应中 SiO2表现了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d.反应符合用难挥发性的酸酐制取易挥发性酸酐的道理e.反应中 SiO2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A.ace B.bde C.cde D.ab4答案 B15.二氧化硅(SiO 2)又称硅石,是制备硅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原料,硅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见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iO2既能与 HF 反应,又能与 NaOH 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B.SiO2和 Si 都是光导纤维材料C.在硅胶中加入 CoCl2可显示硅胶吸水是否失效。D.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答案 C16.甲是一种常见的单质,乙、丙为中学常见的化合物,甲、乙、丙均含有元素 X。它们有如图的转化

10、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A.X 元素可能为 AlB.X 元素不一定为非金属元素C.反应和互为可逆反应 D.反应和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解析 单质甲与 OH 反应生成化合物乙、丙,发生歧化反应;乙、丙在酸性条件下生成单质甲,发生归中反应,说明元素 X 既有正价,又有负价,为非金属元素,两个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如Cl22OH =Cl ClO H 2O,Cl ClO 2H =Cl2H 2O,则 A、B 项错误。C 项,可逆反应为同一条件下同时发生,两个反应不是同一条件下同时发生,错误。 答案 A21向 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 KI 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11、CuI,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5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 SO 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滴加 KI 溶液时,转移 2 mol e 时 生成 1 mol 白色沉淀 B通入 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 SO 2的漂白性 C通入 SO2时,SO 2与 I2反应,I 2作还原剂 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 2 I2SO2 答案 D22 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的条件均已略去),当 X 是强碱时,过量的 B 跟 Cl2反应除生成 C 外,还生成另一产物盐酸盐。EA X B Cl2 C O2 D O2 H2O F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 X 是

12、强酸时,A、B、C、D、E、F 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 可能是 H2SO4B当 X 是强碱时,A、B、C、D、E、F 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 可能是 HNO3CB 和 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当 X 是强酸时,C 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解析 根据转化关系判断 B 只能是 H2S 或 NH3,且当 X 为强酸时,B 为 H2S,当 X 为强碱时,B 为 NH3,当 X 是强酸时,C 是硫,但常温下硫为固体,所以 D 项错误。 答案 B27下列实验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A将炽热的木炭与浓硝酸混合所得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验证碳的氧化产物为 CO2B 向饱和 Na2C

13、O3溶液中通入 CO2探究 Na2CO3和 NaHCO3溶解度相对大小C 向某溶液中滴加 BaCl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含 SO246D 向 FeCl2溶液通入足量 Cl2,充分反应 除去 FeCl2溶液中少量的 FeCl3【答案】B 2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制取 NO 并探究其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图甲 图乙试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收集到无色气体,由此确定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 NO 气体。该同学的推断不合理的理由是_ 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另一名同学设计了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在大试管中放入适量石灰石,加入过量稀硝酸;待石灰石反应完全,将铜丝

14、浸入过量的稀硝酸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试管中气体始终为无色,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其中步骤的作用是_。(3)当过量的铜与稀硝酸完全反应后,再加入 20%的稀硫酸,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稀硫酸的作用是_(填选项编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a还原剂 b氧化剂c提供氢离子 d提供热能(4)某些资料认为 NO 不能与 Na2O2反应。有同学提出质疑,他认为 NO 易与 O2发生反应,应该更容易被Na2O2氧化。查阅资料:a.2NONa 2O2=2NaNO2b6NaNO 23H 2SO4(稀)=3Na 2SO42HNO 34NO2H 2Oc酸性条件下,NO 能被 MnO 氧化生成 NO 4 3该同学利用图

15、丙中装置来探究 NO 与 Na2O2的反应(装置可重复使用)。7A B C D E装置连接的顺序为:A_,装置 E 的作用是_。证明 D 中生成 Na2NO2的实验方法是_。【答案】 (1)3NO 2H 2O=2HNO3NO(2)石灰石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 CO2可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3)c 3Cu8H 2NO =3Cu2 2NO4H 2O 3(4)BCBDE 吸收 NO 防止污染 取装置 D 中反应后的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产生无色气体,且该无色气体在试管口上方变为红棕色,则证明生成了 NaNO22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 SO2与 FeCl3溶液的反应,所用装置

16、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A B(1)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_;实验中产生的尾气应通入_溶液。(2)实验过程中需要配制 100 mL 1 molL1 FeCl3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_。(3)该小组同学向 5 mL 1 molL1 FeCl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SO2,溶液最终呈浅绿色,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加入 NaOH 稀溶液,则试管 B 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8_。(4)该小组同学在(3)中实验时,发现溶液变为浅绿色需要较长时间,在此期间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棕黄色变成红棕色,没有观察到丁达尔现象,最终溶液呈浅绿色。查阅资料:Fe(HSO 3)2 在溶液中呈红棕

17、色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 Fe3 氧化为 SO 。SO 2与 FeCl324溶液反应生成红棕色 Fe(HSO3)2 的原因是_;Fe(HSO3)2 与 Fe3 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5)若实验中用 5 mL 一定浓度的浓 H2SO4与适量 Cu 片充分反应,实验结束后,测得产生 SO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672 mL,向已冷却的 A 试管溶液中加入 4 molL1 的 NaOH 溶液 30 mL 时,恰好使 Cu2 完全沉淀。则所用浓 H2SO4的浓度为_。(忽略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答案】 (1)气密性 NaOH(2)10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3)先无现象,后生成白色沉

18、淀(4)Fe3 与亚硫酸电离出的 HSO 结合生成 Fe(HSO3)2 3Fe3 H 2OFe(HSO 3)2 =2Fe2 SO 3H 24(5)18 molL130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铜与硝酸的反应。(1)用浓硝酸和水按照不同体积比配成不同浓度的硝酸,各取 10 mL 硝酸分别与铜片反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 浓硝酸与水的体积比 实验现象 11反应速率快,溶液很快变成蓝色,铜丝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气体呈红棕色 13反应速率较快,溶液变成蓝色,铜丝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气体无色 15反应速率慢,微热后速率加快,溶液变成蓝色,铜丝表面有气泡冒出,气体无色9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若生成标准状况

19、下 0.56 L NO 气体,反应中被还原的 HNO3的质量为_g(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依据上表,制备 NO 气体最适宜的是实验,理由是_。(2)为防止有毒气体逸散造成空气污染,该小组同学改进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仪器略去)。用该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并验证产生 NO 气体的性质,实验步骤如下:.安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旋塞 C,从 B 管上端加入所选浓度的硝酸,至铜丝下沿( 不接触铜丝)。 .向上移动 B 管,使 A 管液面上升至与橡胶塞恰好接触,关闭旋塞 C,反应开始。.当液面重新下降至与铜丝脱离接触时,反应停止。.打开旋塞 C,移动 B 管,使 A 中迅速进入少

20、量空气,关闭旋塞 C,观察现象。步骤中检 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关闭旋塞 C,从 B 管上端加入水,若观察到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为使 A 管内的 NO 气体完全被溶液吸收,可进一步采取的操作是_ _,能确定 NO 完全被溶液吸收的现象是_ _。10答案 (1)3Cu8H 2NO =3Cu2 2NO4H 2O 1.5 8 3产物是 NO,反应速率较快且不用加热(2)A、B 间形成液面差,且保持不变赶走液面上方空气,防止 NO 被空气中的 O2氧化,以便观察生成气体的 颜色 重复步骤的操作(合理即可) 再次重复操作后气体不再变 为红棕色31某兴趣小组探究 SO2气体还原

21、Fe3 、I 2,它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1)SO2气体还原 Fe3 的产物是_(填离子符号),参加反应的 SO2和 Fe3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2)下列实验方案适用于在实验室制取所需 SO2的是_。ANa 2SO3溶液与 HNO3 BNa 2SO3固体与浓硫酸C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 D铜与热浓 H2SO4(3)装置 C 的作用是_。(4)若要从 A 中所得溶液提取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_(填序号)。A蒸发皿 B石棉网 C漏斗 D烧杯E玻璃棒 F坩埚(5)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 SO2,为了验证 A 中 SO2与

22、Fe3 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取 A 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酸性 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11方案:往第二份试液中加入 KSCN 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方案:往第三份试液中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 BaCl2,产生白色沉淀。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_,原因是_ _。答案 (1)Fe 2 和 SO 12 (2)BD (3)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4)BF (5)方案 24SO2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2某化学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镁和二氧化硫的反应产物,进行如下实验:.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完成镁和二氧化硫的反应实验。(1)实验室用亚硫酸

23、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 SO2,利用的是浓硫酸的_(填字母)。a强氧化性 b强酸性c脱水性 d腐蚀性(2)B 装置中试剂的名称是_;E 装置的作用是_。(3)有同学认为可以拆去 D 装置,你认为_(填“能”或“不能”)拆去 D 装置,理由是_。.探究燃烧的反应产物12(4)反应后取 C 装置中的固体粉末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现象:G 装置中产生黑色沉淀,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色,J 装置中白色粉末变蓝色。写出 G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I、J 装置中的现象说明固体中含有_(填化学式)。(5)取出 F 装置烧瓶中的混合物,经过滤、干燥得到少量固体粉末,为了探究固体粉末的成分,选择下列装置进行实验:气体从左至右,选择所需 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填字母)。 能证明固体粉末是硫磺的实验现象是_。(6)经实验测定,镁在二氧化硫中燃烧生成产物有硫化镁、硫和氧化镁。如果 m(MgO) m(MgS) m(S)2074,写出镁与 S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 (1)b (2)浓硫酸 吸收尾气中的 SO2,防止空气中的 CO2与 Mg 反应 (3)能 D 装置与盛有固体试剂的装置相连,不会发生倒吸 (4)Cu 2 H 2S=CuS2H Mg (5)d、c、a、b 品红溶液褪色(6)5Mg2SO 2 4MgOMgSS= = = = =高 温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