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1098684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平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西平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西平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西平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西平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平桂高级中学 2019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表演传统曲艺,演唱流行金曲,展示手工技艺如今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也许你就能邂逅这些热闹的街头艺术表演。快意拨弦,随性而歌,律动翩舞,生动、热烈、洒脱的街头艺术,为蓉城街头增添了别样色彩。除了剧院、荧屏,城市露天公共场所也是孕育文化、成就梦想的地方。我们所熟悉的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等,都是从街头走向了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天地。但要处理好街头表演和城市秩序的关系,有不少现实矛盾需要妥善处理。此次成都向社会招募街头艺人,推行持证上岗、定点表演,为街头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安适的土壤,也为心怀梦想者创造了

2、一个人生出彩的舞台。街头艺术的规范有序发展,是一个城市文化特质的生动表达。放眼世界,有不少城市都是因为生机勃勃的街头艺术而为人所向往。伦敦著名的考文特花园,被誉为街头艺术表演的天堂,也因此成为伦敦独特的文化名片;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道,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更是让游客惊叹连连。充满艺术性的街头表演,可以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将蜀中风流蕴于音符,将多元艺术展现于街头,相信这也会助力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形成城市新的文化景观、文化资源。其实,不只是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都在陆续采取措施,推进街头艺人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为什么几大城市纷纷有此行动?一方面,街头表演确是城市管

3、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虽然街头表演对于城市形成轻松、有活力的文化氛围大有裨益,但一些不分时段、不分场合的表演,也影响着城市的正常秩序,对表演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进行相应的规范,才能让其更好发展。另一方面,如今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如何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也在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治理智慧。给街头表演一席之地容易,但要保证街头表演的长期有序规范,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街头艺人的表演内容理当健康向上、传播正能量。除此之外,街头表演的管理还涉及多方面问题。从表演本身来看,就包括街头艺人内涵的界定、艺人形象的管理、节目内容的审核等,而从外部来看,市容、交通、环保、安全保障等,哪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只有

4、在实践中对相关管理细节不断优化,各方协调形成合力,才能让街头表演有序发展、精彩绽2放。城市管理,是门科学。文化发展,有其规律。 “城,所以盛民也” ,文化是城市的阳光雨露。文化充盈,才能让城市生长出更多的可能性。从禁止街头艺人卖艺,到如今越来越多城市给予街头艺人合法化身份,对待街头艺人态度的转变,体现了城市管理理念的更新,体现着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包容开放的城市正在给予文化多样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而多样的文化也在充盈着城市的气质内涵。城市不仅能长出高楼大厦,还能处处为人们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摘编自光明日报健康丰富的文化为城市添彩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5、传统曲艺、流行金曲等多彩的街头艺术表演让蓉城大街小巷都变得热闹起来。B. 生机勃勃、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让伦敦、巴塞罗那成为世界名城,为游客所向往。C. 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以满足人们对文化多元的需求,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D. 街头艺人的形象、表演内容的积极健康向上,是街头表演的最重要的管理内容。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围绕街头艺术为城市添彩这一话题,文章重点论述了街头艺人表演的有序管理和发展。B. 文章以西单女孩、旭日阳刚为例,说明城市露天公共场所能为街头艺人创造一个人生出彩的舞台。C. 通过对比中西街头艺术表演情形,文章具体阐释了街头表演对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的作

6、用。D. 文章从街头艺术切入,论及街头艺术管理的必要性,指出健康丰富的文化为城市添彩。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街头多元艺术能够形成成都城市文化特质,有助于成都文创产业发展,新文化景观形成。B. 如果相关部门在市容、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保障,街头表演就能长期有序规范发展。C. 处理好街头表演和城市秩序的关系,让管理规范化、专业化,体现着城市管理能力的提升。D. 一个文化充盈的城市,能为人们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这也体现出了城市的包容和开放。【答案】1. C 2. C 3. B3【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

7、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 项,表述“都”扩大了范围。B 项,街头艺术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质,而非使之成为世界名城的原因。D 项,原文并没有强调这些内容最重要。故选 C。【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

8、误。C 项,“通过对比中西街头艺术表演的情形”错误,原文没有采用对比论证。故选 C。【3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 B 项,表述绝对, “市容、交通、安全等”只是提供保障的外部条件。故选 B。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柳先生的正骨膏刘玲海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

9、,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4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

10、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

11、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 ”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 “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

12、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 ”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5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

13、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柳先生一脸淡然。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 ”柳先生说。“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我是

14、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选自小说月刊2018 年第 4 期,有改动)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逐渐康复的日本军官“露出一脸笑” ,说“你的,良民大大的” ,这是在肯定柳先生的医术和他对日本人合作的态度。B. 柳先生最初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最后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C. 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老百姓对日本人的恨。D. 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事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5. 小

15、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 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4. B 5. (1)医术高明。 (2)医德高尚。 (3)智慧勇敢。 (4)有爱国情怀。 6. (1)推动情节发展:柳先生救活花树,颜老爷折断花树,柳先生再救花树,情节步步推进,前后呼应。 (2)凸显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救活这棵抗日烈士留下的花树既见其医术高明。 (3)又见其爱国情怀,强化了爱国的主题。6【解析】【4 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D 项考核手法,其余选项考核情节,其中 B 项

16、,柳先生内心并没有纠结和挣扎,他医治日本人是出于医生的本职,他杀日本人是出于爱国正义。【5 题详解】这是一道分析人物形象特征的题目,要求分析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答题时首先梳理文中的情节,然后根据文中的情节概括,此题可根据文中的“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 “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 “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概括其“医术高明” “医德高尚” “智慧勇敢” “有爱国情怀” “忍辱负重”等形象特征。【6 题详解】这是要考核文中多次出现的物件的题目,要求分析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

17、的花树的作用,答题时注意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等角度分析,此题内容看,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借花树的来历交待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从情节看,推动情节发展,柳先生救活花树,颜老爷折断花树,柳先生再救花树,情节步步推进,前后呼应;从人物的塑造角度和主旨看,凸显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救活这棵抗日烈士留下的花树既见其医术高明,又见其爱国情怀,强化了爱国的主题。【点睛】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答题时首先用一句话总括形象特征,一般为什么时代、具有什么特征、什么阶层的形象。分点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

18、: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7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 “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 “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

19、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 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中国教育报2011 年 10 月 25 日 12 版,有删改)材料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 ”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

20、职书法教师的占 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的占 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 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 ,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 2015 年 1 月)材料三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

21、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 ,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 35 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8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

22、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 ,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中

23、国艺术报2017 年 03 月 06 日 7 版,有删改)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 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B. 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C. “如何加强书法教育” ,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料三更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D. 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一项是A. 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

24、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B. 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C.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D. 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9.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答案】7. D 8. A 99. 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提高书法教师地位。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

25、书法专职教师“入职名额编制” 。提高书法地位,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加大奖励力度。寻求社会支持。与书法团体合作,聘请并培训有专长的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 项, “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无中生有。B 项,材料二显示目前学校幵展书法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都缺乏;C 项,材料二未提到“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 ,材料三不仅“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也提出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

26、。故选 D。【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 项,没有调查数据,不能证明“客观性略为欠缺” ;C 项, “迫在眉睫”于文无据;D 项,没有显示“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 。故选 A。【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题干问的是解决书法“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 ,材料二第三段“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

27、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 ,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材料三“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 “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 ,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从教育主管部

28、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10括即可。【点睛】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比如本题, “陶大镛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应到文中找陶大镛的成就,应是主要的。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

29、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 ,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二、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苏孝慈,扶风人也。父武周,周兗州刺史。孝慈少沉谨,有器干,美容仪。周初为中侍上士,后拜都督,聘于齐,以奉使称旨,迁大都督。其年又聘于齐,还授宣纳上士。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高祖受禅,进爵安平郡公,拜太府卿。于时王业初基,百度伊始,征天下工匠,纤微之巧,无不毕集。孝慈总其事,世以为能。俄迁大司农,岁馀,拜兵部尚书,待遇逾密。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

30、欲重宫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于是拜孝慈为太子右卫率,尚书如故。明年,上于陕州置常平仓,转输京下。以渭水多沙,流乍深乍浅,漕运者苦之,于是决渭水为渠以属河,令孝慈督其役。渠成,上善之。又领太子右庶子,转授左卫率,仍判工部、民部二尚书,称为干理。数载,进位大将军,转工部尚书,率如故。先是,以百僚供费不足,台省府寺咸置廨钱,收息取给。孝慈以为官民争利,非兴化之道,上表请罢之,请公卿以下给职田各有差,上并嘉纳焉。开皇十八年,将废太子,惮其在东宫,出为浙州刺史。太子以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仁寿初,迁洪州总管,俱有惠政,其后桂林山越相聚为乱,诏孝慈为行军总管,击平之。其年卒官。有子会昌。

31、(选自隋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十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11B. 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C. 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D. 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迁,古代多指调动官职,包括升降、调

32、三种情况,如迁升、迁授、左迁等均指升职。B. 受禅,指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承受旧帝禅让的帝位,尧舜禅让是我国古代经典的传说。C. 廨钱,隋唐时期官府用以放债收息的公款,由各州令史负责,所收利息作为官员津贴。D. 东宫,因方位得名,一般指我国古代封建时期太子所居住的宫殿,也可借指太子本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孝慈颇具外交才能,曾两次奉命出使齐国,皇帝十分满意并因此提拔了他。B. 苏孝慈军事才能出众,先从武帝征伐齐国,后接受诏命,平定桂林山越叛乱。C. 苏孝慈管理能力突出,新帝登基之初,由他总管从全国各地征召而来的工匠。D. 苏孝慈为官心系百姓,任尚书时主动

33、疏通渭水、反对官民争利、对民施行惠政。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欲重宫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2)太子以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答案】10. A 11. A 12. D 13. (1)当时皇太子杨勇对时政非常了解,皇帝想提高东宫官吏的声望,就常让朝廷大臣兼任东宫的官职。(2)太子因为苏孝慈的离开, (心中)很不平,在言语、表情上也有所表露,苏孝慈就是如此的被太子倚重。【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

34、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本题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以” “赐爵” “寻” “增” “累迁” 。 “以功进位开府”12是赐爵的原因,应该在“赐爵”前断开,排除 BD 项, “寻改封临水县公”中“改封”的宾语是“临水县公” ,不可以分开, “增邑千二百户”是“改封”的结果,与“/邑千五百户”相呼应,排除 C 项,故选 A 项。【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

35、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 项,苏孝慈颇具外交才能,曾两次奉命出使齐国,皇帝十分满意并因此提拔了他。而“左迁”为贬官。故选 A 项。【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 项, “任尚书时主动疏通渭水”错,原文是“渭水多沙,流乍深乍浅,漕运者苦之,于是决渭水为渠以属河,令孝慈督其役” ,这是说由于渭水含沙量大,水流忽深忽浅,漕运的人为此都很苦恼,于是朝廷决定疏通渭水,挖一道水渠同黄

36、河相连,命令苏孝慈监督这项工程,可见决定疏通渭水的是“朝廷” ,不是苏孝慈。故选 D 项。【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得分点有:(1)时:当时。颇知:非常了解。重:提高。宫官:太子属官。领:兼任。(2)以:因为。去:离开。甚,十分。形:显露,表现。见,被。 “形于言色”是状语后置句,

37、 “其见重如此”是被动句式要翻译出来【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理解与辨析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型,解答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13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

38、,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 苏孝慈是扶风人。父亲苏武周是周朝兗州刺史。苏孝慈年少时沉着谨慎,很有才干,容貌俊美。周朝初年 任中侍上士。后来又拜授都督的官职, (苏孝慈)出使到齐国,因其奉命出使让皇帝满意,回京后升为大都督。当年他又出使到齐国,回来以后授予宣纳上士。后来他又跟随武帝讨伐齐国,因为功高而升为开府,皇上赏赐他文安县公的爵位,食邑一千五百户。不久又改封为临水县公,增加食邑一千二百户,之后连续升迁做到工部上大

39、夫。高祖接受禅让后, (苏孝慈)晋升爵位为安平郡公,并被授予太府卿的官职。当时皇家大业刚刚奠定,各行各业刚刚开始,朝廷征召天下的工匠,即使只有一点点手艺的人,也无不把他们全部集中起来。 (皇帝让)苏孝慈总管这件事,世人认为苏孝慈很有管理才能。不久,他又升迁为大司农,一年多以后,又授予他兵部尚书的官职,皇上待他更加亲密。当时皇太子杨勇对时政非常了解,皇上想提高东宫官吏(太子属官)的声望,就常让朝廷大臣兼任东宫的官职。于是(皇帝)就授命苏孝慈担任太子的右卫率,仍旧担任兵部尚书的职务。第二年,皇上在陕州设置常平仓,以便把粮食转运到京城。由于渭水含沙量大,水流忽深忽浅,漕运的人为此都很苦恼,于是朝廷决

40、定疏通渭水,挖一道水渠同黄河相连,命令苏孝慈监督这项工程。水渠修成后,皇上认为他做得很好。后来又让他兼任太子右庶子,转而授予他左卫率的官职,仍旧担任工部尚书、民部尚书,人们都称赞他很干练。几年以后,他晋升为大将军,转任工部尚书,依旧担任左卫率。这之前,因为供给官吏的经费不足,台省府寺都设置了放贷的机构,收取利息作为官俸。苏孝慈认为官府 和百姓争利,不是教化天下的办法,就上表章请求予以禁止, (同时)请求对于公卿以下的官吏按职位差别 分给田地,皇上都很赞成并采纳了这些建议。开皇十八年,皇帝将要废除太子,又担心苏孝慈在东宫辅助 太子,于是就调苏孝慈出京任淅州刺史。太子因为苏孝慈的离开,心中很不平,

41、在言语表情上也有所表露, 苏孝慈就是如此的被太子倚重。仁寿初年, (苏孝慈)升任洪州总管,在两地他都施行仁政。这以后,桂林 山越人纠结叛乱,皇上下诏命苏孝慈14任行军总管, (苏孝慈)击败了叛军,平定了叛乱。这一年苏孝慈死在 任上。 (苏孝慈)有一个儿子叫苏会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自咏白居易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注】蟠木:弯曲的树。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B. 体瘦家

42、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 “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C. “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D. 白居易借“老龟” “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15. 本诗意在“自咏”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答案】14. A 15. 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 , “单贫”无碍“长富” ,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态度;淡泊不争,洒脱随性:诗人以“老龟” “蟠木”自比,不羡不争, “随分自” ,表达出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坚守本心:作者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的看法,

43、可看出他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 ,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 项, “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错,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并非实指生活困窘。故选 A。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15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44、15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 ,这是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答时明确诗歌的题材、诗歌的主要内容及由此体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本诗已经明确意在“自咏” ,首句“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白居易认为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颔联“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诗人认为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可看出其乐观知足。颈联“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 , “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桃李”可以在春天争辉,但没有蟠木果实

45、,白居易借“老龟” “蟠木”寄托生活追求不“羡”不“争” 。尾联“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可见诗人淡泊随性、坚持自我的人生态度。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_ ,_。 ”(2) 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 ,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_ ,_”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答案】 (1). (1)亦余心之所善兮 (2). 虽九死其犹未悔 (3). (2)寄蜉蝣于天地 (4

46、). 渺沧海之一粟 (5). (3)扪参历井仰胁息 (6). 以手抚膺坐长叹【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蜉蝣” “沧” “扪” “膺”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著名词作家闫肃为了创作歌剧江姐 ,曾经亲自到重庆条件恶劣艰苦的渣滓洞监狱体验生活,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剖腹藏珠的革命精神。16B. 面对盘根错节的贪腐案

47、件,调查组办案人员坚定信念,纵使拔出萝卜带出泥,也绝不投鼠忌器,看了僧面看佛面。C. 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食壶浆的生活状况。D. 为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师生课余生活,元旦期间,学校团委举办了首届校园书画展,师生舞文弄墨,共度美好时光。【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能力。A 项, “剖腹藏珠”剖开自己的肚皮去藏珍珠,比喻为物伤身,轻重倒置。多用于贬义语境,此处使用错误,与前文的“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精神不符。B 项“投鼠忌器”用东西打老鼠,又担心打坏老鼠旁边的器皿,比喻想打击坏人又有所顾忌,放不开手脚。用于此处正确。C 项“箪

48、食壶浆”古时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后用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不能修饰“生活状况” ,此处不合语境。D 项, “舞文弄墨”故意玩弄文字技巧。此处望文生义。故选 B。【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养老是国家大事更是家事,国家将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

49、老服务体系。B. 我们对职业只要有一颗敬畏和赤诚的心,用“匠人精神”将这份职业做到极致,就有“天天向上”的巨大可能。C. “人与自然”摄影展上的这些照片,无论聚焦市井胡同,还是海滨风情,均具有悠远的意境,视觉上带给人清新和素净。D. 这次参加市上演讲的学生,除了市内几所直属学校的学生外,还有来自各区县 22 所学校的学生也参加了演讲。【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17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 A 项,语序不当, “国家大事”与“家事”交换位置;C 项,成分残缺, “带给”缺宾语;D 项,结构混乱, “还有来自各区县 22 所学校的学生也参加了演讲”句式杂糅,删去“也参加了演讲”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