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新探究大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含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099162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新探究大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新探究大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新探究大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新探究大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新探究大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单元过关检测(九)(建议用时:45 分钟)一、选择题1(2019全国统一考试信息卷三)下列有关种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这一特征能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子代的性别比例C种群数量的“J”型和“S”型曲线均为描述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D同一种群在同一环境中的 K 值是固定不变的解析:选 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 错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亲代的性别比例,而子代的性别比例正常,B 错误;种群数量的“J”型和“S”型曲线均为描述种群数量增长

2、的曲线,C 正确;同一种群在同一环境中的 K 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因环境变化而改变,D 错误。2(2019辽宁锦州高三质检)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A图乙中种群的 K 值为 a,环境条件改变可导致 K 值改变B图甲中 bc 年,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图乙中第 3 年以后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D图甲中 c 点和图乙中 c 点对应的年龄组成分别是稳定型和增长型解析:选 C。由图乙可知,种群的 K 值在 ab 之间波动的某个大于 b 小于 a 的数值,A 错误。由图甲可知在 bc 年间,前半段 1,种群数量逐渐减少,B 错误。图乙中第3 年种群数量超

3、过了 K 值,种群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也发生变化,从而引发种群数量波动,C 正确。据图分析,图甲中 c 点时 2,种群数量增加,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为增长型;图乙中 c 点处于 K/2 时,种群数量增加,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也为增长型,D 错误。3(2019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模拟)研究人员对某草原上啮齿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连续 8 年的定点监测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20112018 年啮齿动物群落中各物种的捕获量比例(%)样地鼠种禁牧区 轮牧区 过牧区均值子午沙鼠 37.66 39.22 20.70 32.53三趾跳鼠 29.48 29.69 29.24 29.47五

4、趾跳鼠 7.96 9.88 26.52 14.79阿拉善黄鼠 4.75 4.59 9.10 6.15黑线仓鼠 5.15 1.07 1.38 2.53小毛足鼠 14.94 14.12 9.52 12.86长爪沙鼠 0.05 1.00 3.34 1.46短耳仓鼠 0.00 0.43 0.20 0.21禁牧区:禁牧 8 年以上;轮牧区:草地采取围栏轮牧;过牧区:常年不断过度放牧。A自然和人类干扰活动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査该草原上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C放牧强度对草原上啮齿动物的优势种没有影响D食物缺乏条件下,短耳仓鼠最有可能从该草原消失解析:选 C。分析题表可知:同种动物在不同样

5、地中的捕获量不同,说明自然和人类干扰活动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A 正确;啮齿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B 正确;放牧强度对草原上啮齿动物的优势种有影响,C 错误;食物缺乏条件下,短耳仓鼠最有可能从该草原消失,D 正确。4(2019广东广州高三模拟)如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完成的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 a、b、c。下列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计数方法为抽样检测法B本实验可能是探究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3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 组的环

6、境容纳量最大Da、b 曲线交点处两曲线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含量相同解析:选 D。酵母菌逐个计数比较困难,故采用抽样检测法进行计数;三组实验的结果不同,可能是温度、pH 或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等外因造成的;三组实验酵母菌的最大数量不同,所以环境容纳量不同,b 组环境容纳量最大;a、b 曲线交点处两曲线对应酵母菌数量相同,但无法说明两者的营养物质含量相同。5(2019广州深圳普通高中模拟)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继续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国特色农业生态园。与传统种植农业相比,立体种植(养殖)、桑基鱼塘都有很好的生态和经济效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蚕粪养鱼使废物得到很好的利用,提高了能

7、量传递效率B要调查鱼塘中某种鱼的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和目测估计法C根据作物对光需求不同而进行立体种植,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大量引进优良作物,可增加农业生态园的丰富度,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解析:选 C。蚕粪养鱼使废物得到很好的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A 错误;要调查鱼塘中某种鱼的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而目测估计法是用来调查物种丰富度的,B 错误;根据作物对光需求不同而进行立体种植,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 正确;大量引进优良作物,可能导致本地其他物种生长受到威胁,反而使得农业生态园的丰富度降低,进而降低其抵抗力稳定性,D 错误。6放牧生态系统是由食草动物、草地植物

8、、微生物等及其所在地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节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B图中种群密度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C牧草植物种群密度的变化主要由牧草本身的生长速率和植食者的采食速率决定D若该植物种群密度长期维持在 K 值,则说明该植物所处的生物群落未发生演替现象解析:选 D。由题图可知,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该调节4作用使该种群密度有一个稳定的平衡点 K, K 点左侧即种群密度较低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将增加, K 点右侧即种群密度较高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将减少,这种

9、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A、B 正确;牧草植物种群密度的变化除了受牧草本身的生长速率影响外,还受到植食者的采食速率的影响,C 正确;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单一植物的种群密度变化不能准确说明群落演替的情况,D 错误。7(2019广东揭阳惠来期末)科学家 R.L.Smith 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能量数值千卡/(m2年)动物种类摄取量(I)同化量(A)呼吸量(R)生产量(P)收割蚁(植食) 34.50 31.00 30.9 0.10小蜘蛛(肉食) 12.60 11.90 10.00 1.90盐沼蝗(植食) 3

10、.71 1.37 0.86 0.51黄鼠(植食) 5.60 3.80 3.69 0.11A收割蚁只有不到 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B占盐沼蝗摄入食物 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解析:选 D。收割蚁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的能量占同化量的比例为0.131.0100%0.32%,A 正确;盐沼蝗的摄入量占同化量的比例为2.343.71100%63%,B 正确;黄鼠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生长效率较低,C 正确;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不同是因为各种动物的消化功能有差异,D 错

11、误。8如图表示“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A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治虫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B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利用了其间接价值C饲养家禽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这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D该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解析:选 C。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治虫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但会使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得简单,抵抗力稳定性降低,A 错误;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属于科学研究,利用了其直接价值,B 错误;光照属于物理信息,C 正确;该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物质

12、循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而能量传递效率不变,D 错误。9(2019河南郑州嵩阳中学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短日照植物黄麻南种北移可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解析:选 B。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属于行为信息;短日照植物黄麻南种北移可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10(2019山东潍坊一中高考预测卷二)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 K 值)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

13、势有如图的、三种可能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Ba 点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点死亡率大于出生率6C三种可能性中,曲线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受破坏的程度较轻D当曲线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应采取就地保护解析:选 D。环境容纳量受环境的影响,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A 正确;a 点时种群数量增加,增长率大于零,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点种群数量下降,死亡率大于出生率,B 正确;曲线在原始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C 正确;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因此无法实施就地

14、保护措施,只能进行迁地保护,D 错误。二、非选择题11(2019新疆乌鲁木齐高考适应性训练)科研机构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开展了连续若干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 L 值( 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横坐标中数值表示某一年末(如“1”表示第一年末)。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_内所有生物及其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2)图中甲的 L 值不变,出现该现象的环境条件是_。(3)据图分析可知:乙种群在前三年的数量变化是_(填“持续增加”或“持续减小”或“先增大后减小”)解析:(1)

15、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2)图中甲的 L 值不变,结合题意可知此时甲的 L 值相当于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中的 值,说明甲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 L 倍)增长,即种群甲的数量呈“J”型增长,因此可知出现该现象的环境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理想条件)。(3)乙种群在前三年的 L 值大于 1,即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大于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因此,乙种群在前三年的数量会持续增加。答案:(1)生物圈 生态系统 (2)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3)持7续增加12(2019安徽六安舒

16、城中学高三模拟)科研人员对浙江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时鹭类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筑巢高度(m)池鹭(只) 白鹭(只) 夜鹭(只)牛背鹭(只)鹭鸟总数(只)68 6 6 8 0 20810 52 6 6 2 661012 14 4 4 2 241214 10 22 4 0 36(1)表中数据显示,该森林群落鹭类中的优势种是_。表中数据的获得是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_(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 9 块(10 m10 m) 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得出的。调查这些树种上某鹭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正常情况下,由于鹭类被捕

17、获一次后,再被捕获的难度增大,则所得数据比真实值_(填“偏大”或“偏小”)。(2)4 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筑巢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_资源的合理利用。(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鸟在觅食时间和方向上的改变,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 资源的_和_,可以使之得到较为均衡的资源利用,二者之间的_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鸟对环境_的必然结果。解析:(1)表中数据显示,池鹭的总体数量明

18、显多于其他鹭类,因此池鹭是该森林群落鹭类中的优势种。样方选取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以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鹭类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这些树种上某鹭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其种群数量的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记的个体数。正常情况下,由于鹭类被捕捉一次后,第二次被捕捉的难度增加,因此所得数据比真实值偏大。(2)4 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筑巢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分布8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3)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但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可见,这两种鹭

19、鸟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时间和取食地点,可以使之得到较为均衡的资源利用,二者之间的竞争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鸟对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答案:(1)池鹭 随机 标志重捕法 偏大 (2)垂直 空间 (3)时间(或高峰时期或高峰时间) 取食地点(或地点) 竞争 适应13(2019四川广安邻水月考)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1)图甲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 D 指向 A 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2)在图乙的食物链中,属于_(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3)图乙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流向是_和_

20、。(4)在图乙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些信息的作用是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图乙所示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短期内发生变化后并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_能力。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_(填“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更高。(6)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含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 2a)营养级 同化量未被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释放量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B 2.40107 6.00105 4.0

21、0105 2.30107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_。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9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解析:(1)图甲中 A 表示生产者、D 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则 D 指向 A 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2)在图乙的食物链中,是草被兔摄入但未被兔同化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的一部分。(3)图乙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流向是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4)图乙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

22、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图乙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短期内发生变化后并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该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物种数目少,所以恢复力稳定性更高。(6)根据表格中的同化量来看:A 是第一营养级,C 是第二营养级,B 是第三营养级,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的同化量2.4810 11 J/(hm2a),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B 的同化量C 的同化量100%3.2%。答案:(1)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2)草 (3)自身的呼吸作用 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5)自我调节 恢复力 (6)2.4810 11 J/(hm2a) 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15137-2006 Materials and articles in contact with foodstuffs - Certain epoxy derivates subject to limitation - Determination of NOGE and its hydroxy and chlorinated derivati.pdf DIN EN 15137-2006 Materials and articles in contact with foodstuffs - Certain epoxy derivates subject to limitation - Determination of NOGE and its hydroxy and chlorinated derivati.pdf
  • DIN EN 1514-1-1997 Flanges and their joints - Dimensions of gaskets for PN-designated flanges - Part 1 Non-metallic flat gaskets with or without inserts German version EN 1514-1 19.pdf DIN EN 1514-1-1997 Flanges and their joints - Dimensions of gaskets for PN-designated flanges - Part 1 Non-metallic flat gaskets with or without inserts German version EN 1514-1 19.pdf
  • DIN EN 1514-2-2014 Flanges and their joints - Gaskets for PN-designated flanges - Part 2 Spiral wound gaskets for use with steel flanges German version EN 1514-2 2014《法兰及其连接件 PN标示法.pdf DIN EN 1514-2-2014 Flanges and their joints - Gaskets for PN-designated flanges - Part 2 Spiral wound gaskets for use with steel flanges German version EN 1514-2 2014《法兰及其连接件 PN标示法.pdf
  • DIN EN 1514-3-1997 Flanges and their joints - Dimensions of gaskets for PN-designated flanges - Part 3 Non-metallic PTFE envelope gaskets German version EN 1514-3 1997《法兰盘及其连接件 有PN.pdf DIN EN 1514-3-1997 Flanges and their joints - Dimensions of gaskets for PN-designated flanges - Part 3 Non-metallic PTFE envelope gaskets German version EN 1514-3 1997《法兰盘及其连接件 有PN.pdf
  • DIN EN 1514-4-1997 Flanges and their joints - Dimensions of gaskets for PN-designated flanges - Part 4 Corrugated flat or grooved metallic and filled metallic gaskets for use with .pdf DIN EN 1514-4-1997 Flanges and their joints - Dimensions of gaskets for PN-designated flanges - Part 4 Corrugated flat or grooved metallic and filled metallic gaskets for use with .pdf
  • DIN EN 1514-6-2004 Flanges and their joints - Dimensions of gaskets for PN-designated flanges - Part 6 Covered serrated metal gaskets for use with steel flanges German version EN 1.pdf DIN EN 1514-6-2004 Flanges and their joints - Dimensions of gaskets for PN-designated flanges - Part 6 Covered serrated metal gaskets for use with steel flanges German version EN 1.pdf
  • DIN EN 1514-7-2004 Flanges and their joints - Gaskets for PN-designated flanges - Part 7 Covered metal jacketed gaskets for use with steel flanges German version EN 1514-7 2004《法兰及.pdf DIN EN 1514-7-2004 Flanges and their joints - Gaskets for PN-designated flanges - Part 7 Covered metal jacketed gaskets for use with steel flanges German version EN 1514-7 2004《法兰及.pdf
  • DIN EN 1514-8-2005 Flanges and their joints - Dimensions of gaskets for PN-designated flanges - Part 8 Polymeric O-Ring gaskets for grooved flanges German version EN 1514-8 2004《法兰.pdf DIN EN 1514-8-2005 Flanges and their joints - Dimensions of gaskets for PN-designated flanges - Part 8 Polymeric O-Ring gaskets for grooved flanges German version EN 1514-8 2004《法兰.pdf
  • DIN EN 15140-2006 Public passenger transport - Basic requirement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ystems that measure delivered service quality German version EN 15140 2006《公共乘客运输 测量运输服务质.pdf DIN EN 15140-2006 Public passenger transport - Basic requirement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ystems that measure delivered service quality German version EN 15140 2006《公共乘客运输 测量运输服务质.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