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课时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2-,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一、抗日战争 1.日本的侵华 (1)过程 局部侵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沦陷,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抗日本的侵略,展开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开始;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2)罪行 1937年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1941年初制造了河北省丰润县的潘家峪惨案。 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3-,思维导图,知识清单,-4-,思维导图,知识清单,2.全民族的抗战 (1)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停止内战,
2、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5-,思维导图,知识清单,-6-,思维导图,知识清单,(3)国外战场: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1945年初击败侵缅日军。 3.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4.历史意义 (1)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世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微点拨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的合作,而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个党派、
3、各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一个引领、带头作用。,-7-,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二、解放战争 1.背景: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失败。 (1)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8-,思维导图,知识清单,2.过程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争进程,-9-,思维导图,知识清单,3.意义 (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世界: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
4、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微点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的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 (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10-,思维导图,知识清单,自主探究 辨一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 (1)“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 (2)“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1945年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
5、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 (3)“解放区”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11-,思维导图,知识清单,画一画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12-,思维导图,知识清单,想一想朱自清在这一天中说:“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从前中国在若有若无之间,现在确乎是有了。”朱自清在这里指出了抗日战争的什么影响? 提示:促进了民族觉醒,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13-,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串一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央所在地的变化,-14-,主题一,主题二,全民族抗战,材料解读 材料 1937年10月11日大公报载
6、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个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解读 “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个性和不可分性”“民族自觉史的开端”体现了全民族的觉醒、全民族的抗争,这也是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关键因素。,-15-,主题一,主题二,真题溯源 2013江苏单科,22(节选)材料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
7、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思考 材料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提示: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16-,主题一,主题二,论从史出抗日战争的全民族性 (1)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地域:真
8、正的全民族战争。前线是军民抗日,后方是全国救亡。 (3)参战:包括了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 (4)团结:全国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5)合作:全国军队(包括中国国民党军队和中国共产党军队)的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 (6)基础和中流砥柱:广大人民群众是抗日战争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17-,主题一,主题二,高考例析 1.(2018课标全国,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
9、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18-,主题一,主题二,-19-,主题一,主题二,-20-,主题一,主题二,解放战争 材料解读 材料 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
10、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 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解读 根据材料“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渡江战役后,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21-,主题一,主题二,真题溯源 2016天津文综,13(节选)材料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1、 思考 依据材料,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 提示:代表:进行土地改革。支持: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22-,主题一,主题二,论从史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客观上:国民党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统治腐败,贪官横行;美国断绝对蒋介石的援助;蒋桂分裂。 (2)主观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道路;掌握了革命武装,并坚持武装斗争;组成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23-,主题一,主题二,高考例析 2.(2016
12、上海单科,25)古城新情调一文写道: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解放亦是生活的向上,王府百货店挂起了庆祝和平解放的大标语。文中情景发生于( ) A.淮海战役胜利后 B.辽沈战役胜利后 C.渡江战役胜利后 D.平津战役胜利后,-24-,主题一,主题二,-25-,教材补遗,史著赏析,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废约外交 (1)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加强与中国的合作。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同时,美、英加大对华援助力度,中国与美、英关系日益密切。,-26-,教材补遗,史著赏析,(2)过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对德、意、日宣战,并宣布取消与之有关的不平等条约,废约
13、行动正式开启。美国出于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日士气以及对日政治斗争的需要,开始考虑提前废约,并与英国进行磋商。而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建议本国“应该立即行动,干净彻底地废除不平等条约”。 1943年1月11日,中美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同日,中英在重庆签署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新约规定废除的英美在华特权有: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区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英籍海关税务司权等。同时宣布废除辛丑条约,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27-,教材补遗,史著赏析,(3)评价:中美、中英新约的签署标
14、志着中国与美英建立了国际法意义上的平等互惠关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盟国间的合作,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28-,教材补遗,史著赏析,2.第二条战线 (1)概念: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集团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它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的第一战线而言的,故称第二条战线。 (2)形成原因:国民政府对外出卖国家主权,以换取美国的大量物资和贷款;对国统区人民实行横征暴敛,人民生活水平迅速下降。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国民
15、党制造了一系列反对民主和团结的暴行,血的事实使广大爱国学生和民主人士认清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反对国民党统治的道路。 (3)主要事件: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29-,教材补遗,史著赏析,(4)历史意义:国统区的民主运动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反击蒋介石军队进攻的战争(第一战线),标志着新的人民革命高潮即将到来,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国人民的政治包围之中。,-30-,教材补遗,史著赏析,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
16、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 解读材料中作者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论述了全民族抗日战争初期的中国抗战特别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国的积极抗战为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奠定了基础,也使中国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31-,1,2,3,4,一、考查准确通达的历史时空观念 1.1937年南京失守后的第三天,蒋介石发表我军退出南京告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对
17、抗战策略的再认识 B.准备停止正面战场的作战 C.为南京失守推卸责任 D.深受敌后游击战术的影响,A,解析:材料表明,国民政府已经认识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的方式来争取胜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准备停止正面战场的作战,故B项错误;材料中国民政府并没有推卸责任,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没有提及游击战术,故D项错误。,-32-,1,2,3,4,2.在宜昌战役中,日军几乎陷入绝境。日军发现:“在我阵地前,战死的重庆士兵尸体,连长在前,军官继后,在地上排成了金字塔形。在一名战死的重庆军连长精心记载的日记本上,写着对部下士兵的无限信任和明天必将占领宜昌的必胜决心。”这表明中国军
18、队( ) A.战斗意志高昂 B.作战规模庞大 C.军官素质过硬 D.官兵纪律严明,解析:从材料“连长在前,军官继后对部下士兵的无限信任和明天必将占领宜昌的必胜决心”可以得出,将士的斗志高昂,故A项正确;作战规模材料中没有提到,故B项错误;军官素质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官兵纪律问题不是材料的重点,故D项错误。,A,-33-,1,2,3,4,二、考查回到现场的历史思维特征 3.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次年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15位将军。这反映出( ) A.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B.国民党
19、践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C.中国采取对苏“一边倒”外交 D.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D,解析:1942年元旦,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取“一边倒”外交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两国国家性质不同而达成了军事合作,可见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故D项正确。,-34-,1,2,3,4,三、考查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 4.1938年,周恩来曾撰文说,孙先生联合革命团体组成同盟会,联络会党,联合立宪派中革命分子,取得辛亥革命的成功。他的主要意图是( ) A.纪念辛亥革命胜利 B.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C.加强抗日力量联合 D.宣传革命统一战线,C,解析: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故A项错误;1938年,国共两党已经实现合作,故B项错误;材料“孙先生联合革命团体组成同盟会,联络会党,联合立宪派中革命分子,取得辛亥革命的成功”,反映出周恩来意在强调抗日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战的可行性,故C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要求,而第二次合作时期提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