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 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2-,-3-,-4-,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 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发生冲突。 美苏实力相对均衡,雅尔塔体系形成美苏两分世界的局面。 (2)表现 政治上: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与之对抗。 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上:美国推动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则推动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古巴导弹
2、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5-,(3)“冷战”中的热战 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4)特点 美苏为对立双方的核心,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以“冷战”为主要对抗方式,呈现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特点。 (5)影响 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6-,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表现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967年欧共体成立,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
3、展。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同时提出了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中国的发展壮大: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2)影响: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抵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7-,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的瓦解 东欧剧变:2
4、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2)和平与动荡并存 和平: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动荡: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活动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3)多极化趋势加强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8-,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变化 1.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9-,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 (1)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黄金时期”。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2)建立“福利国家” 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 影响: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10-,(3)第三产业的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 (4)“新经济”的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
6、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11-,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形成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2)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3)影响 确定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12-,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盟:1993年成立,欧
7、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是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化组织;提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北美自由贸易区: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 (3)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地区贸易发展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及经济技术合作。,-13-,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特点 生产的全球化:世界性的国际分工使各国成为世界生产的一部分,形成了世界性的生产网络。 贸易的全球化:社会分工的发展,各国之间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国际贸易不再局限于货物贸易范畴,而且扩展到服务及生产要素等方面。 (
8、2)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14-,4.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 (1)含义: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 (2)宗旨: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贸易的自由化。 (3)影响:促进了世界贸易体系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有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4)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1.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20世纪6
9、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开发信息技术,互联网产生。 (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文学艺术 (1)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流派成为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2)音乐领域中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16-,1,2,3,4,5,6,7,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美国官员指出:必须“运用文化交流这个工具”、运用美国的力量“向赞同民主的社会集团提供更多、更好的经济手段和知识援助,使有关国家的政府和政策掌握在最同情和最能实行民主的集团手中”。
10、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 ) A.运用经济手段与苏联“冷战” B.援助西欧国家增强备战力量 C.积极遏制社会主义势力的扩散 D.援助范围扩大到东欧国家,C,解析: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与苏联“冷战”的问题,故A项错误;“赞同民主的社会集团”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倾西方势力,不仅仅是指西欧和东欧,故B、D两项错误;“向赞同民主的社会集团提供更多、更好的经济手段和知识援助,使有关国家的政府和政策掌握在最同情和最能实行民主的集团手中”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势力的扩散,对倾西方势力进行援助,故C项正确。,-17-,1,2,3,4,5,6,7,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
11、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局面。这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 A.消除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B.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C.建立了永久性的国际经济组织 D.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B,解析:“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局面”,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了战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故B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于20世纪70年代初瓦解,故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无关,故D项错误。,-18-,1,2,3,4,5,6,7,3.它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
12、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材料中的“它”( ) A.瓦解了美苏两极格局 B.推动新军事同盟成立 C.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D.表明多极化趋势加强,答案,解析,-19-,1,2,3,4,5,6,7,4.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率统计,出现上述现象主要得益于美国( ) A.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发展知识经济 C.减少政府干预经济 D.推行福利政策,C,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始于20世纪90年代,故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20世
13、纪80年代美国减少政府干预,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故C项正确;1973年经济危机后,美国缩小“福利国家”规模,故D项错误。,-20-,1,2,3,4,5,6,7,5.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C,解析: 材料表明1960年时的非洲国家民族意识觉醒,民族意识觉醒的“变
14、迁之风”促成了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故选C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于1942年,A项不符合题干的时间信息,排除。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亚非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其冲击了两极格局,B项表述错误,排除。“冷战”背景下,美苏两国关系长期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并未出现持续缓和,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21-,6,7,1,2,3,4,5,6.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间逐渐打破那种非友即敌的外交模式,“伙伴关系”被许多国家所接受,这种关系非敌非友,可以在利益一致的许多方面寻求合作。这反映了( ) A.多极化发展趋势弥合了国家间的利益分歧 B.国家间综合国力差距逐步缩小 C.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国家间的相互依赖
15、D.多极化的国际关系格局已形成,答案,解析,-22-,6,7,1,2,3,4,5,7.美国战略家斯特劳斯海普宣称:“为了美国的利益,最好能适应这样一种世界秩序,即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势力中心,由这个中心来控制平衡和稳定,而这个控制权最好在美国手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美国军事战略最多变的时期。因为美国受到了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这三大因素的影响,出于争夺世界势力范围的考虑,美国军方围绕其全球战略制定了不同的军事战略。 摘编自陈海宏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 战略与军事思想,-23-,6,7,1,2,3,4,5,材料二 美国全球战略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地缘
16、政治思想”,即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均属于美国的“边缘地区”。美国要用外交和军事上的努力来使这些边缘地区的国家服从其控制。这些边缘地区主要是:西欧、近东、东南亚和远东各国。耶鲁大学教授斯皮克曼毫不掩饰地说:“谁要能占有边缘地区,谁就能统治欧亚,谁要能统治欧亚,谁就能支配世界的命运。” 摘编自苏沙夫罗夫局部战争今昔 材料三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当前,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没有竞争对手,美国的最高战略就是要维持和扩展美国的这种优势地位,越久远越好。但是,仍然有一些潜在的大国对这样的世界格局不满,试图改变它。 摘编自唐岚、俞晓秋“美国新世纪计划”介绍,-24-,6,7,1,2,3,4,5,(1)
17、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根本目的及影响美国制定军事战略的因素。 参考答案:根本目的:抓住世界控制权(或争夺世界霸权)。因素: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地缘政治思想”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欧洲和远东是如何实施“地缘政治”战略的。 参考答案:内涵: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从属于美国。措施:在欧洲,出台杜鲁门主义,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成立北约,遏制苏联;在远东,对新中国外交孤立、军事包围,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的最高战略能否实现,并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不
18、能实现。原因: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25-,6,7,1,2,3,4,5,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本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直接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因素”,根据材料一“因为美国受到了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这三大因素的影响”,得出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第(2)问,第一小问“内涵”,根据材料二“即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均属于美国的边缘地区”直接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对欧洲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角度进行作答,对远东从对新中国的孤立、包围、封锁政策以及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角度进行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苏联解体后世界出现“一超多强”的格局,并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故不能实现。第二小问“原因”,结合前面分析,回答苏联解体之后的世界格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