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综合磨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1105277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综合磨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综合磨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综合磨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综合磨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综合磨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江西省宜丰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综合磨合测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共 140 分)一、选择题(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140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据统计,仅见于春秋 左传的朝见就有 101 次(如下表) 。由此可以推论A. 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 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C.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D. 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答案】A【解析】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将土

2、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定期向周天子朝觐述职,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诸侯互相朝见”一方面说明诸侯坐大,礼崩乐坏,另一方面说明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故 A 项正确;春秋 左传是春秋时期史书,而变法运动主要在战国时期,故 B 项错误;材料与井田制无关,故 C 项错误;“远交近攻”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D 项错误。点睛:材料“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材料反映了周王地位的衰落和诸侯势力的增强。2.西汉以前,以室中西南隅为族中尊长所居,故皇(王)宫多设在都城西南隅,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

3、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这一变化反映了A. 宗法族群观念受到重视- 2 -B. 统治疆域由东向南扩展C. 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D. 帝王宫殿模式基本定型【答案】C【解析】由材料“西汉以前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 ”说明东汉以前家族关系影响政治关系,东汉以来,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故选 B;材料表明宗法族群观念的淡化,排除 A;材料与疆域无关,排除 C;材料体现的是皇宫朝向得以固定,无关宫殿模式,排除 D。3.唐代,大运河将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的漕渠、汴水

4、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据此可知,唐代大运河A. 加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 密切了中央与地方联系C. 推动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D. 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答案】B【解析】题干内容与经济重心转移无关,故排除 A;题干内容涉及的是经济交流,没有涉及政治和文化现象,排除 CD;根据“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可知交通建设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稳定,密切了中央与地方联系,故选 B。4.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

5、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A. 儒家B. 道家- 3 -C. 墨家D. 法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这种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故答案为 B 项。儒家强调等级秩序,限制自由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 A 项;墨家在战国后逐渐消失,与材料中的“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不符,排除 C 项;法家用严刑峻法控制百姓,不符合材料中的“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排除 D 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道家5.下表

6、:18431850 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表。推动下表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是A. 清王朝实施银本位制度B. 政府镇压农民运动C. 民众对制钱需求量增大D. 白银大量流向外国【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白银与制钱比价大致上升。结合所学,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经济侵略和战争赔款,白银大量流向国外,故导致上述现象,故选 D;AC 是重要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材料给出的时间,无关政府镇压农民运动,排除 B。6.从 1901 年到 1907 年六年间,维新知识分子把政治小说作为详介域外文学文体的首选,其中有未来战国志 (1902 年) 游侠风云录 (1903 年) 美国独立记演义 (19

7、03 年) 多少头颅 (1904 年)和苏格兰独立记 (1906 年)等。据此推断,维新知识分子翻译政治- 4 -小说的主要目的是A. 激发民族主义意识B. 为推翻清政府提供理论依据C.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D. 从文学角度革除国民旧观念【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维新知识分子翻译的政治小说多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的题材,它有利于激发民族主义意识,故选 A;维新派别主张改良主张,但不主张暴力反清,排除 B;C 与材料无关,排除;D 是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排除。7.关于百团大战,日军在记录中写道:共军“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炸毁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

8、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 。这说明了百团大战A. 延缓了日军“南进”的速度B. 收复了华北广大的失地C. 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决心D. 迫使日本改变侵略策略【答案】A【解析】由“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炸毁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 ,可见百团大战将大量日军拖在华北平原,延缓了日军“南进”的速度,故选 A;华北当时是日占区,排除 B;CD 材料没有体现,排除。8.1961 年,邓小平负责起草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企业对国家要实行“五保”:保证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数量;保证不超过工资总额;保证完成成本计划;保证完成上缴利润;保证主要设备的使用期限。由此可

9、知,该条例的主旨是A. 减轻人民公社化带来的损失B. 调整企业生产秩序C. 阐明国家实施计划的必要性D. 优化工业经济结构【答案】B- 5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人民公社的信息,排除 A;由“五保” ,从侧面反映企业生产秩序混乱,故选B;材料的主旨不是实施计划的必要性,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工业结构,排除 D。9.美国学者芬利指出,在雅典“国家的权力在理论上是不受限制的,没有任何行动或个人行动的范围是国家不能合理干涉的只要公民大会认为这一干涉是正确的。自由意味着法律的统治和参与决策过程,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 。这表明雅典A. 国家权力制约个人自由B. 主张法律至上C. 公民大会保护个人权

10、利D. 强调主权在民【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据材料“国家的权力在理论上是不受限制的” “自由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可知,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家至上” ,排除 B 项;“公民大会保护个人权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C 项;材料没有强调主权在民,排除 D 项。10.1832 年的英国议会改革,一方面通过给予资产阶级和上层中产阶级选举权,赢得了新兴社会阶层的忠诚;另一方面,成功地抵制了来自中下阶层的压力,令工人阶级的激进运动陷入孤立境地。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 民主政治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B. 工人的经济状况没有改变C. 工业革命的开展助推社会进步D. 社会阶层裂痕进一步

11、拉大【答案】D【解析】英国民主政治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是 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 ,排除 A;材料没有提到工人的经济状况,排除 B 材料揭示了 19832 年议会改革进一步撕裂社会,排除 C,选 D。11.1921 年 1 月,苏俄政府确立了统一分配市有住房的原则: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 8平方米。如果一套住宅中的人均面积超标,就必须允许其他人搬到这套住宅里共同居住,即“紧凑使用住宅”原则。这一政策A. 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 6 -B. 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C. 集中全国力量进行国内战争D. 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解决住房问题【答案】B【解析】材料“统一分配” 、 “人均 8 平方米

12、”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本特点,故 A 项正确。B是新经济政策的结果;D 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C 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12.1985 年,欧盟委员会制定了盟歌和盟旗。盟歌采用欧洲人熟悉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 ,盟旗以蔚蓝为底色,中间由 12 颗金星环绕成一个圆, “12 代表圣经中的 12 使徒,罗马的 12铜表法,圆形排列代表了联盟” 。这反映了欧盟委员会A. 采取宗教措施促进欧洲联合B. 努力构建欧洲文化认同C. 借用古罗马法宣扬法制精神D. 试图兼顾欧洲各国利益【答案】B【解析】由材料“盟歌采用欧洲人熟悉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 ” “12 代表圣经中的 12 使徒,罗马的 12 铜表法

13、,圆形排列代表了联盟” ,反映欧盟委员会努力构建欧洲文化认同,故选B;“12 代表圣经中的 12 使徒”是宣扬欧盟要 像 12 使徒忠诚耶稣,排除 A;C 部分符合题意,排除;D 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160 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4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4246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在德才方面有严格要求。汉武帝时期,逐步实行“独尊儒术” ,改革选士制度,开创太学。唐代推行“重振儒术”的文教政策。宋太祖宣称“宰相须用读书人” ,并规定:“进士须通经义,

14、尊周孔之礼。 ”中央设国子监,招收“京朝七品以上子孙。 ”据统计,宋朝书院共有 203 所。长江流域占 74.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 3.52%,民办多于官办。南宋朱熹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一切军民利病,农工商贾皆可言之,唯生员不可建言” 。 “生员所作文章,不许妄行刊刻,违者治罪” 。- 7 -摘编自郭家齐中国教育史材料二: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科,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小学手工科,应加重视。中

15、学以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大学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分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规定“实业学校以教授农工商业之知识技能为目的”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1912 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教育相比,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制度有哪些发展,并加以简要评价。【答案】 (1)特点:以儒家教育为主线;服务于政府选官取士;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形成了丰富的教育理念;政府严格控制学员思想言论。(2)发展:废除旧思

16、想内容,中西结合,注重多种学科能力的培养;打破性别歧视,实施公民平等教育;引进西方办学模式,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重视实践性,服务于农工商业经济。评价:体现了教育近代化特征,适应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治建设的需要,是中国教育的一大进步。【解析】(1)由“改革选士制度,开创太学” “重振儒术” “宰相须用读书人” “宋朝书院共有 203 所。长江流域占 74.6%,珠江流域占 21.53%,黄河流域占 3.52%,民办多于官办” “唯生员不可建言” “生员所作文章,不许妄行刊刻”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可以归纳为:以儒家教育为主线;服务于政府选官

17、取士;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形成了丰富的教育理念;政府严格控制学员思想言论。(2)由“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科,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 ”“小学手工科,应加重视。中学以健全国民为宗旨” “实业学校以教授农工商业之知识技能为目的” “大学应国家需要为宗旨” ,可归纳为:废除旧思想内容,中西结合,注重多种学科能力的培养;打破性别歧视,实施公民平等教育;引进西方办学模式,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重视实践性,服务于农工商业经济。第二小问,可以答为:体现了- 8 -教育近代化特征,适应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治建设的需要,是中国教育

18、的一大进步。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德川幕府为巩固统治,防止外部势力的侵入,从 1633 年起多次发布“锁国令” 。1854 年,美国强迫日本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日本国门洞开,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在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天皇颁布一系列泽令,破除封建主义旧制度和旧文化,大力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和人才发展新经济,发展近代教育及自主科技等。19 世纪末,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二战后,日本经济几近崩溃。日本政府在民主改革的基础上,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过“贸易立国” “出口第一” “科技立国”等口号。1955 年,日本由经济复兴期进入持续高速成

19、长期,到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发展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据孙秀玲一口气读完日本史等材料提供了日本近现代国家发展的简要过程,蕴含了国家兴衰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其它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评分说明: 等级 要求第 1 等级启示与引用的史实之间逻辑性强;对史实的表述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清晰,文字通顺。第 2 等级能够围绕启示,阐述自己的观点;列举的史实与论述主旨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清晰,文字通顺。第 3 等级对启示的说明无具体史实支撑,或论述逻辑性不强,模棱两可;文字较通顺。第 4 等级 说明与启示逻

20、辑关系不清,或无关系;文字不通顺。示例:启示: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衰落,对外开放利于国家兴盛。说明: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并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也有利- 9 -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进程,因此,中国应坚持走开放之路,以期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解析】【详解】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首先,考生要阅读材料,根据对材料的自我解读,发现和提取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启示,注意

21、启示应该表达成要怎样或者该怎样的形式,例如: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衰落,对外开放利于国家兴盛等。然后再调动和运用所学过的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用具体的史实(可以是正反两方面的史实)来说明论证所提出的启示。请考生在第 45、46、47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代刑罚制度的改革是汉文帝、汉景帝当政时期所进行的废除肉刑的活动,又称“文景废肉刑” 。汉初统治者建立政权后,认为秦以“专任刑罚” 、 “重刑制民”的做法,使民生积怨,愤而反抗。因此,将“

22、黄老之学”作为治国施政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采取轻摇薄赋、约法省刑、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据汉书文帝记记载,文帝二年和十三年两次实行收“今年田租之半” ,有时甚至“除民田之租税” ,以至于“天下殷富” ,百姓安居乐业。西汉初年的九章律虽然废除了秦朝的一些严刑峻法,但继续对犯人使用鲸、劓、斩左右趾等肉刑。文景之治时期,进一步革除了以上肉刑,接着废除“连坐收孥法” ,坚持只惩罚犯罪本人,不株连亲属。后又废除“诽谤妖言法” ,使皇帝能听到各种不同意见。摘编自孙光妍论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背景(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意义。【

23、答案】 (1)背景:秦朝灭亡的教训;“黄老之学”的施政思想;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逐步恢复的封建经济。(2)意义:简化了严刑峻法,缓和了社会矛盾;确保了一定的劳动力数量,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言路畅通,民情上达,有利于政治清明。【解析】(1)由材料“汉初统治者建立政权后,认为秦以“专任刑罚” 、 “重刑制民”的做法,使民生积怨,愤而反抗” “黄老之学”结合所学,可知文景之治时期,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国家- 10 -政局相对温定。故可以答为:黄老之学(2)由“除了秦朝的一些严刑峻法,但继续对犯人使用鲸、劓、斩左右趾等肉刑。文景之治时期,进一步革除了以上肉刑,接着废除“连坐收孥法” ,坚持只惩罚

24、犯罪本人,不株连亲属。 ”“废除“诽谤妖言法” ,使皇帝能听到各种不同意见” ,可以答为:简化了严刑峻法,缓和了社会矛盾;确保了一定的劳动力数量,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言路畅通,民情上达,有利于政治清明。16.【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于谦,明景帝统治时期的当权重臣。土木之变后,于谦坚决主战,加强防御,使明朝转危为安。1450 年,大同参将许贵上疏主张与瓦刺讲和。于谦指出“和不足恃” ,主张“选将练兵,养威蓄锐。贼若来侵,则相机而剿杀” 。他告诫边将:“中国之驭夷狄,不论彼之强弱,顾我备之有无。 ”在防备瓦刺当中,于谦重点加强北京附近关隘的防守,放弃

25、明初设置的东胜诸卫,使大同、宣府等关孤悬塞外。在严密防范的同时,于谦也主张对瓦刺采取适当的怀柔政策, “振之以兵威,抚之以恩信,所以折其强而结其心也。 ”恢复与瓦刺的通贡互市。1449 年,贵州苗族起义。于谦派遣吏部尚书何文渊前往贵州宣布“朝廷恩威,赏劳土官土人。候西北胡寇宁息,另行计议” 。1456 年,湖广武冈州苗民起义,于谦即令右都御史王来等“调度官军,设法剿捕” , “不许顾望迁延,致贻害一方之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谦的边防政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谦的边防政策作简要评述。【答案】 (1)政策:对待北方民族入侵,坚决抵御,和平时期推行怀柔政策,允许双

26、方贸易;对待南方民族叛乱,剿抚兼施;关于明朝军队,加强整顿,强化养兵练兵,提高战斗力;加强边境防备,且随机应变。(2)评述: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巩固了边防,保障了边境稳定;但也放弃了不少重要领地,导致策略失当。【解析】(1)由“选将练兵,养威蓄锐。贼若来侵,则相机而剿杀” ,体现了对待北方民族入侵,坚决抵御。由“于谦也主张对瓦刺采取适当的怀柔政策恢复与瓦刺的通贡互市” ,可见和平时期推行怀柔政策, ,允许双方贸易。由“朝廷恩威,赏劳土官土人。候西北胡寇宁息,另行计议” ,可见对待南方民族叛乱,剿抚兼施。由“不许顾望迁延,致贻害一方之患” ,可见关于明朝军队,加强整顿,强化养兵练兵,提高战斗力;加强边境防备,且随机应变。(2)由材料可见,于谦的边防政策强调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巩固了边防,保障了边境稳- 11 -定。但是, “候西北胡寇宁息,另行计议”也放弃了不少重要领地,导致策略失当。-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