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1105446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 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得知既掌握神权,又掌握行政权,明显表现出神权和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故 C 项正确。材料中“秩宗”是一官名,后世用为礼部的习称,并非地方官

2、员;材料中的“卜、巫、史”等都是官民,没有体现血缘关系,也没有体现宗族,因此 ABD 均错误。所以答案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名师点睛】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有控制内外服的权力,借神权以巩固王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打破了地方的血缘关系,中央权力进一步加强。商周时期都是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的特点。2.公元前 403 年,晋国的赵、魏、韩三家大夫废晋静公,将晋公室的土地全部瓜分。公元前376 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事件在政治上有划时代意义,主要表现为。A. 社会基本统治秩序遭到破坏B. 王室衰微失去对

3、诸侯的控制- 2 -C. 土地国有为土地私有所代替D. 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加剧【答案】A【解析】【详解】三家分晋这一事件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这一事件是真正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对君臣之礼的彻底破坏,可见,社会基本统治秩序遭到破坏,选 A。材料中只是体现了“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的信息,不能得出王室衰微失去对诸侯的控制的结论,故排除 B。C 是从经济上的表述的,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C。D 只是表象,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的实质反映了西周以来建立的社会秩序的破坏,故 D 不是最佳答案,排除 D。3.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各有等衰

4、,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A. 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B. 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 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D. 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反映的是分封制,诸侯、卿、士、庶人等按等级递减又体现了宗法等级制度。因此 B 符合材料意思。A、C 只涉及宗法制,而 D 是在秦朝时期。因此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4.秦统一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金字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

5、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 。材料说明。A. 皇帝制度保证了行政的有效运作- 3 -B. 三公九卿制度设计得比较合理C. 御史制度促进了国家行政的运行D. 郡县制度推动了中央集权加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信息“金字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 ,D 不对,这属于地方行政制度而非中枢行政系统;C 理解片面;A 强调皇权至上,无从体现“采用分工的原则” 。因此排除 AC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5.汉武帝时,要求各诸侯王在封国内再分封长子以外的儿子为侯(称“王子侯” ) ,当时所分

6、封的“王子侯”达一百六十二人之多。汉武帝这样做是为了。A. 限制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B. 推行儒家的“仁政”理念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恢复周代的分封制传统【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要求各诸侯王在封国内再分封长子以外的儿子为侯”可知是汉武帝的“推恩令”政策,分封的“王子侯”的数目的增加,削弱了地方诸侯王的权力,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助于解决王国问题,故选 C。材料没有体现“限制豪强地主”的信息,A 与材料无关,排除 A。材料不是体现“仁政”思想,而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故 B 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 B。汉武帝的做法是为了解决汉初推行的郡国并行制下的分封制带来的诸侯割据问题,故 D

7、 表述错误,排除 D。6.钱穆先生说:“从秦到清两千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政治,至少不能很简单地说它是专制政治了。 ”下列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 西周分封制- 4 -B. 唐代三省六部制C. 明代废除丞相D. 清代设军机处【答案】B【解析】【详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之下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掌管政令的起草、政令的审核和政令的执行,相当于是决策、审核和行政三个机构,体现了在皇权专制的前提下,一定的分权和制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在某些时候和某种程度上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故 B 项符合题意。A 项在秦朝之前。CD 两项都是皇权高度强化的表现。故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7.宋初规定,中书

8、省长官“中书舍人”除特命外,不再起草诏令,而是由皇帝差遣的“知制诰” (或临时差遣的“权知制诰” )负责起草。此规定。A. 旨在精简官僚机构B. 明确了各官员的职责C. 削弱了宰相的权力D.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详解】宋初,设中书门下省为中央行政机构,长官实际上行使宰相权力,材料中“中书省长官中书舍人除特命外,不再起草诏令” ,这一变化则反映了皇帝旨在削弱相权,强化君主专制,故选 C。A 与史实不符,宋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机构臃肿;B 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提高行政效率”的信息,排除 D。8.“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

9、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区特别是对西藏、台湾的管辖。 ”“它”是指。A. 西汉郡国并行制B. 北宋的通判- 5 -C. 元朝行省制D. 清朝的军机处【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排除 A、D 项;“对辽阔疆域的管辖”说明它是个机构,排除 B;材料中所指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正确选项是 C。9.“(安重荣)尝谓人日: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鉴于这种教训,宋太祖赵匡胤采取的措施是。A. 在地方行政区之上设立监察区B. 设立枢密使、三司使等官职分化相权C. 组建禁军,并由皇帝指挥D. 从财、权、兵各个方面弱化臣下权力【答案】D【解析】【详

10、解】材料“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可知,宋太祖赵匡胤采取的措施就是要解决地方的“兵强马壮” ,从四个选项比较分析,D 表述最全面,选 D。A 项只是从“权”上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表述不全面,排除 A。B 只是从“权”上削弱宰相的权力,表述不全面,排除 B。C 只是从“兵”上加强皇权,表述不全面,排除 C。10.隋唐时期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科举制与汉朝、魏晋以来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相比较,其进步作用除了更有利于“唯才是用”之外,对当时社会最主要的意义是。A. 有利于平民通过考试而入仕B. 有利于豪强地主巩固统治地位C. 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D. 有利于限制军事集团操纵政权【答案】C- 6

11、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举制打破了贵族和豪强对政治的垄断,平民也可积极参与其中,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巩固了中央集权,答案选C,A 项表述并不准确, B D 两项说法错误。考点:科举制的影响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科举制的影响的分析,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一种重要制度,不等同于教育制度,其最主要的职能是为中央集权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高考中对科举制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科举制的内容科举制的影响和作用科举制的演变。11.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

12、 城邦公民的平等 B. 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C. 共同的宗教信仰 D. 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可以看出材料强调城邦公民的平等,故 A 项是正确的;材料中反映城邦对战士的死后的一种礼遇,没有体现出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故 B 项不符合题意;不写明家世体现了要否定家族和血缘在城邦中的作用,故 C 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平等12. 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

13、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 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 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 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 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答案】D【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职人员行使职权必须接受公民大会的监督,失职者皆受惩处,这反映出古希腊民主体制对预防行政专制制度性设计,答案选 D,A B 两项含义材料并未直接体现,C 项说法错误,公职人员对公民大会没有制约作用。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特征13.“(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

14、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A. 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B. 商业贸易中不存在不平等的现象C. 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D. 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古希腊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产生了自由平等的观念,所以答案选 D。A 是对材料过度的解读,排除;B 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海外殖民,排除 C。14.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

15、,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A. 反对直接的民主B. 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C. 反对问政于民D. 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格拉底的意思是想说,治理国家需要懂得政治知识的人来做,做鞋需要懂得做鞋技能的人去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 8 -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人才能做得更好,而据此可以看出,雅典的直接民主是把治理国家的事情教给了很多不懂相关知识的人,所以对治理国家不利,故选 A。B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C 是对材料的曲解;D 与材料描写无关。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直接民主的弊端【名师

16、点睛】雅典民主的弊端:1、范围上:广大奴隶、妇女、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制度之外。2、性质上: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较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3、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被滥用和误用。15.公元 268 年,雅典商人普拉希特斯在罗马城与当地的皮匠西努耶发生了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根据。A. 罗马万民法B. 希腊的民主制度C. 罗马自然法D. 罗马公民法【答案】A【解析】【详解】公元 268 年是罗马帝国时期,根据所学知识,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之间的纠纷,故选 A。材料中雅典商人在罗马城与当地的皮匠西努耶发生了经济纠纷,只能适

17、用罗马法而不是雅典的民主制度,故排除 B。自然法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制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故不可能成为裁决依据,排除 C。公民法在是罗马共和国时期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法律,不符合题意,排除 D。【点睛】公民法:时间:从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 509 年)到公元前 3 世纪中叶。适用范围(对象):罗马共和国范围内的罗马公民。万民法:适用范围:罗马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 )16.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 ,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的指控,这里的- 9 -“保护人”实际上是今天哪种角色的雏形A. 法官B.

18、 陪审法庭成员C. 律师D. 公诉人【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古罗马司法体系中的保护人可以为被告发言,反驳指控,其作用类似于今天司法体系中的律师,C 项正确。法官、陪审法庭成员是案件审判人员,与“保护人制度”不符,排除 AB。公诉人是指不用当事人而是由国家司法机关来直接提起诉讼,与“保护人制度”不符,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的指控”和设问要求“保护人实际上相当于今天的”即可知道答案。17. 有学者说:“(现代)西方民法制度极具形式理性,是尊奉罗马法的结果。 ”这表明罗马法( )A. 是现代西方民法

19、制度的开端 B. 具有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C. 具体法律条文仍被西方沿用 D. 一直被西方国家沿用至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现代西方民法制度的开端一定不是罗马法,因为罗马法是古代的法律,故 A.错误;由于时代不同了,所以现代西方法律不可能仍然将罗马法的具体条文拿来沿用,故 C.错误;罗马法之所以影响深远,是因为其原则精神在今天仍然适用,但不是沿用至今,沿用的应该是其原则和精神,故排除 D,选 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影响18.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 ,宣称保护除奴隶之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这说明它- 10 -A. 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B. 便于商品经

20、济的发展C. 维护奴隶制度,是统治工具D. 规定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答案】C【解析】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奴隶的权利被排除在法律保护之外,这反映了万民法维护奴隶制度的本质,故选 C。A、B、D 都不是问题的本质,均不符合题意。【名师点睛】罗马法经历了一个由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单部法律到法律汇编的发展完善过程。维护私有财产是罗马法的核心内容。调节社会矛盾,稳定奴隶制度下的统治秩序是罗马法的主要功能,这也是法律的主要价值所在。19.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A. 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

21、 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 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答案】C【解析】从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御史的监察权增强。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也是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A 项“相位之争” 、D 项“基本对等”错误,B 项开始改变是是西汉武帝时。【考点定位】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斗争。20.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 ”元史中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的独特之处是A. 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 -B. 是中央派出的监

22、察机构C. 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D. 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答案】D【解析】依据“分天下之治” 、 “分行省以治外” 、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等信息分析可知,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且是朝廷派出机构,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即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故 D 正确;A、B、C 三项均不全面,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需要掌握行省制度的性质。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分天下之治” 、 “分行省以治外” 、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进行分析理解即可。21.利玛窦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

23、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但是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明朝时A. 内阁具有最终决策权B. 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 君权受到相权的牵制D. 国家统治的基础是贵族政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明朝作出最后决定的还是皇帝,与大臣只是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排除 A;内阁没有丞相的法定地位,排除 C;D 与材料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不符,排除 A。虽然最后作决定的还是皇帝,但皇帝必须与大臣只是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所以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所以正确选项为 B。考点:古代专制主

24、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 12 -22.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原则是A. 维护多数公民利益B. 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C. 关照少数公民利益D. 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民主制度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梭伦改革的特点,即中庸、不偏不倚,故本题选 B。A、C 与题意不符,D 从题中无法体现,与题无关。23.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 4 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 25 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

25、5 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 25 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A. 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B. 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C. 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D. 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随着罗马帝国不断的对外扩张和经济的发展, 十二铜表法的某些内容已经不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惩罚比较微小,说明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某些条款僵化,故 A 正确。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 B。法官

26、审判案件都要遵循法律,C 排除。罗马帝国扩张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万民法,这是对公民法的继承,D 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十二铜表法【名师点睛】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由公民法到万民法到形成系统体系)(1)习惯法:公元前 6 世纪末至 5 世纪中期,保证了贵族特权。- 13 -(2)成文法:公元前 5 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3)公元前 3 世纪中期到 3 世纪中期,公民法演化为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范围的万民法。(4)6 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汇编民法大全 ,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24.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

27、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A. 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B. 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C. 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D. 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本题案例中涉及的是奴隶和平民,与贵族阶层无关,排除 A。罗马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但其本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不可能实现社会公平,B 错误。在此案例中,罗马法对出现的事件做了明确规定,从而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C正确。罗马法只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律体

28、系,并不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罗马法。本题易错项为 A 项,学生可能会被材料中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所干扰,但材料并未涉及贵族利益,学生需在此处多加注意。25.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A. 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 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 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 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答案】C- 14 -【解析】材料大意是,王后如果没有嫡子,就选择立年长的;如果年龄相当,那就选择品德修养高的;品德修养也相

29、当的话,那就用占卜来决定.这说明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故C 项正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A 项错误;BD 两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26.“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是诗经大雅中记载的有关西周宗法分封制的史料,其译文为“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 。该史料反映了西周国家的管理方式血缘家族的特点官僚政治的特点实行分封制的目的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诸侯是国家的屏障说明分封的目的;大宗是国家的主干说明血缘家族的特点,因此在题干中都是分封制的具体内容之一,都体现了国家的管理方式这一整体概念。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

30、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7.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15 -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三公九卿制是秦朝时期的中央官制;题干中所列出的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所掌管的宗庙、宫殿、皇帝生活、皇帝家族和亲戚;表明秦朝将与皇帝及其家族有关的事情上升到国家政治的高度,体现了化国为家,君权至上的特点。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28.“宰相制国用

31、,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A. 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B. 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C. 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D. 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各不相知” “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分析说明财政匮乏而枢密院所管辖的兵很多,人民困乏而管理财权的三司确有较多的财富,这体现了各个部门效率低下,但加强了皇权,故 C 项正确;从材料中“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的信息可知这与宋代“二府三司制”的特点相符,故 AD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加强,没

32、有体现出中央集权加强,故 B 项错误。点睛:对材料“各不相知” “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9.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A. 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B. 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 16 -C. 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D. 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文官钱宰的诗表明明朝的官员早早起床去午门参加朝会,生怕去晚了,会被皇帝怪罪,这应该是皇权专制下官员的一种压力和危机感的体现,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

33、度的加强明代官员的压力和危机感3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 ”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A.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B.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解决王国问题C.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D. 清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秦朝创立皇帝制,确立了皇权的至高无上。郡县制是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范畴,故 A 项错误。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是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是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范畴,故 B 项错误。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但皇权一定程度受到三省的

34、制约,故 C 项错误。清朝雍正时期设置军机处,标志皇权高度强化,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 D 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名师点睛】清朝军机处是处理全国军政大权的中央机构,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皇帝对军政大事的裁决,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其中第 31 题 24 分,第 32 题 14 分)- 17 -31.阅读下

35、列材料:材料 1材料 2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 3 据载,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除宰相。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八日中送呈皇帝的奏章共 1660 件,涉及 3391 件政事。请回答:(1)依据材料 1,简要分析概括相权的变化过程。(2)结合材料 1、2 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18 -(3)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中的一种什么趋势?这种趋势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变化过程:秦朝由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分割

36、;明朝废丞相,皇帝直接掌管六部。 (9 分)(2)作用: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皇帝独断造成的决策失误;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9 分)(3)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2 分)影响:A.积极:一定程度上加强君权,维护了政权稳定(3 分) 。B.消极:使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4 分);极大地妨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 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问以“加强皇权”作为切入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秦朝以来,历朝不断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37、通过分散相权等方式加固皇权。围绕秦朝至明清相关史实展开,所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本问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结合唐朝相关史实,重点注意从以下维度展开认识:A.权力分工明确;B.有利于科学决策;C.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等。(3)本问需要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三则材料信息,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涉及到两个小问,具有一定难度。关于第一小问的“趋势” ,根据材料信息,把握住“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可。关于第二小问的“影响” ,要注意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层面展开认识,并注意“史论结合”

38、 “论从史出” ,做到有理有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三省六部制及其作用;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历史认识与研究的方法“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相关内容自秦朝以来,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 ,这是新课标高考核心考点。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与备考进程中,要注意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 19 -央集权制度的概念;B.加强君主专制的系列措施(从秦朝到明清) ;C.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置;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带来的积极影响

39、与消极影响;D.丞相制与内阁制、军机处的异同点等。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材料二 下面是某时期的古雅典居民比例图。(1)根据材料一,简摹概括伯利克里在这段话中提到的雅典民主制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其余居民”在雅典指的是哪些人。(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是如何理解

40、“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的。【答案】 (1)特点:城邦的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的公民,无论贫富均可担任公职。(2)奴隶、妇女、外邦人、未成年的男子。(3) “最狭隘”指享有民主权利的人太少;“最充实”指全体公民在立法及治理公共事务上有直接与平等的权利。【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概括回答即可。(2)根据材料二信息“雅典居民比例图”可知,其余公民占大多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的公民指的是本邦的成年男子,妇女、未成年男子以及外邦人都属于其余公民。- 20 -(3)根据上述材料信息“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 “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主的范围以及民主赋予的权力进行分析。- 2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