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仙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1108232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仙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仙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仙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仙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仙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湖北省仙桃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 3 月月考试题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1947 年 3 月,毛泽东向有关外事人员谈起外交问题时说:“中国人民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 ”材料设想的新中国外交方针是 ( )A “一边倒” B “另起炉灶”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不结盟2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C解决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D推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积极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

2、交关系3. 国书是近代以来国家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新中国接受的第一号国书来自( )A. 法国 B. 印度 C. 越南 D. 苏联4有学者认为,由于共产国际和苏共在国际共产主义中的地位,苏联与中共结盟是一种“逻辑的延伸” ,是“预先注定”的。更有人断言,毛泽东是斯大林的“忠实信徒” ,并且“一成不变依赖莫斯科” 。按照这样的推定,中苏结盟( )A源于毛泽东对斯大林崇拜 B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C主要源于意识形态的考量 D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5下面是周恩来在 1954 年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

3、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你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 ( )A第 26 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6右侧照片拍摄于 1972 年 2 月 21 日,周恩来与尼克松的握手被誉为“跨越大洋的握手” 。这一外交活动带来的成果是( ) 2A “乒乓外交”轰动世界 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20 世纪 70 年代是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的时期。下列发生在 70 年代的中国外交事件先后顺序是( ) 尼克松访华 重返联合国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中日邦交正常化A B C D8美国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饶伯森说:

4、“这一会议为周恩来提供了讲坛,使他可以在反殖民主义的掩护下向一些幼稚的听众传播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中共还可能提出一些没有一个亚洲国家领导人敢于反对的反殖民主义的决议。 ”这一会议A促使了中国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 B认同了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C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新主张 D推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91964 年 1 月,中国与法国建交,这一事件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被舆论称为“外交核爆炸” 。法国成为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成为当时唯一能与中美苏三大国同时对话的国家,外交空间顿时豁然开朗。下列对此解读确的是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出现裂痕 B促进了西欧国家进一步走向联合C推动了新中

5、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D昭示中法两国外交独立自主特性10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 50 年代“一边倒” ,60 年代“反两霸” ,70 年代“一条线” ,80 年代后“全方位” 。这体现了中国外交( )A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B以联合国为中心C以非集团化为特点 D以意识形态为指导11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A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B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3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

6、经济合作D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12下图漫画中,英国人约翰艰难地行走在写有“马歇尔援助”的绳索上,美国山姆大叔问道:“约翰,如果没有这条绳索,你能否运送货物?”漫画说明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是( ) 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 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推动欧洲走向经济合作 直接对抗华沙条约组织A B C D13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其内容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B二战后美国独霸世界C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D国际恐怖主义的肆虐14有学者指出:二战后苏联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苏联的势力建立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立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而不是掀起一场全世界的社会主义

7、革命。然而美国错误的将此视为向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因而制定了全面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冷战因此爆发。材料旨在说明( )A战后苏联致力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B美苏争霸是导致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C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行为存在误判D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是冷战的直接体现15.某国际组织规定,参加其会议的国家须具备如下条件“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该组织是( )A. 欧洲联盟 B. 联合国 C. 不结盟运动 D. 东南亚联盟416.“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和平与动荡并存。严重干扰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霸权主义横行南北差距加大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抬头( )A

8、. B. C. D. 17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 1961 年 8 月 13 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 十月革命 B. 二战爆发 C. 美苏冷战 D. 苏联解体181947 年 4 月 5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演讲中宣称:“全世界都在注视着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 ”美国欲“肩负起领导责任”的真实意图是( )A夺取世界霸主地位 B控制操纵联合国C复兴欧洲战后经济 D主导西方阵营192018 年的

9、大国互动似乎有点“反传统”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采访中把传统盟友欧盟称为“对手”;其后又冒着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与俄国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中欧领导人会晤发表联合声明,强调“要抵制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支持推动全球化” 。由此可推断( )A美欧之间的盟友关系已经破裂 B美俄关系有望迅速实现正常化C美国霸权的跌落已经成为事实 D多极化和全球化在艰难中前行20本特利认为:“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促成这一时期国际力量对比不断变化的因素,包括( ) 第一届亚非会议的召开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中国恢

10、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欧洲联盟的成立A B C D21帕尔默指出:“在 1991 年,一场几乎是不流血的革命在世界共产主义的心脏发生了,毁灭了1917 年十月革命的成果。 ”这里所指的是( )A苏联解体 B北约东扩 C东欧剧变 D两德统一22本世纪初,在伊拉克问题从危机向战争的演变过程中,欧盟国家法国和德国都是反对美国单方面解决伊拉克问题的主要力量。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法国和德国都强调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 )A欧盟成员国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B美国综合实力大幅衰弱5C欧盟成员国对美政策相对独立 D美国霸权主义严重受阻23.两极格局瓦解后,据美国民意调查显示,只有 13%的美国人赞

11、成“美国作为剩下的唯一超级大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继续担任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领袖”,而占 74%的美国人赞同“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这说明了( )A. 和平与发展开始成为世界的主题B. 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遭遇阻力C. 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形成D. 美国民众对政府外交能力产生质疑24南宋诗人范成大诗作夏日田园杂兴中写道:“下田戽(h,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下列图像材料与诗中内容相匹配的是( ) A翻车 B筒车 C高转筒车 D风力水车25.下图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是( ) A种植业与饲养业结合 B精耕细作的

12、生产方式C男尊女卑的家庭关系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6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节气不等人,春曰胜黄金” 、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耕文明( )A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 B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C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27敦煌出土的唐宋诗有云:“贫儿二亩地,干枯十树桑。桑下种粟麦,四时供父娘。 ”“妇即客春持,夫即客扶犁。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 ”这反映出( )A中国北方常受饥馑的威胁 B中国农村耕者无其田的现象6C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 D耕织结构下农户贫困的情状28下图是汉代

13、画像石。这反映了( ) A井田制度下的集体劳作 B小农经济生产劳作状态C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 D汉初经济恢复较为迅速29明末马铃薯传入中国。最初仅有达官显贵方能享用,由专司蔬菜种植的“菜户”筛选、培育。清代中叶中国人口骤增,马铃薯迎来了第一个种植高峰,开始走向平常百姓。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农民注重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作物 B马铃薯不适合中国人的饮食口味C传统的经营模式不利于物种交流 D封建国家忽视农作物品种的引进302018 年 8 月 14 日,浙江龙游的姜席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一同入选的还有被称为“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的(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14、 D井渠31 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纺织)面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这则史料能够说明的是( )A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B农产品商品化日益明显C新型的雇佣关系出现 D重农抑商观念彻底改变32中国古代手工业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下文物能够代表商周时期手工业水平的是( ) A司(后)母戊鼎 B蜀郡铁锸 C景德镇青花瓷 D松江棉布33 三国志载:“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人名)乃因长7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在职七年,器用充实。 ”材料中所述发明( )A代表古代冶金技术的新发展 B是古代灌溉工具的重大创新C表明古

15、代冶金材料的新创造 D是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34“官窑”瓷器往往比“民窑”的昂贵,因为从质量、精美程度来说,前者都有明显优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官营工匠有较高的积极性 官营产品使用上等原料官营产品的生产成本很高 官营手工业工匠优秀A B C D35以诗证史是一种史学研究方法。下列诗句中可用来佐证中国瓷器发展的是( )A越毂缭绫织一端,十匹素缣功未到 B吴绵细软桂布密,柔如狐腋白似云C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吐分明 D铸锅烟接炼锅烟,村畔红光夜烛天36明朝中后期,我国资本主义萌芽首先产生于(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地主田庄37表 1 可以用来说明,元至清初(

16、 )表 1 景德镇瓷窑性质统计表(单位:座) 元代 明初 明末 清初 官窑 47 58 34 6 官搭民烧(窑) 2 69 41 民窑 2 20 285 356 A制瓷业利润日趋下降 B官营作坊垄断地位被打破C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D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控制38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 )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商业发展削弱了专制皇权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D传统坊市格局已经被打破39据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

17、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40秦朝时期,秦始皇明令将“贾人”与“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归为同类,并将他们充征(服徭役)或戍边。这反映了秦代( )8A劳动力极其缺乏 B社会等级森严C徭役比较繁重 D厉行抑商政策第 II 卷(非选择题)41 (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晁错论贵粟疏 材抖二 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

18、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 年)全国人口已达 1.6 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破 3 亿。 “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 。雍正元年(1723 年)下令说, “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 ,要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 。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早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 年)下令告诚:“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 ”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严禁豪强首告争

19、夺。”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生产经营方式,并概括影响其发展的因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10 分)42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事件 1947 年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时对全国广播,提出“杜鲁门主义” 91951 年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签署煤钢联营协定 1960 年 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法,并提出“缓和” 、 “谅解” 、 “合作”的政策主张 1962 年 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以苏联让步作为收场 1

20、964 年 77 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 ,谴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提出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1965 年 日本对美国贸易从入超转为出超 1971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80 年 为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最终这届奥运会的参加国只有 80 个 1991 年 苏联解体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等 以上表格中的历史事件体现出了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变化的诸多趋势,请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趋势并结合所学的世界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43 (12 分

21、)在新中国从建国初被孤立到今天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历程中,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关系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 年 9 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苏联和印度分别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1951 年,美国操纵第六届联大否决了苏联等国代表提出的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问题列入联大议程的提案,并通过了“延期审议”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决议。1961年,第 16 届联大决定将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联大议程。这是对美国为阻挠恢复新中国合法权利而设置的重重障的重大突破。1971 年 7 月,美国仍然继续阻挠恢复联合国正确解释中国代表权问题。1971

22、 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 2758 决议。 羊城晚报 材料二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又不是超级大国。 ” 10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1)材料一反映了联合国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问题上曾存在哪两种势力和立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5 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基辛格任国务卿时,美国在对华外交上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有何历史意义?(7 分)高一历史 3 月考参考答案1-5

23、BBDCC 610 BCBDA 1115 BAACC 1620 DCADA 2125 ACBAD 2630 CDBCB 3135 CAACC 3640 BCCCD 41 【答案】(1)生产方式: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2 分)因素:封建剥削重(赋税沉重);自然灾害;生活负担重;高利贷盘剥。(4 分) (2)背景:人口压力加重;耕地利用接近极限;新的作物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方式。 影响: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加速了人口增长;不利于环境保护。(10 分)1142 【答案】答案示例: 趋势一:两极格局之下的世界日益动荡不安。(2 分) 1947 年,伴随着“杜鲁门主义”提出,世界逐步进入以美国和苏联

24、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之中。(2 分)一方面, “全面冷战”愈演愈烈。在欧洲,两大阵营的对抗尤为激烈,出现了德国分裂、三次柏林危机等。(2 分)在亚洲美国和苏联的冷战造成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在美洲,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使人类与一次核战争擦肩而过。1980 年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体现出美苏之间的“冷战”不仅体现在政治、军事上,连体育赛事也无法幸免。(2 分)另一方面,局部热战时有发生,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等局部战争接连不断,造成世界长期的动荡不安(2 分)。 结论:两极格局之下的世界“冷战”与“热战”并存,体现了两个超级大国、两大阵营势均力敌相互对抗导致世界局势日益紧张的基本

25、趋势。(2 分) 趋势二:二战后的世界出多极化趋势日趋加强。(2 分)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世界逐渐进入两极时代(2 分)。但是,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旧有的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2 分)。在欧洲,欧洲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开始谋求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在亚洲,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与繁荣,日本提出了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亚非拉,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获得的民族独立之后,又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2 分)。以上这些新兴力量,对于美国和苏联主导的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了较强的冲击与挑战。(2 分) 结论:二战后,两极格局之下产生了若干新兴力量中心,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日渐加强的发展趋势。(2 分)43 【答案】(1)势力和立场: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持反对立场,以第三世界国家为主的国家持支持立场。(2 分)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第三世界国家实力的壮大,美国自身实力的衰落。(3 分) (2)问题:反映了世界局势的多极化。(2 分) 举措: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改善中美关系。(2 分) 意义:有利于世界和亚洲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也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3 分)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