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1108583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地理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时间:45 分钟 分值:9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2019四川大教育联盟诊断)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西起尼罗河三角洲,引尼罗河水东调至西奈半岛北部的阿里什河谷,全长 262 km,主要由苏伊士运河以西渠道、穿苏伊士运河输水隧洞、西奈北部调水工程三部分构成,规划开发耕地 378 万亩。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基本在沙漠地区进行,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并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下图示意埃及西水东调工程位置及线路。读图回答 13 题。1埃及兴建西水东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为东部工业、城市发展提供生产生活用水B形成水系之间的便利通道,利于航运发

2、展C调节尼罗河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防治洪涝D完善西奈半岛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其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土壤 D水源3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主要是为了预防( )A尼罗河断流 B灌区土地盐碱化C降水量增加 D河流含沙量增加解析:第 1 题,结合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奈半岛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埃及兴建西水东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完善西奈半岛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第 2 题,从尼罗河三角洲到阿里什河谷地势逐渐升高,需要采用压力管道保证供水要求。第 3 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在西奈北部发展灌溉农业,容易引起土地盐碱化

3、,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是为了防御灌区土地盐碱化。答案:1.D 2.A 3.B(2019太原模拟)单位劳动力成本劳动总报酬/总产出,或平均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下图示意世界部分国家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比较。读图回答 46 题。24在发达国家中,美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单位能源消耗低 B劳动力资源丰富C劳动生产率高 D科技投入比重高5图中巴西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较高,可( )A减少本国劳动者收入B使国内企业竞争力下降C扩大制造业产品的市场D利于引进外资和技术6与美国相比,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明显,应对措施是( )A大力发展传统制造业B鼓励制造业向国外迁移C缩小

4、制造业生产规模D向高端制造业转化解析:第 4 题,依据材料中“单位劳动力成本劳动总报酬/总产出,或平均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可知单位劳动力成本低,可能是劳动总报酬低,或总产出高,或平均劳动报酬低,或劳动生产率高。美国经济高度发达,劳动总报酬不可能低;则主要原因是总产出量大或劳动生产率高,故 C 正确。第 5 题,巴西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较高,会使产品成本较高,则不利于国内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故 B 正确。第 6 题,图示中美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 2012 年以来已经相差不大,即成本优势已不再明显。应对措施可从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从而提高附加值方面考虑,即向高端制造业转化。注意缩小规模、向外

5、转移都是被动或消极措施,不利于国内就业与发展。答案:4.C 5.B 6.D(2019福州质检)港口煤炭接卸是指在港口接卸从其他港口运来的煤炭。下图示意1995 年和 2013 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格局。据此回答 79 题。37与 1995 年相比,2013 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 )A煤炭资源枯竭 B市场需求扩大C海运条件改善 D科技水平提高8从 1995 年到 2013 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比重增加最明显的地区是(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C渤海沿岸 D山东半岛9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的变化,反映出福建的( )A煤炭供需矛盾加剧 B产业结构调整C煤炭生产总量下降 D城

6、市职能转变解析:第 7 题,图示 2013 年沿海煤炭接卸量明显大于 1995 年,说明从我国港口进入的煤炭量大增,必然是我国市场需求增大的结果。第 8 题,对比两图可知渤海沿岸煤炭接卸量比重增加最明显。第 9 题,福建省内煤炭产量很少,且 1995 年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较少,说明当时省内对煤炭的需求量也不大,则供需矛盾不突出。而 2013 年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很大,说明此时省内对煤炭的需求量很大,但省内煤炭产量依然较少,则煤炭供需矛盾加剧。答案:7.B 8.C 9.A(2019温州模拟)与南水北调中线配套的“引江济汉”工程每年向汉江输送 31 亿 m3的水量,江汉油田地处江汉平原,本部设在湖

7、北省潜江市广华镇。据此回答 1011 题。410 “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利于( )缓解因调水后汉江流量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缩短天门至武汉段的水运里程,提高运输效率增大汉江下游流量,减少汉江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确保中线供水稳定A BC D11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 )A取水是否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B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C无需依靠泵站提水,节省能源消耗D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石方开采量解析:第 10 题, “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利于缓解因调水后汉江流量减少而导致的饮水安全问题;利于增大汉江下游流量,减少汉江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第 11 题

8、,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石方开采量。工程选线主要考虑取水是否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要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经济损失;要考虑地势,顺地势引水,无需依靠泵站提水,节省能源消耗。答案:10.B 11.D二、非选择题(共 46 分)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 分)材料一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半导体产业在美国形成规模以来,半导体产业总共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由美国本土向日本转移,成就了东芝、松下、日立等知名品牌;第二次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到 2000 年,由美国、日本向韩国以及我国台湾转移,造就了三

9、星、海力士、台积电、日月光等大型厂商。5材料二 半导体产业每一次转移的过程都带动了当地科技与经济飞速的发展。我国正在承接第三次转移,我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获取了部分国外半导体封装、制造等业务。下图为半导体产业链示意图。(1)简析美国半导体产业进行第一次产业转移的原因。(6 分)(2)第二次转移美国开始主动将生产线外搬,采用委外代工的模式。判断此阶段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生产特点。(6 分)(3)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为规模转移。简述我国承接半导体第三次转移的优势条件。(6 分)(4)简述半导体产业转移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6 分)解析:(1)产业转移的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

10、经济利润,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用工成本升高,因此将一些技术含量和利润低的生产环节向外转移。(2)美国主动将生产线外搬,结合示意图综合判断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在不断发展、升级,产业链更加完整、细化,美国掌握利润高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设计等高技术环节,将利润低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3)我国半导体产业下游应用发展兴旺,消费电子、电动汽车等产业市场广阔,给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带来了大量的消费需求;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科技也迅速发展,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技术条件;另外,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资金充裕。(4)承接半导体产业有利于促进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我国半导体产业在国际市场的比重,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11、答案:(1)半导体加工产业利润降低;美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日本劳动力较美国廉价。(2)半导体产业不断发展与升级;产业链更加完整、细化;掌握利润高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设计等高技术环节。(3)劳动力成本较低;半导体产业下游应用发展迅速,消费市场广阔;我国科技发展迅速,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条件;资金充裕。(任答 3 点即可)(4)有利于提升我国半导体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的分量和占比;可以促进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的科技发展等。(任答 4 点即可)13(2019临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 分) 渭河流经甘肃、陕西,是黄河的最大

12、支流;“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6程,是将汉江水穿越秦岭隧洞引入渭河,以缓解该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穿行于高原山地间,像一把刀子切穿了黄土高原黄土层,深达黄土下的坚硬基岩,多数河段为石质河床。“泾渭分明”一般指的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该现象因时而异,据考证历史上泾渭两河的清浊变化曾有过六次反复,年内冬夏季也不同。下图为陕西省局部区域水系图。(1)现今冬季“泾清渭浊”极为明显,简析冬季“泾清”形成的自然原因。(4 分)(2)渭河流域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水的问题。概述该问题的具体表现。(6 分)(3)简析“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自然条件的优劣

13、。(6 分)(4)某校学生在探究陕西省境内秦岭以北河流开发利用方向时,形成两种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分析评价。(6 分)观点 1:渭河流域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应大力开发渭河航运,以缓解运输压力。观点 2:北部地区地形坡度大,应梯级开发水电,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短缺,保护植被。答案:(1)冬季降水量少,泾河流量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河床为石质基岩,沙源物质少。(2)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发;水污染严重等。(3)优:引水源地汉江流域降水丰富,支流众多,河流水量较大,水质好。劣:线路穿越秦岭,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隧洞开凿工程量大。(4)观点 1:不正确。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含沙量大,河道淤积;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观点 2:不正确。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能不稳定);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水库易淤积;地势落差条件达不到梯级开发的要求。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