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6讲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件.ppt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1110245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6讲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6讲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6讲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6讲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6讲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6讲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主题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 中共一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中共二大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从工人运动的失败中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主要是依靠工人阶级发动工人运动。 1923年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要联合其他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敌人。,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3)从国民革命的失败中认识到

2、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导致大革命失败。 惨痛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取得胜利,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要有自己的武装。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的军队,掌握了革命武装。 (4)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在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5)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 在长征中的遵义会议上,没有共产国际参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共

3、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6)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国共两党曾两次合作,特别是第二次合作更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理智和成熟。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探索的特点,1(2018高考北京卷)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解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创作于1927年,遵义会议是

4、1935年,两者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共“七大”是1945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比“工农武装割据”晚,故B项错误;1927年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后,毛泽东等建立井冈山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在抗战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中共七大的召开表明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故C项正确;遵义会议是长征期间,井冈山道路是1927年,论持久战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前两个时间错乱,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7高考全国卷)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

5、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解析:由材料信息“共同利害”“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等可知,中共此举旨在维护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农村的措施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而不是进行“革命”,A项错误,排除;此时期为抗日战争时期,而非国民革命时期,排除C项;材料与“反抗国民党政府”无关,排除D项。 答案:B,3(2016高考全国卷)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

6、“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材料。1943年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民党实行一党专制,为维护其专制独裁统治,除了政治上对中国共产党等党派实行压制外,国民党还推行文化专制政策,进行文化“围剿”,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书刊进行严密审查和检扣,将全国文化出版纳入其一党管制之下,题干中“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名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的统治不利,因此被禁止刊载,故

7、选D项。国民党这种做法会激化和其他党派的矛盾,也不利于其形象的塑造,故A、B两项错误。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故C项错误。 答案:D,4(高考经典题)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析:本题考查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意在考查考生正确分析材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D两项的表述明显与材

8、料不符,故排除;据材料“只有才”这一关联词可知中共六大指出的革命的侧重点在城市,故排除C项,选择B项。答案:B,5(高考经典题)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这一时期是在全民族抗战开始之前。由材料中国民政府构筑的防御要塞区域来看,主要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

9、防御工事,结合这一时期日本侵华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背景,这样的布置实质上反映了国民政府为抗战作准备及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故选B项。答案:B,6(2017高考全国卷)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渡江战役即将发起”“英国军舰擅自闯入”“要求英、美、法迅速撤离”可知,人

10、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是对中国主权的维护和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B项正确。A、D两项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后,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材料信息并未表明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C项错误,排除。 答案:B,1(2018山东滨州调研)台湾著名时政评论家李敖认为:“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的解释最恰当的是 (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背道而驰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运动初衷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解析:

11、据题干及所学可知,胡适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希望通过单纯的文化运动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政治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故选D项;题目并没有要求回答“岔路”的具体内容,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背道而驰”表述错误,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继续发展,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改变了胡适解放思想运动的初衷,故C项错误。 答案:D,2(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1927年召开的中共五大选举陈独秀为党的总书记,并作出决议:党的任务是“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土地问题的解决和乡村民主政权的建立,是深入革命,巩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政

12、策”。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已经摆脱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新的发展道路C正确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D对国民革命实践有所总结和反思解析:中共五大召开于1927年4月27日到5月9日,大会强调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体现了对国民革命实践的总结和反思,故选D项。答案:D,3(2018北京西城质检)瓦窑堡会议通过的决议中,决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提出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这表明中共 ( )A工农红军的长征已经胜利结束B民主革命纲领的任务已经实现C已将民族利益让位于阶级利益D对国内外局势有较清醒的认识

13、,解析:瓦窑堡会议召开于1935年12月,主要是通过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据题干可知,中共根据日本的侵略,深明大义的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D项。长征结束于1936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民主革命纲领是: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故B项错误;此时由于日本的侵略,民族矛盾高于阶级矛盾,故C项错误。 答案:D,4(2018江苏扬州模拟)中国共产党曾在一份宣言中提出:“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

14、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 )A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释放出诚意B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以民族大义为重D为争取国内和平民主做出了让步,解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年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当时中共没有建立苏维埃政府,故A项错误;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与材料中“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共中央取消了阶级斗争和阶级对立的行动,体现出当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国共由对立转向合作,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共中央为抗击日本侵略努力争取国共合作,为争取国内和平民主做出了让步是抗战胜利后中共的行动,故D项错误。 答案:C

15、,一、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 (1)政策措施,主题二 民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政策调整,(2)评价 积极方面:法币政策有利于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和金融业的改造,防止白银外流;“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经济复苏发展,特别是轻工业发展较快,交通运输业有相当的发展,重工业也有所发展。关税自主政策使列强承认了中国在关税上的对等权利,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消极方面:国民政府依赖帝国主义,便利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列强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官僚资本的形成,成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民族工商业受到压制。,(3)特点 民族工业

16、有显著发展。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特点,仍然呈现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二、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经济体制与政策的调整 国民政府为扭转不利的形势,争取主动,在战争初期逐步实现抗战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原有经济体制和政策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综观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经济政策,在总体上顺应了全国抗战的潮流,是符合人民利益的。由于战时经济政策的调整,逐渐改变了抗战初期的被动局面,也促进了大后方经济的发展,初步扭转了西南、西北地区的落后面貌。,1(2018高考海南卷)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

17、“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 (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解析:据材料“以军事为中心”“重工业基础”“国防生产能力”,可得出这个决议意在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出强化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出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

18、:A,2(2016高考全国卷)如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时代背景解读图文信息。该火柴图案的主题是“抗敌”,主图是一顶大斗笠,上书“十九路军”,斗笠左右两旁分别有“振我中华”和“挽回利权”字样,这种设计是为纪念抗日的先锋十九路军。前方将士奋勇杀敌殊死抵抗,后方民众全力支持积极声援,体现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D项符合题意。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19世纪末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所以排除A、B、C三项。

19、 答案:D,3(2016高考全国卷)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解析:解题关键:一是时间信息“抗战胜利后”,二是材料信息“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由此材料可知,国民政府战后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其主导地位加强,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并未反

20、映缓解民族工业的困境,排除。B项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错在“开始”二字上。 答案:D,4(高考经典题)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意在考查考生根据材料所述历史现象认识本质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抗日战争时期,尽管湖北的土地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国民政府并不支持湖北省政府的土地改革,这说明国民政府无

21、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所以D项符合题意。答案:D,1(2018江苏南通模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实业部电令各省从速设立实业司,以为各省实业管理机关。并指出,实业为将来民国生存命脉,“已成者当竭力保护,未成者当事先筹划”。这反映出 ( )A“实业救国”思潮深入人心B实业有利近代经济转型C民族工业将成为主流经济D当时政府积极发展实业解析:材料“已成者当竭力保护,未成者当事先筹划”说明政府积极发展实业,故选D项;A、B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民国初期,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故C项错误。答案:D,2据统计,1912年至1923年间,新建棉纺织厂达71家之多。纱厂、纱锭、布机分别增

22、长3.8倍、4.6倍和12.8倍。新建的面粉厂达177家,1928年,国内共有新式榨油厂280家。据统计仅上海一地,1913年有机器工厂91家,1924年增加到284家。到1924年,我国共有电厂219家。发电容量由1912年的1.2万千瓦增加到1928年的12.5万千瓦。材料表明当时 ( )A政府鼓励工业优先发展B轻重工业得到协调发展C轻重工业发展速度较快D电力工业发展势头最好解析:据材料可知新建棉纺织厂、纱厂、面粉厂等和机器工厂、电厂数量都有增长,故选C项。答案:C,3(2018福建泉州质检)抗战以前,西南地区的工矿企业只占全国总数的6.03%,资本与工人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04%和7.3

23、4%;到1944年,西南地区的工矿企业数量占整个国统区的88.63%,资本与工人数分别占93.52%和85.61%。这一变化的历史作用是 ( )A改变中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现象B改变地方经济分割的现象C改变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D建立起独立的西部工业体系解析: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带动了西南地区工矿业的发展,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现象,故选A项;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地方经济分割的现象没有改变,故B项错误;重工业的发展仍然落后,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没有改变,因此也未建立起独立的西部工业体系,故C、D项错误。答案:A,4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

24、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这反映了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C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D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解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于1937年9月,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将工厂大量迁往后方,体现了准备持久抗战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叙述民营工厂,因此不是战略资源,而且当时处于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材料仅仅说明民营工厂的迁移,不能说明经济中心的转移,故D项错误。答案:B,通史融会贯通强化时空观念,多视角看近代中国梦的内涵近代追求独立、民主、富强的历程 (1)从国家关系的角度

25、:是反侵略、求独立的过程。列强侵略中国,把中国逐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抗争,最终结束了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革命史观) (2)从政治的角度:是反专制、求民主的过程。中国人民反抗专制统治(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反动政府),追求建立民主政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这一愿望。(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3)从经济的角度:是反压迫、求发展的过程。中国民族工业外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压迫,内受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和剥削,生存环境恶劣,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能够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和同盟军(新民主主义革 命),从根本上说是为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

26、争取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点拨:近代中国人民有两大任务,一是追求民族独立,二是实现国家富强。要实现这两大任务,必须进行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必须推进中国的工业化(近代化)。,真题试做 1(2017高考北京卷)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下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宝岛回归” “家园沦陷” “血战台儿庄” “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中共七大召开” A B C D 解析:“宝岛回归”是指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家园沦陷”是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东北三省全部

27、沦陷。“血战台儿庄”发生于1938年。“全民族抵抗的枪声”是指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中共七大召开”发生于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所以正确的排序是。 答案:D,演练冲关 11935年9月,党中央在甘肃通渭县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做出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保卫陕北苏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这次会议 ( )A表明党中央探索到正确革命道路B说明民族矛盾成为社会最主要矛盾C反映出党坚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解析:A项是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B项是指华北事变,故B项错误;中共提出“保卫陕北苏区、北上抗日的战略

28、方针”,继续反蒋抗日,坚持完成民主革命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故C项正确;中共坚持反蒋抗日,不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D项错误。 答案:C,从通史视角看1927年后近代中国的变化,点拨:民国时期的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际地位在反帝斗争中逐渐提高;民族工业一度发展后陷入绝境;思想多元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真题试做 2(2018高考全国卷)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

29、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解析:材料批评社会改良活动,并不主张用民主与科学观念改良中国,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依靠工人群众,“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与实业救国运动无关,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主张依靠工人阶级改造社会,因此材料主张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教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演练冲关 2(2018湖北荆州质检)1936年4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发出指示,要求尚未分配土地的地区,今后应执行不没收富农的财产,以及富农有与贫下中农分得同等土地之权的新策略。这一新策略 ( )A放弃了土地革命的要求B有利于反“围剿”斗争的胜利C适应了民族革命的需要D有利于维护国共合作抗日局面解析:中共始终坚持土地革命,根据时代的发展适时地做出调整,故A项错误;此时的日本侵华局势不断紧张是中共做出调整的原因,与反“围剿”无关,故B项错误,C项正确;1936年4月,国共合作尚未形成,故D项错误。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