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高中历史专训: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为 “1927 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折线图 ”。图中显示 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增加,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 B 汤因比说: “如果历史学家是诚实的、具有自我批评精神的,并且很擅长反省艺术和心理分析,那么他肯定将尽最大努力去撰写一部没有偏见的历史;但是即使如此,我相信,他的成功最多只能是局部的。 ”可见作者认为 ( ) A历史作品带有主观性 B历史学家必须具有自我批评精神 C
2、历史本身不具有客观性 D历史学家应该带着偏见研究历史 答案: A 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中说, “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在大多数工人代表苏维埃中我们党处于少数地位 要向群众说明,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 ”下列毛泽东的论著中与此文献发挥过类似作用的是 (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D论十大关系 答案: B 在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 (1921 1923年 ),苏 (联 )俄工业企业有三种模式:国有国营、国有民营、私有私营,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这和孙中山所倡导的节制资本 相类似。这对中国的民主革命而言 ( ) A有
3、利于借鉴苏俄模式发展民族工商业 B有利于扩大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的影响 C有利于推动孙中山联俄政策落实 D有利于推动国共合作下国民革命的开展 答案: C 下面是 “1880年代及 1930年代中国国民收入和人口增长表 ”。该表从侧面反映了 ( ) A人口增长过快影响近代化发展 B晚清和民国政府忽视近代化建设 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 D当时中国的民生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 答案: D 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并不是在封建社会母体中逐渐孕育并启动的,而是在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和侵略下,被迫中断自身历史的发展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进而开始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材料说明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
4、) A外源性 B地区差异性 C艰巨性和不彻底性 D殖民化与社会转型同步性 答案: D 陈独秀主张 “崇实际而薄虚玄 ”“实利的而非虚文 ”的伦理观念,力倡 “生活神圣 ”“利用厚生 ”,强调现代 社会利益由个人利益集合而成,自利心和公共心为经济之两大砥柱。对材料观点解读准确的是 ( ) A该观点导致社会私欲的膨胀 B该观点肯定传统 “经世致用 ”思想 C该观点批判儒家重义轻利观 D该观点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答案: C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 “有限援助 ”, 1949年开始逐步削弱对国民党的援助。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 A美国放弃控制中
5、国的战略政策 B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 C美国由 “扶蒋 ”逐渐转向 “中立 ” D美苏争霸使美国国力迅速下降 答案: B “诗存南渡后,入梦靖康前 ”本是对南宋偏安的伤感之词。 20世纪 30年代后期,文学家吴宓把自己的诗集取名为南渡集;历史学家陈寅恪也吟出了 “南渡自应思往事 ”的诗句。材料中的 “南渡 ”有可能暗喻 ( ) A南宋南渡 B国民政府退守西南 C渡江战役 D红军长征 答案: B 陶涵在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中写道: “ 蒋介石立刻调遣受过精良训练、配备德国武器的八十七、八十八师布防。他求战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吸引众多敌军,离开华北,阻断日军向武汉前进,使苏联对华供应线畅通。
6、 ”上述材料所指的战役是 (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答案: A 1919年 5月 26日,陈独秀发表山东问题与国民觉悟一文,号召国民因山东问题而生两大彻底觉悟,即 “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 ”。同时,他还强调 “无论内政外交政府国会,都不能违背平民团体的多数意思 ”。这说明陈独秀的思想倾向是 ( ) A强烈的民族主义和激进的民主主义 B鲜明的自由主义 C强烈的民主主义和激进的共产主义 D狭隘的民族主义 答案: A 下图是中国近代某时期的政治形势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A北伐战争打响后,北洋军阀走向末路 B武昌起义后,清政府面临崩溃 C秋收起义后,星星
7、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D抗战开始后,敌后根据地开辟 答案: C 综合题 材料一 革命根据地的各级领导机关非常重视乡政权的建设 乡工农兵代表会议设立了经常的或临时的各种专门工作委员会 这种委员会的参加者都是不脱产的群众中的积极分子 红色政权通过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把工农群众的优秀代表选拔到各级政权机关,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白寿彝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革命根据地是如何加强政权建设的。 (3分 ) 材料二 在政权机关的人员构成上,实行 “三三制 ”,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中间派人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由人民选举产生,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是年满 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
8、级、民族、性别、信仰、党派、文化程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摘编自陈先初从三三制看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2)材料二中 “三三制 ”政权的组成体现了什么特点?这一政权的建立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 材料三 一种民主模式的相对优缺点,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多元性、种族分化程度和社会经济生活方式。 格拉底斯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并依据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史实举例说明。 (5分 ) 答案: (1)设立专门机构;吸收群众参与政权;实行平等的选举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 (2)特点:广泛性;民主性;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影响: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动了各阶层民众的抗日积极性
9、;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 (3)观点:民主制度要适合本国国情。举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任举三例符合题意即可 ) 材料一 近代中国各年进口商品分类比重 (%) 年份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机器及 大工具 原料 建筑用 品等 消费品 原料 直接消费 资料 1893 6 8 10 76 1910 5 1 10 10 64 1920 2 2 21 19 56 1930 7 9 23 13 58 1936 1 7 36 10 45 近代中国各年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 年份 原料 半制品 制成品 农产品 矿产品 (手工 ) 矿产
10、品 (机采 ) 手工 机器 手工 机器 1893 16 24 1 54 5 1910 31 2 5 11 19 23 9 1920 34 9 8 2 13 32 2 1930 41 2 4 5 12 21 5 1936 41 6 6 7 6 34 1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正常的商品交易是不可能直接依靠暴力来强制进行的。进口商品比在国内生产相同产品所花费的成本便宜,或者国内不能生产相同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对于中国并非弊大于利之举。在进口贸易中,西方的工业产品、生产技术以及与此俱来的管理知识、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冲击,是以往中国历
11、史上任何一次外族入侵所无法比拟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进步。中外经济的交往,尤其是对外贸易提供了国与国之间、生产方式与生产方式之间横向比较的机会,也提供了争取近代化的有力手段。 摘自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别归纳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比重发生变化的原因。 (17分 ) (2)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9分 ) 答案: (1)特点: 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小,工业制成品 (或 “机器及大工具、建筑用品 ”)和直接消费资料比重大。 进口商品多为国内无法生产的工业产品
12、。 进口商品的构成日趋合理化。 出口商品中,农产品和手工制品比重大,矿产品和机器制品比重小。 出口商品科技含量低,生产 规模小。 出口商品量逐年萎缩。 (答出三点即可 ) 原因: (进口 ) 进口商品物美价廉。 进口商品国内无法生产。 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答出两点即可 ) (出口 ) 自然经济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或 “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或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传统手工业解体。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答出两点即可 ) (2) 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若答出 “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进步 ”亦可 )。 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若答出 “冲击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亦可 )。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 促进了城乡经济的繁荣。 有利于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 有利于改善国人生活。 (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