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呆若木鸡教学目的1.了解寓言的寓意;2.体会课文 想像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 369公元前 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 33 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 7 篇为庄子所作,外篇 15 篇和杂篇 11 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
2、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教学设计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二、整体感悟 1.结构分析 (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呆若木鸡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句):故事的开端养斗鸡。 第二部分(第 2-5 句):故事的一步步发展斗鸡的变化过程。 第三部分(第 6 句):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呆若木鸡,不战而屈人之兵。 (2)结构图 开端 为王养斗鸡 方虚骄而恃气;犹应响影 呆
3、若木鸡 发展 疾视而盛气 精神内敛 鸡虽有鸣,已无变 结局 呆若木鸡,德全,无敢应者 22.呆若木鸡如何理解? 【明确】庄子在该文中表现的根本思想与浑沌之死一样,都可归结到“恬淡无为”的政治主张,这些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批批判的,也是积极的;同时我们又从文中体味到: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便能百战不殆。由此可悟出人生的大道理:人们如不断绝竞争之心,急功近利,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能消除急于求成的竞争心理,凭实力气定神闲地战胜竞争对手,乃为上策。 三、问题探究1. 纪渻子养的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主要得益于什么? 【明确】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
4、力量和气势凝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 2.你知道关于鸡的成语有哪些? 【明确】 呆若木鸡 斗鸡走狗 斗酒只鸡 割鸡焉用牛刀 鹤立鸡群 鸡蛋里找骨头 鸡毛蒜皮4.写作特点分析 (1)善用寓言阐明一定道理。第一则可理解为不按照规律办事,会好心办坏事;也可理解不考虑后果,结果弄巧成拙。第二则可理解为要把骄傲浮躁收敛起来,把力量气势凝聚于内,才能修养到家。 (2)想像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浑沌之死中,倏、忽、浑沌三个形象以及倏、忽为浑沌开窍的故事想像大胆,妙不可言,浑然天成。 (3)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庄子的很多寓言以他浪
5、漫主义色彩和现实精神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描写的艺术形式,启迪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呆若木鸡在写法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四、课文翻译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周宣王驯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还虚浮骄矜,自大得不得了。” 又过了 10 天,王又来问,纪渻子回答说:“还不行, 它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又过了 10 天,周宣王又来问,纪渻子说:“还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来问,这回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在它面前打鸣,它也无动于衷,看上去呆头呆脑,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看见它掉头就跑。” 五、小结(揭示强调寓意) 3呆若木鸡这则寓言故事通过训练斗鸡,比喻只有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方为竞争中“上之上者”,方能在竞争中战无不胜的道理。六、作业将全文翻译成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