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彝良县民中2019届高三历史12月份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1115271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彝良县民中2019届高三历史12月份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彝良县民中2019届高三历史12月份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彝良县民中2019届高三历史12月份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彝良县民中2019届高三历史12月份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彝良县民中2019届高三历史12月份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云南省彝良县民中 2018-2019 学年 12 月份考试高三文综历史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 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 “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 。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理念论 C. 逻辑三段论 D. 美德即知识【答案】B【解析】2.随着罗马国家的扩大和奴隶制的发展,元老院不断地通过决议,裁判官也不断地发布告示、作出判决,这些判决和决议就累积成为罗马法。上述材料表明罗马法A. 内容上侧重国家政治事务的处理B. 很大程度上表现了统治者的意志C. 是世界最为系统完备

2、的法律体系D. 由贵族垄断立法权并可随意曲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罗马法律相关特征,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元老院不断地通过决议,裁判官也不断地发布告示、作出判决” 、 “这些判决和决议就累积成为罗马法”等,材料主旨揭示的罗马法的形成过程,主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B 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罗马法的内容,排除 A;C项结论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排除;D 项不符合材料核心主旨,排除。故选 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律相关特征3. 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

3、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 ”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 )A. 结束专制统治 B. 引发军阀割据C. 强化中央集权 D. 实现民族独立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题眼是“反中央集权” 。结束专制统治不能体现反中央集权,它所体现的是反专制求民主,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可知,在辛亥革命后引发了军阀割据,故 B 项正确;依据材料“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可知不是强化中央集权,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在国内的主要追求是反中央集权,并没有反映出反对外来侵略,实现

4、民族独立,故 D 项错误。4. 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1853 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 , “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 ”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 )A. 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B. 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C. 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 D. 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l853 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

5、味着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地方督抚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因此选 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5. 撒切尔主义是指撤切尔夫人执政期间(1979 年至 1990 年)的一种意识形态。它提出“社会不平等天然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这一观点是“天真的和不合情理的” 。下列对撒切尔主义分析不正确的是A. 其出台是为了缓解“滞胀” B. 不利于英国经济的恢复C. 它带来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D. 与里根经济学有相似之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欧国家实行福利国家制度,旨在缩

6、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3社会问题,到了 70 年代出现经济危机,经济进入滞涨阶段,为了缩减政府开支,福利国家制度的涉及面不断缩小。撒彻尔的目的在于恢复英国经济。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撒切尔主义。6.下表反映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A. 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B. 外国资本的入侵导致中国手工制品的出口量急剧下降C. 中国近代机器产品出口量在 27 年间增长了近八倍D.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从 1893 年到 1920 年,中国出口商品

7、中原料比重越来越大,其余商品比重都不如原料出口的比重,说明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故选 A 项;中国手工制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下降,而不是出口量急剧下降,故排除 B 项;中国近代机器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增长了八倍,而不是出口量增长了八倍,故排除 C项;表格中无法反映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故排除 D 项。【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辨析出口商品在出口总商品量中的比重和出口商品的出口量,这两个数据一个是百分比,一个是绝对数值。比重的下降不代表出口量的下降,比重的增长倍数也不代表出口量的增长倍数。7.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文章说:“美国领导的沙漠风暴行动通过摧毁伊拉克的通讯能力而将其

8、击溃,由此证明那些像使用巡航导弹一样得心应手地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胜负。 ”这说明A. 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人而是武器B. 战争不再是双方经济实力的较量C. 现代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战争性质D. 电脑技术在战争中起了很大作用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A 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得心应手地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不符,故排除;B 项中“不再是” 、C 项中“改变了”的表述均过于绝对化,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得心应手地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体现了电脑技术在战争中起到很大作用,故选 D。考点:

9、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影响8.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 千耦其耘 B. 男耕女织C. 精耕细作 D. 自给自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农业拥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目的在于掌握更高农业耕作技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 C 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9. 郭廷以先生在近代中国史纲一书中写道:“一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 15%增至 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

10、的 94%。 ”这表明当时A. 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 B. 日本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C. 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 D. 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题干中对华输入额的增长说明了这一点,D 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提到中国钢铁业的增长的情况,只提到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所占份额,A 项排除;题干只提及日本的对华输入和钢铁生产领域所占份额,无法说明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B 项排除;题干也没有提及中国工业发展机遇的问题,C 项排除;故选 D。10.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

11、被称作“孔孟之道” ,促5成这一变化的是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孔孟之道”的核心是“仁” 、 “礼( 等级秩序) ”,程朱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即“仁” 、“人伦” ,所以“周孔之道”被“孔孟之道”取代的原因是程朱理学的推动,故选 C。A 项不是原因,B 项“深入人心”太绝对,D 项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不能成为变化的原因。【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具体考查程朱理学。11.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

12、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A.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B. 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C. 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D. 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债务人” “债权人” “死者”等可以得出材料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D 符合题意,而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社会阶层,排除 A;B 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与题干中“民事诉讼”“ 由法庭处理”等内容不符;C 中的“获取利益”与材料无关,故选 D。考

13、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2. 19 世纪中叶,当英国人在印度修筑铁路时,有人断言:“(火车)一小时 48 公里的速度将会对异教徒落后的神灵带来深刻的打击” 。这反映了A. 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文化控制 B. 工业文明冲击了殖民地思想文化C. 宗教改革推动殖民地的信仰自由 D. 天主教会在殖民地倡导神本主义【答案】B【解析】6试题分析:“(火车)一小时 48 公里的速度”是指工业文明在交通运输业的表现, “对异教徒落后的神灵带来深刻的打击”则是指对殖民地思想文化(印度)的冲击,故选 B。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14、分卷 II二、非选择题13.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争论。 “国有”与“私有” ,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 1912 年到 1920 年达到 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材料二“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 1956 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15、”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材料三 20 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不能照抄材料)。这一时期实业投资热出现的内部社会条件有哪些?(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3)结合材料三,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你认为这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需要?这种浪潮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

16、化?(4)从中、西方“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动态演变中,你有怎样的认识?【答案】 (1)特点: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 ,集中在民生领域(以7轻工业为主) ,中小企业成为主流、工业增长快(出现“黄金时期” 、快速发展) 。 (结合所学,言之成理皆可,任答对 2 点得 4 分)条件: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或民国成立;民国初年政府采取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提倡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促进。 (4 分,答对 2 点即可)(2)事件:三大改造运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2 分)影响:积极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17、) ;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道路;民主党派性质变化等(任答两个方面得 4 分)消极方面,过早过快地消灭私营企业,导致后来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单一的公有制,部分地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积极性。 (任答一个方面得 2 分)(3)需要:恢复战后经济的需要;巩固统治的需要;调控社会经济的需要(缓解社会失业压力、挽救破产企业、调节资源分配以提高效率等) ;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减少盲目生产、调节有效需求) ;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国家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答对 2 点即给 4 分)变化: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

18、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 分)(4)认识:不能把“国有化” 、 “私有化”作为衡量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国有化、私有化只是政府调控经济的工具;现代国家中都可以从本国的需要出发,利用“国有化”或“私有化”发展民族经济;国有化与私有化二者有各自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的关系,无论是全盘国有化还是全盘私有化,都是违反经济规律的,都是行不通的。 (言之有理,答对 2 点给 4 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 、 “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 、 “投资的产业主要

19、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 、“工业增长率在 1912 年到 1920 年达到 134%” ,可从行业特点、产品内容增长速度、等方面概括为: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 ,集中在民生领域(以轻工业为主) ,中小企业成为主流,工业增长快(出现“黄金时期” 、快速发展) 。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期间为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春天,内部条件主要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民国初年政府采取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提倡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考生注意不要把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一外部条件也写上。8(2) “私营企业在 1956

20、年的集体消亡” ,根据时间可以判断回答:三大改造运动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积极方面:通过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有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表明国家可以通过掌握的生产资料进行工业化建设,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道路;消极方面,过早过快地消灭私营企业,导致后来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倾向;单一的公有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积极性。(3)本小问意在考查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主要是巩固统治、恢复战后经济、调控社会经济、应对经济危机、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这

21、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这样由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二战后发展起来。(4)本小问为开放类试题,在谈启示的时候一定要结合题中材料和前几题的设问角度,从而把握材料的核心立意:不能把“国有化” 、 “私有化”作为衡量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国有化与私有化二者有各自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的关系,无论是全盘国有化还是全盘私有化,都是违反经济规律的,都是行不通的。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短暂的春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

2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有化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从“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的某个侧面,结合国际背景,选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 3 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答案】示例主题:上海见证中国近代救国历程。关键词:五四运动,中共一大,淞沪会战。简要解释:9在十月革命、 “一战”以及巴黎和会等影响之下,1919 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取得初步胜利。在苏俄的帮助之下,1919 年 7 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

23、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日本帝国主义在 1937 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的梦想。【解析】【详解】表格中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上海见证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如从近代民主革命的角度,包括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和淞沪会战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共一大则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淞沪会战则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梦想。如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角度,包括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和发昌机器厂等。轮船招商局和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企业,也是采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企业,洋务企业刺激了中

24、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发昌机器厂则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代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491966 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 年 9 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 ,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 。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 年 11 月,中央正

25、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 ,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 年 12 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771981 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771981 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答案】 (1) “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2)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

26、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10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解析】(1)背景: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由材料中的“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并结合所学“文革”时期的相关史实可得出“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由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再结合所学世界史关于科技方面的相关知识可知,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第三次

27、科技革命依然方兴未艾,这也由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而得以影响到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内容:需要结合材料回答,由材料中“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 ,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 、 “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等信息可以得出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由“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得出恢复、新建科研机构;由“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可以得出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 ,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

28、可以得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影响:需要根据上述内容和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背景以及我国科技发展的成果等知识回答。结合前面的背景与上述“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等改革的内容使得我国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从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史实和我国科技发展的成果来看,这一改革推动科研领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名师点睛:这一题以我国 19771981 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为考查的对象,考查了考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推理和迁移知识的能力。通过这一题可以使考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科技在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加深认识。16.【历史选修

29、3:20 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过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到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甲、乙同学对此各有不同的看法。同学甲:战争已经永久地结束了。真正的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同学乙:战争并没有结束。新的11世界大战已经悄悄拉开序幕。材料二 2006 年 10 月 13 日下午,第 61 届联合国大会 192 个与会国的代表以热烈的掌声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从而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八任秘书长,也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当前,我们面临一个比任何时

30、期都需要联合国有所作为的时代。我会认真履行联合国宪章所赋予的职责,为推动和平、发展和增进人权做最大的努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某一个观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当今世界局势特点,谈谈你对潘基文讲话的理解。【答案】 (1)赞同甲同学的观点。理由: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使欧洲和亚太地区基本维持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签署非战公约 ,主张用和平的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赞同乙同学的观点。理由:凡尔赛体系加深了战胜国之间、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尤其激起了德国的复仇情绪;当然也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

31、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战后,德国、日本、意大利的极端民族主义日益上升。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进行激烈的市场争夺,矛盾进一步激化;为了摆脱危机,德国、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形成了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2)理解: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的总体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使命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敢于面对复杂的形势,应用高超的技巧,处理好世界重大事务。【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设问开放,可以

32、持赞成或反对的态度。若赞成 要突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使欧洲和亚太地区基本维持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签署非战公约 ,主张用和平的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则要突出凡尔赛体系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2(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结合所学,当今世界形势总体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对联合国的基本认识。本题容易组织语言。考点: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联合国1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他

33、们虽然一起出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因此这些人是最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工匠身上加了铁和铜,但是又由于属于一类,虽然父子相传,但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错综复杂。所以上天给统治者的命令最重要的就是要他们做好后代的护卫,要他们注意在后代的灵魂深处所混合的是哪种金属。如果他们的孩子灵魂里混入一些废铜烂铁,他们决不姑息,应当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安排在农民工匠之间;如果农民工匠的后代中间发现其天赋中有金有银者,他们就应该重视它,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要知道,神谕曾经说过:“铜铁当道,国破家亡。

34、”理想国请回答:(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柏拉图的阶级划分有什么特点?是否在宣扬血统论?(2)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怎样的体制?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什么不能变成现实?【答案】 (1)特点:柏拉图将城邦公民划分为三个等级,并认为这三个等级被先天性地赋予了不同的使命。柏拉图的阶级划分属于等级制度,但他并非宣扬血统论,因为他主张“护卫者”要根据具体人的实际能力来确定他属于哪个阶级。(2)社会结构:柏拉图心中的理想国家,由三个阶级的人构成:统治者、保卫者、生产者。体制:统治者负责治理国家,要有智慧之德;保卫者担当对外御敌、对内保民之责,要有勇敢之德;生产者从事各种生产,要有节制之德。如果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为保障和谐状态的实现,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哲学王”来担任。原因: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设计超出了社会政治的实际需要, “哲学王”的思想最终成为乌托邦。13【解析】(1)材料中明确指出,护卫者的一项重要责任是根据护卫者的实际能力,确定他是属于哪一个阶级,据此判断第二问。(2)从社会的阶级划分来回答“社会结构” ;从各个阶层的职责角度回答“体制” ,从“理想国”思想的局限性来分析不能变成现实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