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一诊模拟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115735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一诊模拟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一诊模拟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一诊模拟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一诊模拟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一诊模拟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9 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一诊模拟考试历 史(文)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2、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1中国许多大学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中国农大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出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止于至善”出自礼记。这表明( )A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B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源远流长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D儒家思想传统影响着

3、教育发展2汉文帝时,算赋(汉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由每个每年 120 钱减至每人每年 40 钱,徭役则减至每 3 年服役一次。景帝时,把秦时 17 岁傅籍(秦汉时适龄男子必须在专门的名册登记,并开始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为 20 岁始傅。上述措施( )A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B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C抑制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D推动征税标准重大变革3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出( )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C佛教影响范围扩大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4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元至清初( )A制瓷业利润日趋下降B官营作坊垄断地位被打破C私

4、营手工业迅速发展D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控制5大中祥符二年(公元 1009 年)十一月,真宗诏论监司失察罪时说:“分天下为郡县,总郡县为一道,而又总诸道于朝廷委郡县于守令,总守令于监司,而又察监司于近臣,此我朝内外之纪纲也。”材料侧而反映了宋代( )A.监察制度的弊端 B.分权制衡的体制C.君主专制的加强 D.大一统局面形成6据左传载:齐国大夫崔杼弑君,史官因如实记载而遭其杀害,其他史官继续秉笔直书,直到崔氏妥协。此事被汉唐史官奉为佳谈,但明清史官却当作笑谈。这反映出( )A史学精神的传承受现实政治制约B科举制度使史官缺乏独立精神C商品经济发展阻碍史学精神传承D历史记述必须服务于现实政治7“19

5、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历史上的( )A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B秋收起义和洋务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8有学者认为,经过甲午战争,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保守的知识分子群体走向了变法。他们将变法与求新相表里,求新与西学相表里。变法派生了改良和革命。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该学者认为维新思想( )A全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B起于忧患引发社会剧变C完全师法西方挽救危亡

6、D引发中国阶级结构巨变9下面是清末中国机械进口趋势图(单位:元)。该趋势的重要影响是( )A使清廷丧失了引导产业发展的能力B减少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阻碍C有利于催生本土产业替代进口商品D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10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而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下表可以说明,这一时期( )A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7、B工业化建设减轻了农民的负担C国家政策主导了经济运行的方向D始终贯彻综合平衡的经济方针12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立论前提”主要是指( )A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B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C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D革命伟人的特殊经历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29 年,广州重开市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 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其中一条航线为:澳门一菲律宾马尼拉一墨西哥

8、这是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中国丝货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海上丝绸大循环“丝银之路”。16 世纪中叶以后,澳门曾是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的重要桥梁和通道。传教士在澳门开创的远东第一所西方式的大学圣保罗学院,成为远东汉学家和西学人才的摇篮。利玛窦等传教士并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活动,把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又将中国的儒家经典和历史、文学、医学、工艺和工艺美术传到欧洲。3摘编自话说澳门等材料二 “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

9、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关荚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 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摘编自王栋曹德军著再全球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丝银之路”形成的背景及对中国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新时期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因素,并比较中国两次融入“全球化”的不同特征。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编者按:亮剑是中央宣传部、教

10、育部、共青团中央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 100 种优秀图书、100 部优秀影视片之一。亮剑中体现的亮剑精神是: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亮剑精神,是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亮剑中的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历史现象。亮剑的主角李云龙,抗战初任八路军 386 旅独立团团长,指挥全歼骄横的日军山崎大队;后来,李云龙会同国民党 358 团团长楚云飞袭击日军县城守备部队,全歼日军守备部队官兵,从此二人惺惺相惜,成了朋友。1941 年冬天,李云龙率独立团在野狼峪设伏,全歼日军两个中队,引起极大震动。日军为剪除独立团,袭击赵家峪,并将李云

11、龙妻子抓进平安县城。于是,独立团直接进攻平安县城。攻城期间,楚云飞部自觉阻击驰援平安县城的日军。在平安县城之战后,楚云飞派两个营进驻李云龙团部所在地大孤镇,此举激怒了李云龙,李云龙以演习为名,围困楚云飞部,迫使其撤离大孤镇。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李云龙与楚云飞在淮海战场上交战,双方险些同归于尽。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5材料:唐玄宗后期,边镇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使唐朝的军事形势由原来的“内重外轻”逐渐变成“外重内轻”,这与府兵制度的瓦解密

12、切相关。由于府兵必须自备兵甲衣粮,所以服兵役是一项极其沉重的负担。在均田制推行较好时,农民有一定数量的土地,这种兵制还能勉强维持。后来均田制解体,农民占有的土地越来越少,生活尚难维持,沉重的兵役就更无力负担了。边将们对待士兵极其残酷,他们为了侵吞士兵携带的财物,强迫士兵白天服苦役,夜间住地牢,折磨致死。到京师进行宿卫的府兵,境况也极差。农民为了逃避兵役,有的向来设军府的州县迁移,有的甚至烫坏手足,到了 749 年(天宝八年),“折冲府至无兵可交”,因此唐政府不得不下令停止对府兵的征发。唐玄宗开元年间,无论京师宿卫、边镇戍兵乃至地方武力,已基本上被募兵制所替代。大致来说,士兵的军器、衣粮都由政府

13、发给,长期服兵役,他们是被雇佣的职业兵。当时唐朝的全部兵力约为 57 万多,而全国的边镇兵员共有 49 万,马 8 万匹,精兵猛将都聚集在边镇。-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政府废除府兵制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募兵制取代府兵制的影响。2019 届 四 川 省 成 都 外 国 语 学 校 高 三 一 诊 模 拟 考 试历 史 ( 文 ) 答 案1A【解析】从材料“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有深远的影响,这表明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故 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故 BC 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

14、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是反映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故 D 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2A【解析】材料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A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减轻赋税的情况,无法体现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排除 B;汉文帝、汉景帝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促进工商业发展,C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汉文帝、汉景帝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只是减轻赋税,没有征税标准重大变革,排除 D。3C【解析】材料“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石窟”反映的是魏晋至唐时期修建了大量的佛教石窟,这说明了当时佛教影响扩大,故 C 项正确

15、;从西汉武帝时期儒学一直占据正统地位,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佛教的传播,故 B 项排除;从魏晋开始南方经济不断发展,北方经济影响力有所下降,故 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石窟”是关键信息。4C【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元至清初,景德镇官窑数量迅速下降,民窑和官搭民窑数量迅速增加,这是与这一时期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相适应的,C 项正确。民间制瓷业的迅速发展事实上与制瓷业有较好利润密切相关,且材料没有涉及制瓷业利润的相关信息,A 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工商食官制衰落,私营手工业出现,官营作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与设问时间不符,B 项错误。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控

16、制不符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D 项错误。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政治制度。材料体现了宋代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皇帝重用亲信监察官吏,以加强君主专制,故答案为 C。材料不体现监察制的弊端,A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分权制衡”,B 项错误。封建的大一统局面形成于秦汉时期,D 项不符合史实。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6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秉笔直书精神在汉唐被“奉为佳谈”,而明清却“当作笑谈”,是因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史学精神的传承沦为皇权附属,A 项正确。唐代实行科举制,唐代史官奉秉笔直书为“佳谈”,表明科举制并非导致奉秉笔直精神丧失的原

17、因,B 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思想活跃,有利于求真求实、彰显人性独立的史学精神的传承,C 项错误。史学记述必须服务于现实政治过于绝对化,D 项错误。7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 项戌变法发生在 19 世纪末,B 项秋收起义爆发于 1927 年;D项义和团运动也发生在 19 世纪末,这三项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19 世纪中期,“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分别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所以选 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把握好时间这个要素既有利于我们学习历史,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对于做好高考历史选择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题紧扣“19 世纪中叶,农

18、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可知是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8B【解析】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出现了维新思想,即强调了维新思想是起于民族忧患而引发的社会剧变,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维新思想并未全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维新思想也不是完全师法西方,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剧变而非阶级结构巨变,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维新思想是国家忧患、民族危机的产物。9C【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从 1887 年到 1911 年,中国机械进口呈增长趋势,机械进口的增加,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

19、由此会催生出本土产业替代进口的意向,故选 C 项;A 项表述夸大机械进口的消极影响,故排除 A 项;机械进口的增加并不表明民族工业发展阻碍的减少,故排除 B 项;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是对国家主权而言,图表信息并不能表明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故排除 D 项。10C【解析】材料中的“(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是指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华民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故答案为 C 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意图灭亡中国,中华民族陷入“亡国灭种”的危机关头,其他三项从背景上来看不符合这一史实,排除 A、B、D 项。11C【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

20、958-1960 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960 年下半年起,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到 1962 年,经济逐步得好转,说明国家政策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C 项正确。为我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的是“一五”计划的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A 项错误。这一时期的工业化建设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B项错误。1958-1960 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 项错误。12A【解析】不管是邓小平理论还是毛泽东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都是基于国情所提出的,所以答案选 A,排除其他选项。13(1)背景:新航路开辟

21、,全球性海上运输业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东西方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西欧对中国传统商品的需求增加;中国开放市舶贸易;中国传统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影响:促进了中国传统封建经济的繁荣;客观上推动了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但它没有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革命性影响,没有带来像西欧那样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2)有利因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苏冷战缓和及国际局势的相对稳定;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扩大海外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全球贸易;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推动。特征第一次单向被动,在欧洲舰炮的打击下,中国被迫卷入

22、全球化,在压迫中学习;第二次单向主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中国嵌入全球化进程,共同生长。【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外贸易交流和经济全球化。(1)根据“1529 年”、“构成了以中国丝货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海上丝绸大循环丝银之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丝银之路”的形成是在新航路开辟、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形成的大背景下开始出现的,而就中国国内来讲,商品经济发展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所以从国内外的形势来讲,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丝银之路”形成的最终背景。在“丝银之路”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手工业品大量出口,白银大量涌入中国,同时中国的儒家文化、医学、工艺和工艺美术等也对外传播,带来到了中国封建经

23、济的极度繁荣,但由于中国国内社会制度的影响,涌入的这些白银并没有转化为资本,没有使中国产生革命性影响。(2)根据“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关荚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可知新时期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因素主要是出现了有利的外部环境,而中国国内也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些都推动了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第一次参与全球化是在鸦片战争后,国门被强行打开,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并最终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是被动而屈辱的;而中国第二次参与全球化则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4、,借助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国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主动融入世界市场,是主动而有尊严的。14示例情节:李云龙和楚云飞袭击日军县城守备部队,惺惺相惜成了朋友。(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概述和评价: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加紧侵略中国。1935 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抗日呼声高涨,抗日救亡运动不断发展,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地区,国民政府被迫宣战,并于9 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25、进行全民族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解析】本体属于全国卷典型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首先阅读材料,依据材料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对于提取的观点进行历史现象描述,最后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进行概述和评价。本题依据材料“李云龙会同国民党 358 团团长楚云飞袭击日军县城守备部队,全歼日军守备部队官兵,从此二人惺惺相惜,成了朋友”提取“李云龙和楚云飞袭击日军县城守备部队,惺惺相惜成了朋友”情节,第二小问结合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史实说明历史现象;第三小问概述和评价依据所学日本侵华史实从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以及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故以及国共合作的史实分析回答。【点睛】开放式论述题确定论题至关重要

26、,拟定论题的最基本的原则是要对所选论题非常熟悉,自己头脑中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来支撑自己所选论题。自己掌握的史实越多,论证起来就越容易、越充分,得分率也就越高。15(1)均田制瓦解;兵役负担沉重;府兵境况悲惨,引起人民不满;兵员不足(任给(2)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推动了职业军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地方军事实力增强,形成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解析】(1)据材料“来均田制解体,农民占有的土地越来越少,生活尚难维持,沉重的兵役就更无力负担了”、“边将们对待士兵极其残酷,他们为了侵吞士兵携带的财物,强迫士兵白天服苦役,夜间住地牢,折磨致死。到京师进行宿卫的府兵,境况也极差。”、“折冲府至无兵可交”加以归纳概括即可。(2)据材料“士兵的军器、衣粮都由政府发给”可知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材料“他们是被雇佣的职业兵。当时唐朝的全部兵力约为 57 万多,而全国的边镇兵员共有 49 万,马 8 万匹,精兵猛将都聚集在边镇。”可以得出职业兵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募兵制容易导致武将专权,威胁中央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