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二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18.10.08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百家争鸣时代的某思想家认为, “社会的自然秩序只需要每个人恪守其本来属于的位置就能够自然的得以保持。 ”他的伦理建立在两个思想之上:一个是(自身)臻于完善,另外一个就是关怀他人。该思想家是A. 老子 B. 孔子 C. 韩非子 D. 墨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提取体感关键信息“社会的自然秩序只需要每个人恪守其本来属于的位置”主张克己复礼, “关怀他人”提倡仁爱,可判断该思想家是孔子,故选 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2、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2.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 。以下属于该思想家的主张的是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答案】C【解析】【详解】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属于道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A;“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强调法礼的重要性,体现荀子的法礼结合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强调关心百姓,符合题干信息“提
3、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 ,故选 C;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体现出法家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 D。23.“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反映了A. 孟子的“仁政”学说B. 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C. 墨子的“兼爱”思想D. 庄子的“齐物”观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题干观点认为:周文王行仁义得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亡国;“世异则事异” ,世道不同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这体现的是一种变革思想,属于法家。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4、 B。考点:百家争鸣点评: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思想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社会大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知名的思想家。(3)各国纷争的局面,为思想自由化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4)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历史经历着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于是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经济基础的变革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必然反映。4.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
5、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据此判断改言论体现的观点属于A. 道家B. 儒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道家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反映道家的少私寡欲之类的无为而治,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是道家的思想观点而非法家的3思想观点,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道家的思想观点而非墨家的思想观点,选项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道家的思想观点而非儒家的思想观点,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5.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
6、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这一思想家是A. 孔子B. 庄子C. 韩非子D. 墨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以德行来安排职位,按官职从事于职事,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 ,衡量功劳(的大小)而分配俸禄。所以官吏没有永远不变的富贵,而百姓也不会自始至终贫贱;有才能的人就选用他,没才能的人就使之居于下位” ,这句话体现了墨子“尚贤”的主张,选择 D 项符合题意。A 项儒家思想;B 项道家;C 项法家。所以答案选 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思想6. 董仲舒说:“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为政而任刑,不顺于天,故先
7、王莫之肯为也 这表明其主要的治国思想是A. 以德治国 B. 天人合一 C. 严刑峻法 D. 效法先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任德教而不任刑”说明董仲舒在强调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下实施以德治国,故 A 项正确;天人合一不是材料中体现的主要思想,故 B 错误;C 和 D 均不是材料中体现的主要信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儒家思想7.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期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4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 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D.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
8、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文字说明了佛教的主张与儒家重视的人伦道德正好相反,C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D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选 C 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魏晋时期儒学的发展佛教的挑战【名师点睛】儒学社会政治地位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9、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传统儒学遭挑战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人民起义风起云涌,王朝政治专制腐朽,八股取士因循死板,在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
10、,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是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传统儒学被利用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道理。他宣称孔5子是托故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冲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位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儒家思想受到强烈冲击。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上升。儒家思想主要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取其
11、精华,去其糟粕与新文化建设结合,成为了进行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思想要素。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不少国家也有很大影响。8.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朱熹此话的意图是A. 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B. 强调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C.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 提倡知识分子应该经世致用【答案】B【解析】【详解】朱熹强调理学的修养论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通过格物致知而达到修养的最高境界“仁” ,因此格物致知并不是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而是强调知
12、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故选 B;AD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9. 某思想家曾作诗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该思想家是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吾心自有光明月” ,这体现了作者主张世间万物都是“我”的主观产物,结合所学可知这最有可能是心学家王阳明的主张。故选 D。A 项强调仁和礼,并未强调精神的力量;B 项主要是创立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主张格物致知,因此与题意明显不符。6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的思想。10.红楼梦中
13、,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 、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 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儒家经典遭摒弃B. 孔子权威地位动摇, 诗经遭到轻视C. 理学居于统治地位, “四书”更受重视D. 私塾是贵族子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答案】C【解析】【详解】A 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明清时期,儒学依然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不可能动摇,排除 B;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可以看出, “四书”更受重视,故选 C;不能因个别读书人就读私塾就认为私塾是贵族子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排
14、除 D。11.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A. 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B.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 强调了民意的重要性D. 主张实行近代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对于国是的决策,应该是出于“群心” ,即匹夫匹妇之言也应该考虑。统治阶级不能因“匹夫匹妇”地位卑贱而予以否定,也就是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尊重民意,故选 C。材料只是谈尊重民众意愿,并没有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或实行近代民主政治,故排除 AD。材料没有体现出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故排除 B。12.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
15、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 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7B.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将世界连接成一个以西方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政体。在此基础上,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所以答
16、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13. 下列诗句中,能够充分体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写实倾向的是( )A. 采采茉莒,薄言采之。采采苯苜,薄言有之B.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C.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A 属于诗经的内容,属于典型的现实主义文学,故本题选 A。因为 B 属于楚辞的内容,它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 B 错误。此外 C 和 D 都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 C、D 错误。 故本题选 A。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14.
17、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指出:“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 ”材料反映了A. 元代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起源阶段B. 科举制的发展推动了元曲地位提高C. 商品经济发展是元曲繁荣的根本原因D. 元曲符合普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答案】D【解析】8【详解】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阶段,故 A 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可以知道,科举制的废除推动了元曲地位提高,故 B 错误;C 项在材料无法得出,应排除;根据“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
18、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可以看出元曲符合普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故 D 正确。15.下图石刻记录了秦始皇东巡的有关情况,该石刻的字体是A. 甲骨文B. 小篆C. 隶书D. 楷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图片的解读能力。秦朝的官方文字是篆书,图片字体是小篆,所以 B 正确;A 项是商朝;C 项是汉代;D 项唐朝。所以答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篆书16.下图是明代杜堇的题竹图 (画中人物苏东坡) ,画面右上方画家自题:“竹色经秋似水清,小阑凉气午来生。
19、新诗题上三千首,散作铿金戞玉声。 ”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是9A. 强调个性表现B. 追求摹写逼真C. 重视气势雄壮D. 讲究工笔重彩【答案】A【解析】从材料“竹色经秋似水清,小阑凉气午来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在,中国文人画强调个性表现,故 A 项正确;B 项是宫廷画和民间风俗画的特征,排除;CD 项材料没有体现。17.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汉赋在武帝时代走向创作全盛时期B. 唐田园派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 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D. 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世情小说【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
20、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为适应市民阶层发展壮大,文学体裁方面出现世俗化趋势,涌现出了一大批世情小说,D 项正确。汉赋所体现出来的风格是铺陈排比、恢弘,更多是政治统治服务,排除 A。唐田园派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题干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的影响无关,排除 B。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与题干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的影响无关,10排除 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D。18.“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 ,这些诗句是对下列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 书法B. 绘画C. 戏剧D. 杂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三五步走遍天
21、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 “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可知是我国戏曲艺术虚拟特点的体现,戏剧用虚拟手段表现戏剧时空场景的更替,故 C 项正确。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功能的艺术形式,与题意无关,排除 A。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与题意无关,排除 B。 杂耍是旧时对曲艺、杂技等技艺的合称,与题意无关,排除 D。点睛:本题以古代戏剧为切入点,考查戏剧的特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等,结合古代戏剧的特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9.下图是 1957 年周恩来总理看绍剧大闹天宫后,怀抱演
22、员小六龄童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B. 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推动C. 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 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涨【答案】C【解析】11试题分析:图片中快乐的演员和快乐的总理是文艺事业获得发展的一个缩影,这种成绩得益于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的贯彻。20.观察图片,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地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B. 图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C. 图反映出新时期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D. 图反映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
23、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国家【答案】D【解析】【详解】浑仪是天文仪器,不是地震方面的仪器,故 A 错误。 美国是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故 B 错误。 “东方红一号”是“文革”时期的成就,故 C 错误。2003 年 10 月 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杨利伟送上太空,16 日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 D 正确。21.1954 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他。 ”这段材料表明A. 当时中苏两国
24、亲密无间可以互通有无B. 研制核武器条件复杂中国差距较大C. 中国想要打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必须自力更生D. 这是造成中苏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详解】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与苏联逐渐出现了裂痕,A 排除;材料的主旨不是研制核武器条件复杂中国差距较大,排除 B;从材料中可知,苏联不愿意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它12不愿意看到强大的中国威胁到自己在社会主义阵营的霸主地位 ,这是典型的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中国想要打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必须自力更生,故 C 正确;材料尚未提到中苏关系的破裂,排除 D。22. 2012 年 3 月,袁隆平提到:“今年的目标是向亩产 1000 公斤迈进,这虽
25、然很不容易,但像矮子爬楼梯,一步一步走。 ”由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 ,主要原因是A. 解决了十三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B. 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 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D. 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 ,主要因为杂交水稻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所以答案选 C。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杂交水稻23.文革时期,电影白毛女经历了很大改编。旧版中,喜儿忍辱负重,对地主阶
26、级抱有一丝幻想;新版中,喜儿虽受尽凌辱,但绝不妥协。旧版中,杨白劳性格懦弱,竟对地主下跪哀求,走投无路之际喝卤水自杀;新版中,杨白劳性格刚烈,敢于反抗,被活活打死。这种改编反映了A. “双百”方针得到充分贯彻B. 中国文艺创作迎来发展新契机C. 文革时期文艺形式丰富多彩D. 文艺创作受政治环境影响明显【答案】D【解析】文革时期,文学艺术遭到严重破坏,电影白毛女经历了很大改编显然是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故 D 正确;材料中信息说法双百方针遭到破坏,故 A 错误;B 是改革开放之后;文革时期是八大样板戏,故 C 错误。24.1952 年,中央人民政府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全国许多高等学校被
27、分拆,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或被停止和取消。其主要目的是13A. 学习苏联高等教育模式B. 防止学校规模过大C. 服务于工业化建设D. 减少人文社科专业【答案】B【解析】建国初, “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是在学习苏联高等教育模式,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排除 A;1952 年调整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 ,并不是防止学校规模过大,排除 B;从材料“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可知其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工业化建设,C 正确;“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或被停止和取消” ,是“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
28、科院校”的需要,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 “1952 年”为本题的解题关键。根据题意,1952 年,全国许多高校进行了院系调整,调整的重点在于大力发展工科。结合所学知识及“1952 年”这一关键时间,可知当时处于“一五”计划前夕,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当时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高等工科人才的需求较大,因而高等教育倾向于培养工科人才。25. 1977 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 11 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
29、条:笫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 )A. 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B. 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C. 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D. 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恢复高考是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关键一步。针对当时否定知识、偏重政治出身的左倾错误,邓小平的指示淡化了政治上的要求,突出了“择优录取” ,体现了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要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认识“指示”的精神。故 A 正确。B 时间不符,改革开放开始于 1978 年;C 与材料信息不符,邓小平的指示淡化了政治上的要求;优先发展在14题干中无法体现,
30、故 D 错误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判断人物 A 和人物 B 分别是谁?(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政治、思想产生什么影响?(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新路。结
31、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答案】 (1)人物:A 孟子 B 荀子(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政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与稳定思想: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15正统主流思想。(3)看法: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说明: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解析】【详解】 (1) 根据图片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可知这是孟子的主张。根据”施政要用仁义和王道,知天命而用之,可知这是荀子的主张。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32、,皆绝其道” ,可知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第二小问,可以从政治和思想两方面说明,如政治上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方面使得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主流思想。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 意思是如果必须等待从孔子那取得知识成为完满,那么千年以前没有孔子,那时的人始终不能够成为人吗,可知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第二小问,所谓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指的是没有超出传统的范畴,无论政治经济和思想都停留在传统水平,可以从君主专制、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和正统思想仍
33、占据统治地位等角度分析作答。27.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一汉字材料二 文学(明)文征明书后赤壁赋 (清)曹雪芹红楼梦插图材料三 孔教齐景公问政于民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道之以政,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四 融合下图是一副名为“文化火锅”的漫画。锅里面写满了很多汉字,比如佛,功夫,礼,老舍,莎士比亚,爱因斯坦,道,仁,京剧等许多代表中国和外国文化的东西。16回答:(1)图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该字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主要代表有哪几个(2)结合图二红楼梦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3)
34、概括材料三中孔子关于“为政”的主张。(4)谈谈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四所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答案】(1)书体:楷书。代表: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4 分)(2)主要背景: 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的壮大(2 分)(3)主张:实行德政(为政以德) ;遵守礼制(为国以礼) (2 分)(4)观点:文化融合使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促进繁荣;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文化的民族性(4 分)【解析】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和材料可知该字体为形成于汉代末年的楷书,以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为特征,楷体的代表人物有唐代的欧
35、阳询创立的欧体,颜真卿、柳公权创立的颜体和柳体,有颜精柳骨之称,供后世学习和临摹。(2)结合所学红楼梦通过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变故,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盛走向衰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佳作,结合明清史实和所学可知其产生背景为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17的壮大(3)依据材料“道之以政,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可以得出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依据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可以得出孔子主张遵守君臣礼仪,维护周礼。结合所学孔子主张德治,克己复礼,兴办私学等(4)材料四中“锅里面写满了很多汉字,比如佛,功夫,
36、礼,老舍,莎士比亚,爱因斯坦,道,仁,京剧等许多代表中国和外国文化的东西”反映了东西文化的交融,结合所学可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不应该全盘接受,应该批判的继承和引用。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艺术书法;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文学小说;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
37、操意识。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 18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四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
38、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18(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3)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答案】 (1)原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理由: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3)市民社会趋势:市民阶层产生,有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
39、活方式;市民文化的兴起。文化发展趋势: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解析】【详解】 (1)依据材料一“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 ,可见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由材料“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概括即得: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概括即得;第二小问以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成熟为例,说明宋代科技的巅峰。(3)第一小问,材料三中“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 ,反映出“市民社会”发展趋势;材料四中“变得
40、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反映出文化发展趋势;第二小问,从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社会结构变化角度分析。29.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19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材料二 19 世纪 70 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丁建宏德国通史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
41、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指出其变化的根本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德国发展科技的具体措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答案】 (1)变化:从世界领先到落后于世界(或从世界领先到逐步衰落) 。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2)措施: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3)原因: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 ;科教兴国战略;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析】【详解】 (1)第一
42、小问,由表格中中国科技发展的件数与百分比的数值来看数据是越来越少的,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则是越来越多的,由此可以概括出中国古代科技从世界领先到落后于世界(或从世界领先到逐步衰落) 。第二小问,由表格可知在公元 15011840年这个阶段中中国的科技是处于落后状态的,结合所学,这时正值明清时期,专制制度强化阻碍了中国科技发展。 (2)由“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可以概括出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从“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可以概括出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 (3)由材料三,可知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主要是在改革开放后,结合所学从改革开放的政策、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利条件等角度20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