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 1 月考前测试试卷(含解析)命题人:高三文综组本试卷满分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
2、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1.汉书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紫绶,掌副丞相。 ”在秦代,御史大夫的本职是“典正法度” 、 “举劾非法” ,还掌管制诏和公卿奏章,直接受命于皇帝。这些记载反映出A. 御史大夫地位实际高于丞相B. 汉朝对秦代官制进行了变革C. 汉代中央集权较秦有所加强D. 中央监察满足了皇权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御史大夫直接受命于皇帝, “掌副丞相” 、 “典正法度” 、 “举劾非法” ,这说明御史大夫负责监察职能,满足了皇权的需要,故 D 项正确;御史大夫地位低于丞相,丞相是百官之长,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朝对秦代官制的继承,故 B 项
3、错误;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C 项错误。2.中国许多大学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 ;中国农大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出自离骚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 ;厦门大学校训中“止于至善”出自礼记 。这表明2A. 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B.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源远流长C. 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D. 儒家思想传统影响着教育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有深远的影响,这表明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故 A 项正确
4、;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故 BC 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是反映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故 D 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 。3.下表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诸侯王变化表西汉初年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燕王藏茶、长沙王吴芮刘邦晚年齐王刘肥、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代王刘恒、淮阳王刘友、楚王刘交、吴王刘澎、长沙王吴芮它反映了汉高祖晚期A. 有效防止了割据分裂因素B. 加强了君主专制C. 剪除了异姓王消除了边疆威胁D. 皇权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刘邦晚年剪
5、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主观目的是确保“刘家天下” ,但客观上形成以后的割据势力,形成了对抗皇权新的潜在力量,故选D。刘邦在位时期尽管没有出现割据分裂,但这种因素已经存在,文帝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就是例证,故排除 A。汉高祖封王,地方诸侯有世袭统治权,不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排3除 B。汉高祖封王的变化不能反映出剪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的变化的主要影响,故排除C。【点睛】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一度影响到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 ,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国并行制:是指郡县制、封国制(分封诸侯王国)并行。4.梦粱录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挂四时名
6、画,装点店面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古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这表明宋代A. 赏画品乐成为社会时尚B. 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C. 娱乐活动丰富市民生活D. 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宋代商业的发展。根据题意内容可知,店铺悬挂字画和演奏音乐是为了促进商品销售,而不是社会时尚,不属于市民的娱乐活动,故排除 A、C 项;题意中没有体现商业突破时空限制,故排除 D 项。根据“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可知宋代的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故选 B。【点睛】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商业的发展突破时空限制,政府对商业发展的控制减少,商业经营中广告宣传活动不断增加。5.1894 年 9 月,
7、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 年 9 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 53 毫米格鲁森炮弹、120 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A. 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B. 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C. 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D. 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 “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中可以看出,随着史料的丰富,促进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研究,故 B 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错在4“最为真实可信” ;C 项说法错误,错在“依赖” ;材料强调的是史料
8、的作用,故 D 项排除。6.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由中国人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 “买办”资本的比重非常可观。“买办”受雇予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对材料主旨理解正确的是A. 买办完全依附于外国商业资本B. 买办资本不属于近代民族资本C.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源于买办D. 买办性与民族性既对立又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买办受雇予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可知, “买办”既服务于洋行,又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体现出买办性与民族性既对立又统一,故 D 正确;A 不符合材料“又投
9、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 ,排除 A;根据“由中国人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 买办资本的比重非常可观”可知,买办资本属于近代民族资本,B 错误;材料反映“买办”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并不能说明“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源于买办” ,排除 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买办受雇予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 ,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7.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指出:“中国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 ,他还批评“中国文人” ,并不真正懂得“兼收并蓄”或“扩展”思想。这这表明他A. 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B. 反对西方文化侵蚀中国传
10、统文化C. 摒弃传统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文化D. 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认识相一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题干材料中提到,辜鸿铭批评“中国文人” ,并不真正懂得“兼收并蓄”或“扩展”思想,正是批判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故排除 B、C ,A 项正确。新文化5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主张摒弃传统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文化,故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D。点睛:新文化运动具有局限性,一方面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和肯定。8.下图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节
11、选。该著作的内容A. 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B. 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C. 创造性提出符合国情的革命思想D. 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 “军事一些问题” “土地一些问题” “党的组织问题”可知是毛泽东针对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的失败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经验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 C 正确;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的是新民主主义论 ,故 A错误;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是论人民民主专政 ,故 B 错误;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是新中国成立后,而材料中的著作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 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
12、。由材料“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可知反映的是毛泽东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反思,之后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9.1978 年 9 月,国务院全国计划会议提出:把注意力转到生产斗争和技术革命上来;把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转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从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状态转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金,大胆进入国际市场的政策上来。这次6会议A. 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纲领B. 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C. 吹响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D. 旨在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1978 年 12 月 18 日,十一届
13、三中全会召开,材料给出的时间是 9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召开,故排除 D。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材料给出的时间是 9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召开,故排除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 年,故排除 C。而材料中的三个转变看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故选 B。10.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看到奴隶制命运岌岌可危,便采取措施,以图重振罗马帝国声威,维系其统治。一方面他发动了对西方的战争。另一方面他对罗马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编撰。这一论述主要旨在说明A. 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B. 罗马皇帝对罗马法贡献大C. 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D. 查士丁尼法缓和了社会矛
14、盾【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查士丁尼对罗马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编撰是为了重振罗马帝国声威,维系其统治,这说明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故 A 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在说罗马皇帝的贡献,故 B 项错误;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故 C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出查士丁尼法缓和了社会矛盾,故 D 项错误。【点睛】提出材料主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材料可简化为:查士丁尼对罗马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编撰是为了重振罗马帝国声威,维系其统治。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即可。11.美国妇女史家和女性主义者琼凯莉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所有进步她的原始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人文主义文化一起把妇女塑造
15、成一种美丽的摆设:端庄、贞洁、对丈夫和君主双重依赖。 ”作者强调文艺复兴A. 并未改变妇女的从属地位7B. 强化了妇女的独立精神C. 对妇女内心世界进行关怀D. 凸显了妇女的理想信念【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把妇女塑造成一种美丽的摆设:端庄、贞洁、对丈夫和君主双重依赖”反映出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没有改变妇女的地位,妇女仍处于从属地位,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妇女地位问题,没有体现出文艺复兴对妇女精神世界的影响,故 CD 项排除。【点睛】 “把妇女塑造成一种美丽的摆设:端庄、贞洁、对丈夫和君主双重依赖”是解题的关键。12.2018 年 10 月 10 日,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罗伯
16、托阿泽维多表示,如果中美爆发全面贸易战,可能将导致全球贸易额下降 17.5%,使全球经济损失 1.9%。澳大利亚和日本也呼吁中国和美国要利用现有规则解决它们在贸易和政治问题上的分歧,不要引发新的“冷战” 。这说明当今A. 世贸组织丧失了调节国际贸易的职能B. 反全球化的浪潮日益高涨C. 大国战略博弈引发国际社会重大关切D. 国际经济新秩序无从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中美贸易战引起国际组织和部分国家的关注和担心,这说明大国战略博弈引发了国际社会重大关切,故 C 项正确;材料和世贸组织的职能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出反全球化的意思,故 B 项错误;国际经济新秩序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
17、要求,材料未体现出能否建立,故 D 项错误。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既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8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工,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商会” “行会”等组
18、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二 19 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 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答
19、案】 (1)区别:经济上,西欧城市经济独立,中国城市经济隶属于封建经济;政治上,西欧城市政治自由,中国城市发展受政府控制;社会关系上,西欧城市市民自由,中国城市商业组织受政府控制。(2)特点:将城市规划与社会改革相结合;关注城市环境问题;城市规划发展与众多学科和领域相结合。原因: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加剧;城市环境恶化;自然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 (任三点即可)【解析】【详解】 (1)区别:经济上,根据“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 “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得出西欧城市经济独立,中国城市经济隶属于封建经济;政治上,根据“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
20、选自己的行政官员” “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得出西欧城市政治自由,中国城市发展受政府控制;社会关系上,根据“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 “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得出西欧城市市民自由,中国城市商业组织受政府控制。(2)特点:根据“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得出将城市规划与社会改革相结合;根据“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得出关注城市环境问9题;根据“盖迪斯则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得出城市规划发展与众多学科和领域相结合。原因:根据“19 世纪下半叶”可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结合所学,可从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矛盾加
21、剧、城市环境恶化;根据“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得出自然科学和教育的发展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茅盾的小说春蚕是一篇反映春蚕丰收成灾的农村主题小说,发表于 1932 年11 月,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六十岁的老通宝年轻时,他家就因为养蚕年年都好而“发”起来, “十年间挣得了二十亩稻田和十多亩桑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 。老通宝自从看到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老通宝家败下来了, “已
22、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示例一情节:老通宝年轻时依靠养蚕发家致富。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 19 世纪末我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概述和评价: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杋加深,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到 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3 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随着民族丝织业的兴起和发展,农民才大规模地
23、养蚕卖茧,成为主要副业和重要经济来源,并使一部分农民稍稍富裕起来。示例二情节:春蚕丰收,老通宝家却日趋衰落。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商品价格下跌。概述和评价:1929 年,爆发了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国际帝国主义为摆脱危机,加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向国外大肆倾销剩余产品,导致中国丝厂的减产停产。丝厂主和茧商为苟延残喘,拼命压低茧价,以剥削蚕农作为补偿,蚕农陷于破产的境地。这就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农村的真实。1932 年的春蚕丰收成灾有着更深刻的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根源。 (“示例”10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
24、思维过程是:首先,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然后结合中国近代史指出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再次,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由材料信息“六十岁的老通宝年轻时,他家就因为养蚕年年都好而发起来”可以得出“老通宝年轻时依靠养蚕发家致富”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甲午战争影响下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带来的影响角度回答。由材料信息“老通宝自从看到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可以得出“列强商品输出冲击了中国自然经济” ,反映了近代列强商品输出的影响;由材
25、料信息“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老通宝家败下来了”得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等。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也因为“
26、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 ”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在于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材料三五四运动前兴起的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旧有意识形态卷土重来的反思与批判,承继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运动的功绩,封建思想的禁锢被冲决了,西方各种新思潮也如闸门开洪一般相继涌入中华大地。如果说初期的西方思想是以整体的形式传入中国并产生洪波巨澜,那么在五四运动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则日益呈现出理论与学派的多元化倾向。摘编自五四时期西化思潮研究11(1)据材料一,分析晚清思想潮流
27、发生重大转变的推动因素。有学者认为晚清思潮有其时代特色,试结合 19 世纪中后期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加以说明。(2)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为何要对儒家思想“严厉批判” 。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文化人提倡传统下层文化的表现。(3)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思潮兴起的背景。归纳其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们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的启示。【答案】 (1)因素: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晚清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亡的使命感。说明: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 ;康有为主张托古改制(答维新派的主张也可) 。(2)原因:是封建礼教秩序的精神支柱;极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表现:提倡白话文
28、。(3)背景: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贡献:推动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进程;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4)启示:学习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解析】【详解】 (1)因素:由材料“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可以得出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由材料“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可以得出晚清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亡的使命感。说明:结合题干“19 世纪中后期”可知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 ,开展洋务运动;随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2)
29、原因:由材料“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可以得出儒家思想是封建礼教秩序的精神支柱;由材料“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可以得出儒家思想极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所以必须被打倒。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提倡传统下层文化的表现是提倡白话文。(3)背景:由材料“承继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运动的功绩”可以得出新文化运动是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由材料“是对旧有意识形态卷土重来的反思与批判”可以得出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使人们对旧有意识形态进行反思和批判。贡献:由材料“封建思想的禁锢被冲决了”可以得出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由材料“那么在五四运动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则日益呈现出理论与学派的多元化倾向”可以得出新12文化运动推动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进程。(4)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学习西方文化过程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待传统文化要在传承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