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1118961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 学年天津市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卷历 史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2、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1学者陈晓楠曾说:“这部充满时代气息的著作,既没有能够在太平天国内部化作是征伐江山的动力,也没能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任何的影响,但依然给这个腐朽的农民起义运动,带来了一抹亮丽的新鲜的时代色彩。”材料所评论的著作( )A表达了农民对平等的追求B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C为太平天国注入了新动力D开启学习西方文明的先河21789 年通过

3、的美国宪法第 1 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的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这说明此修正案( )A明确了宗教对政治的作用B完善了对国会权力的制衡C意在削弱国会立法权D强化了对人权的保障3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导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结束B人民代表大会制尚未建立C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尚未结束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尚未完成4智者学派授人以修辞、演讲之术而不论其学习目的之善恶,使他们攫取城邦权力或在法庭上胜诉,受到了很多雅典人的欢迎,但

4、也有些人认为智者学派败坏了雅典的民主政制。这反映了( )A民主与专制的冲突 B功利与道德的矛盾C平民与贵族的对立 D个人与集体的分歧5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悼念的是( )A孙中山B宋教仁C陈独秀D鲁迅6天朝田亩制度中,从“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银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语,可知太平天国的理想境地是( )A共产与民主B共产与平等C平等与自由D民主与科学71937 年,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回忆:“吾父在日,无日不思返浙江原籍。吾辈则乡土观念较轻,以为吾中国人自命为中国人足矣,于

5、此中复自画为某省某县人,有何意义?”据此可知,任鸿隽( )A较之先辈乡土观念较轻B有“中国”观念无乡土意识C志在抗日无暇顾及乡土D认为省县户籍管理没有意义8历史学家陈旭麓提出,在近代中国“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是统一的”。下列理论或口号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三民主义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C工农武装割据D扶清灭洋9梁启超对甲午中日战争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促进了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B导致了戊戌政变的发生C启迪了民众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D宣告了洋务运动

6、的破产10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个坎坷的发展历程。其中,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D实行“一边倒”政策11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反映出( )A宗法制度是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都具有爱民的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12有关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最重要成果,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B是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否定,表明国家主权在民C它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通常以议会作为

7、代表民意的机关。D考核任命制是它的基础13美国 1787 年宪法在制宪会议而非邦联国会的框架下制定。美国宪法的修改方式有两种,一是参众两院通过宪法修正案,二是重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新宪法。这样做的主要用意是( )A协调各方利益分歧B维护三权分立体制C树立宪法无上权威D确保民主共和制度14夏、商王位的传承多实行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而周代强调“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变化说明( )A宗法观念开始形成B宗法体系逐步完备C贵族政治走向衰落D集权体制已经确立15王国维:“立贤之利过于立嫡而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籍,而争之易生,其弊并不可胜穷。”材料意在说明( )A宗法制有利于选拔优秀官员B贵族统治有利于政

8、治垄断C“立嫡以长”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D宗法传子有利于社会稳定16公元前 494 年,古罗马面临外敌侵袭的紧张局面,平民因不堪忍受债务奴役掀起了第一次“撤离”运动(即以集体退出公民大会和军队作为斗争手段),这使贵族大为惊慌,只得向平民妥协让步。十二铜表法就是贵族向平民妥协的产物。这反映出( )A平民斗争使罗马由独裁走上法制B平民采取有效手段争取自身利益C平民斗争打破了贵族专制的局面D贵族在政治博弈中占据主导地位172001 年 9 月 10 日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21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会议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我们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台湾情况不同

9、,我们仍将按照同一方针,争取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这个“不同”是指( )A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港澳问题属于外交、主权问题B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后,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而香港和澳门不行C解决台湾问题有战争的可能D台湾的文化传统和港澳不一样18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以下节录的“叙史”部分,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周武王, ,八百载,最长久。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唐高祖,起义师, ,创国基。太祖兴, ,号洪武,都金陵。( )A除隋乱始诛纣国大明嬴秦氏B始诛纣除隋乱国大明嬴秦氏3C始诛纣嬴秦氏除隋乱国大明D嬴秦氏始诛纣除隋乱国大明191954 年

10、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由此可知新中国成立( )A使农民阶级上升为领导阶级B使工人阶级的地位大为提高C工农的地位没有变化D使工人不再需要参加体力劳动20根据德国“1871 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1875 年宪法”,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法国政治制度优于德国B法德两国面临的任务不同C德国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D法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国21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所确立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宪法没有

11、赋予议会立法权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C宪法授予皇帝巨大的权力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22我国古代皇权有两个涵义,一个是制度上皇权,这个皇权就是一个符号、一个概念,其本质特点就是专制;另一个是人事上的皇权,即具体皇帝的个人权力,这个意义上的皇权是相对的。据此推知,康乾盛世时期( )A制度上皇权加强,人事上皇权削弱B制度上皇权削弱,人事上皇权加强C制度上和人事上皇权都不断加强D制度上和人事上皇权都不断削弱23“在他们看来,抽签的整个过程,神都在显示着他的作用,抽签的结果是神意的表达,他们必须执行。古希腊人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到了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

12、公职人员的选任上面。”这一措施( )A彰显了神权在雅典崇高地位B保证了公民参政机会平等C便利了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D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正确24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 )A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B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C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D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25自 1956 年中国与首个非洲国家埃及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始,到 1965 年,先后同 19 个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同几内亚、加纳等许多国家签订了友好条约和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无关的是(

13、)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广泛的影响B日内瓦会议周恩来六点建设性意见的推动C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D亚非万隆会议上的“求同存异”产生共识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二、材料分析题26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材料二:中国古代的丞相经历了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独相”阶

14、段,到常常七八个宰相在一起议事的“群相”阶段,再到兼相丞相没有了。这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历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更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4读史札记材料三:万民法是“市民法”的对称。又称“各族人民的法”。罗马法中调整非罗马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在法的渊源上,主要采取裁判官告示或司法文件、法学家解答、皇帝敕令等形式。在内容上,更多的涉及财产关系和商业关系。体系较市民法更加完备,程序上较为简便灵活,更适用于维护罗马奴隶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具有某种国际法和自然法的性质,现代国际法的语源就直接来自万民法,产生于公元前 242 年。材料四: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

15、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各创立的政治制度。并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罗马万民法产生的背景。(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时期,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氏族的称号。而氏则出现于后来的父系氏族社会,是姓衍生的分支,是古代贵族特有的标志。春秋战国时期,贱民和奴隶才获得了“姓氏”。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

16、累。祖根于河南鲁山,后代以刘为姓,此为刘姓主源。春秋时期,周匡王封小儿子于刘邑,号刘康公,其后以刘为姓。西汉初年,刘氏子孙分封各地,形成望族;“娄敬劝高祖都关中赐姓刘氏”;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冒顿姓孪,但按照匈奴贵者皆从母姓的习俗,孪氏子孙皆姓刘。北魏孝文帝时,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姓。摘编自陈建魁中国姓氏文化材料二洪秀全称王后,在其长子“天贵”的名字后加了一个“福”字,希望其永保社稷、代代为王。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被视作封建传统的“字”、“号”遭到摒弃,人们纷纷响应“一名主义”。文学经典也常作为取名的来源,如“林徽因”,取自诗经“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新中国成立后,不少人用“斯、

17、基、娅、莎”等俄文音译字为孩子起名,“卫国”、“跃进”、“忠红”等名字屡见不鲜;改革开放后,除“丽娜”、“杰克”等洋名不断涌现以外,更多的人给名字赋以文化意蕴,如“勇、伟、超、倩、颖”等;一些用字逐渐演变成男女通用字,如:“鑫、晓、洁、聪、亮”等;四字非复姓名字出现,极大地减少了重名率,也进一步体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和特立独行的时代特征。摘编自张军红从姓名用字透析 21 世纪以来国民思想变迁材料三中国长期以来,姓氏随男,从遗传学角度来说,许多遗传疾病只在同样姓氏的人群中传播,因此形成了“同姓不婚”的现象。姓氏起着明血缘、追溯源、连宗连支的纽带作用。修族谱、建祠堂、扶贫济困、互助守望,增进

18、了同姓氏之间的血缘亲情。海外华侨纷纷寻根认祖、捐资助学、兴办实业,投身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近年来,海峡两岸多次共同举办祭祀黄帝、炎帝的相关庆典活动。摘编自肖锐论中国姓氏文化研究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贱民和奴隶获得姓氏”的原因;简析“刘姓”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以来中国人取名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姓氏文化的社会价值。20182019 学 年 天 津 市 天 津 市 新 华 中 学高 一 上 学 期 期 末 模 拟 卷历 史 答 案1B【解析】从材料“充满时代气息”“带来了一抹亮丽的新鲜的时代色彩”

19、中可以分析出,这部著作是指资政新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故 B 项正确;A 项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排除;材料“没有能够在太平天国内部化作是征伐江山的动力”说明 C 项错误;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 D项错误。【点睛】“充满时代气息”“带来了一抹亮丽的新鲜的时代色彩”是关键信息。2C【解析】根据材料“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可知,国会的立法权被限制,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宗教对政治的作用,排除 A 项;B 项中“完善”一词表述有误,不能体现是对国会权力制衡的完善,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对国会立法权的

20、限制,而不是保障人权,故 D 项错误。3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宪法”是指 1 954 年宪法。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是由社会主义经济性质所决定的,而 1954 年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还没完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故 D 项正确,AC 项错误;B 项是 1954 年建立的,制定这部宪法。4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这是功利的体现;智者学派忽视学习目的之善恶,忽视道德的培养,故体现了功利与道德的矛盾,B 项正确。并不是民主与专制的冲突,当时雅典已经确立民主制,排除 A。题干没有涉及平民与

21、贵族的对立的信息,排除 C。题干没有涉及个人与集体的分歧,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 B。5A【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能力。材料提到“三民五权”,应指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五权”主张;推翻数千年专制,应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应出自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嘱。故选 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6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体现了农民阶级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和平等的思想。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 B。7A【解析】“吾父在日,无日不思返浙江原籍。吾辈则乡土观念较轻,以为吾中国人自命为中国人足矣

22、”体现了任鸿隽和先辈相比较,乡土观念较轻,故 A 项正确;乡土观念较轻并不等于无乡土意识,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在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知识分子更看重国家身份而淡化乡土意识,但并不是无暇顾及乡土,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谈及省县户籍管理,故 D 项错误。8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是统一的”,解读题干,其大意是:在近代中国,有反抗西方侵略的一面,同时,又在学习西方先进的事物,二者不能隔离开来。分析选项:ABC 三项表述均有“反抗西方与学习西方”之义,不符合题干要求“不能佐证该观点”,而 D扶

23、清灭洋,是纯粹的反侵略,而且全盘否定西方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维护封建统治,故,正确答案选 D。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师夷长技以制夷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孙中山三民主义9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 项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而不是导致戊戌政变的发生,B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指的是新思想的萌发,不符合题意,排除;D 项与题意无关。故选 A 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4、甲午中日战争10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的外交,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所学,1953 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所以符合题意的是 A 项,BC 项错误,D 项建国初期我国对苏联的一边倒政策。11B【解析】材料中的“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故答案为 B 项。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排除 A 项;C 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排除 D 项。1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我

25、们知道代议制主要是分权制衡的一种手段,它是一种间接民主的方式,议会是人民参政议政的途径,也是西方资产阶级所适合的政治体制。因此不正确的是 D 选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代议制1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 1787 年宪法。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会有立法权,但宪法却要通过制宪会议制定,是在突出宪法的无上权威的地位,即这样做是在树立宪法无上权威,选 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自身正确,但不能解释这样做的主要用意,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 本身正确,但和材料主旨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考点

26、: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 1787 年宪法【名师点睛】纵观当今历史试题的命题动向不难发现,高考题虽然仍旧依托教材知识点,但所要表达的内容未必与教材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在分析题干时切忌想当然,而是要研读题干、材料,用题干检验选项,用选项检验知识点,做到首尾兼顾,一定要做到一切从题干出发才可以。1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夏商王位的继承只是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周代强调“嫡长子继承制”,减少或避免了贵族内部的权力纷争,宗法体系逐步完备,故本题答案选 B 项;A 项错误,夏商就形成了宗法观念;C 项错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维

27、护贵族统治的稳定;D 项错误,秦代集权制形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宗族之法,也称族规。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的传统习惯。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15D【解析】分析材料“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从选拔人才的角度讲,立贤强于立嫡,但材料强调嫡长子继承制能有效避免“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的问题,所以材料强调了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即有利于

28、社会稳定,故 D 正确,A 错误;材料强调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社会稳定,B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嫡长子继承制是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稳定和团结的制度,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无关,排除 C。16B【解析】根据材料“古罗马面临外敌侵袭的紧张局面,平民因不堪忍受债务奴役掀起了第一次撤离运动”可知,平民是在古罗马遭遇外敌入侵的情况下,适时地进行斗争,由于需要抵御外敌,贵族不得不进行妥协,这反映出平民采取有效手段争取自身利益,B 项正确。仅从一部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并不足以说明罗马由独裁走上法制,也不足以说明贵族的专制局面被打破,排除AC。十二铜表法是贵族向平民妥协的产物,故贵族在政治博弈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说法与材料不

29、符,排除 D。17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强调台湾情况与港澳情形不同主要指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港澳问题属于外交、主权问题,A 项符合题意,这主要是从台湾问题历史缘由上得出的结论,B C D 三项表述正确,但不是台湾与港澳地区的最大区别所在。考点:中国的统一大业点评:“一国两制”是实现中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他所建立的行政区是特别行政区,拥有地方的高度自治权但不具有国家统一行使的权利,这是其特别之处,目前港澳地区已经实现了这一制度,这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中国的统一大业的完成说到底是凭借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当然综合国力的增强关键在于如何继续走建设有中国

30、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18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周武王起兵伐纣,建立周朝,先后八百多年,故应是“始诛纣”;秦始皇统一六国,但由于暴政,二世而亡,故应是嬴秦氏。依据唐高祖,可知是除隋乱;依据洪武年号可知是明朝建立,再分析选项排列,只有 C 项符合以上分析。所以应选 C。19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故 B 项正确,C 项错误;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故D 项错误。20B【解析】本

31、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的信息说明两个国家国情以及面临任务根本不同,故选择 B 符合题意。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比较21A【解析】本特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所谓的不彻底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它带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故 BCD 都能体现;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赋予了议会立法权只是立法权受到行政权的控制,议会的作用很小,A 说法错误,故选 A。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德国22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时期设立南书房

32、、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这些措施从制度和人事上都加强了皇权,故 C 项正确,ABD 项错误。2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抽签的方法不是为彰显神权而制定的,也不能起到彰显神权在雅典崇高地位的作用,故 A 项错误;抽签方法具有一定的公平性,有利于公民参政机会的平等,故 B 项正确;古希腊具有参政权利的只是少数男性公民,不是所有雅典人,故 C 项错误;抽签方法虽然公平但不代表公正,故 D 项错。考点:古代雅典政治制度雅典时期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局限性24D【解析】1947 年 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材料中所述“威慑国

33、民党统治的中心”就是该战役的影响,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作用,在淮海战役前,A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 1947 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作用,渡江战役是 1949 年,B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48 年战略决战开始,材料反映的是 1947 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联系所学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意义分析解答。25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内瓦会议是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外长会议,周恩来提出的六点建设性意见主要是推动了日内瓦会议的发展,与非洲无关,故 B 项符合题意;到 1965 年新中国外交关系

34、的发展深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故 ACD 项不符合题意。【点睛】关键信息“1956 年中国与首个非洲国家埃”“先后同 19 个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6(1)制度:古代希腊民主制度;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2)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疆域辽阔;帝国内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烈;帝国境内政治经济活动联系的加强;罗马皇帝对法律建设的重视,组织法学家们对法律的编创;公民法自身存在缺陷。(3)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

35、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代法律的先声。罗马法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理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民族的永恒价值。【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国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回答;古代希腊从民主政治制度思考。第二小问依据秦朝、唐朝和明朝中枢机构设置以及变化角度回答。(2)依据材料二“裁判官告示或司法文件、法学家解答、皇帝敕令”“维护罗马奴隶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的信息从帝国扩张、国内阶级矛盾、罗马皇帝重视以及法学家编纂等角度回答。(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从罗马法对于近代资产阶级立法以及法律理念等角度思考回答。27(1)原因:牛耕铁农具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其地位提升;分封制、宗法制的崩溃;社会

36、改革的推动;贵族实力的衰弱。影响:传承了传统姓氏文化;促进民族融合、边疆稳定、国家统一;褒奖功臣;巩固统治。(2)特点:寄托父母期望;体现时代主题;追求个性化;取名形式、内容多样化。(3)社会价值:优生优育、预防疾病;和谐邻里、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有助于两岸的认同、国家的统一与复兴;【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是姓衍生的分支,是古代贵族特有的标志。春秋战国时期,贱民和奴隶才获得了姓氏”结合所学可从经济、政治、阶级等角度分析原因。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牛耕铁农具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其地位提升;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的崩溃;社会改革的推动;阶级上贵族实力的衰弱。影响:根据材料一“刘

37、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祖根于河南鲁山,后代以刘为姓,此为刘姓主源。”可知传承了传统姓氏文化;根据材料“娄敬劝高祖都关中赐姓刘氏”可知褒奖功臣;根据材料“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冒顿姓孪,但按照匈奴贵者皆从母姓的习俗,孪氏子孙皆姓刘。北魏孝文帝时,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姓。 ”可知促进民族融合、边疆稳定、国家统一;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巩固统治。(2)根据材料二“洪秀全称王后,在其长子希望其永保社稷、代代为王。”可知寄托父母期望;根据材料“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被视作封建传统的字、号遭到摒弃新中国成立后,不少人用斯、基、娅、莎等俄文音译字为孩子起名,卫国、跃进、 忠红等名字屡见不鲜;改革开放后,除“丽娜、杰克等洋名不断涌现以外,更多的人给名字赋以文化意蕴一些用字逐渐演变成男女通用字,也进一步体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和特立独行的时代特征。”可知体现时代主题;追求个性化;取名形式、内容多样化。(3)根据材料“从遗传学角度来说,许多遗传疾病只在同样姓氏的人群中传播,因此形成了同姓不婚的现象。”可知优生优育、预防疾病;根据材料“修族谱、建祠堂、扶贫济困、互助守望兴办实业,投身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近年来,海峡两岸多次共同举办祭祀黄帝、炎帝的相关庆典活动。”可知和谐邻里、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有助于两岸的认同、国家的统一与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