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1120940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济源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河南省济源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河南省济源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河南省济源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河南省济源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济源四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共 60 小题,每题 1 分,共 60 分)1.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下列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 它以专制取代民主是历史的倒退C.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D. 王位可以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选项 C、D 符合王位世袭制的内容,都是正确的。A、B 两项矛盾,答案可从中选取。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是历史的倒退。故答案为

2、 B。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 财产B. 地域C. 信仰D. 血缘【答案】D【解析】【详解】 “宗”的本义是宗庙,宗庙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因此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故D 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和财产、地域、信仰无关,故 ABC 错误。3.“祠堂” 、 “祭祖”这样的词汇,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古代政治制度A. 郡县制B. 世袭制- 2 -C. 宗法制D. 皇帝制【答案】C【解析】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祠庙” “祭祖”明显体现了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观念。故选

3、C。4.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 周王B. 鲁国国君C. 卿大夫D. 士【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宗法制下,周王是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土地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依此类推。因此,在鲁国宗法系统中,鲁国国君即为大宗。故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为 B。5.“(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族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一记载主要表明周代政治具有

4、A. 神权色彩B. 皇权色彩C. 宗族色彩D. 等级色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族”姓中“族”即“宗族”的意思,而“周王族姓独居五十三人”则足以证明周代政治的确具有宗族色彩,综- 3 -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C,而不是 A 和 D。另外,周代政治当然不具有皇权色彩,因为周代并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 B。故应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6.秦始皇确立“皇帝”称号的主要原因是A. 秦始皇崇拜三皇B. 秦始皇崇拜五帝C. 以便

5、为后世沿用D. 神化自己的权威和地位,巩固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皇帝制度。依据所学可知,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感觉以前的称号“王”不能与自己的功绩相匹配,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诏,为皇帝专称,任何人不得使用,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一词体现的是权力的至高无上,超过了三皇五帝。其主要目的是企图神化自己的权威和地位,巩固统治。因此 D 选项正确。A、B、C 选项不符合所学史实,不是秦始皇确立“皇帝”称号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7.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这个“制”指A. 禅让制B. 宗法制C. 中央集权制D. 世袭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这里的“制”指的就是政治制度,也就是秦朝的政治制度。内容就是指的中央集权制.所以本题选 C。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8.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 。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 ,其主要职责是A.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 任命郡守和县令C. 管理全国军务D. 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4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三公中的丞相是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是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主管监察,故 A 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是明确三公的职责。9.剑桥中国秦汉

7、史中写道:“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朝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文中“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不包括A. 皇帝制度B. 郡县制度C. 行省制度D. 三公九卿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行省制度是元朝时期创立,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秦朝统一后设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地方郡县制,故 A、和项排除。10.元朝在设置行省辖区时,打破自然界限,不顾区域文化和经济的联系,将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由四川划分给陕西,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湖南、广西、湖北并为湖广行省。元朝的这一做法旨在A. 提高行政效率B. 创新政

8、治体制C. 加强中央集权D. 促进民族融合【答案】C【解析】【详解】不顾区域文化和经济的联系,为行政管理带来不便,排除 A;材料的主旨不是创新政治体制,排除 B;秦汉以来,地理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这种安排客观上又容易被地方长官当做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 5 -件,以利于中央的控制,故选 C。促进民族融合不是材料的主要目的,排除 D。11.唐朝元和年间(806820) ,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

9、祐所属的部门应是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参知政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其中 A 项中书省负责文件的起草和拟定,B 项门下省负责审核并有驳回权,C 项尚书省负责执行,D 项出现在宋代。故选 B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三省六部制12.北宋统治者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主要是为了解决A. 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B. 统治集团内部文臣和武将之间的矛盾C. 地主阶级和广大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D. 统治集团内部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

10、考查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依据所学可知,为了限制相权和加强皇权,北宋统治者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因此这是为了解决统治集团内部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故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是在中央设置的分割相权加强君权的措施,与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无关;B 选项错误,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是在中央设置的分割相权加强君权的措施,与统治集团内部文臣和武将之间的矛盾无关;C 选项错误,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是在中央设置的分割相权加强君权的措施,与地主阶级和广大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 D选项。13.浙江省古称“江浙行省” 。

11、“江浙行省”这一行政设置,最早出现在A. 唐朝- 6 -B. 南宋C. 元朝D. 明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历程。其经历了先秦时期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元朝的行省制度的演变。元朝在古代最早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故“江浙行省”这一行政设置应起始于元朝。故本题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14.北京大学出台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 。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的必由之途。这种制度是( )A. 世官制B. 察举制C. 科举制D. 八股取士【答案】B【解析】世官制属于贵族官

12、职的世袭,科举制以及八股取士都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因此 AC 项错误;察举制由官员根据人的德才向中央推荐, 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根据“孝廉”选拔人才。故选 B。D 项是科举制在明清时期的表现。1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 参加科举考试B. 等待朝廷察举C. 投笔从戎戍边D. 投做官吏幕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体现的是知识分子政治地位的提高。隋唐以后主要- 7 -是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做官,调动了知识分子读书的积极性,故 A 项正确。察举制主要在汉代实行,故 B 项错误;CD 在战国以后都不

13、是主要途径。故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16.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指的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是指通过科举制选拔官员进行国家行政管理,当然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的实行造成了科举制的僵化,科举弊端日益显现,所以

14、答案选 C,A D 两项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而非选官制度,B 项是权力承继制度与分封制互为表里。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17.关于明朝内阁的性质,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B. 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 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D. 相当于元朝的中书省【答案】C【解析】内阁是丞相废除之后,设立帮助皇帝处理政事的辅助机构,只是皇帝的顾问,故 C 正确;内阁不是丞相没决策权,也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故 A 和 B 错误;中书省负责行政,相当于宰相,故 D 错误。点睛:明朝内阁不是中央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一个临时的为皇帝服务的内侍机构,能够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宰相

15、执掌行政大权,制约皇权,属于中央正式的一品大员。18.当看到电视剧中出现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 - 8 -)A. 努尔哈赤统治时期 B. 皇太极在位期间C. 康熙帝亲政时期 D. 雍正帝在位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电视剧中出现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的场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在位时期设立军机处,故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雍正帝在位时期,故 D 正确。努尔哈赤统治时期,没有军机处,故 A 错误。皇太极在位期间,也没有军机处,故 B 错误。康熙帝亲政时期,也没有军机处,故 C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19.“机构精简,行政效

16、率提高,遇事不互相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机构设置的作用( )A. 清初内阁 B. 中书省 C. 军机处 D. 清初六部【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时期的军机处,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描述的是军机处的特点,所以正确的是 C 项,ABD 项不符合上述机构的特点。20.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是A. 汉朝的刺史B. 宋朝的通判C. 明朝的内阁D. 清朝的军机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梁启超的描述,这一机构是

17、十分机械化的,只负责跪受笔录,传达命令,因此这一机构指的就是清朝的军机处。这是明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具体体现,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 9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21.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 确立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B.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 确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制度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答案】A【解析】材料提及“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 ,意指其对后世影响深远,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开创的

18、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 2000 多年的政治制度格局,A 项符合题意,正确。秦始皇时普遍推行郡县制,不是开始实行,B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三公九卿制被三省六部制取代,没有一直影响后世,C 项排除。选官制度方面历朝历代也在变化,军功授爵制度被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度、科举制所代替,D 项排除。22.梭伦通过改革,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其中成为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的是A. 公民大会B. 四百人议事会C. 公民陪审法庭D. 五百人议事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依据梭伦改革相关所学内容可知,梭伦改革时期,公民大会成为雅典最高权力机关。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四百人议事会是

19、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在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负责处理大部分城邦事务,并非最高权力机关;C 选项错误,公民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法院,负责受理公民投诉;D 选项错误,五百人议事会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设立的机构,与梭伦改革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23.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之所以能产生一批先哲的主要原因是A.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10 -C. 希腊城邦制的出现D. 古罗马法律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希腊民主政治。依据所学可知,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为思想的繁荣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古希腊处于奴隶

20、社会时期,并未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 选项错误,城邦制与人文主义的出现并无必然联系;D 选项错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出现与古罗马法律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24. 英国史学家约翰指出:“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这里的“她”是指A. 古埃及 B. 古罗马C. 古印度 D. 古希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从中可以看出,这一国家实行民主政治制度,并为现代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所以“她”指的是古希腊,选 D。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点评: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

21、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选举制、任期制、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的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5.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律判决,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A. 王位继承法B. 十二铜表法C. 公民法D. 万民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出现于公元前 5 世纪中期,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公民法:- 11 -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 ,被称为公民法。万民法:3 世纪初,公民法逐渐演变成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王位继承法在教材关于罗马法的内容中并没有涉及。B 符合

22、题意。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成文法26. 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A. 是近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B. 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C. 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 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罗马法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内容丰富,形式完备,为近现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奠定了基础。故选 A。考点:罗马法的影响。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法的一些原则到现在依然采用:如陪审制度、

23、被保护人制度、审级制度、重视证据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罗马法的形成过程也需要掌握。27.“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 ”材料中的法律主要是指A. 十二铜表法B. 公民法C. 习惯法D. 万民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罗马法适用的对象是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自由民,即罗马法调整的帝国境内的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此时的法律

24、应该是万民法。所以答案选 D。- 12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万民法28.英国人称 1688 年的政变为“光荣革命” ,其理由是A. 没有经过大的流血冲突,政变就取得了成功B. 开创了两大政党联合行动的成果先例C.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专制统治D. 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在英国已完全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英国“光荣革命” 。依据所学可知,1688 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因此被称为“光荣革命” ,因此 A 选项正确。辉格党和托利党这两个政党名称皆起源于 1688年的光荣革命,一般认

25、为他们是最早出现的资产阶级政党,但与题意不符,B 项错误。C 项是革命的结果,与题意不符,错误。1689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但完全说法过于绝对,故 D 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29.“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句话反映的是近代哪个国家政体变革的特点A. 英国B. 美国C. 法国D. 德意志【答案】A【解析】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革命后国王失去了实际权力而议会掌握了实际权力,所以本题只有选 A 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美国革命后没有国王,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法国革命后也没有国王,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德意志有皇帝没国王,选项 D 不符合题

26、意,排除;故本题选 A。30.1689 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A. 平民的权利B. 商人的权利C. 教会的权利- 13 -D. 国王的权利位【答案】D【解析】1689 年英国权利法案主要是限制国王的权力,提高议会的权力,D 正确;平民、商人和教会的权力均不符合权利法案中规定的内涵。31.根据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英国首相A. 是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B. 实际上是由英国国王选择产生C. 掌握着行政权与立法权D. 是英国的国家元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的领袖出任,并非由英国国王选择产生,故 A 正确,B 错误;

27、英国首相掌握着行政权,但是议会掌握立法权, 故 C错误;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但“临朝不理政” ,权力有限,而作为国家的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故 D 错误。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的形成。32.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位至今,共经历了 13 位英国首相。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称女王是“政治不粘锅” ,这表明A. 女王掌握着国家实权B. 女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 女王不关心政治D. 女王毫无政治权力可言【答案】B【解析】“政治不粘锅”表明女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 B 正确;女王无实权,故 A 错误;C 材料未涉及,排除;女王是国家的象征,有形式上的任命权等,故 D

28、错误。33.“1787 年美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诞生。 ”这主要表明 1787 年宪法A. 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的诞生B. 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力,巩固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14 -C. 建立了有别于英国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D. 正式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787 年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真正意义上的美国”是指结束了邦联状态,强化了中央集权,较为稳定统一的美国。因此选 B考点:近代代议制点评:近代代议制是高

29、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特征,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与特点、1787 年宪法的内容与作用,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及政体特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历程等。相对而言,较多地侧重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近代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德意志帝国的代议制虽然从形式上看也属于民主制,但与其他国家差别很大,也往往会成为重要的命题区域,对此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复习时要注意冷点热处理。此外,在复习本单元时应注意联系我国的近现代民主政治和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认识人类政治文明的统一性、连续性和多样性。34. 美国 1787 年宪法第一条第十款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 ;“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

30、 。这些宪法条文体现了( )A. 联邦制原则 B. 民主原则C. 三权分立原则 D. 自由平等原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美国 1787 年宪法原则的理解。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 ,说明 1787 年宪法维护的是联邦至上原则,故答案为 A 项。考点:美国 1787 年宪法点评:1787 年美国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它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为美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35.美国的两党制在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5 -A. 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

31、夺的战场B. 美国的两党制经常引发暴力冲突C. 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政D. 民主党和共和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答案】B【解析】【详解】美国的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体现,但是两党制并不是引发暴力冲突的原因,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美国通过两党制争夺体现出民主政治的特点,故 A 项正确。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是轮流执政,故 C 项正确。两个党派本质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政党,故 D 项正确。36.美国 1787 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 个黑人折合 3 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A.

32、 权利平衡思想B. 民主共和思想C. 民族平等思想D. 主权在民思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这是为了平衡大州和小州的利益而采取的一项折中措施,因此它体现的是大州和小州权益的平等;B民主共和思想,D主权在民思想单从这则材料中看不出来;C民族平等- 16 -思想,与题干中“5 个黑人折合 3 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不符。故此题应选 A 项。考点:美国政体点评:1787 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1)分权制衡原则:美国政府由立法、行政、司法三个平等独立的部门组成,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2)民主(主权在民)原则:由人

33、民选举代表管理国家,以代议制为基础;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实行任期制;1789 年增加 10 条修正案,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也体现了民主精神。 (3)联邦制原则:美国国家结构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原则。联邦政府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同时各州也有处理本州范围内部事务的权力。 (4)共和制原则:宪法废除贵族头衔和世袭职务,规定所有的公职向人民开放,总统和国会议员都是民选的;国家和政府应该为公共利益服务,不为个人谋利益。37.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如果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不签署,参众两院可以再次进行表决,如果均达到 2/3 多数通过,法案即可生效。此规定A. 体

34、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B. 保证国会的绝对立法权C. 表明总统无权否决法案 D. 防范了总统的专制独裁【答案】A【解析】“参众两院可以再次进行表决,如果均达到 2/3 多数通过,法案即可生效”说明国会对总统实行制约,体现出美国宪法权力制衡的原则,A 正确;材料主要论述的不是绝对立法权,B错误;总统有否决权,C 错误;该措施主要是提倡共和制,D 错误。38.美国 1787 年宪法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的理念。下列选项符合应填内容顺序的是A. 行政、司法、立法B. 立法、司法、行政- 17 -C. 司法、立法、行政D. 行政、立法、司法【答案】D【解析】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联邦的行政权归总

35、统,立法权归国会,司法权归最高法院,故排除ABC,选 D。39.1787 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1787 年宪法。依据所学可知,1787 年宪法对选民有资格限制以及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故不正确;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制,不是责任内阁制,故不正确。所以应排除 B、C、D 三项。故应选 A。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美国联邦体制的确立作用40.美国宪法的参与制定者富兰克林说

36、:“我们并不想设置一位国王,可是在人类心里,总是有一种自然的倾向,需要一个国王式的政府。-如果我们的制度设计得不好,一位国王就会迅速地降临到我们头上。 ”这说明美国宪法的制定者们主张A. 君主立宪制B. 三权分立C. 政党制D. 民主共和制【答案】D【解析】- 18 -试题分析:由国王、政府等判断材料涉及的是政体,据所学可知,美国的政体是共和制,故选 D。君主立宪制不符合美国,三权分立、政党政治不是政体,所以 ABC 均不正确。考点:美国政体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实际考查的史实,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美国的政体是共和制,再结合材料的主要意思可选出答案。41. 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国实行了风格

37、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两者的一致之处是( )A. 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 B. 君主都是国家元首C. 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D. 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英、德君主立宪的共同点。英国的君主立宪是典型的君主立宪,而德国的君主立宪则是有名无实的立宪,但是两者的君主都是国家的元首则是相同点。42.1789 年大革命爆发后,法国政局一直动荡不安,政体多次更迭。1875 年宪法规定法国的政体是A. 帝制B. 君主专制C. 共和制D. 君主立宪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法国的共和制。依据所学可知,1875 年 1 月,在立宪派和共和派激烈争执下,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

38、和国宪法,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此即为“一票共和” 。因此 C 选项正确。1875 年宪法规定法国的政体是总统共和制,不是帝制、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故 A、B、D 选项不符合所学史实,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43.“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此规定来源于A. 英国权利法案B. 德意志帝国宪法C. 法国 1785 年宪法D. 美国 1787 年宪法- 19 -【答案】A【解析】德意志帝国宪法保留了封建残余,皇帝权力大,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选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权利法案是英国的,英国不存在皇帝,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法国 1785 年

39、宪法是法国的,法国有总统而无皇帝,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1787 年宪法是美国的,美国有总统而无皇帝,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44.1889 年日本颁布的明治宪法规定:“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内阁由天皇任命的总理大臣和国务大臣组成,其对天皇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与此项类似的宪法是A. 美国 1787 年宪法B. 德意志帝国宪法C. 权利法案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内阁由天皇任命的总理大臣和国务大臣组成,其对天皇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可知, 大日本帝国宪法赋予了天皇极大的权力,但在名义上仍然是

40、君主立宪政体。结合所学可知,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德意志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同样赋予了德意志皇帝极大的权力。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 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与材料内容不符;C 选项错误,英国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王权受到极大的限制,与材料内容不符;D选项错误,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总统和国会的权力都很大,反映了共和派和保皇派的妥协,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45.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A

41、. 行政权B. 立法权C. 司法权D. 外交权【答案】B【解析】- 20 -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 1787 年宪法、法国 1875 年宪法、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议会都掌握了国家的立法权,故选 B。【名师点睛】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性: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限制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资产阶级代议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议会这是最高立法机关,君主或总统(或首相)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机关。46.新的社会制度建立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为历史的曲折与反复,近代西方历史上某国获得了“各种政体的试验

42、场”的称号,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国家是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 德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近代西方历史上某国曾获得了“各种政体的试验场”的称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国家是法国,从大革命开始,法国先后经历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帝制等多种政体,B 正确;英国、德国是君主立宪政体,排除 AD;美国是民主共和制,排除C。所以选 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47. 西方学者评价 1832 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A. 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C. 工业资本家

43、渐入政权中心 D. 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议会改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所以选 C。其它是错误的。48.“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把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 ”“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 ”这表明近代德国政治制度- 21 -A.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B. 专制主义思潮盛行C. 具有民主选举基础D. 国会对政府有监督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判断出德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故选 A。易错选 B,

44、B 说法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D 不符合德国。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德国49.“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 。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A. 浓厚的军事色彩 B. 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C. 民主性 D. 专制独裁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已经设了议院,说明德国已不全是专制独裁,但是德皇的存在,使得议院的权利弱小,说明了德国资本主义改良不够彻底,带有专制主义色彩,B 正确;浓厚的军事色彩与材料无关,排除 A;议院体现的一定的民主性,但没有反映其实质,排除 CD。所以选 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

45、、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50.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 保护鸦片贸易B. 割占中国领土C. 打开中国商品市场D. 争取外交礼仪平等【答案】C【解析】18 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到 19 世纪 40 年代接近完成。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故答案为 C 项。其他三项不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主- 22 -要目的,排除 ABD 项。51.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战胜国因“不满意”而采取的行动是A. 向中国倾销鸦片B.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C. 发动甲午中日战争D. 发动八国联军侵华

46、战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南京条约签订是在 1842 年,之后十年是指 19 世纪 50 年代,A 与史实不符;C 是在 1894-1895 年,D 是在 1900 年,时间不符;1856 年英法等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因此选 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52.“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虎门销烟D. 镇江之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依据材料“中国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合中国近代史相

47、关所学可知这场战争是 1840 年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 1856 年,并非是“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C 选项错误,虎门销烟是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并非战争;D 选项错误,镇江之战是鸦片战争中的一场战役。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53.恩格斯在评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指出:“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对俄国有利”的主要原因是A. 割占中国土地B. 强迫中国赔款- 23 -C. 开放通商口岸D. 破坏关税自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

48、识记能力。英法两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在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 150 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故选 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尼布楚条约54.“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 ”下列选项与材料最接近的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天朝田亩制度D. 资政新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依据材料“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所学可知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口号,因

49、此与材料最接近的是反映太平天国农民阶级利益需求的天朝田亩制度 ,因此 C 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 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与材料内容不符;B 选项错误, 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材料内容不符;D 选项错误,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纲领文件,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并不能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需求。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55.19 世纪中期,列强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中国南方兴起。这场运动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洋务运动C. 维新变法运动D. 义和团运动- 24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洋务运动不是农民运动,它是封建的地主阶级为了自救而进行的学习西方器物的运动,所以 B 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发动的旨在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的运动,也不是农民运动,所以 C 项错误。D 项发生于中国的北方,所以也不正确。A 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T X 630-1998 Efficient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Operations - Series X Data Networks and Open System Communications - OSI Networking and System Aspects - Efficiency《有效.pdf ITU-T X 630-1998 Efficient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Operations - Series X Data Networks and Open System Communications - OSI Networking and System Aspects - Efficiency《有效.pdf
  • ITU-T X 633 ADD 1-199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Network Fast Byte Protcol Addendum 1 SDL Specifications - Series X Data Networks and Open System Comm- .pdf ITU-T X 633 ADD 1-199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Network Fast Byte Protcol Addendum 1 SDL Specifications - Series X Data Networks and Open System Comm- .pdf
  • ITU-T X 633 FRENCH-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Network Fast Byte Protocol《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网络快速字节协议 X系列 数据网络和开放系统通信 开放系统互连(OSI)网络和系统方面 效率》.pdf ITU-T X 633 FRENCH-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Network Fast Byte Protocol《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网络快速字节协议 X系列 数据网络和开放系统通信 开放系统互连(OSI)网络和系统方面 效率》.pdf
  • ITU-T X 633 SPANISH-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Network Fast Byte Protocol《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网络快速字节协议 X系列 数据网络和开放系统通信 开放系统互连(OSI)网络和系统方面 效率》.pdf ITU-T X 633 SPANISH-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Network Fast Byte Protocol《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网络快速字节协议 X系列 数据网络和开放系统通信 开放系统互连(OSI)网络和系统方面 效率》.pdf
  • ITU-T X 633-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Network Fast Byte Protcol - Series X Data Networks and Open System Communication OSI Networking and System .pdf ITU-T X 633-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Network Fast Byte Protcol - Series X Data Networks and Open System Communication OSI Networking and System .pdf
  • ITU-T X 634 ADD 1-199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Transport Fast Byte Protocol Addendum 1 SDL Specifications - Series X Data Networks and Open System Cts.pdf ITU-T X 634 ADD 1-199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Transport Fast Byte Protocol Addendum 1 SDL Specifications - Series X Data Networks and Open System Cts.pdf
  • ITU-T X 634 FRENCH-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Transport Fast Byte Protocol《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传输快速字节协议 X系列 数据网络和开放系统通信 开放系统互连(OSI)网络和系统方面 效率》.pdf ITU-T X 634 FRENCH-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Transport Fast Byte Protocol《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传输快速字节协议 X系列 数据网络和开放系统通信 开放系统互连(OSI)网络和系统方面 效率》.pdf
  • ITU-T X 634 SPANISH-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Transport Fast Byte Protocol《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传输快速字节协议 X系列 数据网络和开放系统通信 开放系统互连(OSI)网络和系统方面 效率》.pdf ITU-T X 634 SPANISH-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Transport Fast Byte Protocol《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传输快速字节协议 X系列 数据网络和开放系统通信 开放系统互连(OSI)网络和系统方面 效率》.pdf
  • ITU-T X 634-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Transport Fast Byte Protocol - Series X Data Networks and Open System Communication OSI Networking and Syst.pdf ITU-T X 634-199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 Transport Fast Byte Protocol - Series X Data Networks and Open System Communication OSI Networking and Syst.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