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拉练试题(一)(无答案).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1120958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拉练试题(一)(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拉练试题(一)(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拉练试题(一)(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拉练试题(一)(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拉练试题(一)(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镇平一高 20182019 高二期末考前拉练历史1、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话无忧 ,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C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2、春秋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写史本应直笔“纪事”,孔子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惩恶扬善,使“乱臣贼子惧”。故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梁启超也认为春秋“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这是因为孔子著春秋CA严重背离客观历史事实 B偏离了儒家的礼乐传统C带有

2、强烈个人政治观点 D违背了统治阶级的意愿3“这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这些谋略家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以下观点中与该派别的思想主张一致的是 AA厉行赏罚 崇尚法治 B奖励耕战 与民休息C仁者爱人 尊君爱民 D崇尚贤能 厉行节俭4、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 70 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B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 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5、东汉光武帝

3、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这反映出东汉时期C2A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 B监察体系臻于完备C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 D选官标准发生变化6、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此记载体现了 DA以民为本 B皇权至上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7、数学史专家钱宝琮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B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

4、该适可而止B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探究C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D数学知识很难应用于生活实践8、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A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道教地位上升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9、“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称为秦楼楚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材料表明 CA词兴起于娱乐场所B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C词的繁荣与商业发展有关D词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文学10、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

5、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D3A. B. C. D.11、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这反映出顾炎武 DA.萌发民本思想B.主张经世致用C.提倡轻徭薄赋D.倡导工商皆本12、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了古

6、代科技发展 AA具有儒学化特征 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C为封建统治服务 D受益于儒学的推动13、明清时期流传的小说戏曲基本上都是包装很精美的插图本,有人认为,书中特别添加的这些插图正是出版商们销售出奇制胜的法宝。这反映出当时 D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中国区域文化色彩浓厚C.商人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 D.文学作品的商业化倾向14、1863 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 27 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DA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B清军得以顺利完成剿杀任务C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D

7、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15、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 BA.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B.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C.暴力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4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16、19 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 世纪 90 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仁就是世界的本体。这反映出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D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B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D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17、19

8、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及其学说,他们希望找到既能发展资本主义,又能医治资本主义弊病的药方。这说明当时 CA.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经济基础B.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资产阶级的需要C.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社会认识更深入D.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8、1905 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认为“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这段对话说明 AA救国路径趋于多元化 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C孙中山反对教育救国 D严复主张君主立宪19、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寻

9、求民族振兴的道路上,中华民族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下列人物与成果之间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BA.魏源 海国图志B.陈独秀 文学改良刍议C.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鲁迅 狂人日记20、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下列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师夷长技以制夷”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会、开国会521、毛泽东在某篇文章中说:“孙中山死去二十四年了,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都大大地向前发展了,根本上变换了中国的面

10、目。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己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是这两件事:(一)在国内,唤起民众。(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及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该文章是 D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新民主主义论C.共产党人发刊词D.论人民民主专政22、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这一反差表明 CA香港电影更能反映社会现实B国产电影的制作技术低下C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D“大跃进”运动的持续深入23、据统计,中国政府表彰的 23 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 22 位本科教

11、育都是在国内的一流大学完成的;21 位元勋有留学经历,获得博士学位有 16 位,在国外都有所成就。材料说明 CA爱国主义精神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B民国高等教育水平已达世界一流C近代教育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奠定基础D“两弹一星”是留学 教育的结果24、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理论前提”主要是指 AA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 B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C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 D革命伟人的特 殊经历25、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

12、现在 CA.提倡民本6B.呼唤仁爱C.强调理性D.倡导美德26、色诺芬的回忆录记载:“(苏格拉底)主持人民大会,不允许人民非法投票,而是要符合法律,他反对群众的反复无常,无法无天。”材料反映出 AA苏格拉底维护民主政治B苏格拉底之死的直接原因C民主政治导致雅典灭亡D雅典奉行法律至上原则27、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 15 世纪 20 年代的 5%上升到 16 世纪 20 年代的约 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BA仍是以神为中心B并不反对基督教,仍信仰宗教C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

13、苦修超过现世生活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28、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DA史学家甲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接B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C两位史学家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D两位史学家论述视角有较大不同29、16 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 AA.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7B.促进了

14、行政机构的调整C.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30、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C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C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D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31、1791 年 7 月 14 日,罗伯斯庇尔在一次集会上说:“国王是不可侵犯的!但是,难道人民不也是不可侵犯的吗? 国王的不可侵犯性是虚构的,而人民的不可侵犯性却是自然的神圣权利所规定的。”这段演说 DA为处死国王提供了理论依据B深刻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C推动了

15、法国大革命的爆发D反抗国王权威,强调个人自由32、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 18 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 DA.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信仰得救”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D.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33、伽利略认为,在讨论自然界的现象时不应当从圣经的权威地位出发,而应当从明智、有理性的实验和必要的演示开始。因为,无论是圣经,还是自然界都同样出自神旨。这反映出伽利略 BA深受宗教的困扰

16、B仍受宗教思想影响C对圣经不以为然 D对科学持怀疑态度834、“他利用简单的数学运算证明,光速是极限速度,接近光速的物休会变小变平。他认为,甚至时间也会受影响。,移动的钟走得比静止的钟慢。”这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因为它 DA.否定了牛顿的力学理论B.借鉴法国科学家拉马克的学说C.打破了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D.揭示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35、某学者在论文中提到:“1873 年美国人帕尔文制成第一台履带式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拖拉机,1892 年内燃拖拉机在美国首先研究成功19 30 年上升到 93 万台,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据此,材料反映了 BA工业革命引发农业领域的变革继续深化B第二次工业革

17、命带来农业生产方式巨大变革C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产量的提高D工业发展推动了钢铁制造业的发展36、据不完全统计,从 1789 年到 1800 年,在世界 58 项重大科研成果中,法国有 23 项,占总数的 40%。同时期,英国只有 13 项,占 20%;德国 6 项,占 10%。这一时期法国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主要得益于 AA启蒙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新古典主义思潮对科学的积极影响C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D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高度重视37、16 世纪至 17 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16 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17 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

18、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明后期至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9系 清初 记宋应星天工开物据材料可知 BA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B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C“东学西渐”历程开启 D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38、“除了心灵情感的神圣性和想象力外,一切都不可靠。啊!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是为了感情而非思想。”与材料属于相同流派的作品是 DA鲁迅狂人日记 B罗贯中三国演义C海明威老人与海 D雪莱西风颂39、19 世纪以来,一些西方画家认识到,如果眺望远方的原野,草不是绿色,而是青色;如果在晚霞照射下看草,就是红色或灰色。这些画家抛弃了几百年来画室作画的传统,提倡户外写生。能够体

19、现这些画家主张的作品是 C40、读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幅图,该过程实质上 DA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一体B说明了印象派绘画影响甚微C强调了美术领域的复杂多变D体现了立体画派绘画的特点41、(17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本理论。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民同乐”“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取于民有制”“治国

20、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材料二 到了皇权社会末世,传统的民本主义在某些具有异端倾向的论者(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傅山、唐甄等)那里提升到新阶段。明末清初的“新民本”超越固有民本主义的所在颇多,而关键 点在于摆脱了尊君论羁绊,将批判锋芒指向全体专制君主。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明清之际的“新民本”思想家,是在没有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情况下,将先秦以来受制于君权的民本思想推进到“新民本”高度。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论纲)材料三 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

21、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思想十分称道,并按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等(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并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6 分)(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民本思想呈现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5 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孙中山对传统民本思想的

22、发展,并分析其影响。(6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政治、经济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为君主服务到材料二中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否定君主专制。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人民的思想11观念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省略号前后的信息分别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回答。答案:(1)重点:重民;仁政;富民。(3 分)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纷争,各国统治者为争夺霸主地位寻求治国理念,

23、为民本思想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随着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针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儒家深化和发展了前人的民本思想。(3 分)(2)变化:由受制、服务于君权到批判、否定君主专制。(2 分)原因:传统民本思想与明清社会不符;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弊害的显现;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意识的初步觉醒。(答任意 3 点,言之成理即可)(3 分)(3)发展:人民要有参政权;主权在民;提出三民主义。(3 分)影响: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3 分)42

24、、(8 分)在法国启蒙运动史上,孟德斯鸠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三权分立学说对现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乃至整个人类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他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洛克政府论材料二“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立法机关由两部分组成,他们通过相互的反对权彼此钳制,二者全都要受行政权的约束,行政权又受立法权的约束。”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三“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担心君主或议会可能会制定一些基虐的法律

25、并暴虐地执行。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司法权如果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就将由专断的权力处置,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司法权如果与行政权合并,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的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来源。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怎样的发展?其目的何在?(5 分)(2)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角度,评述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3 分)12(1)洛克的分权思想;

26、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实践。(2 分)发展:由洛克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立,发展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1分)目的:限制个人独裁,维护民主政治。(2 分)(2)将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到来;为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构建描绘了蓝图。(3 分)【详解】(1)从材料一中“国家应该分权治理”和材料二中“英格兰的基本政体”可以得出孟德斯鸠的思想洛克的分权思想;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政体实践。发展:根据材料可以知道,材料一洛克只主张“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而孟德斯鸠把国家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目的:孟德斯鸠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如果

27、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限制个人独裁,维护民主政治。(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时从人文主义对资产级革命的影响、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建、对思想解放的影响角度概括。43、(15 分)【历史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改革开放之前,城镇住房主要由国家投资建设;住房通过职工所在单位,按照工龄、职务、学历等打分排队进行分配;对于分配后的住房,只收取象征性的、近乎无偿使用的低租金。这种住房制度不仅住房建设投资“有去无回”,而且收取的低租金不够支付住

28、房的日常维修和管理费用,同时职工对住房形成“等、靠、要”观念。1978 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 1949 年的 45m2 下降到了 36m2,缺房户占当时城镇总户数的 475%。住房制度改革的实践,始于 1979 年,从新建住房全价出售起步。1979 1991 年,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公房出售试点、提租补贴试点和全面起步三个阶段。经过 19921993 年房产过热期之后,1994 年 7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确定房改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199

29、8 年7 月,国务院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年,中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1866m2邹东涛等发展和改革蓝皮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79 年中国启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背景。(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最初二十年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特点。(7 分)43、【答案】(1)城镇住房长期实行分配制度;国家投资住房无法产生效益;职工住房观念被动落后;人均住房面积下降,近半数城镇民众缺房。(8 分)(2)渐进式探索;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7 分)【解析】(1)本题考查

30、1979 年中国启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打分排队进行分配”、“而且收取 的低13租金不够支付住房的日常维修和管理费用”、“职工对住房形成等、靠、要”观念”、“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 1949 年的 45m2 下降到了 36m2,缺房户占当时城镇总户数的475%”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背景。(2)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最初二十年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特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979 1991 年,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公房出售试点、提租补贴试点和全面起步三个阶段”、“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44、(15 分)【历史 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一 1961 年就在肯尼迪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承诺他的国家将对全世界的“民族解放战争”提供支援。肯尼迪决心证明美国不是“纸老虎”。越南也向美国的新一届民主党政府提供了参与(越南)“国家建设”的机会。肯尼迪总统的顾问相信,第三世界国家普遍存在的“欠发达”问题为共产党动员革命提供了便利条件。美国应通过促成第三世界国家社会和经济的现代化来抵消共产主义对

32、他们的吸引力。换句话说,类似南越这样的贫穷国家经济越像美国那样发达,他们的人民越幸福,就越能保证他们成为“自由世界”的一部分美军第五特种部队大队于 1961 年被派往南越协同“绿色贝雷帽”部队的行动。8 月,美国军事顾问受命伴随南越营规模甚至连规模的分队进行野战任务。不久以后,美军飞行员开始展开轰炸行动以支援南越军队的作战。摘编自莫里斯艾泽曼美国人眼中的越南战争材料二 越战结束十六年后,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痛苦地回忆说,美国人打败了,主要是因为美国严重低估了越南人的民族主义精神力量,过度高估了自己现代化武器对付第三世界民族解放战争的力量。为此他深感内疚,甚至在电视上当众流下了忏悔的眼泪。(

3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肯尼迪总统上台后在越南问题上的决策及其依据。(9 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麦克纳马拉对美国在越南战败原因的看法。(6 分)解析:第(1)问,从冷战的国际大背景以及美国在越南所采取的行动等方面分析。第(2)问,首先判断其观点是否合理,根据所学可知麦克纳马拉看法是正确的,但不全面,还应该从越南国内的客观因素、中国以及美国因素分析美国对越作战失败的原因。答案:(1)决策:不向共产党企图征服东南亚的欲望采取“绥靖”政策,支持南越政府打击北越(共产主义)势力。(3 分)14依据:美苏争霸的需要;“遏制共产主义”,维护“自由世界”秩序;南越是贫穷国家(第三世界)。(6

34、 分)(2)简评:麦克纳马拉对美国在越南战败原因的看法是正确的,但不全面,越南民族主义力量勃兴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美国是非正义的战争,陷入战争泥淖后不肯自拔;在政治上遭遇反战运动,60 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军事实力严重下降以至于在美苏争霸中被迫采取守势。越南得天时、地利及人和等因素,中国的抗美援越。(6 分)(15 分)【历史 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张之洞踏上仕途的第一步便是出任湖北学政,在此后几十年的官宦生涯中,他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时间 张之洞教育改革的举措1884-1887 年 任两广总督,创设广雅 书局,后又相继创建广雅书院和北江

35、书院;在广州原博学馆的基础上开办广东水陆师学堂,聘请外籍教师任教,学生学习外语、制造、轮船驾驶、攻战、枪炮等课程。1889-1895 年 任湖广总督,先后设立湖北方言商务学堂和湖北算术学堂;在武昌添建两湖书院并开办湖北自强学堂。1896-1898 年 上呈选派学生出洋肄业折,提出“选派已通西文之学生出洋肄业”,办湖北农务学堂,聘请美国农学教习,购买美国新式农具和谷果优良品种;提出科举考试内容应讲求“实学实政”。1901-1906 年将两湖高等学堂改为两湖总师范学堂,又相继设立师范传习所和支郡师范学堂等,开启了旧中国教师在职培训先河;创办湖北铁路学堂,以培养铁路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在武昌城内外设

36、初等小学堂 60 所,在城内设高等小学堂 5 所,并创办湖北第一所女子高等小学堂;请求清廷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后与袁世凯等官员联名奏请清政府立停科举,提出“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学堂决无大兴之望”,1905 年 8 月,清政府颁布诏书,明令废除科举制。摘编自翟慕华张之洞与中国教育近代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张之洞投身新式教育变革的主要因素。(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张之洞在近代中国教育改革方面的贡献 。(7 分)44、【答案】(1)主要因素:深受儒家重教思想的影响,认为兴学育才是强国安邦之举;培养洋务迫切需要的各类技术人才;西学广泛传入;认识到科

37、举之弊。(8 分)(2)贡献:首先,他创办各类新式学堂,倡导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推动了中国教育实践的近代化;其次,他奏请废除科举制,并参与制定 新学制,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第三,他的师范教育观和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等,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思想观念的近代化。(7 分)【解析】(1)由“他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开办广东水陆师学堂,聘请外籍教师任教,学生学习外语、制造、轮船驾驶、攻战、枪炮等课程”“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学堂决无大兴之望”结合张之洞的教育经历可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由张之洞属于洋务派可知,与西学传入相关。(2)要结合张之洞的主要教育改革措施进行评析。可以从教育实践、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三个方面分析。如:从兴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来看,推动了中国教育实践的近代化。从废除科举制来看,推动我国教育的近代化。从师范师范教育观和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等,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思想观念的近代化。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