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1121002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第 I 卷(选择题共 7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甲骨文中显示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是要由占卜来决定。如:商王盘庚迁都一事,就是通过占卜,假借神灵元龟向天下人宣称“非敢违卜”,于是迁都于殷。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B. 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C. 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 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商

2、朝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是要由占卜来决定”可以看出,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故 B 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血缘,无法体现宗法制度和血缘关系,故 AC 两项错误;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是要由占卜来决定” ,结合所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解答。2.左传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其中属于姬姓之国的是鲁国齐国燕国宋国A. B. C. D. - 2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鲁国是周公旦长子伯禽的封国。燕国是周

3、的同姓召公的封国。齐国是功臣姜尚的封国,宋国是纣王之兄微子启的封国。故鲁国、燕国是姬姓国,齐国、宋国不是,故 A 项正确;排除 BCD 三项。3.清代史学家赵翼认为秦汉间是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的影响是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 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 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D. 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材料阅读及史实再现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 “下虽无世禄之臣”

4、可见秦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官员任用上的血缘标准,这从本质上说是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选 D。【名师点睛】郡县制的建立,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打击了地方分裂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4.“道”在中国古代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下列关于“道”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 秦代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地方行政机构,与郡同级B. “始皇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中的“道”指的是“直道”C. 秦朝在平定“西南夷”的过程中开辟了“五尺道”D. 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为道、州、县三级制【答案】A【解析】【

5、详解】 “道”在秦代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地方行政机构,相当于地方的县,不是郡,A错误,符合题意;秦朝统一后,始皇修筑“直道” ,从咸阳到九原郡,故 B 正确;五尺道是- 3 -秦汉时开辟的一条由今四川进人云南的官道,秦朝在平定“西南夷”的过程中开辟,故 C 正确;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为道、州、县三级机构,D 正确。”5.“史实” 、 “史论” 、 “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

6、官都是宰相B. 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 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给定的“史实”“史论” “史识”可以判断出 A B 两项是基本历史事实,即“史实”,C 项是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评价,属于“史论”,D 项站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运行的高度对唐代三省六部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的地位得出的科学结论,所以属于“史识”,故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6

7、.中国古代某朝的职官志写道:“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 ”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元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学生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可排除 A、B 两项,因五代十国局面是在唐朝灭亡后出现,- 4 -再由“盐铁、度支、户部”可知正确答案为 C 项。宋朝时设三司管理财政,以分割宰相的财权。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三司7.现在去故宫时会发现乾清门的一个角落有一座不起眼的建筑。在这一建筑的

8、一间小房子里,曾经形成了一种由皇帝任命的大臣掌控、能够迅速应对皇帝指示的体制。此文所说的“体制”实际指的是A. 政事堂B. 枢密院C. 内阁制D. 军机处【答案】D【解析】由“乾清门不起眼的建筑。在这一建筑的一间小房子里,曾经形成了一种由皇帝任命的大臣掌控、能够迅速应对皇帝指示的体制” ,可知是清朝的军机处,故选 D。清朝是内阁名存实亡,排除 C;AB 在清朝不存在,排除。8.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说,某次侵华战争后, “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这次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

9、华战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某次侵华战争后, “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应当是清政府,此时民众意识到要有一个“更好更现代化的政府” ,故某次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为 D 项。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后民众尚未意识到要有一个“更好更现代化的政府” ,清政府也不能说就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排除 ABC 项。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名师点睛】 辛丑条约签订后,由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交织融合,反封建斗争必然带有反帝的性质。1901 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其直接目的是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 5 -强迫清政府取缔和镇压一切反帝活动。条约的

10、签订意味着中外反对势力之间关系的完全倒置:帝国主义国家成为太上皇,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由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融合,在此情况下,中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就必然带有反帝的性质。例如,辛亥革命推翻“洋人的朝廷” ,打倒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客观上当然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尽管辛亥革命并没有像义和团运动那样将斗争矛头明确指向外国侵略者,但也具有反帝的性质。9.下列关于下图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海战使清王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B. 海战发生于黄海C. 致远舰的管带是民族英雄邓世昌D. 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次海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致

11、远舰” “吉野舰”可以得出,该海战是黄海海战,而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是威海卫战役,故 A 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C、D 说法正确。10.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及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是指A. 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B. 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C.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投资设厂D. 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6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

12、、金融各个领域”可以看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故选 C。AB 项还只是商品输出阶段;D 项在马关条约后。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 。【名师点睛】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或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11.某学者评价某次会战认为“为全国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

13、模最大、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两军在战役战斗上协同抗击日军最好的一次会战” 。这次会战指的是A. 百团大战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枣宜会战【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 “国共两党两军在战役战斗上协同抗击日军”可知是太原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 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在 1940 年,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与题干不符,排除 A。徐州会战发生在华东地区,与题干不符,排除 C。枣宜会战发生在

14、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华中地区,与题干不符,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B。12.毛泽东曾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 ”下列相关抗战史实,按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7 -蔡廷锴、蒋光鼐率国民党军奋起抵抗国共两党揭开由内战到和平的序幕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是 1937 年 9 月,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绩正式形成;蔡廷锴、蒋光鼐率国民党军奋起抵抗,是 1932 年;国、共两党揭开由内战到和平的序

15、幕,是 1937 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是 1935 年;故 D 项正确,排除 ABC 三项。1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认为:“14 年抗战”的提法,意味着“九一八”以来可歌可泣的壮烈抗战,被认可被还原;对美化侵略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是有力回击,有利于对日本侵略罪行的完整揭露。对于这种看法(“14 年抗战” )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强化了对日本侵华罪行的控诉B. 体现了对以东北抗联为代表的抗日力量的尊崇C. 抨击了日本右翼势力的错误历史观D. 批判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答案】D【解析】“九一八”以来国民党也有爱国将领进行抗战,所以“14 年抗战”的

16、提法并不是批判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4 年抗战”的提法的确强化了对日本侵华罪行的控诉,也体现了对以东北抗联为代表的抗日力量的尊崇,选项 A、B 不符合题意,排除;“对美化侵略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是有力回击足以证明” “14 年抗战”的提法抨击了日本右翼势力的错误历史观,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14.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 , “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基于上述认识,孙中山A. 成立兴中会- 8 -B. 筹建同盟会C. 策划武昌起义D. 组建临时政府【答案】B【解析】【

17、详解】材料中的“起事” “以互相联络为要”是指革命必须有革命组织领导,结合所学可知,1905 年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成立了同盟会,同盟会的成立使得辛亥革命有了统一政党领导,有了统一的纲领,故 B 项正确;兴中会是 1894 年成立,是革命团体,无法体现“以互相联络为要” ,故 A 项错误;CD 两项体现不出相互联络的内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起事” “以互相联络为要” ,结合同盟会成立的背景和影响解答即可。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该规定的进步意义在于A.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 宣扬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C.

18、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D. 一定程度上限制总统专制独裁【答案】D【解析】材料“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体现了责任内阁制,一定程度上限制总统专制独裁,故选 D;主权在民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排除 A;BC 与材料无关,排除。16.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访问中国时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 14 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杜威评价的是中国的A. 百日维新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北伐战争【答案】C- 9 -【解析】注意题干信息“20 世纪初

19、” “要使我们国家 14 岁多的学生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 ,可知是五四运动,故选 C;百日维新发生在 19 世纪末,而且不是以学生为先锋,排除 A;BD 发生在 20 世纪,但是不是学生发起,排除。点睛:本节课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主要过程、历史意义等认识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进而比较和把握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点。17.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材料中“中国化命运”指

20、的是A. 国共合作B. 秋收起义C.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D.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答案】C【解析】题干重点强调“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首先理解这种趋向指的是社会主义趋向,中国化命运指的是具有了中国特色,实际上指的是列宁主义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打破了苏联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模式,指出了中国必须走“农包城”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排除 B,C 项正确。A 项国共合作时期,尚未出现“中国化” ,排除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实质是左倾错误带来的结果,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C。18.2016 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长征

21、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图中排列正确的是- 10 -A. 会宁吴起镇汉口瑞金B. 吴起镇会宁遵义瑞金C. 吴起镇会宁遵义南昌D. 会宁吴起镇九江南昌【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可知为吴起镇;为甘肃会宁;为贵州遵义;为江西瑞金,故排除 ACD,B项正确。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悉“红军长征示意图”中重要事件19. 1949 年 4 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 ”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A. 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B. 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C. 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D. 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2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的过程。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9 年 4月旌旗南指“大江”边等字眼足以证明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渡江战役,就是要强渡长江,然后推翻国民政府,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的时间不适合淮海战役,选项 B 不符合- 11 -题意,排除;材料的时间不适合和平解放北平,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的时间不适合歼灭残敌,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放战争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全日制学校,除暑假、寒假和星期日外,应当每日挂国旗。 ”首先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A

2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答案】B【解析】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讨论决定了新中国的名称、国旗、国歌等内容,所以 B 正确。21.有学者认为在历史上汉族通过吸收妨碍他们的夷狄扩大了控制范围,怎么对付这些夷狄成了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采取A. 一国两制的政策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建立民主统一战线的方法【答案】B【解析】据材料“怎么对付这些夷狄成了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采取民族区域自

24、治制度,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和发展,故 B 项正确;一国两制的政策针对台湾问题,不是少数民族问题,故 A 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也不是针对少数民族问题,故 C 项错误;民主统一战线也不是针对少数民族问题,故 D 项错误。故选 B。2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统一进程中的大事,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是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2 -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九二共识”的达成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出现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出现于 1979 年,出现于

25、1992 年,出现于 1997 年,故本题选 B。23.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时的照片。他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 ”材料反映的史实是A. 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 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建设性意见D. 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新中国的外交。依据所学可知,A 项是毛泽东 1950 年访问苏联时期同苏联签订的条约;B 项与题意不符;D 项是

26、 1955 年召开的,与题意“第一次”不符议;日内瓦会议于 1954 年召开,是为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新中国地刺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故应选 C。- 13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日内瓦会议24.某公告指出:“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打开了中美两两国交往的大门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 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D. 中美建交促进中日建交【答案】C【解析】1979 年 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华人

27、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 C。25.它起源于上世纪 90 年代开展边境地区加强军事信任和相互裁军谈判的某一机制,它选择的发展道路与合作路径体现并保障了全体成员国的共同利益,推动各领域互利合作,顺应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的主流。它的诞生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之一,下列选项中体现其“突出”含义的是A. 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B. 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C. 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关系D. 经济政治逐渐一体化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上海合作组织,结合所学,2001 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提供了以

28、中俄两国始创的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的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故 C 正确;上海合作组织推动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等各领域互利合作,并非单纯的经济合作关系,排除 A;上海合作组织不是军事同盟,B 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并非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D 错误。26.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4 -A. 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 “最高民主阶段”到来B. 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C. “最高民主阶段”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

29、质保证D. 在“最高民主阶段” ,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是在伯利克里时期,故答案为 C 项。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排除 A 项;各级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而不是全体居民,排除 B 项;陪审法庭是司法和监督机关,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排除D 项。点睛:雅典的“最高民主阶段”是在伯利克里时期,当时对公职人员发放工资,使得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27.一位罗马元老在元老院中演讲时的情景,假设它发生在公元前 3 世纪中期,判断一下,他当时最有可能说话是下列的那句话:A. “为了这个国家的安全与强大,我们再

30、也不能漠视平民的态度与要求了,因此,法律必须被公布。 ”B. “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能将外国人完全排斥在法律的保护之外。 ”C.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D.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的,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效力,必须被尊重。 ”【答案】B【解析】【详解】 “公元前 3 世纪中期”使用法律是万民法,该法律适应于罗马法境内一切自由民,B正确;A 是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 5 世纪已经颁布;C 是自然法理念,西塞罗时期提出;D是公元 6 世纪时期颁布查士丁尼法典。【点睛】万民法是适用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法律, 十二铜表

31、法是古罗马法第一部成文法。28.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见证了英国 13 位首相的更迭,她几乎不会对任何政治事务进行表态,对任何可能引起争议的事情都保持沉默,以表示她的不干涉和“绝对的公平” 。据此可以看出,英国君主- 15 -A. 为了显示公正,拒绝行使手中的权力B. 是世袭的君主,是国家最高权力象征C. 无权任命首相,也不能干涉国家政治生活D. 是没有实权的虚君,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答案】D【解析】“不干涉”等是由于英国君主无权干涉,即没有实权、统而不治,所以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英国君主手中没有权力而非拒绝行使手中的权力,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君主并非国家

32、最高权力象征,选项 B 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君主可以任命首相,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29.1698 年,一位西班牙外交官说:“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的条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 国王行政权丧失B. 英国进入法制社会C. 责任内阁制形成D. 议会主权地位强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属于知识的理解运用层次。需要学生在熟悉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题干材料所创设的新情境进行解析和判断。首先根据“1698 年”

33、进行时间定位,确定是在权利法案之后,责任内阁制形成之前;再根据题干中“没有议会的参与” 、 “ 国王的条约” 、 “ 一纸空文”可以得出国王此时仍然拥有行政权,但受到议会的限制,可以排除掉 A、C。而 B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排除掉。所以答案为 D。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形成30.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生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A. 17 世纪初期 B. 18 世纪中期- 16 -C. 19 世纪中期 D. 20 世纪初期【答案】C【解析】生存斗争是达尔文 1859 年发表的

34、物种起源 ,阶级斗争是马克思 1848 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 (主要是从时间上来判定的)31.下图为 1947 年法国共产党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张贴的一张宣传画,其所表明的思想是“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 。其所说的欧洲分裂应是A. 由于援助数额的差别,会造成受援助国之间的矛盾B. 制造英法矛盾,以便美国操纵控制欧洲C. 扶植和控制西欧,使之与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对抗D. 通过援助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制造国家分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美国对苏联采取冷战政策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马歇尔计划援助的重点是西欧地区,苏联和东欧国家拒绝接受援助,美国则通过经济援助

35、达到了控制西欧的目的。考点: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命题,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对史料(图片)的解读能力。点评:关于马歇尔计划,除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其原因、目的、内容和影响外,还把其作为冷战的主要表现之一以材料题的形式进行命题。32. 2001 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A. 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 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 17 -C. 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 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上合组织与欧盟之间的区别,安全共同体是一

36、种理想的地区秩序,因此构建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是两者共同的目标,故 B 项排除。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两者共同的影响,故 B 项排除。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两者产生的共同时代背景,故 D 项排除。欧盟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而上合组织没有推动地区政治一体化,这是两者区别所在,因此选 A。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成就33.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以下属于农业生产工具的有耧车大镰曲辕犁水排A. B. C. D. 【答案】A【解析】是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是收获用的镰刀,是唐朝发明的耕地的工具,故选组合,选 A;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装置,排除,故排除 BCD.34

37、.青釉褐彩诗文执壶是国家宝藏节目近期展出的一件唐朝珍品,因其开创了陶瓷业的新技艺而书写出海上丝路的一段传奇。它出产于唐代某著名官窑,该官窑位于下图中的( )- 18 -A. B. C. D. 【答案】C【解析】执壶,樽酒之用,以诗歌为饰是长沙窑装饰的重要特征,而根据地理知识属于长沙所在地该官窑位于右图中的而非其他的三个选项,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 C 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35.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下列关于唐代“草市”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 它是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B. 它有“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C. 它后来演进为地方性商业中

38、心D. 它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答案】C【解析】【详解】草市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时期草市进一步发展,演变为地方性商业中心,C 正确;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以及“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是魏晋时期草市特点,A 和B 项错误;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是北宋时期出现,D 错误。第卷(非选择题共 30 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共 3 小题,共 30 分。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个宪法以 1949 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 19 -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

39、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材料二 30 年来, “八二宪法”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通过宪法治理形成了社会基本共识,为凝聚民心、维护公民自由与社会共同体价值奠定了基础,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安宁、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韩大元:“八二宪法”的光辉(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评论的是哪一部法律?指出该法律的主要原则并简述其颁布的意义。(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 1982 年宪法颁布的意义。列举该宪法颁布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答案】 (1)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五四宪法 ) 。原则:人民民主原则、

40、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2)意义: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主要成就:1997 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 年将“依法治国”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不断发展。【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1949 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可知是 1954 年宪法;第二小问原则依据 1954 年宪法原则可知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第三小问依据所学可知 1954 年宪法颁布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以及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2)第

41、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安宁、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及所学可知 1982 年宪法是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 1997 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以及 1999 年将“依法治国”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不断发展。37.独立自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中重要的外交政策和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8 年,苏联因南斯拉夫坚持独立自主和以不同于苏联的方式发展本国社会主义的立场,将其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并号召南斯拉夫人民推翻南共领导人的领导。摘自王勇苏南关系的演变及其意义- 20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

42、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不结盟国家和首脑会议宣言材料二:“我们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它们的手里。和平、中立与发展才是我们的目标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材料三:1953 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它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55 年,29 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会议,显示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万隆精神摘编自普通高中实验课程标准教科

43、书历史必修一 (人民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所面临的共同处境。(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在反对美、苏霸权主义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3)综上所述,分析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结合所学,写出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正式观察员国的时间、地点和会议名称。【答案】 (1)处境: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关系紧张;美苏在全球争夺自己的势力范围;美苏不惜通过威胁、孤立、煽动等手段争夺亚非拉地区。(2)人物:铁托、周恩来、尼赫鲁、纳赛尔。思想:和平、中立与发展(或“不结盟”思想,或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

44、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或“万隆精神” )(3)影响:在东西两大军事集团之外,出现了一支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时间、地点和会议名称:1992 年,雅加达,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解析】【详解】 (1)依据材料一“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的信息和所学可知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关系紧张、美苏在全球争夺自己的势力范围以及美苏不惜通过威胁、孤立、煽动等手段争夺亚非拉地区。- 21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以及材料三“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和所学可知铁托、

45、周恩来、尼赫鲁、纳赛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和平、中立与发展”以及材料三“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精神”可知答案。(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二和三可知在东西两大军事集团之外,出现了一支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正式观察员国的时间是1992 年,地点是雅加达,会议名称是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38.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直接影响到了政局稳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过程:西周 秦 元血缘、先代贵族、功臣皇帝任免、不

46、得世袭中央节制地方分封制 A: B:(1)请按表中示例,填写 A、B 两处地方管理制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这一制度使地方官“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的表现。材料 本宪法既未授予联邦,又未禁止各州享有的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未经州的同意不能剥夺任何一州在参议院的平等代表权,以及变更州的边界;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能与外国签订条约或协议,不能征收进出口税,无权设立军队,不能发行货币,不能违背联邦宪法及妨碍执行联邦法律。加入联邦的各州不分大小,政治上一律平等。摘录于弗格森和麦克亨利美国政体(2)依据材料概括联邦政府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各州政治平等权在国会代表分配中是如何体现的?概括

47、指出联邦制的意义。【答案】 (1)A 处郡县制,B 处行省制度。表现:重大民政事务须呈报中书省,军政呈报枢密院;不得更改赋税制度与调动军队;定期朝觐皇帝,向皇帝负责;中央以监察机- 22 -构进行监督,采取省官互迁加以控制(2)权力:与外国签订条约与协定,征收进出口税,设立军队,发行货币等。代表分配: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意义:美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有利于形成全国性市场,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维护国内统治秩序,应对外来威胁) ;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关系【解析】(1)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可知,加强中央集权秦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所以 A 处郡县制,B 处行省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表现。(2)从材料中的“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能与外国签订条约或协议,不能征收进出口税,无权设立军队,不能发行货币,不能违背联邦宪法及妨碍执行联邦法律”可以得出联邦政府权力。结合美国 1787 宪法的内容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2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ISO 6940-2004 Textile fabrics - Burning behaviour - Determination of ease of ignition of vertically oriented specimens (ISO 6940 2004) German version EN ISO 6940 2004《纺织织物 燃.pdf DIN EN ISO 6940-2004 Textile fabrics - Burning behaviour - Determination of ease of ignition of vertically oriented specimens (ISO 6940 2004) German version EN ISO 6940 2004《纺织织物 燃.pdf
  • DIN EN ISO 6941-2004 Textile fabrics - Burning behaviour - Measurement of flame spread properties of vertically oriented specimens (ISO 6941 2003) German version EN ISO 6941 2003《纺.pdf DIN EN ISO 6941-2004 Textile fabrics - Burning behaviour - Measurement of flame spread properties of vertically oriented specimens (ISO 6941 2003) German version EN ISO 6941 2003《纺.pdf
  • DIN EN ISO 6942-2002 Protective clothing - Protection against heat and fire - Method of test Evaluation of materials and material assemblies when exposed to a source of radiant hea.pdf DIN EN ISO 6942-2002 Protective clothing - Protection against heat and fire - Method of test Evaluation of materials and material assemblies when exposed to a source of radiant hea.pdf
  • DIN EN ISO 6947-2011 Welding and allied processes - Welding positions (ISO 6947 2011) German version EN ISO 6947 2011《焊接和连接流程 焊接部位(ISO 6947-2011) 德文版本EN ISO 6947-2011》.pdf DIN EN ISO 6947-2011 Welding and allied processes - Welding positions (ISO 6947 2011) German version EN ISO 6947 2011《焊接和连接流程 焊接部位(ISO 6947-2011) 德文版本EN ISO 6947-2011》.pdf
  • DIN EN ISO 6974-1-2012 Natural gas - Determination of composition and associated uncertainty by gas chromatography - Part 1 General guidelines and calculation of composition (ISO 6.pdf DIN EN ISO 6974-1-2012 Natural gas - Determination of composition and associated uncertainty by gas chromatography - Part 1 General guidelines and calculation of composition (ISO 6.pdf
  • DIN EN ISO 6974-2-2012 Natural gas - Determination of composition and associated uncertainty by gas chromatography - Part 2 Uncertainty calculations (ISO 6974-2 2012) German versio.pdf DIN EN ISO 6974-2-2012 Natural gas - Determination of composition and associated uncertainty by gas chromatography - Part 2 Uncertainty calculations (ISO 6974-2 2012) German versio.pdf
  • DIN EN ISO 6974-3-2002 Natural gas - Determination of composition with defined uncertainty by gas chromatography - Part 3 Determination of hydrogen helium oxygen nitrogen carbon di.pdf DIN EN ISO 6974-3-2002 Natural gas - Determination of composition with defined uncertainty by gas chromatography - Part 3 Determination of hydrogen helium oxygen nitrogen carbon di.pdf
  • DIN EN ISO 6974-4-2002 Natural gas - Determination of composition with defined uncertainty by gas chromatography - Part 4 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carbon dioxide and C to C and C .pdf DIN EN ISO 6974-4-2002 Natural gas - Determination of composition with defined uncertainty by gas chromatography - Part 4 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carbon dioxide and C to C and C .pdf
  • DIN EN ISO 6974-5-2014 Natural gas - Determination of composition and associated uncertainty by gas chromatography - Part 5 Isothermal method for nitrogen carbon dioxide C1 to C5 h.pdf DIN EN ISO 6974-5-2014 Natural gas - Determination of composition and associated uncertainty by gas chromatography - Part 5 Isothermal method for nitrogen carbon dioxide C1 to C5 h.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