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 差不多先生传,1.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2.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讽刺艺术与写作特色。 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学习目标,新课导入,“中国四万万的民众害着一种毛病。病源就是那个马马虎虎,就是那随它怎么都行的不认真态度。”鲁迅,【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洪骍,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毕生提倡白话文学。,走近作者,【代表作】,中国哲学史大纲(上)、 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 胡适文存(四集)等。,【传记】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的,叫做“他传”,也有自述生平的,叫做“自传”。,文体介绍,
2、字词积累,【细密】周密,周到。,【圆通】(为人做事)灵活变通,不固执己见。这里是褒词贬用。,【一命呜呼】死亡。带有幽默或讽刺意味。,【精明】精细明察。,阅读课文,概括“差不多先生”的事迹。,整体感知,小时候:,买错东西,上学时:,弄错方位,当伙计时:,混淆数字、耽误时间,得病时:,枉送性命,“差不多先生”为何会有这些行为?,求医 临死仍不改其马虎、不认真的态度,赶车 没有时间观念,草率随便,记帐 看得不很分明,思想不很细密,读书 记性不很精明,买糖 耳朵听得不很分明,差 不 多,具体感知,文章为何用五件事来说一个人?,“传”就不能只是生活的某个片段、一个侧面,而需要写一段较长时期的生活经历,要
3、写出一个人一生的特点,就需要从不同角度选取“二三”事来展示人物性格。,“差不多先生”的外貌描写有何作用?,“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用夸张的语言和漫画的手法栩栩如生地描写了差不多先生的长相和特征,突出了差不多先生苟且马虎的个性。,课文最后大家叫“差不多先生”为“圆通大师”有何用意?,“圆通大师”这个法号,在这里含有遇事苟且、无可无不可的深意,具嘲讽意味,与佛家所谓“圆通”境界实在大异其趣。,如何理解“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记帐看得不很分明,思想不很细密,读书记性不很精明,买糖耳朵听得不很分明,差不多先生,懒得听,懒得记,懒得看、懒得思考
4、,求医临死不改其马虎、不认真的态度,赶车没有时间观念,草率随便,差不多先生,懒得守时、懒得认真,懒得认真、懒得活了,这么看来,差不多先生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懒人”,这样的懒人多了,我们的国家也就成了“懒人国”了!,说说差不多先生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特点:凡事马马虎虎、敷衍塞责。 道理:做事要认真、精细、彻底,决不能事事差不多,马虎了事。,你认为作者对“差不多先生”持何种态度?为什么要给他立传?,批判,作者借对“差不多”先生言行的具体刻画,揭示当时国人的麻木不仁,告诫后人“差不多”的危害。,文章中的差不多先生无疑是一个可笑可悲的人,他一生做事马虎,最后为此搭上了性命。作
5、者却说“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称之为“圆通大师”?这是为什么?,夸张的写法和反语的修辞方法,使得表意更明确、深刻,增加文章的幽默感,增强了文章的讽喻色彩和批判力度。,写法探究,1.巧用反语的修辞方法。,如把差不多先生说的话称为“格言”;一生没有功德却称赞他“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不是高僧却称他为“圆通大师”,增加文章的幽默感。,2.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成文。,达到对国人的讽刺目的,引人深思,增强了讽刺色彩。,3.深入浅出,语言平易。,全篇不仅语言朴实无华,甚至连讲述的几件事也普通之至。例如买糖、念书、记账、搭车、治病之类。这些事都非常生活化,人人经历,人人都明白。这就更有助于人们理解我们中国人处事
6、马虎、不肯认真的“差不多”精神,不得不使人猛然警醒,让读者的心灵于朴朴素素的文字中受到强烈的震撼。,开头一般都要写人物的姓名、籍贯、家庭状况,以及诞生的年、月等; 一般采用叙述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有时为了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可以适当加以描写、议论和抒情;,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等可以看出传记有什么写法?,以时间为顺序,或按人物的事迹,或依照其行迹,将人物的一生分几个时期来写; 文章的内容要以事实为根据。,课堂小结,文章采用夸张的手法、讽刺的语言,虚拟出一个“差不多先生”,并借助对“差不多先生”言行的具体刻画,批判了做事马虎、敷衍塞责的、是非不分的人,鞭挞了国民中凡事不讲认真的精神态度和人生态度。,鞭挞做事不认真、马虎敷衍的态度,差不多先生传,板书设计,求医 懒得认真、懒得活,赶车 懒得守时、懒得认真,记帐 懒得思考,读书 懒得记,买糖 懒得听,夸张 反语,随堂练习,生活中,有没有“差不多”的现象,你准备如何对待和揭示这种现象?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