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阶段验收评估(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1121858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阶段验收评估(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阶段验收评估(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阶段验收评估(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阶段验收评估(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阶段验收评估(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阶段验收评估(三)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30分)阅读下列图片,完成 12 题。1四幅图片中的事物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的是( )A BC D2图片中只有生产者的是( )A BC D解析:1.C 2.A 第 1题,图片中是几支竹子,构成生物种群;中是一只蜻蜓,是一个物种;中有蝴蝶和花,构成生物群落;中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第 2题,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植物,消费者是食草动物和肉食动物。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完成 34 题。3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 B南方低山丘陵区C内

2、蒙古草原 D黄土高原4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壤盐碱化C森林减少 D荒漠化解析:3.D 4.A 图中显示坡度较小的地形区发展节水种植业,而坡度较大的地区实行退耕种草种树,在沟谷实行筑坝蓄水,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一致。- 2 -下图所示为我国华北地区特殊的耕作方式,称为“垄沟耕作” ,即第一年将作物种在高起的垄上,第二年则将原来的垄挖成沟,作物仍种于垄上。据此完成 57 题。5此种耕作方式的产生是由于该地区( )A水利设施不足 B环境污染严重C人口密度过大 D干旱少雨6下列最不可能种植在垄沟耕作区的作物是( )A谷子 B小麦C棉花 D甘蔗7如将该耕作方式应用于黄土高

3、原地区,则有利于( )杜绝水土流失 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利用率 加大了地面坡度,减缓了地表风速 加厚熟土层 有效蓄纳降雨,增加土壤储水量A BC D解析:5.A 6.D 7.C 第 5题,华北地区地势低平,多涝洼地,水利设施不足,故采用该耕作方式。第 6题,甘蔗喜水热,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第 7题,该耕作方式加大坡度,会加剧水土流失、加快地表风速。读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 89 题。8.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A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 B我国华北平原地区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D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9为避免土地进一步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加

4、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 3 -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D大力植树造林,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解析:8.C 9.C 第 8题,从图中成因来看,该区域风蚀作用较强,说明该地区降水较少,风力作用强,据此判定该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第 9题,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这与过牧、过樵、过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可以从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保护植被开始做起。读下图,完成 1011 题。10对草场的过度放牧、重用轻养会导致( )A B C D11图片中的环境问题可直接导致( )A土地退化 B下游湖泊淤积C诱发沙尘暴 D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10

5、.B 11.A 第 10题,对草场的过度放牧、重用轻养会导致草场退化,生产力下降。图片中草地稀疏、载畜量过多,反映的是草场退化景观;中岩石裸露,是水土流失的结果;为陡坡开垦梯田,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为土地荒漠化。第 11题,题干中的“直接”是题眼,水土流失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壤肥力,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下游湖泊淤积是水土流失的间接后果;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之一;生物多样性减少是由人类不当的活动导致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和丧失、高强度捕猎和采集、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环境污染等原因造成的。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但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据此回答 1213 题。12下列

6、四省中,广泛分布着以毛竹、杉木为主的速生用材林的是( )A山东 B江西C海南 D甘肃13近年来,建设防护林提倡多树种搭配的根本目的是( )A追求森林产品多样化- 4 -B美化林区环境C降低植树成本D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12.B 13.D 第 12题,毛竹、杉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丘陵、山地的酸性土壤(红壤、黄壤)地区。题干“广泛分布”已排除个别现象,可通过排除法找到答案。第 13题,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建设生态防护林等,是我国正在进行的轰轰烈烈的生态环境建设。题干把“提倡多树种搭配”点出来,以加强对学生的观念教育。从“防护林”可排除 A、B 两项,而“多树种搭配”一般来说会增加植树成本

7、。故可判定只有 D项正确。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1971 年在伊朗拉姆萨尔签订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确定 2月 23日为国际湿地日。据此完成 1415 题。14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污染B吸烟滞尘、净化空气C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D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15导致我国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水分蒸发 B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C围湖造田,垦荒种粮 D过度开发,发展旅游业解析:14.A 15.C 第 14题,湿地作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主要的生态功能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

8、污染等。第 15题,围湖造田,垦荒种粮是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故选 C项。自然原因不是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故 A项错。二、综合题(共 7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 分)材料一 黄土高原是世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据中科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遥感调查计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约 45万平方千米,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 1 000吨/平方千米的面积约 29万平方千米。材料二 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黑色柱状部分代表不同省区土壤侵蚀强度大于 500吨/平方千米的侵蚀面积。- 5 -(1)指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4 分)(2)分析山西省土壤侵蚀面积较大的自然原因。(4

9、 分)(3)比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在防治水土流失作用中的差异。(4 分)解析:第(1)题,描述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首先需要明确图中各省区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然后根据图例判断数量差异,并将位置与数量特征结合,总结分布特征。第(2)题,分析土壤侵蚀的自然原因应考虑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第(3)题,比较具体措施的差异应考虑水土的运动特点,结合不同措施对水土运动的具体影响分析。答案:(1)山西、陕西、甘肃土壤侵蚀面积大;而内蒙古、宁夏、河南土壤侵蚀面积小。(2)山西黄土覆盖面积大,位于黄土高原区,黄土土质疏松,遇水易流失;山西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多暴雨等。(3)工程措施:如修建水库等,可短期、直

10、接地防治水土流失;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可长期、间接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两者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 分)材料一 草地是人类宝贵的资源,也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绿化、防污等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材料二 我国牧区有草原 3.13亿 hm2,草原可利用面积约 2.2亿 hm2,约占国土面积的1/3。长期以来,我国对草地资源的经营一直处于掠夺式利用和自由粗放经营阶段,导致了天然草场退化、沙化趋势日益严重。平均风沙日每年在 80天以上,草原退化现仍以每年 133.4万 hm2的速度扩展。材料三 我国可利用草场资源示意图。(1)分析我国草场

11、资源退化、沙化日趋严重产生的主要危害。(5 分)(2)我国畜牧业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6 分)解析:草场退化、沙化日趋严重,既可导致草场资源产量、质量下降,土地肥力下降,又可使荒漠化面积扩大,水旱灾害频繁。我国畜牧业要可持续发展需要用养结合。答案:(1)荒漠化扩大;水旱灾害频繁;土地肥力下降;草资源产量、质量下降,畜草矛盾突出;物种减少等。(2)建设人工草场;规划合理的载畜量;保护天然草场资源。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6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3 分)( )A生态环境脆弱区北多南少B生物多样性锐减南方地区相对严重C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D图中

12、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较强烈的地区(2)说出 A区域的生态问题及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3 分)(3)B、C 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危害更严重的是哪个地区?说明理由。(4 分)(4)比较 D、E 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4 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脆弱区南方与北方面积基本相当,生物多样性锐减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图中生态环境问题并未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而是主要分布于人类活动较强烈的地区。第(2)题,根据图例可直接看出 A区域生态问题。该区域地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降水多,容易导致表层土壤流失,形成石漠化。第(3)题,两地土壤侵蚀危害程度不同主要与两地

13、的地形、气候、土地生产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第(4)题,森林在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不同,在我国东北、西北内陆地区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山区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答案:(1)BD(2)土壤侵蚀。引起石漠化(或土壤贫瘠)。(3)B区域。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4)D:防风固沙、保护农田。E:涵养水源、保持水土。19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 分)材料一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龙井生态农业,是集英国贵妃鸡、美国七彩山鸡、竹鼠等特色珍禽养殖;百香果、红心蜜柚、美国早实核桃、中草药等名优水果种植;活禽屠宰、分割,熟食深加工,动物标本工

14、艺品加工;农家乐餐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专业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农业园。材料二 龙井生态链种养循环图。- 7 -(1)读材料二,说出该农业生态园哪些方面形成废物资源化。(6 分)(2)分析该农业生态园的好处。(6 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物质的流动方向便可以得出结论。第(2)题,生态农业能够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变废为宝,不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减轻了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答案:(1)食品加工的废弃物用于生产沼气;种植业的秸秆用于生产沼气;珍禽养殖、黄粉虫、竹鼠的粪便用于生产沼气;珍禽的皮毛用于制作观赏标本等。(2)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

15、益;使用有机肥料,实现绿色优质;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促进餐饮、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果草套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20下面图甲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图中的 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 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乙示意 M地的等高线分布,下表示意 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9 分)耕地 林地 草地 荒地 其他1978 年 55.0% 19.8% 4.9% 15.4% 4.9%2011 年 40.2% 44.1% 6.2% 1.3% 8.2%(1)分析 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 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4 分)-

16、 8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请你就 M地农业发展方向阐述自己的观点。(5 分)解析:第(1)题,该地为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改善表现为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减少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少。第(2)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质产品等。答案:(1)原因: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减轻。影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小。(2)(沟谷低洼地区)发展养鱼业;(缓坡土层深厚)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等种植业;(陡坡)发展果园和林业;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农

17、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产;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培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任答 5点)2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本区属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原生性滨海湿地演替系列,生态系统类型独特,湿地生物资源丰富,海洋生物有 800多种,鸟类有 187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头鹤等 32种,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有 108种,是东北亚内陆和环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材料二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湿地图。(1)湿地的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 分)(2)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但是世界上湿地面积正在减小。请你列出使湿地面积减小的人为因素。(6 分)解析:湿地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它的生态效益表现为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目前世界湿地面积正在减小,人为因素有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增;环境污染,加速富营养化;围湖造田;引水灌溉和河流截流改道。答案:(1)净化空气、净化水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2)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增;环境污染,加速富营养化;围湖造田;引水灌溉和河流截流改道。-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