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讲义(含解析)苏教版.docx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1122464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讲义(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讲义(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讲义(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讲义(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讲义(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30 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纲要求 1.种群的特征(A)。2.种群的数量变动(B)。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2)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项目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能力较低

2、的动物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程序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Error!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数(数量为 M)2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重捕、计数Error!计算种群数量: N Mn/m3.种群的空间特征及类型(1)含义:组成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2)类型(连线)1有关种群及其特征的判断(1)一座山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2)年龄大小、随机分布、种群密度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3)橡树种子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空间特征,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种群数量特征( )(4)种群出生率升高,种群密度一定增大( )(5)稳定型种群的种

3、群数量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 )(6)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7)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2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判断(1)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2)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3)池塘中变形虫、草履虫这些单细胞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抽样检测法( )(4)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5)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据图分析:3

4、(1)图中分别代表种群的什么特征?提示 分别代表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年龄结构既影响出生率又影响死亡率,但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2)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 迁入率和迁出率。(3)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原理是怎样的?提示 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降低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密度。(4)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什么?提示 蝗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1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2)曲线图和柱形图项目 增长型

5、稳定型 衰退型曲线图柱形图(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示,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2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分析(1)“两看法”选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4(2)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应注意的问题调查对象要选熟悉的又容易计数的植物。如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而选择个体数目容易辨别的双子叶草本植物。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也可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如乔木的样方面积为 100m2,灌木为 16m2,草本植物

6、为 1m2。选取样方时,要注意随机取样。对于方形地块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 1 所示),狭长地块常用等距取样法(如图 2 所示)。样方法中的计数要准确: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3)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应注意的问题标志重捕法中标志物要合适,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标志重捕法中两次捕捉期间种群数量要稳定: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命题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1(2018扬州质检)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专家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以后

7、几年将出现明显增长。下列有关(人口)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改变性别比例B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决定C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其人口密度D年龄结构稳定的人群保持零增长5答案 C解析 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调整年龄结构,A 项错误;自然增长率除了取决于出生率,还取决于死亡率,B 项错误;对一个城市而言,面积是一定的,人口数量的多少可以反映出人口密度的大小,C 项正确;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人群,还受迁入、迁出人口的影响,所以,无法知晓人群是否为零增长,D 项错误。2(2018江阴调研)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多选)( )A图 1 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

8、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B图 1 中的 c 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图 2 中丁与图 1 中的 a 表示的含义相同D图 2 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答案 AC解析 图 1 中 a 只影响出生率,而 b 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从而判断出 a 为性别比例,b 为年龄结构,进而可知 c 为种群密度。图 2 为图 1 的变式,图 2 中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使种群密度减小,应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只影响出生率,应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结构。图 1 中 b 为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A项错误;图 1 中 c 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

9、量特征,B 项正确;图 2 中丁为年龄结构,而图 1 中 a 为性别比例,C 项错误;图 2 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 项正确。命题点二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选择及分析3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分别是( )A标志重捕法、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C样方法、样方法D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答案 A解析 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活动能力较弱,可用样方法调查。4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 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志后放归,3

10、 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6项目 捕获数(只) 标志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初捕 50 50 28 22重捕 50 10 32 18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 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 125 只/hm 2答案 D解析 因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物种丰 富 度 , A 项 错 误 ; 标 志 重 捕 法 理 论 计 算 公

11、式 : N(种 群 个 体 数 ) M(标 志 个 体 数 ),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 m 值减小, N 值会增大,B 项n 重 捕 个 体 数 m 重 捕 中 标 志 个 体 数 错误;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C 项错误;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 5050102125(只/hm 2),D 项正确。科学探究 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设种群数量为 N 只,第一次捕获 M 只并标志,第二次捕获了 n 只,其中有 m 只被标志,根据公式 ,得 N 。MN mn nMm由上式分析可知:(1)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志物易脱落、

12、被标志个体被捕获概率降低、被标志个体易于被捕食、被标志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志个体稀少处捕获等)造成 m偏小,则 N 偏大。(2)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志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志个体密集处捕获等)造成 m 偏大,则 N 偏小。(3)若在调查期间,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或迁入和迁出,也会造成估算中出现较大误差。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1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7(1)形成原因: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2)数学模型Nt N0 tError!(3)曲线特点: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2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1)形成

13、原因:资源、空间有限。(2)曲线特点Error!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大多数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1)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容纳量( )(2)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在 K 值上下波动,主要是由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调节的( )(3)不同种生物种群的 K 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种群的 K 值固定不变( )(4)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 )(5)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

14、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6)种群数量的变化就是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波动( )(7)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种群数量为 K/2 时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8)在“S”型增长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超过 K/2 后,种群增长速率减慢,其对应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8右图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据图分析:(1)图中 b 曲线的形成过程中何时出现了环境阻力?提示 b 曲线的形成过程中始终存在环境阻力。(2)曲线 a、b 哪类更符合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际情况?提示 b 类曲线更符合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际情况。(3)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提示 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量。1两种曲线的增长率

15、和增长速率增长类型 “J”型 “S”型增长率增长速率2.“J”型增长中 和增长率的关系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方程式模型: Nt N0 t, 为某时段结束时种群数量为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而非增长率,增长率(1)100%。如图:(1)1 时,种群数量增大,如图中 AB 段(不包括 B 点)。9(2)1 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如图中 B、D 点。(3)1 时,种群数量减小,如图中 BD 段(不包括 B、D 点)。3 “S”型曲线中 K 值与 K/2 值的分析与应用(1)K 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K 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 K 值可能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 K 值可能

16、会上升。(2)在环境条件稳定, K 值一定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在 K 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 K 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 K 值。(3)K 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K 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条件不被破坏前提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 K 值,但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境条件已遭到破坏。(4)K 值与 K/2 值的应用命题点一 “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比较与分析1(2018全国,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

17、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 D解析 当空间、资源有限时,种群呈“S”型增长,A 项正确;林场空间、资源有限,老鼠种群的增长会由于密度增加而逐渐减慢,B 项正确;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由于10鱼的大小不同等,单位水体中产量有可能相同,C 项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由于环境阻力逐渐增大,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D 项错误。2(2019常州一模)图 1 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 2 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18、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 2 中曲线 X 可表示图 1 中前 5 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B图 1 中第 10 年种群数量对应图 2 中曲线 Y 上的 C 点C图 2 中 B 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图 1 中第 15 年种群数量最少答案 D解析 据图 1 可以看出,该种群在前 5 年种群的 值不变,说明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所以该种群在前 5 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J”型增长,即图 2 中曲线 X 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A 正确;图 1 中第 10 年种群的 值等于 1,表示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相等,而图 2 中曲线 Y 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 C 点已达到

19、K 值,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即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也相等,B 正确;图 2 中 B 点时位于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 K/2 处,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 正确;图 1 中,第 10 年到第 20 年之间 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故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 20 年,D 错误。3下图中关于“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t0 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 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较快B t1 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C t2时,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

20、为 0D在 t1时控制有害生物最有效答案 D解析 t0 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 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二11者的差值逐渐加大,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加,因此种群数量增长较快,A 项正确; t1 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不断加剧,天敌数量也在增加,虽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二者的差值逐渐减小,所以种群增长速率下降,B 项正确; t2时,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 0,C 项正确;在 t1时种群数量为 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若在 t1时进行有害生物防治,不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较低水平,D 项错误。科学思维

21、不同曲线模型中的“ K 值”与“ K/2 值”图中 A、 B、 C、 D 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 值, A、 C、 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 值。命题点二 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分析4(2018漳州高三考前模拟)如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 中 生 物 个 体 数 量 改 变 时 的 四 种 情 形 , 下 列 有 关 产 生 这 些 变 化 的 原 因 分 析 中 , 不 正 确 的是 ( )A若图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 a 点后的变化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B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 b 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

22、应C图中 c 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答案 C12解析 若图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 a 点后种群数量突然增加,超过了其环境容纳量,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造成的,A 项正确;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在一定的空间和营养物质的前提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b 点后种群数量增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B 项正确;图中 c 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急剧减少,反映出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项错误;图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在 K/2 左右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这一结论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D 项正确。5某生

23、物兴趣小组对某动物繁育中心的某种濒危动物的种群增长速率进行了调查,如表为调查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年份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六年 第七年增长速率 0.50 1.33 2.69 3.78 2.88 1.36 0.09A.第四年的该种群数量大约是该环境容纳量的一半B第一年至第七年,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从增长型向衰退型转变C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种群增长速率不受种群密度制约D对该濒危动物最好的保护方式为就地保护答案 A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在调查的七年内,先增大后减小,符合“S”型增长模型,第四年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对应的种群数量应为 K/2,A 正

24、确;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年龄结构从增长型逐渐向稳定型转变,B 错误;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种群密度制约种群的增长速率,C 错误;对动物繁育中心的该濒危动物最好的保护方式为迁地保护,D 错误。考点三 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计数法。2实验流程131实验注意事项及分析(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

25、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3)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尽量减小误差,需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4)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稀释培养液重新计数。稀释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数,以每个小方格内含有 45 个酵母细胞为宜。(5)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如下:时间/d 1 2 3 4 5 6 数量/个2.血球计数板及相关计算(1)血球计数板(如下图所示)14血球计数板由一块厚

26、玻璃片特制而成,其中央有两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划分为 9 个大方格(如上图 A 所示),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 1mm2,加盖玻片后的深度为 0.1mm。因此,每个大方格(计数室)的容积为 0.1mm3。另外,中央大方格以双线等分为 25 个中方格(如上图 B 所示)。每个中方格又等分为 16 个小方格,供细胞计数用。(2)计算公式设 80 个小方格中总菌数为 A,菌液稀释倍数为 B,则 0.1mm3菌液中的总菌数为( A/80)400B。 已 知 1 mL 1 cm3 1 000 mm3,1 mL 菌 液 的 总 菌 数 (A/80)40010 000B 50 000AB。问题探究如图为探究培养

27、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相关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相当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的增长符合哪种模型?提示 符合“S”型增长。(2)de 段曲线下降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提示 营 养 物 质 随 着 消 耗 逐 渐 减 少 , 有 害 产 物 逐 渐 积 累 , 培 养 液 的 pH 等 理 化 性 质 发 生 改 变 等 。(3)试着在下面坐标系中画出酵母菌的增长速率的曲线。提示 15命题点一 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1(2 019常 州 一 模 )下 列 关 于 探 究 培 养 液 中 酵 母 菌 种 群 数 量 的 变 化 实 验 的 操 作 , 不 正 确 的 是 ( )A用台盼蓝染色可增强

28、计数结果的有效性B加大初始接种数量可以缩短达到 K 值的时间C培养液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冷却到适宜温度才能接种D改变培养液氧气供应对酵母菌种群的 K 值没有影响,因为酵母菌呼吸方式是兼性厌氧型答案 D解析 台盼蓝染液可将死酵母菌染成蓝色,所以可以增强计数结果的有效性,A 正确; K 值不变的情况下,加大初始接种数量,可以缩短达到 K 值的时间,B 正确;培养液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后,需冷却到适宜温度才能接种,否则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C 正确;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pH、溶氧量等都会影响酵母菌种群的 K 值,D 错误。2(2019扬州模拟)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

29、验条件下分别 在 4 个 锥 形 瓶 中 进 行 如 下 图 所 示 的 培 养 , 均 获 得 了 “S”型 增 长 曲 线 。 下 列 叙 述 错 误 的是 ( )A达到 K 值的时间不同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内的种群数量先于内的开始下降D4 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 K 值均相同答案 D解析 由于 4 个锥形瓶中的培养液体积和起始酵母菌数目不同,因此它们达到 K 值的时间不同,A 正确;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B 正确;和的培养液的体积是相同的,因此 K 值相同,但是第组的起始酵母菌数高,先达到 K 值,因此号锥形瓶内的种群数量先于号锥形瓶下降,C 正确;由

30、于 4 个锥形瓶中培养液的体积不同,因此它们的K 值不都相同,D 错误。命题点二 实验拓展与应用163(2018海南,25)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 )答案 C解析 大肠杆菌为异养型生物,在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无法生存,硝化细菌为自养型生物,可利用培养液中的铵盐合成有机物,呈“S”型增长,C 正确。4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成虫数/只 6 1

3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 1325 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 1729 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 2137 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 137 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答案 C解析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 1325 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繁殖加快,A 错误;第 1729 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说明死亡率应该是升高的,B 错误;第 2137 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C 正确;第 137 天,成虫数

32、量呈“S”型增长,D 错误。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1关于种群特征的 3 点说明(1)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17面积或单位体积” ,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2)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还与气候、食物等有关。此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与种群数量有关。(3)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的种群密度也可用样方法调查。2辨析增长曲线的 2 个误区(1)“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J”型曲线:“J”型曲线自始至终都保持指数式增长,而“S”型曲线自始至终都具有

33、环境阻力,因此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线,只能说比较接近。(2)环境容纳量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能达到的最大值是种群在某一时间点出现的最大值,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大于环境容纳量。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3 “J”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S”型增长曲线的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

34、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4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处于波动中。5渔业捕捞中,捕捞后让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 K/2 的原因: K/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数量能迅速恢复,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1(2017江苏,5)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18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B转速 150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涂布平板法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答案 B解析

35、 培养初期,摇瓶中酵母较少,种内斗争较弱,A 错误;图中“转速 150r/min 时”的酵母种群密度增长趋势变缓,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B 正确;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该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不能用涂布平板法,C 错误;培养后期,酵母细胞呼吸可能由于氧气的缺乏而出现无氧呼吸,无论无氧呼吸还是有氧呼吸,场所都在胞内,D 错误。2(2017全国,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

36、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 D解析 在由甲点到丙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上升,种群数量在增长;丁点时种群增长率虽然下降,但种群增长率仍然大于 0,种群数量仍然在增加,在该点时开始捕获,会使种群数量降低到 ,此时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更新能力更强,可实现持续发展。K23(2017全国,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19答案 B解析 使用样方法时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A 错误;样方法都要做到随机取样,由于个体数量减少,

37、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 正确;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的样方过小或过少,可能导致搜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性增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C、D 错误。4(2018江苏扬、通、泰三模)巴西红耳龟是我国入侵物种之一。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 等 众 多 野 生 天 敌 猎 取 龟 卵 、 幼 龟 , 巴 西 红 耳 龟 数 量 基 本 保 持 稳 定 。 下 列 有 关 叙 述 正 确 的 是 ( )A调查某湖泊中巴西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B在原产地,龟卵、幼鱼被天敌猎取导致巴西红耳龟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直呈“J”型增长D在巴

38、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 K/2 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答案 A解析 巴西红耳龟为大型的、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因此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它的种群密度,A 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巴西红耳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可判断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 错误;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度呈“J”型增长,但增长到一定数量后,增长速率将会减慢,最后稳定在某一数值,C 错误;防治巴西红耳龟,要在其种群数量还未达到 K/2 时防治,D 错误。5(2017全国,31)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39、(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答案 (1)J (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解析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2)在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后,山鼠种

40、群数量下降与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有关,同20时山鼠种群中部分个体迁出苗圃也会导致山鼠种群数量下降。(3)天敌和山鼠之间是捕食关系。(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一、单项选择题1(201 9淮 安 三 中 模 拟 )种 群 是 生 态 研 究 的 一 个 重 要 单 位 , 下 列 有 关 种 群 的 叙 述 , 正 确 的 是(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 K/2 时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41、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 K 值答案 B解析 种群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A 项错误;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 K/2 时增长速率最大,B 项正确;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阶段,C 项错误; K 值是指该环境中所能承载的该种群的最大个体数目,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不应大于 K 值,D 项错误。2福寿螺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1981 年引入广东地区后因过度繁殖被释放到野外,因其破坏了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我国列为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

42、法B福寿螺引入初期,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福寿螺引入后导致该地区原有物种数量剧增D不能引入该地区没有的天敌来防治福寿螺答案 D解析 福寿螺属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应采用样方法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A 错误;福寿螺引入广东地区初期,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 错误;福寿螺引入该地区后破坏了该地区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原有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C 错误;引入该地区没有的天敌,该天敌可能大量繁殖,造成新的物种入侵,故不能引入该地区没有的天敌来防治福寿螺,D 正确。3某同学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用若干黄粒玉米种子代表一定区域内某动物种群个体总

43、数,用 50 粒白玉米种子代表被标记的个体,则最接近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操作的模21拟步骤是( )A取全部黄粒倒入烧杯加入 50 粒白种子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黄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 35 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B取出 50 粒黄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 50 粒白种子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 35 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C取全部黄粒倒入烧杯加入 50 粒白种子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混合均匀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 35 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D取出 50 粒黄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 50 粒白种子随机抓取混合均匀统计白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

44、重复 35 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答案 B解析 由于若干黄粒玉米种子代表一定区域内某动物种群个体总数,而 50 粒白玉米种子代表被标记的个体,因此设置该动物种群个体总数的操作应为:取出 50 粒黄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 50 粒白种子,然后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由于抓取的白粒数占总抓取数的比例等于 50 粒白种子数占烧杯中总种子数的比例,可求出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 35 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即最接近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总数,B正确。4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

45、生率和死亡率C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 K/2 值上下波动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答案 D解析 种群密度只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 项错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 项错误;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 K 值上下波动,C 项错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D 项正确。5下 图 表 示 某 生 物 群 落 中 甲 、 乙 两 个 种 群 的 增 长 速 率 随 时 间 变 化 的 曲 线 , 下 列 判 断 错 误

46、 的 是( )A甲、乙两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B t2 t3时间段内,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 t4时22D甲种群数量最多的时刻为 t2,乙种群为 t4答案 D解析 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趋势都是 0最大0,说明两个种群数量增长曲线都是“S”型曲线,A 项正确; t2 t3时间段内,甲种群增长速率虽然下降但大于 0,甲种群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B 项正确;图中乙种群在 t5时种群密度最大,所以 t5时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 t4时,C 项正确;甲种群数量最多的时刻为 t3,乙种群为 t5,D 项错误。6(2019大连检测)下表表示在一个

47、10mL 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培养时间(h) 0 10 20 30 40 50 60 70酵母菌细胞数量(1000 个/mL) 0.2 0.4 2 5 10 12 12 12A.可用数学模型 Nt N0 t表示种群数量B种内斗争导致初始阶段种群增长缓慢C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酵母菌细胞总数D该酵母菌种群的 K 值约为 12000 个答案 C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增加后维持稳定,表现为“S”型增长,而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 Nt N0 t表示,即指的是“J”型增长,A错误;初始阶段增长缓慢是由于酵母菌

48、种群数量太少,且对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B 错误;可 用 抽 样 检 测 法 估 算 酵 母 菌 细 胞 总 数 , C 正 确 ; 该 酵 母 菌 种 群 的 K 值 约 为 121 000 个 /mL10 mL120000 个,D 错误。7社鼠出生 1 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高于下半年C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D种群密度增大过程中,雄性个体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答案 B23解析 分析曲线可知,与春季相比,夏秋季种群数量下降,说明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A 项错误;上半年种群数量增加,属于增长型,下半年种群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