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中学、芮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1124093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运城中学、芮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运城中学、芮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省运城中学、芮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西省运城中学、芮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西省运城中学、芮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运城中学、芮城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题(本试题共 100 分,时间 90 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912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错选的得 0 分。)1.金丽温高铁开通后,从铁路售票网查询到G7330 次列车从缙云西到杭州东的信息如图甲所示,如图乙是用电子地图测距工具测得缙云西站到杭州东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179.8 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研究动车过一桥梁所花的时间与动车从缙

2、云西站到杭州东站所花的时间时,动车均可看成质点B.动车高速行驶时,可以取 1 m位移的平均速度近似看作这 1 m起点位置的瞬时速度C.图甲中 07:31 表示一段时间D.结合图甲、乙,可知G7330 列车行驶时的最高速度约为 128 km/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地心B.运城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比北京的大C.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D.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3.水平地面上静止一铁块,重力G=200N,它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fm =85N,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某人用水平力F推它,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F=50N,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3、50NB.若F=83N,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83NC.若F=110N,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80ND.若F=100N,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85N4.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 2(m/s)该质点在t=0 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和t=2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A.8 m/s,38 m/s B.12 m/s,39 m/sC.12 m/s,19.5 m/s D.8 m/s,12 m/s5.有两个大小恒定的力,作用在一点上,当两力同向时,合力为 A,反向时合力为 B,当两力相互垂直时

4、,其合力大小为- 2 -A. B. C. D.2BA2BABA2BA6.从某建筑物顶部自由下落的物体,在落地前的 1s 内下落的高度为建筑物高的 3/4,则建筑物的高度为(g 取 10m/s2,不计空气阻力)A.20 m B.24 m C.30 m D.60 m7.一物体从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 3 s 后到达斜面底端,并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 6 s 停止;则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与在水平面上的加速1a度 大小之比和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 与在水平面上的位移 大小之比正确的是2a1x2xA. , B. , 1221x21a21C. , D. , 321a21 21

5、21x8.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 1 s 内和第 2 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 9 m 和 7 m,则刹车后 6 s 内的位移是A.25 m B.24 m C.20 m D.75 m9.下列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增加得越来越快,加速度保持不变 B.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却越来越小 C.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10.有一串珠子,穿在一根长 1.8m 的细线上,细线的首尾各固定一个珠子,中间还有 5 个珠子。从最下面的珠子算起,相邻两个珠子之间的距离依次为 5 cm、15 cm、25 cm、35 cm、4

6、5 cm、55 cm,如图所示。某人向上提起细线的上端,让细线自由垂下,且第 1 个珠子紧贴水平桌面。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g 取 10m/s2,假设珠子落到桌面上不再反弹,则第2、3、4、5、6、7 个珠子 A.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依次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之比为 1 2 C.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相等D.第 4 个珠子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为 3 m/s- 3 -11.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 随x时间的 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A.在 时刻两车速度相等1B.从 到 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t2C.从 到

7、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1D.在 到 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t212.甲、乙两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图像所示。已知两车在 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tA.在 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B.两车在 t1时刻也并排行驶 C.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D.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二、实验题(每空 2 分,共 18 分)13.甲乙两同学通过下面的实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试验步骤如下:(1)甲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量程为 L 的木尺上端,让木尺自然下垂。乙把手放在尺的下端(位置恰好处于 L 刻度处,但未碰到尺) ,准备用手指夹住下落的尺。(2)

8、甲在不通知乙的情况下,突然松手,尺子下落;乙看到尺子下落后快速用手指夹住尺子。若夹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则乙的反应时间为_(用 L、1L和 g 表示) 。1L(3)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L=30.0 cm, =10.4 cm。乙的反应时间2/80.9smg1L为_s。 (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14.用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试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b.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O(t=0),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 T 选取一个计数点

9、,如图 2 中 A、B、C、D、E、F所示。c.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 A、B、C、D、E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记作 、1v、 、 、 2v345vd.以速度 v 为纵轴、时间 t 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并连线,得到如图三所示图像。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 下列任务:(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还需要使用的有_和_(填选项前的字母)。A.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B.刻度尺 C.天平D.秒表 E.电压合适的 50Hz 交流电源(2)描绘 v-t 图像时,用平均速度 表示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从理论上讲,对 的要求txt是_(选填“越小越好”或“与大小无关”);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大小

10、与速度测量的误差_(填“有关”或“无关”)。x(3)观察 v-t 图像,可以判断小车做_运动,其依据是_。(4)若 已 知 时 间 间 隔 T=0.1S, 且 , , ,cmxA0.5cx10.7ABcmx10.9BC, , ,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cmx8.10CDcxDE721EF_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s3、计算题(共 34 分.解题过程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结果的不得分)图三- 5 -15.(7 分)猎豹是陆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但由于身体因素,其高速奔跑不能维持较长时间,否则将会身体过热而危及生命;一只猎豹在一次追击猎物时,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1、经 t1=4s 的时间,其速度由静止达到最大,然后匀速运动 t2=6s 的时间仍没追上猎物,为保护自己它放弃了这次行动,并以 a=3m/s2的恒定的加速度减速,经 t3=10s 的时间停下,设此次追捕始终沿直线运动求:(1)猎豹在奔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vmax;(2)猎豹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的距离 x.16.(6 分)如图所示,物块 A 和木板 B 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块 A 被固定在墙上的水平轻质弹簧拉着。已知,物块 A 的质量 mA=5kg,木板 B 的质量 mB=10kg,物块与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为 1 =0.2,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2 =0.4,弹簧的劲度系数k=2

12、00N/m。g 取 10N/kg,若要将木板 B 从 A 的下方匀速拉出。求:(1)轻质弹簧的伸长量 x。(2)作用在物体 B 上的水平拉力 F 的大小。17.(9 分)气球下端悬挂一重物,以速度 匀速上smv/50升,当到达离地面 h150 m 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之后(1)重物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2)重物落地时的速度多大?(不计空气阻力,取 )2/10smg18.(12 分)2011 年 7 月 23 日晚,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 D301 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 D3115 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动车组运行以来的特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前 D3115 次

13、动车组正以 6m/s 的速度在发生事故的铁路上匀速行驶;而 D301 次动车组驶离永嘉站后所做的运动可看成加速度为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 4 分钟车速达2/5.0sm到最大值,此后便开始匀速行驶;不幸的是几分钟后就发生了追尾事故。(1)则 D301 次动车组行驶的最大速度和加速距离分别是多少?(2)已知动车组紧急制动的加速度为 ,D301 正常行驶后,为了避免事故发生,应至2/3s少距离 D3115 多远开始刹车才有可能避免事故发生?- 6 -运城中学、芮城中学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答案1.B 2.D 3.D 4. A 5.D 6.A 7. B 8.A 9.BD 10

14、.CD 11. BCD 12.AC13.(2) (3)0.20 g1L14.(1)B E(2)越小越好 有关(3)匀变速直线 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4)1.9315.(1)由题可知,猎豹开始减速时的速度即为其奔跑过程的最大速度,有: 3max0tv代入数据= 30m/s(2)猎豹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运动的距离为: tvx621max1猎豹匀速运动的距离为: mtvx1802ax2猎豹减速运动的距离为:又533 xx3902116.(1)对 A 分析,根据二力平衡有:F 弹 = 1 mAg=0.250N=10N,根据胡克定律得,弹簧的伸长量x= = m=0.05m。(2) 对 B

15、分析,F= 1 mAg+ 2 (mA+mB)g = 70N。17. 解析:分成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两过程考虑.绳子断裂后重物可继续上升的时间为:2 分sgvt5.001由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可知物体返回到掉落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5m/s,匀加速运动到地面。由 2 分 可得 解得 1 分20tvh 22105t10tst52所以从绳突然断裂到重物落地共需时间 t=2t 1+t2=6 s. 2 分落地速度 2 分smtg/5)(21解法二:分成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两过程考虑.绳子断裂后重物可继续上升的时间为:2 分sgvt.0501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 分mgvh5.10201- 7 -故重物离地面的最大高

16、度为 H=h+h1=150 m+1.25m=151.25 m 1 分重物从最大高度处自由下落,落地时间和落地速度分别为:2 分sght 5.102.2v=gt2=105.5 m/s=55 m/s. 1 分 所以从绳突然断裂到重物落地共需时间 t=t 1+t2=6 s.1 分解法三:从整体的匀减速运动考虑,从绳子断裂开始计时,设经时间 t 最后物体落至抛出点下方地面,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在时间 t 内的位移 h=-150 m.由位移公式3 分201gtvh即 解得:t 1=6 s,t 2=-5 s(不合题意舍去)2 分205-所以重物落地速度为: 3 分smgv/5/)605(0负号表明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1 分18.解:(1)由 1 分 可得 1 分maxt=ax/vs=加速距离: , 1 分 1 分2 720(2)要想满足两车恰好不撞,则必须至少满足,D301 追上 D3115 时两车的速度相同,设D301 匀速运动的速度为 ,D3115 的速度为 ,则有: , 3 分0vvatv0代入数据得:t=18s. 1 分设两车之间的距离为 时,D301 开始刹车,则两车之间的位移关系为:x3 分 代入数据得: 1 分vtx20 486xm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N ISO 20863-2018 en Footwear - Test methods for stiffeners and toepuffs - Bondability.pdf EN ISO 20863-2018 en Footwear - Test methods for stiffeners and toepuffs - Bondability.pdf
  • EN ISO 20864-2004 en Footwear - Test methods for stiffeners and toepuffs -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鞋靴 补强胶条和皮鞋包头的试验方法 机械性能 ISO 20864-2004》.pdf EN ISO 20864-2004 en Footwear - Test methods for stiffeners and toepuffs -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鞋靴 补强胶条和皮鞋包头的试验方法 机械性能 ISO 20864-2004》.pdf
  • EN ISO 20869-2010 en Footwear - Test methods for outsoles insoles lining and insocks - Water soluble content《鞋靴 外底 内底 衬里和内袜的试验方法 水溶量[代替 CEN EN 12748]》.pdf EN ISO 20869-2010 en Footwear - Test methods for outsoles insoles lining and insocks - Water soluble content《鞋靴 外底 内底 衬里和内袜的试验方法 水溶量[代替 CEN EN 12748]》.pdf
  • EN ISO 20877-2011 en Footwear - Test methods for whole shoe - Thermal insulation《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隔热   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隔热  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隔热  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隔热  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隔热  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pdf EN ISO 20877-2011 en Footwear - Test methods for whole shoe - Thermal insulation《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隔热 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隔热 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隔热 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隔热 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隔热 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pdf
  • EN ISO 20957-1-2013 en Stationary training equipment - Part 1 General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固定式训练器材 第1部分 一般安全性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EN ISO 20957-1-2013 en Stationary training equipment - Part 1 General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固定式训练器材 第1部分 一般安全性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EN ISO 20957-10-2017 en Stationary training equipment - Part 10 Exercise bicycles with a fixed wheel or without freewheel - Additional specific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pdf EN ISO 20957-10-2017 en Stationary training equipment - Part 10 Exercise bicycles with a fixed wheel or without freewheel - Additional specific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pdf
  • EN ISO 20957-4-2016 en Stationary training equipment - Part 4 Strength training benches additional specific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固定训练设备-第4部分 强度训练装置附加特殊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ISO.pdf EN ISO 20957-4-2016 en Stationary training equipment - Part 4 Strength training benches additional specific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固定训练设备-第4部分 强度训练装置附加特殊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ISO.pdf
  • EN ISO 20957-5-2016 en Stationary training equipment - Part 5 Stationary exercise bicycles and upper body crank training equipment additional specific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pdf EN ISO 20957-5-2016 en Stationary training equipment - Part 5 Stationary exercise bicycles and upper body crank training equipment additional specific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pdf
  • EN ISO 20957-8-2017 en Stationary training equipment - Part 8 Steppers stairclimbers and climbers - Additional specific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pdf EN ISO 20957-8-2017 en Stationary training equipment - Part 8 Steppers stairclimbers and climbers - Additional specific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