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1125994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6 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目标导航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了解近现代中国大众传媒变迁的有关史实。2.理解大众传媒发展变迁的原因,认识它们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讨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出现(1)19 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 。(2)自 19 世纪 70 年代起,出现了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2高潮(1)时间: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2)表现2时间 作用戊戌变法前后 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辛亥革命

2、时期 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新文化运动时期 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3发展(1)20 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创办共产党 红色中华 新华日报 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作用。(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日报 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也较丰富。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思维点拨 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内因(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报刊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3)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

3、了报刊业的发展。图解识记 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作用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1)起步:1905 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2)成熟: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3(3)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4)辉煌: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2电视事业(1)诞生: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3)影响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

4、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思维点拨 电影媒介的特点(1)时效性不强。(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易混易错 报刊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件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与文化娱乐生活。影视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三、互联网的兴起1诞生:20 世纪 60 年代末。2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3特点(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介” 。(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

5、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影响(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易混易错 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各种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4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主题 中国近现代传媒的变迁1报刊史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操,遂致力于办报,藉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

6、玉申晚清报业史史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 18951898 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 120 种,其中 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姚福申中国编辑史史料解读两段史料分别分析了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史料一划线部分“西方列强的入侵”“外患之凭陵” ,说明了外部原因, “清廷之腐败”说明其内部原因;史料二划线部分则强调了报刊业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提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2)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报刊

7、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示 (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2)近代报刊与社会政治斗争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助推了维新变法等政治运动的发展,维新变法等政治斗争借助报刊展开宣传,又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2影视史料 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吗? 1909 年大公报史料解读从划线部分信息“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和“1909 年”判断“开眼界”描述的媒5介。从划线部分信息“开眼界” “看欧美各国风土人情”归纳其 “比听戏强”的表现。问题思考史料中使人“开眼界”的是什么

8、?“比听戏强得多”的表现是什么?提示 电影。表现:可以直观感受各国风土人情,可以较快感受生活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需求。3互联网史料一 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史料二史料解读用夸张的比喻说明互联网发展迅速。漫画形象地说明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具有负面影响。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反映的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现象,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成本低廉;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

9、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2)结合史料二中的漫画分析网络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提示 网上信息量大,各种信息良莠并存,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淫秽色情、诈骗等负面信息便会乘机而入,影响社会,特别是对好奇心强而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具有更大的影响。61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入侵由外国人创办的。“报” “刊”不分。中国近代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纸,也包括各种期刊。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因政治斗争需要而创办的。(2)影响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

10、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影响及应对之策(1)影响积极方面: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消极方面:网络不良信息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使不少青少年迷恋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等。(2)应对之策顺应世界潮流。由于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势,我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作用,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消除负面影响。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

11、,政府必须加强管理,使互联网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同时,社会、教师等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地使用互联网。大众传媒的变迁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业的功能,是报刊业的主要任务,它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维新派、革命派曾以报刊为阵地,大造变法或革命的舆论。后来,报刊上开始登载商业广告、娱乐信息,而且比重日益增大,但新闻报道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特征。2影视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消磨闲暇时光,7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修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

12、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总之,影视对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3互联网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完成工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乐趣。1下表是 18951897 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可能对表中反映的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有( )年份 当年创刊总数 其中中国人自办报刊1895 7 31896 11 71897 49 45民族危机加剧刺激国人办报热情 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手段 外国在华办报数量迅速增长 推动了维新

13、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A B C D【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答案 C解析 材料中的表格是反映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而非外国在华办报数量迅速增长,材料是考查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而非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的影响,而“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属于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的影响,所以本题凡是含的选项均是错误的。2 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 ”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8C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D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

14、展答案 C解析 题干中体现了秀才不出门也能知道世界大事,说明近代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31907 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婉和抗争之声,仅八天申报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答案 B解析 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正是通过“报纸”宣传这个手段,所以这一现象足以表明“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

15、动力。4历史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如央视六套电影频道的官方网址是“” ,其中“m”为“movie”简写,那么“1905”的寓意是( )A这一年中国拍了第一部电影B这一年世界电影传入中国C这一年是世界电影诞生的年份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考点】影视事业的发展【题点】电影事业的发展答案 A解析 “movie”翻译为电影,1905 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电影定军山 ,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起步。5.如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 QQ 场景。那么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9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虽然快捷迅速,但费用较打电话要昂贵多了 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

16、地获取信息A BC D【考点】互联网的兴起【题点】互联网的兴起答案 B解析 互联网的费用低廉,所以排除含的选项。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类别 篇数 比例列强在中国 215 47.4%经济/财政/商务 87 19.2%总论(变法维新主张) 19 4.2%潘光哲开创“世界知识”的公共空间:时务报译稿研究引者注:时务报1896 年创刊于上海,1898 年停刊,梁启超任总主笔。材料二 时四方新学士子喜康、梁议论新颖,群相呼应,起而组织学会讨论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举其著者,如长沙之湘学会,时务学堂其他如算学会、农学会、天

17、足会、禁烟会等,犹不可计数。而每会必有一种出版物以发表意见。于是维新运动,顿呈活跃之观,而杂志亦风起云涌,盛极一时。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时务报刊载上述几类译稿的背景。(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时务报创办的积极影响。【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答案 (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或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 “实业救国” “设厂自救”10的呼声高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的逐步展开。(2)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

18、治的热情;推动了各种学会和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国人办报热潮的形成。解析 第(1)问可从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情况分析。第(2)题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喜康、梁议论新颖” “讨论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 “长沙之湘学会天足会、禁烟会等”“维新运动,顿呈活跃之观” “杂志亦风起云涌”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基础达标119 世纪 70 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 ”诗中所提到的“纸”是(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电报【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答案 C解析 据材料信息“见闻历历备于此” “费去十文买一纸”可以判断为报纸。2

19、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维新派在宣传维新思想时使用的新方式是( )A公车上书 B著书出版C创办报刊 D进行变法【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答案 C解析 “公车上书”是举子联名上书的政治运动,著书出版是传统出版活动,不属于“新方式” ,A、B 项错误;报刊是西方文明影响下的产物,C 项正确;D 项是维新人士的政治实践。318951911 年中国创办报刊 1 520 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占 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11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D民主共和观念深

20、入人心【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答案 B解析 政治变革备受关注,与材料“其中政论性报刊占 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相符,故 B 项正确。4(2018衡阳十校高考调研冲刺预测五)“自有申报以来,市肆之佣伙,多于执业之暇,手执一纸读之。阅之者尚多,销路至今未减。 ”这可说明( )A 申报在国内最畅销B社会信息化的程度提高C报纸主要面对下层民众D 申报内容通俗易懂【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答案 D解析 材料“市肆之佣伙,多于执业之暇,手执一纸读之” ,下层民众能读、乐读申报 ,说明申报内容通俗易懂,故 D 项正确。5(20

21、17北京海淀二模)下图为 1907 年京益森画报所载厮役演说画中文字为:毛家湾某女学堂,每日下午,各学生家多来相接。一女生仆人,年五十馀,初十傍晚,在该堂门首对各家父兄及仆人演说“阅报之益” ,津津有味,颇能动听。演说不奇,出自厮役则奇。此材料可直接用来研究( )戊戌变法 晚清教育 辛亥革命 报刊传媒12A B C D【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答案 B解析 戊戌变法产生于 1898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错误;从材料时间可知是晚清时期,从“毛家湾某女学堂” ,可知材料内容可用来研究晚清教育,故正确;从材料时间可知,此材料不能用来研究 1911 年的辛亥革命,故错误;从“在该

22、堂门首对各家父兄及仆人演说阅报之益 ”,可知材料内容可用来研究报刊,故正确;选择 B 项符合题意。6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展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答案 C解析 注意题干角度限定“社会生活史” ,结合材料信息“印刷机器发展史”和“新闻事业发展史”可知 C 项为最佳答案。7(

23、2018山西临汾一中、忻州一中、康杰中学高二第二学期 3 月联考)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拍摄了红旗谱 燎原 平原游击战 董存瑞 白毛女等一系列影片,一方面是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方面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这主要体现了电影的( )A教化价值 B娱乐价值C商业价值 D艺术价值【考点】影视事业的发展【题点】电影事业的发展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 ,表达了电影对人们教育的一面,与娱乐、商业、艺术无太大关联,故 A 项正确。1381909 年发行的图画日报描绘了当时上海人看电影的情景。当时的票价还比较低,是普通民众可以接受的。以下叙述你认为没有正确反映当时情况的是

24、( )A “电光影戏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B “活灵活现景物真,观众面露诧异情”C “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D “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考点】影视事业的发展【题点】电影事业的发展答案 C解析 1909 年清帝并没有退位,清帝退位是在 1912 年。9茅盾的子夜展示了 20 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其中有吴老太爷从乡下来到上海的情节。当时吴老太爷不可能看到( )A青年女子穿旗袍 B家家户户看电视C有些商人住洋房 D市民乘坐有轨电车【考点】影视事业的发展【题点】电视事业的发展答案 B解析 北京电视台(1978 年 5 月 1 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

25、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于 1958 年 5 月 1 日试验播出,中国电视事业由此诞生,故 B 项符合题意。10有人总结某种大众传媒的特点:第一,信息较为详细,且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信息;第二,信息具有可选择性;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第四,信息成本低廉,不必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这种传媒是( )A B14C D【考点】互联网的兴起【题点】互联网的兴起答案 D解析 互联网不仅集电话、广播和电视三者的功能和优势于一体,还具有高度互动、迅捷便利、费用低廉的优势,故是最佳的选择。能力提升11下表是美国教士林乐知创办的教会新报于 18681871 年刊载的内容明细表,表格主要反映了( )年份 宗教 世俗

26、消息 科技 建议1868 年 48% 26% 22% 4%1869 年 36% 36% 9% 19%1870 年 18% 68% 5% 9%1871 年 16% 46% 23% 15%A.传教士传教热情逐渐减退B传教士日益重视传播世俗信息C国民的科技意识淡薄D国民对西方社会了解需求增多【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答案 D解析 A 项只体现宗教一栏的变化,不全面,A 项错误;B 项只体现世俗消息一栏的变化,不全面,B 项错误;C 项只体现科技一栏的变化,不全面,C 项错误;D 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表格内容,D 项正确。12(2018太原高一期末)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大量外

27、来词最先通过报刊译介过来,经报15章媒体广泛传播,并在中国经过一段时间运用、磨合、变异和普及,进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最终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这说明( )A报刊杂志是以传播西方思想为主B科学著作是由大量外来词构成的C报刊杂志是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D外来词是西方列强文化殖民的产物【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答案 C解析 据材料中,这些外来词通过报刊翻译过来,经报刊媒体广泛传播然后在中国一段时间打磨、普及等,并最终推动中国近代化,可知这些思想被中国近代先进人士改造通过报刊的形式来宣传挽救中国,故 C 项正确。13宣统年间, 国风日报发刊词阐明办报宗旨:“赞助真实立宪,

28、提供爱国精神,以世界之眼光、精确之议论,指导政府,不使政令偏颇,引诱国民,勿令责任卸弛。 ”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倡导民主革命,实现共和立宪B重视舆论监督,保障政令畅通C明确政治导向,彰显救亡图存D拓宽国人视野,引领民间风尚【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赞助真实立宪,提供爱国精神,以世界之眼光、精确之议论,指导政府,不使政令偏颇” ,该报明确了自己的政治导向,为政府立宪谏言献策,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故 C 项正确。14现在有网友认为, “你的粉丝超过了 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 1 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 1 万,你就是一本杂志;

29、超过 10 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 100 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 1 000 万,你就是电视台” 。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16B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C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考点】互联网的兴起【题点】互联网的兴起答案 A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你就是”即可选出 A 项; B、C 两项本身说法不符合史实,均排除;题目中未涉及互联网激发信息技术革新的功能,故排除 D 项。15(2018焦作高二第一学期期末)下图是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示意图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政府对互联网的重视B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速C

30、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D手机日益受到网民青睐【考点】大众传媒的发展;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巨变【题点】大众传媒的发展;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巨变答案 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手机网民的发展状况,不能体现政府对互联网的重视,故 A 项错误;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速,没有涉及手机网民的内容,故 B 项错误;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与材料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手机网民不断增加,反映出手机日益受到网民的青睐,故 D 项正确。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 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17刊。中国人自己办报刊,在国内始于 19 世纪 70 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

31、汉口昭文新报 、王韬主编的香港环球日报 、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以及广州的述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览,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材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 ,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 时务报在澳门创办的知新报 ,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湘学新报 湘学报和湘报等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 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办报者的主体是什么阶层。报刊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

32、要说明当时中国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答案 (1)主体:中国知识分子。基本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原因:政治上,列强侵略,民族觉醒,探索救亡道路;经济上,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文化上,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2)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社会影响大。(3)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启蒙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使中国的印刷出版、大众传媒以及整个文化事业迅猛发展。解析 以材料为依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第(1)问注意材料一中的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第(2)问要围绕维新派创办报刊作答。第(3)问应注意概括指出国人自办报刊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